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化系统病
userphoto

2014.11.02

关注
 肝肿大
肝肿大在背部出现的压痛反应以肝俞处为多见,即或肝俞处无反应出现而采用灸治,也能使感传进入肝区而发挥作用。
谢3明,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在肋下3指,压痛及自觉痛明显。右肝俞压痛(++)左压痛(+)
,至阳压痛(+)。熏灸右肝俞,灸感迅即下传,充满肝区,约有手掌大小,最后感应逐渐缩小如指头,与期门穴的位置大体相当。在局麻下用直接灸,灸感不受局麻影响透入肝区。在灸后最初10天内,焦痂未脱落,肝区仍有间歇疼痛,但较轻微。半月后,焦痂脱落化脓,痛即全止,肝缩小至2指。至灸疮愈合后疼痛又出现,肝肿又略见增加,但各症有所改善,未续灸。
刘3昆,男,60岁。慢性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每隔月余即须使用利尿药物以暂图轻快。在左右肝俞(无压痛反应)用熏灸。灸后可使疼痛缓解1-2天。劝其应用直接灸,在局麻下直接灸左右肝俞各十壮,灸后自焦痂脱落,以至化脓收口,虽腹围如旧,但已7个月未用利尿药,腹水被控制在原有水平而停止发展。
肝俞虽为肝病的常用要穴之一,但有时也能不发生感应,须加用其他俞穴而获效。
严3华,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在肋下2指半,有间歇痛。在疼痛发作时,熏灸右肝俞,灸感久不下传,试将灸器向上移至三焦俞处,灸感迅即自后向前传向肝区,感应异常良好,灸感尚未消失,痛已止。
肝病取用大椎,有时效果也较好。并曾见沿感传途径出现疱疹。
叶3夫,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大3指,钝痛。熏灸大椎,灸感沿脊柱下传,至与肝脏同高时即停止前进,但久未进入肝脏,痛已减,乃停灸
王3文,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大3指,熏灸大椎,灸感沿脊柱正中下传,沿途有痒感,约当胸椎尽处即折向右进入肝区,痛处为热感所充满,痛即止,第2次复诊,在脊柱正中感传线上出现小水泡,密集成线状,挑破有清液,次日即消退,不留痕迹。以后每灸均发痒,疱疹未再见。每次止痛时间能达2天。
 在两种症状同时并存而分别选用两个有效穴进行灸治时,可以各自地发生一次感应过程。这在肝病病例中曾有出现。
方3才,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痛,肝硬化,腹水,大便反复出血,右肝俞压痛(
++),左(±),血愁(十四椎尖)压痛(++)熏灸右肝俞及血愁。血愁的灸感是直达肛门,肝俞处是直达肝区。日灸一次,肝痛可缓解半天至一天,大便出血减少。两处之灸感并不彼此汇合。灸至半月后,作为治疗进步而停灸
肝痛能在中都穴处出现压痛反应。但中都穴的位置究竟是在胫骨面上,还是在胫骨后缘,值得研究。
闫3义,男,54岁。慢性血吸虫病,肝大肋下三指,持续隐痛及发作性剧痛。右肝俞压痛(+)左(±)
,右下肢胫骨中段内侧缘相当中都穴高下压痛(++)左侧压痛(±)熏灸右中都,灸感迅即由下肢内侧入腹,在脐外约三横指直抵肝区,肝区为热感所充满。约十分钟后,中都处之灸感突然向下,经足背流向大趾及次趾,继而五趾皆发生热麻。肝区之热感亦向上传抵腋下,又自腋下抵上肢及指尖。最后同侧头部也发生感应。40分钟后停灸,因着灸艾热稍大,皮肤轻度烫伤,患者畏痛而未再续灸。
  病吹灸手足诸指尖,均可使感传入肝发生相同和预期的感应过程,作用并无明显的差异
凡患病脏腑及部位,偏居于身体之一侧时,取用同侧的经穴,灸感均是直趋病处;如采用对侧的经穴,则灸感均是或斜或横穿过身体的中线而趋赴病处。这乃是感传的常规。
王3荣,男,58岁,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已经过六次治疗。肝大在肋下3指,有发作性剧痛,持续2-3天方能缓解。吹灸手足诸指尖,其经过如下第1-5,依次吹灸右手5指尖,各尖的感传路径是进入各自的本经或阴阳表里经,在肘以下均可界限清楚,互不混淆。当行过肘部以后,多是汇合重叠,以相同途径行进。自腋下入胸沿乳头外侧下达肝区,可各自发生一次相同的感应过程。第6-10,依次吹灸左手5指尖,在上肢的路径与右侧同,当过腋入胸后,行经左乳头下方即斜行向右折入肝区。其感应过程一如右侧第11-15,依次吹灸右足五趾尖,各尖的感传路径可以经过足背或足底经由下肢前方或后方由股入腹,自脐外方上行入肝,各自发生一次相同的感应过程。第16-20次,依次吹灸左足五趾尖,在下肢的路径与右侧同,当由股入腹后,即自左下腹在脐下方或上方斜向右上方进入肝区每次各种感应均极良好,最初每次止痛时间为1-2
天,经过连续灸治,在停灸后两个月尚未复发。肝大亦稍见缩小,症状有明显改进,但不能到达痊愈的要求
 认为足厥阴经之井穴大敦,应在中趾尖新大敦,以与手厥阴经中指尖之中冲相应称,在肝病及其他许多病例中,反应均极良好
扬3寿,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大,有隐痛及阵痛,同时关节疼痛。吹灸新大敦(右)
感传走向趾腹,经过足底正中,行至足跟前方即折向内踝后方,沿胫骨后缘至膝关节,热感充满关节腔,略作停留约三四分钟,又沿股内侧入下腹外侧,在脐外四指处直上入肝。每治一次,可保持3-5天的平静。
周3国,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大3,持续隐痛。吹灸新大敦(右),灸感先经足背上行,当行过太冲后,即折至内踝下,经内踝后缘向上,由胫骨后缘自股内侧入腹,在脐外3指上抵肝。约5分钟后,又由肝横向向剑突,循胸骨直上至头面。肝区及头目均感舒畅第2次改灸左新大敦,下肢路径与右侧同。入腹后由脐下向上抵肝,仍自肝横抵剑突上头。每灸治一次,肝痛可平静2-3天。
感传分叉,并不是每次均能出现,而是发生在首次为
周3健,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大肝痛。吹灸右中冲,灸感呈一线上行,经指腹,过掌心,在行抵掌后时向外偏斜,进入手少阴经上行,当抵达腋下时,复又感到另有一股热流从肘部分出,由上臂外侧向上抵肩。两支又复相合,自腋前线下行抵肝,肝部有风吹感,痛即减。第二次改吹右次指尖,灸感沿手阳明经上行,自肩下腋,仍由前路入肝。当灸感到达肩部后,喉头有干燥感,停灸后约五分钟,干燥感消失(可能与灸材有关,第一次是纯艾,第二次是艾中加硫黄)。以后各次分叉均未再见,疼痛基本缓解,因农忙而停灸。
两种疾病在同一病人身上先后发生,对原先的病症灸感本来良好,而对后来的病症灸感却不能出现。待后一病症消失后,对前一病症的感应又复良好。这种关系值得探讨。
耿3寿,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大肝痛,吹灸右新大敦,灸感呈线状自中趾腹由足底正中,从小腿后方正至腘窝,分成两支,由股内外侧上行,抵臀又两支合一,经腹股沟入腹,在脐外三指入肝。每次感应良好。又因牙龋痛发作求治,吹灸左右商阳、合谷、足三里均不发生感应。再灸新大敦也不能发生感应。在牙痛停止后再吹灸新大敦及商阳,各种感应又重新出现。
 手足指尖反应虽极灵敏,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不发生感应者
王3金,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大四指,腹水,发生过消化道大出血。背部无反应穴出现。吹灸新大敦及中冲,均不发生感应。
   肝炎
急性肝炎同慢性肝肿大一样,均能在背部特别是肝俞及其附近出现压痛反
许3孙,男,成年。全身不适,低热,厌食。发病5天后,全身及巩膜出现黄染色,小便深黄,肝大2指,有触痛,口中有异味感,肝功阳性。右肝俞压痛(++),左(+),熏灸右肝俞,40分钟后,右上腹全部为热感所充满,痛减,腹部舒适,感应至1小时后始逐渐减弱而停灸。每天灸治2
次,各种感应如前。12天后症状消失,肝缩小不及1指。
姚3修,男,42岁。急性肝炎,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出院,但肝痛则每日发作3-4次,剧痛难忍,食减,不能吃饭。伊本身亦业中医,束手无策。余每劝之应用灸疗,姑漫应之而已1969年2月28日,剧痛发作无可控制,始求救于灸。当检视背部,按压至右肝俞时,姚痛得几乎跳起来,诉说痛感直达右肋,左侧较轻。同时发现其身上及口中有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即以右肝俞熏灸,灸感自后向前直透肝区,10分钟后痛大减,腹中作响放屁,半小时后停灸,痛全止。第2再灸,云昨日肝痛未发作。仍灸右肝俞,感应同前。第3次灸感与前同,仍腹响放屁,身上及口中臭气如旧。至第4次时,诉说有一种特异的感觉,即突然有两次肝区有一股热气自内向外直冲,解展衣服一看,见热气如蒸笼。约1分钟即停止。当天给其灸治时,觉臭味大减。第5次复灸,身上及口中之臭味进一步减少。至第10次时,说是又有热气自肝区外冒。约半分钟即过去。此后热气未再冒。共灸治18次,肝痛基本被控制,中止灸治
 肝病在就近取穴时,期门的作用亦不可忽视。
王3全,男,成年。肝炎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出院。黄疸虽消失,但肝大2指半,有阵发性钝痛,影响食欲及睡眠,迁延半年余。左右肝俞及筋缩压痛(+),熏灸右肝俞,灸感直透痛区,约20
 分钟痛即止。当夜睡眠好,食欲转增。第2天又有微痛。每天灸1次。1周后症状基本被控制。又嘱其每天在睡前自灸期门,灸感同样透入肝区。共3个多月,因症状消失,肝缩小至1指,乃自动停。
在施灸过程中,除少数能出现晕灸外,也能有恶心呕吐及疼痛等反应。
王3色,男,成年。肝区钝痛不适,胸闷,食欲减退3天,肝刚可扪及,小便深黄,巩膜轻度黄染。肝功阳性。吹灸新大敦,灸感自足背行过太冲后,即进入足阳明经而上行入肝,肝痛剧增,有恶心呕吐感,拒灸而改投药物。根据其他病例经验,如能坚持忍受,继续施灸,等待反应过后,每能获得良好效果。
胆囊炎 
灸能退热,是灸疗主要效果之一,如见有灸后热升,当是由于灸效尚未充分发挥和机体发应增强的原故。
内脏病在背部取穴,灸感扩布缓慢不能深入时,可于胸腹相应部位加灸,前后同取,以增强效果
严3才,男,成年。发热(上午低,下午高),呕吐苦水,右上腹疼痛,有硬块如拳,胆囊压痛反应(++),食减,无黄疸,已4天。右胆俞有深压痛,用力重按,痛连前腹硬块处。熏灸右胆俞,灸感透入不深,不能到达前腹。又在前腹痛区中心加灸,热流很快即前后汇合。灸前体温37.7℃,灸后反上升至38.2℃,但无不适。呕吐及疼痛皆停止。下午又升至39.1℃,又有微痛及吐意。再灸,次晨体温下降至37.4℃, 吐痛均止,硬块较前柔软。再用原法前后同灸。诸症续有轻减,体温全退。食欲增加,又续灸3天,一切平复而灸疗对胆囊结石是否有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张3兰,女,成年。右季肋疼痛时轻时重近1年,发作增剧时有寒热往来,似痛非痛,先冷后痛,继则呕吐,头痛如劈。住33医院经检查胆结石待排,给以各种抗菌素及大柴胡汤等治疗21天无效,自动出院要求针灸。背部无反应穴出现,乃迳取右胆俞,灸感自后向前,直趋右上腹,持续约2小时,感应方减弱。症状当即缓解,呕吐停止。6后又同法灸脾俞,各种感应同前。夜间能安眠。第2日仍用原法,施灸2次,灸感渐次增大,可以满布整个腹腔,精神振作,能进软食及下床活动。第3日3餐全进。第4日症状小有回升,有隐痛及吐意。乃早中晚各灸2次,症状被控制。又任取胆俞或脾俞。每日灸3次共5天,各症全除。一年后随访,可以参加一般劳动。
阳陵泉对慢性胆囊炎,也是有效穴之一。
晋3英,女,40岁。慢性胆囊炎2年。右上腹持续隐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熏灸右阳陵,灸感逐次增强,4次后方达右上腹,痛减食增。嘱其坚持自灸,3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而自动停灸。
慢性胃炎及溃疡病, 
灸疗对慢性胃炎及溃疡病,近期效果较好,采用化脓灸或以火针代灸,则作用可以延长,但远期效果仍不巩固。如与溃疡散系自古代要方中筛选而得相配合,用于慢性胃炎及溃疡病,效果极为良好,对于许多已经确定为必须切除的之溃疡病患者,也能取得远期的疗效,而免于手术之苦。灸感能以连续之闪电样传向患区。
晋3山,男,成年。溃疡病患者。近日呕血1次,有黑粪每次发作加剧时,先是背部有酸痛感,再向两侧扩展至胃脘处,痛乃更剧。右胃俞压痛(+)左(±)。熏灸右胃俞,10余分钟后忽然发生闪电感传向胃脘,胃部很舒适,每10余秒钟闪电感即发生1次,约10余分钟,此种感应消失。以后仍用原法施灸,闪电感未再出现。症状平静停灸。两个月后,各症又渐次出现。乃直接灸左右胃俞,并每5日加强1同时加服溃疡散1疗程。停药后,不仅症状渐次消失,健康状况明显好转,且能胜任一般劳动
唐3海,男,54岁。溃疡病患者,时有黑粪。发作增剧时,熏灸中脘、至阳、脊中至左右脾胃诸俞,均能暂时缓解。乃劝其应用化脓灸,在局麻下,直接灸左右胃俞14壮。在焦痂未脱落以前,症状有所改善,痛减食增。半月后焦痂脱落化脓,症状大减,偶有微痛或数日不痛,逐步可以半月至1月不痛,饮食正常.2个月后又在原处用原法续灸1次,疗效维持至5个月以上。在第2次灸疮愈合后,各种症状又次第出现。乃加服溃疡散,再直接灸左右脾俞及左右三里。两年后随访未再发。
唐3正,男,成年,溃疡病患者。第2及第12胸椎压痛(+),即用火针点刺,刺后发生明显之肠鸣,上腹宽舒。术后痛止食增。两个月后,原有症状又恢复。
 尖在胃肠疾中也是有效穴之一。
手阳明经井穴商阳,是位于次指拇指侧,而足阳明经的井穴厉兑、则位于次趾小趾侧。为了能符合手足阳明经上下应称的关系,故拟将传统厉兑穴的位置移至次趾拇趾侧。经比较验证,次趾内外侧爪甲角与趾尖,三者之间在感传关系上并无明显差异。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某种不适意的反应,但并不十分严重时,可以不必停止治疗。因为副作用发生之初,也正是治疗作用开始之时,《尚书》上说:“若药弗暝眩,厥疾弗瘳。”也是说明这种道理。这在其他许多病例中已经得到多次证明。如在此时中止治疗,不仅是患者的损失,更重要的是针灸效果得不到正确理解与运用。
韦3敏,男,60岁。慢性胃炎,轻重交替,已历10余年,钡检未见龛影。第一次吹灸新厉兑次趾拇指侧爪甲角),灸感呈线状经足背及小腿前外侧上传至膝。基本上与足阳明经相当。过膝转入大腿内侧上行入腹抵胃。达胃后发生要想呕吐的感觉。约5分钟仍有吐意,患者要求停灸,因反应不太严重劝其耐心忍受,10分钟后吐意停止,胃部作响,感轻快,并有思食感,第2次吹灸老厉兑(次趾小趾侧爪甲角)。感传路径同前,抵胃后仍有吐意,但时间不长,约二三分钟即消失,症状续减。第3次吹灸次趾尖,感传路径与前2次完全相同,抵胃后,未见吐意。其后又续灸数次,因症状被控制而停灸
感传能在远离灸处之他经他穴发生,并非罕见。
王3九,男,42岁,溃疡病患者。因食生冷症状加剧,出现柏油状大便。吹灸右食指尖,先是手指酸麻,续而全身及腕部酸麻,约5分钟后,感传在尺骨茎突处出现,由手太阳经(不是手阳明经)而上传,由腋入胸,胸部出现清凉感,同时觉得口中干燥,但时间不长。当到达胃部后,觉得胃部蠕动很强烈,有一阵一阵的收缩,感应减弱后停灸,胃部异常舒适。
胃病灸治中脘,效果也很满意。
沈3文,男,成年,溃疡病,反复剧痛与不断泛酸。即直接熏灸中脘,灸感迅即向胃部深透,布满上腹。灸治1次,各种症状可以缓解1-2天。如连续施灸3-5日,可保持10天左右之平静。
在针灸并用时,莫效果不但未见增强,且可使灸感大为减弱。古人说:“针则不灸,灸则不针。”确是经验之谈
秦3三,男,55岁。溃疡病患者,呕吐带血,时有黑粪。每次在疼痛发作之先,第10及第11椎处先行发冷,冷感扩布,胃痛乃大作。左右膈俞、左右气海俞,及左右合谷与三里、内庭等处,均有压痛。熏灸左右膈俞,余均针(左右共8针),灸感到达两乳附近即停止不前,胃痛可以略减。第2次仍用原法,感应仍甚迟缓。第3次,停针,单灸左右膈俞,灸感直透胃区,痛立止,沉沉思睡,40分钟停灸。以后即每日单灸左右膈俞,效果逐步延长,饮食改善,每次停灸后胃部热感尚可保留1小时许。症状被控制,停灸。
溃疡病及慢性胃炎病人,背部多可出现小黑点,呈灰黑色或深黑色,一般如芝麻大小或稍大,深嵌在皮肤之内。有的像雀斑,有的像黑痣。挑开上面的黑皮,下面有黑的小颗粒,挤出后症状可立时缓解,有时可在背部出现小红点,挑破出血,亦同样有效。但疗效不能巩固,其后症状又渐次恢复。如在挑挤后再用火针逐一点刺,则效果可以大大加强。
王3忠,男,61岁。溃疡病已历10余年,症状明显,两胃俞自觉痛及压痛明显。同时背部有散在之小黑点10余处,逐一用针挑破,挤出其内容,当即痛止舒畅。五天后又来诊,云挑后两三天内可保持平静,又恢复原状。改用灸疗,加溃疡散而保持疗效。
徐3才,男,成年。溃疡病症状典型,第八椎及其右侧压痛(+)。自第3胸椎以下至第1腰椎以上,在左右肩胛内侧缘这一区域内,共有小黑点19处,随即用火针逐一点刺(深度约为0.5厘米),局部未加保护,1周后针孔有轻度渗液,2周后痂皮脱落,症状未发作,两月后尚可保持平静。
林,男,48。溃疡病患者,持续钝痛泛酸,背部有小红点8处,分布于两肩胛之间,逐一用
3棱针挑挤出血,胃痛立解,隔一日又如前乃在红点部位用火针点刺,痛又解,术后保持平静
40天。
胃肠病的病理反应点,也能出现在双手的小鱼际处,可以挑挤出血而获效
 鱼际处即出现小红点,有痒感,症状减轻,小红点亦变淡或消失。屡验不爽。于发作时,用三棱针挑挤出血,症状当即缓解。已三个月,尚未再发。
  胃下垂
胃下垂与慢性胃炎及溃疡病的治疗方法基本一致,以化脓灸及火针代灸并配合溃疡散的疗效较为巩固。亦可用补中益气及升阳益胃等汤液加减相配合
唐3明,女,成年。腹胀暖气,吞酸、嘈杂,消化障碍有年。钡检、胃底在髂嵴下7厘米。左右胃俞,三焦俞压痛(+)直接灸左右三焦俞,灸疮化脓各症大减。至灸疮分泌减少时,又于原处续灸十壮,在两个月内共加灸4次,次,最后灸疮愈合,续作钡检,胃底升高4厘米,各症平静,未续灸。
孔3九,男,成年。溃疡病合并胃下垂9厘米,自第五胸椎两侧以下直至第1腰椎附近均酸痛应手,乃自心俞起至三焦俞止,每日用圆头火针点刺两穴,深常约0.2-0.3厘米,自上而下,9天为一疗程。兼服溃疡散。重复使用3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再作钡检,胃底升高6厘米。
黄3霞,女,46岁。腹胀胃痛有年,钡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下垂6厘米。面色咣白,气不接续,贫血、消瘦。三焦俞压痛(+)。为了便于自灸,嘱其自行熏灸中脘。10日后进步不显。乃增服补中益气汤剂,配合溃疡散,灸药并进。又10日进步更多,已可胜任一般劳动,未再作钡检,停药,单灸中脘或气海,坚持自灸,一年随访,云已停灸多日,一切可保持常态。
经云:“无刺熇熇之热。”又说:“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就是说当病势正在高峰与热势正在亢盛的时候,针灸是不宜轻用的。如果等待急性期过后,则针灸即易收效,现时的习惯也多是急性病采用药物,对慢性病和久病才用针灸。这就会使针灸的最大功效湮没不彰
经多种病种与大量的实例证明,凡是病愈急,热愈高,则针灸治疗愈易收效。也就是急性病则收效速,慢性病则收效缓。在急性胃肠病方面,也有充分的说明。
 1996年10月26日日晚间,赵33因急性上腹痛,呕吐多次,高热39.2而抬来就医,同道为之投解热镇痛及解痉诸药,痛未减.且转剧,呻吟之声,彻于数室。余适患河鱼疾,颇困疲,闻声未容安卧,乃起身为之熏灸中脘,加灸内关,约15分钟剧痛已减,体温下降0.8℃,半小时入睡,夜间未用任何其他药物,次晨步行而去。
针灸均可促进胃肠内容物的排除,具有催吐及通便的作用。
王3朝,男,49岁。劳累之后,暴食过量,上腹剧痛,旋即呕吐2次,痛未解。吹灸左三里,感传入腹,痛稍减。略安静。再吹右三里,当感传进入上腹后,吐意大增,复行吐出积食很多,胃部舒畅,痛全止。
 :詹3朝,男,成年。上腹剧痛,捧腹号叫来诊。在八小时前曾有饱食及暴食。针右手足三里,上下同时运针,痛未减,但渐生吐意,不断运针更是欲吐而又吐不出,乃出针,以指压舌根探吐,呕出积食盈瓯,痛止而去。
董3九,男,60岁。腹痛纯利清水,微热,已3天。熏灸水分,腹中觉有跳动,肠鸣增强,痛稍减6小时后再灸1次,感应较之第1次明显,肛门有坠胀感,想排便,给以甘油栓塞入协助,半小时后,解出粪块1堆,其硬如铁,诸症悉除。燥屎内结,纯利清水,在《温病条辨》中称为“热结旁流”。本例虽发热不高,也有此种现象
急性胃炎及肠绞痛,取用大椎也有良效。
谭3庭,男,成年。上腹绞痛,呕吐苦酸水,已一天。吹灸大椎,灸感沿脊柱下行至与胃部同高时入胃,痛大减,继而全身皆有微热而更感轻快,呕痛全止。
宣3吉,男,成年。腹痛连脐,如刺如割。发病约3小时,无呕吐及腹泻。吹灸大椎,热流直下抵14椎处入腹,痛随热减,腹腔全部为热感所充满,痛即全止未再发
在左右同感的情况下,对侧感传的走向可与灸侧一致(同向同感),也可与灸侧相反(反向同感)
管3红,男,46岁。上腹痛,消化不良,苔腻、脉缓,吹灸右合谷,灸感由手阳明经上传至肩,由胸进入上腹。正在温暖舒适之际,忽感左肩发暖,并沿与右侧相同的路径自内而外,走向大指次指之间。最后随同右侧的感应过程而同时消失。第二三次仍用原法,同感未再见。症减,未再续灸
小海是小肠在上肢的合穴,下巨虚是小肠在下肢的合穴,腑病取合,故在腹痛连脐之小肠绞痛时取用有效。灸不忘针,录取一例于下。
王3仁,男,成年。脐周及下腹剧痛,未吐泻,已持续3-4小时。同道为之取下脘、气海、天枢以及三里等穴,历一时许尚未缓解,又隔盐灸神阙仍未效。乃为之取右小海与左下巨虚,上下同时用九六法运针,未及5分钟痛减八九,再稍待即全止。出针后徜徉而去。
各型痢疾及腹泻同其他疾病一样,均可在胸椎及其两侧出现一处或多处压痛反应,尤以第
6-7胸椎处为常见。即或无反应穴出现,直接取用大椎或6-7胸椎也有良效。其惑传途径多是沿脊柱垂直下行而后折入腹腔,或是横抵前胸而后再下达腹腔。也可在脊柱深处向腹腔行进
叶3华,男,成年。赤痢两天,腹痛,里急后重,肠鸣亢进,至阳压痛(++)熏灸,灸感约有3-4指宽窄,沿脊柱下行。约当第14椎处进入腹中,集中于脐周围,腹痛肠鸣大减。同日又复灸一次,泻痢未再见。隔日大便成形而愈
:谢3生,男,成年,赤白痢,日10余行。至阳压痛(++),熏灸,灸感横向前胸行进,再折而向下,止于脐下方。热感约有手掌大小,腹痛随止。自灸后泻痢即未再见,一次而愈。
马3民,男,成年。水泻,日夜十余次,灵台压痛(++)。熏灸,灸感自脊柱深处向下传至脐周围,逐步扩展至全腹,腹响,1次减,2次愈。
钱3弼,男,成年。自午夜至中午,泻痢10余次,厌食,不发热,有轻度失水貌。灵台压痛(++)
,熏灸,灸感约有3指宽,自灸处斜向脐周行走,脐周为热感所充满,腹中作响,连声说:肚子松快了,想吃东西。灸感消失后停灸,1次而愈。
:庄3清,男,成年,夏令饮食不节,腹痛暴泻10余次。背部未出现反应穴,吹灸大椎,灸感在
14椎附近入腹,,全腹皆热1次而止
泻痢除在第6-7胸椎常可出现压痛反应外,而在腰椎及其两侧的反应穴亦不可忽视。其中特以命门穴虽无压痛出现,亦值得推荐。泻痢在背腰部所出现的压痛反应,常常是右重左轻或右有左无。其作用也是右优于左。因此在治疗泻痢时,应以在右半身取穴为宜,这是一个值得注意与研究的问题
开3洪,男,成年。赤白痢,脐周痛。右肾俞,志室压痛(++),左侧无反应。熏灸右肾俞,热流直注入腹,腹暖如蒸,约十分钟,灸感消失停灸。次日症状未全止,又续用原法1次,2次全愈
陈3生,男,成年。泻痢,脐及小腹疼痛。右大肠俞压痛(+++),左(±)左右同时熏灸,右侧热流迅即注入腹腔,左极其迟钝。右侧热感满布全腹后,腹痛即止,约五分钟感应消失,一次而愈。
张3威,男,成年。自上年初冬直至本年夏季,休息痢剧持久不愈,住院半年未收效。每天大便
6-7次,大便半数以上为紫红色及白色粘液,腹胀痛,厌食,精神萎靡。右膈俞、脾俞、大肠俞压痛(++),左侧(±),即在右膈俞,脾俞、大肠俞熏,灸感均向脐周窜透,而尤以右脾俞为明显。肠鸣亢进、肛门排气。灸至第5次,大便减至每天2-3次,紫红色粘液转为淡黄。灸至10次后,大便减少至每日1次,但仍夹有白色粘液。间隔5天未灸,症状又见增加,又续灸10次基本得到控制,又续灸10次。停灸后3个月。便中又发现有白色粘液,量很少,未续灸
何3能,男,成年。赤痢,至阳压痛(+)。熏灸,灸感上传较慢,又加灸命门(无压痛),灸感迅即横达脐周,继而至阳处之灸感亦渐次汇入脐周,全身微有汗出,里急后重停止。6小时后又单灸命门一次,感应良好,两次而愈
有,孙昌,赵良等均患菌痢,除采用胸椎反应穴外,又分别熏灸命门,以背部反应穴相比较。证明命门之灸感强,热流快,较之背部反应穴有过之而无不及
灸感在热感之过程中能出现短暂之清凉感者常有发生,而自始至终为凉感者也时有所见。
丁3杰,男,成年。夏六月自上午至下午泻痢13次,里急后重,低热。至阳压痛(++),熏灸,约
 5分钟后,感背部发凉,继而凉气成团约有手掌大小,自灸处向腹中行进。当抵达脐部近旁时,凉气绕脐行走,先是一二分钟绕行1周,继而越绕越快,每分钟可绕行2-3周,腹中作响,约
 30分钟后凉感始消失,热感始终未出现。1次而愈。
泻痢采用背腰部的反应穴与各要穴固属重要,而腹部特以脐周诸穴亦应重视。
张3文,女,56岁。泻痢日夜20余次,腹痛不进食两天。直对脐中吹灸,约10分钟全腹皆热,灸后轻减大半,又吹灸1次,全止。
:王3材,男,成年。食生番茄过量,引起腹痛腹泻,一小时内大便7-8次。吹灸阴交,热流迅即入腹,先向下抵耻骨,再向上抵剑突。此时脐中心觉有凉气不断向外喷射,约十分钟凉气喷射停止,热感又向脐中集中,至感应减弱停灸后,全腹舒适,各症皆消失。
阮3先,赤痢,日夜30余次,里急后重,发热。第一次吹灸阴交,感应良好,可保持3-4小时平静6小时后吹灸命门,与阴交作为比较,证明二者功效仿佛。以后即阴交、命门前后轮用,又续灸6次,全止。
唐3元,男,成年。痢疾,背腰部未出现反应穴,右外陵压痛(+++),熏灸,约10分钟,热感充满全腹,非常舒适。灸前体温为38.2℃,灸后上升至39.2℃,约3小时热全退,灸后在16小时内,仅解大便2次,粘液很少,症状全部消失。再一次证明灸后如遇有体温不降反升,乃是机体防御力量增强的反应,多数是好现象,不足畏惧 
泻痢采用指(趾)尖及合谷穴也同样有效,其作用也是右优于左
赵3希,男,62岁。菌痢,每日10余次,里急后重,脐周痛。第一次吹灸左商阳,灸感发生及前进迟缓。改吹右商阳,灸感发生良好,沿手阳明经由腹入胸。全腹发热。灸后4小时仅解大便1次。第2次吹灸右少泽,灸感迅即沿手太阳经上行,至腋后即循原路下抵脐周。第3次吹灸左少泽,以与右少泽相比较,感应显然迟钝,仍吹灸右少泽,感应良好。第4次左右中指尖同时吹灸
(两指尖合并吹之),右侧感应良好,左侧感应轻微。当右侧感传入腹约5分钟后,左侧之感传方渐次到达。至此,痢疾已基本被控制,又续灸右食指尖2次而停灸
姜3明,男,成年。水泻,每日4-5次。吹灸右食指尖,灸感发生迅速,沿手阳明经上行入胸在乳外方下入腹,在脐周围自右下横行向左,再向上向右,绕脐一圈圈地行走,并且是一圈大于一圈,最后几乎及于全腹,舒适异常,夜间仅解大便两次。第2次再吹灸左食指尖以作比较,灸感发生及行进迟缓,20分钟后始进入腹腔,绕脐一二次感应即减弱,随即再吹灸右食指尖,各种感应仍复良好。因症状消失,未再灸
庞3俊,女,16岁,夏月过食生冷,腹痛泄利,吹灸左隐白,感传经由第一跖骨内侧直至内踝下缘,进入足少阴经上行入腹,扩布于脐周围。腹暖痛减,全程共历时约25分钟。随即改吹右隐白,路径与各种感应皆与左同,但显然增强增速,全程不及15分钟,痛泻全止未再灸
 婴儿腹
婴儿腹泻是一种最为常见而又颇感棘手的病种,中西药物均不能迅速奏效。
 采用快速点灸时,效果迅速奇特,最快为1次,最多也不过3-5次,即可收效。几年来临床病例达千例以上,治愈率为100%,简介于下用“周氏万应点灸笔”(安徽省寿民灸具厂出品)将药笔点燃,衬以所附之特制药纸对准阴交、水分、左右天枢,快速点灼3-5下,点灸后涂一点清凉油,防止起泡(如起泡则效果更好,婴儿皮肤娇嫩,最好不起泡)或再加用命门,前后同用,效果更好。每次操作不过2-3分钟,可以每日上下午各1次,或每日1次。
 小儿 
小儿肠功能紊乱,发生套叠,采用灸治而收效自属意中事。
例如,患儿王3,男,5岁,患腹痛腹泻两天,呕吐频频,不大便,不放屁,渐次加剧,肠鸣亢进,有气过水声X线腹平片有液平。内外科会诊确诊为肠道梗阻,套叠为最大可能,建议手术松解,家长不同意,姑求治于针灸,用两个灸架,上取水分,下取阴交,左右取两天枢,上下左右轮用,连续施灸,当灸至3小时后,忽然腹中作响,数步外清晰可闻,喷射出黄色稀大便一摊,并连放几个屁,一次缓解出院(山西河津县人民医院卫巧玲医师经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灸绳》:痢疾与腹泻的艾灸方法,周老常能一次而愈,你也试试看吧
《灸绳》呼吸系统病
急慢性阑尾炎如何灸?《灸绳》总结的相当全面了~
上肢及肩肘关节痛 周楣声著《灸绳》510页
肝炎不可怕,且看周老如何一穴治肝炎!
肝炎不可怕,且看老中医如何一穴治肝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