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入帖、出帖和实临、意临
    临帖,是一个需要经常讲、反复讲、认真讲的课题。历代有成就的书家,无不是临帖的高手,无不把临帖当作毕生学习、进步和成功的有效功课而至老不辍。“学书必须摹仿,不得古人形质,无自得性情也” ①。“临帖的意义,正和读书一样,也为的是从碑帖里吸取前人写字的经验,……来帮助自己打好写字基础,提高书写技巧。因此,临帖久已被历代书家一致公认为练习写字的必经过程和有效方法” ②。我们不仅不能忽视或轻视临帖,而且,还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讲究科学的临习方法。否则,就会欲速而不达,甚至适得其反,不可不察。下面就入帖、出帖和实临、意临,以及临不临之得失问题谈谈己见。
     一、关于入帖和出帖
    (一)、不下苦功,难以入帖
    所谓入帖,是指临习者的字,能够融洽地放入帖中和原帖相一致。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不下苦功,难以做到。为了形成一家面貌,有的专家建议临帖(专攻)不下百遍,是有他的道理和积极意义的。“每临一帖,务必得其精髓,往往尽数百通犹未已” ③。这里的百遍不能把它看成死数,人有不同,需要学习的时间和实践的数量也不相同。学习的时间越长和实践的数量越多,相对而言,掌握得就越熟练或越牢固。一般来讲,能达到入帖的水准,就进入了“专”的领域,距离树立“门户”就不太远了。
    所谓出帖,是指不拘于原帖,从进入的帖中再走出来。有人要问:既要出帖,何必入帖?这因为入帖是要先树立门户,认准家门。不管入了哪家,都会有个身份。有了家门和身份,才有资格立足于书法艺术这个大社会。而出帖是要对已有的这个“家”和“身份”进行优化改造,使之增添新的生命力。没有入帖就没有家没有身份,没有家和身份就无法出门(出帖)走向社会,就不好生存。
    一定要坚信入帖是必须的、首要的;出帖是应该的,是艺术追求和创新著我离不了的。
    (二)、不必担心出不了帖
    有人怀疑入帖会走向末路,担心写出“奴书”,害怕成为“书奴”。他忘记了自己与古人有别,忘记了自己还有主观能动性,忘记了还要采取换帖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后来的换帖,使学书的眼界、眼力和手性不断得到改造和提高。久而久之,所看到的东西不能尽入于心,所临的东西不能尽上于手,伴随着自己的天禀与学养,伴随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所书之字越来越不能尽合于所学诸帖。粗看有些相似,细品又不全是。实际上已经有了“扬弃”,这就意味着“出帖”的开始。所以,换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眼力,丰富手段,实现出帖。它要求我们换帖的态度必须端正,决不能虚走过场,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自满。只有踏踏实实深入进去,才能凑效。那些真正善于学书的人,不怕最后不能出帖,只怕初始不能入帖,只怕长时期的学力不够。
    二、关于实临和意临
    (一)、形似和神似
    我们在原原本本“追逐”范本的实临过程中,认识是在不断提高的。起初容易多见点画和结构之形,后来比较注意神韵神态。所以清'王澍说:“始于形似,究于神似,斯无所不似矣” 。其实“形”与“神”是不可分割的,有形就有神。神既超出形外,又依赖于形,无形之神是很难想象出来的。这样看来,先求形似再追神似只不过是不同学书阶段的着眼点和侧重点罢了。因为把握神比把握形更难,所以多是先学点画结构,后求意态情性。无论求形求神,都要意在笔先,方能主动和收效。
    (二)、意临不适宜初学者
    已经成功的老先生或有了较深造诣的书家,他们出于某种需要,对那些不作为重点学习的法帖,进行不求真的带有些随意性的临习,习惯上叫做“意临”。这种意临,往往不忠于帖的点画,甚至也不全忠于帖的结构,而是概求于章法或气韵,看上去是随意的,可他却是有意这样做的。之所以要进行意临,是因为已立门户,求的是在博学中“约取”,在“有我”中优化。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取舍,没有相当深厚的功力是做不到的。意临对于手上无体、胸中无术的初学者来说是不适宜的。
    三、关于临不临贴之得失
    (一)、临与不临大不一样
    临帖是重要的练功方法,是培养心手一致和操作灵便的有效实践。不临帖,就不能依法训练,就不能接近前贤的高标准和高质量。有些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不用长期临帖便能超越古人,这只能是一相情愿。他们只采取学今人赶时髦或只凭天性练自己“编造” 的字等方法,据说这样可以速成,而且也有自己风格。这是最省力的方法。然而可惜的是,这样写出的与历史格格不入的字,缺乏些规矩,缺乏些古韵,缺乏些优秀品位和文化积淀。
    (二)、读贴也等于临贴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 ④。“读帖,即是对古代书法作品从笔法、结构、章法到神韵进行分析研究。这对一个具有功力基础的书法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通过读帖,能广泛深入研究并从中吸取各种书体中丰富养料。是从‘意在笔先’到‘无意而书’过程中,提高书艺修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⑤。临帖之前都要读帖,读帖是关键。读不明,就写不清。在空余时间短,工具不备的情况下,细心把玩(读)法帖,也等于临贴。以心临帖,不减收获,有些书法是看(读)会的。帖要熟临,更要熟读。熟临方见功夫,熟读方出神采。“盖书到熟来,无心于变自然触手尽变者也” ⑥。
    注:
    ① 康有为语
    ② 邓散木《怎样临帖》
    ③ 邓散木语
    ④ 黄庭坚《山谷文集》
    ⑤ 王景芬《气清骨秀,端严峻列》
    ⑥ 王澍《虚舟题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贴到什么程度才能出贴?
楷书怎样写才能表现出寓静于动的感觉?高手是这么做的
一本帖写多长时间可以换帖?最客观公道的解释,在这里
临帖虽好,可不要贪多!
换帖的前提是得法
周坚钢:老年人学习书法应注意的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