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周刊 | 走近史无前例的梵二会议(一)


用信仰回顾历史,用历史证明信仰。天主教中文网将努力搜集各种关于教会历史的权威文献,通过《天主教历史周刊》将天主教辉煌的历史传播给更多的人。


《天主教历史周刊》于每周六刊登。


德兰修女传第十章(一) 来自天主教中文网 16:45

有声书籍:《德兰修女传》第十章(一)


梵二会议是史无前例的,很多理由都证明这是一次特殊的事件。尽管这只不过是历史上数十次大公会议之一,但从许多方面来说,梵二确实与众不同。



梵二会议始于近60年前。如今,出席会议的大多数教长都已作古。从门外汉的角度体验这次会议的教友们,还仍然清晰地记得媒介的激动之情和乐观气氛。梵二会议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拉开帷幕的。会议的一些文件内容……尽管只是简单地读了读……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会议召开之前,教长们对所有这些文件都进行了传阅,会议期间得到了重申,今天已似乎司空见惯。但是许多人可能还意识不到,这些文件内容的常久弥新之处。


年青人们只是模糊地记得这件事情。他们可能,或许更好说他们从来没有阅读过这些文件。虽然如此,梵二文献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使教会面貌焕然一新。十六个文件中,包括四个宪章(礼仪宪章、启示宪章、教会宪章、教会与世界牧职宪章),在指引着教会团体的思想和行动。其它的法令,例如大公主义法令、宗教自由法令,都曾是教长们讨论的主题,它们也确实给教会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新的启迪。另外,关于传媒和教育的文献,现在仍然适用。



要了解梵二及其文献的原本含义,必须仔细省察当时的历史和文化。梵二确实铸造了教会的一段历史,但另一方面:也是历史和文化铸造了梵二。尽管梵二完全根植于我们的天主教传统,但是这一传统也因为梵二会议而得到发展和深化。在过去的思想和行为中,到处都有不连贯性,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不是有许多人(例如拉内)都认为,正是梵二会议标志着教会历史中君士坦丁时期的结束吗?梵二会议与尼西亚会议和特令腾会议不是也可以相提并论吗?


其实,在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宣布召开梵二之前,会议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了:会议的种子已经播撒在田间并已开始发芽。在会议的阳光照射下,种子开始成长并结出果实。早期的礼仪运动、圣经学习(现代释经法)、有关教父学研究等方面,已为会议的召开做好了明显准备。同时,基督新教思想和新的哲学观也对会议的召开产生了影响。


与历史上的大公会议相比较,以往的大公会议通常要解决某一特殊的主题。梵二会议却不同,它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广泛,要讨论的问题也很多。例如,在天主教礼仪中管风琴的摆放位置、多玛斯阿奎那对神学价值的影响、罗马主教与地方主教之间的关系、性与婚姻、政教关系,等等……

 

一、重要议题


如果从总的方面来看,梵二会议的主题包括:在不同领域中平信徒的价值、作用和责任。但是最有影响力的发展是,在弥撒礼仪中运用本地语言。这件事看起来似乎不算什么,但实际变化是巨大的,它影响到了其它许多方面:例如,对数世纪来被看作是不可更改的东西,梵二会议改变了。梵二会议表明,对以前一些惯常的思想和行为,没必要永远一陈不变。也许,把本地语言运用到弥撒礼仪中,是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的“与时俱进”思想在弥撒中的首次运用。这使得教会“跟上时代”。这一变化不仅仅是语言的变化,没有什么比改变古老的礼仪传统有更大的影响。礼仪的变化触动了教友们内心深处。最重要的是,重新把圣经、圣传和训导看作是启示的源泉,把新释经法应用到圣经研究中。



《信仰自由宣言》:这是论述与犹太人关系的一份文件……尽管该文件经历了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讨论期,加之来自政治的施压,但是最终还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意想不到的一致通过。关于信仰自由和政教关系,梵二文献不同于先前的公会议文献和教宗文告。尤其是《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是一份全新的文献。教会采取了聆听的态度,并表示愿意帮助世界。教会愿意远离那个被拒绝、怀疑、防卫、教会至上的世界观,这是梵二以前盛行的教会对世界的看法。最后,关于主教的协商性角色,会议取得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即在某些方面,主教应发挥参与性作用。关于主教集体领导作用,原则上取得一致支持。但是对此问题,并没有发表可以实际操作或具有法律性的文件。

 

二、新思想和别开生面的发言方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公会议之前,教宗文件(教宗通谕)的新风格越来越重要。惟教宗独自对教会发话,并成为伟大的普世导师。通谕实际上就变得越来越具有权威性。这些文件有时候看起来仿佛就是教义(不可错吗?)声明。训导的重心实际掌握在教宗手里。


由于越来越强调教宗的权威,一个强大的官僚体制应运而生……教廷……就如同一个中央教会权力机构。尤其是“教廷办公室”,变成了他们的一个象征和实际声音。信理部实际就成了教宗的直接代言人。


尤其是二十世纪,人们对教会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认为教会乃“天主的子民”。这样理解更体现了教会的横向关系模式,而非纵向关系。教会乃“天主的子民”,意味着整个教会都是天主的子民:一个众兄弟姐妹的、天主的大家庭。有了这一横向理解,发展中的世界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具有影响力,该理解强调民主和参与。但是,特别是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的天主教运动……平信徒男女们被当成为主教们的顺从而慷慨的雇员。然而,在圣统制之外,人们更多地谈论的是,圣神赐予所有受洗者白白的恩赐,没有任何等级之分。不是只有圣职人员被视为教会,而是所有的子民都是教会:所有子民构成了一个教会整体。所以出现了一些新的词汇:例如神恩、参与、伙伴、对话、合作、友谊等。在梵二会议的文献中,随处可见这些词汇。这些词汇在现代教会语言中也自然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在梵二之前,教会的权威性语言主要是管辖和法制性语言。这样的语言是理性的、概念性的、准确和清晰的;而梵二选择了更加牧灵性的语言:不是那么清晰的、建议性的、非决定性的、冷静对话性语言。梵二以一种邀请的方式,以发言人和倾听者都熟悉的方式讲话。会议运用了一种敏感和美学的方式:“我们的信息是真实的、善良的和清晰的”。梵二前的语言是武断和强加性的,新的语言是建议和邀请性的。


最后,令人想起了卡尔拉内的话:我们的教会处在一个新的时代。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之后,诞生了希腊教会。如今是一个真实的普世教会时期:从欧洲化转向了全球化,从多玛斯和经院哲学转向二十世纪被哲学和文化思想以及实践所同化的时代。(未完待续)

搜索公众号:

天主教中文网

微信号:chinacatholic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傻傻的分不清,到底有啥区别?
天主教历次大公会议内容
梵蒂冈教廷机构设置
包庇属下性侵70名男童,法国红衣主教出庭受审
变不变?世界主教会议五大疑问
【意大利列国志】教皇国(二十五):保罗四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