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君|和死亡跳舞的女孩,在八千米之上飞翔

编辑手记:

子君是一个笑起来很甜的姑娘,连在电话采访中的声音,都甜得像蜜。

她就用这样暖萌的声音,跟你讲着她与死神多次的交手,讲着在康复期彻夜难眠的痛楚,讲着她如何遭遇到珠峰登山史中最大的山难,讲着她如何在一次次火焰中涅槃重生。

时光让子君更加成熟,她尝试阿式攀登,尝试登山滑雪,尝试单双兼修,可唯一不变的是胸口那颗为探险而发热的心。

登山就像是人生,你不但要为成功尽力而为,而且要学会放弃和等待。那些打不败你的,将使你变得更加强大。

珠峰雪崩 和死亡跳舞的女孩

那是一个永远会被铭记的日子。子君永远不会忘记,死神是怎样和自己擦肩而过的。

2015425日,在珠峰大本营,登山者们正在说说笑笑的等待午饭。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打破了大本营的平静。雪崩!有人喊叫到!

惊惶的叫喊还没落地,雪崩就排山倒海而来,巨大的气浪像是有人在背后推了一把,刚跑出帐篷的子君顺势跪倒在地,几乎窒息。爬起来的时候,她听到了遍地的哀嚎声,心想:看来我还活着。放眼望去,眼前都是伤员和鲜血。本应是珠峰最安全的地方大本营,现在已经被夷为平地,除了空荡荡的帐篷布在雪风中飘荡,一切都没有了。

子君伤口流出的鲜血把面前的雪坡染成了红色,她觉得异常寒冷,后来才发现鲜血已经染透了自己的内衣,在这次珠峰登山史最严重的事故中,地震夺走了太多登山者的生命,而她成为了幸存者之一。

 

回忆往事的时候,她只会用一贯甜美的笑容说:成功、失败、等待、死亡,于我都是攀登的一部分,可是没有人知道,这句话背后的身心煎熬,她很少对媒体提及之后康复的故事,就连知心的好友也只知道,她曾经去见了心理医生。

她从满目苍夷的加德满都刚回到上海,就不断的爆出新的病情。因为鼻梁骨折,在鼻子上带了一个夹板,吃饭喝水都咽不下去,连呼吸都很困难。

她从小到大没住过院,第一次住院就做了全麻的大手术,而且在医疗条件困难的尼泊尔,没打麻药在脑门上缝了8针。她曾是一个在7000米雪山上健步如飞的登山者,那段时间去超市结账都站立不稳。她曾在冰壁上笑颜如花,那段时间却连门都不敢出,脸庞都是肿的。她一直都在不停的问自己:我还能好起来吗?

最难以忍受的是手臂的 “韧带撕裂性骨折”,撕裂到骨头都拽掉了。医生给的矫正方案是:白天保持手臂90度弯曲,晚上再硬掰直到180度,日复一日直到病愈。

那是一种钻心的疼痛,在多年的登山过程中,都不曾经历的疼痛,就算疼到几乎晕阙的时候,她都在想,我要好起来,我还要回到那个地方。这个信念苦撑着她,度过一个个不眠的漫漫黑夜。

最难熬的时候,同为幸存者的队友从香港来访,她们每天聊到凌晨四五点,聊登山、聊未来、聊病情,抱在一起哭和笑。“其实我真的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我的心是空的”,心理医生不太理解她,为什么这么执着于登山,只好称她是:和死亡跳舞的人。

那时子君只有一个念头:我还能登山吗?

正在做康复训练的子君

户外女神的八千米进阶路

时光倒流到2013年之前,子君蹬着高跟鞋走在上海最高档的写字楼中,时下新款的衣裙包裹着姣好的身段,流离在流光溢彩的奢侈品橱窗前,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样,热衷于讨论时新的电影、口红的流行色号……

但是自从开始玩户外,一切都改变了。她像以前买奢侈品一样,把所有的收入都投入到户外装备的购买中,她用所有的时间去锻炼体能和出行,她不再过度关注外表和别人的看法,她的心底,只有一个遥远的梦想。

她从徽杭古道的徒步开始,慢慢过渡到高海拔徒步,直到在阿里转山时,她很轻松的过了海拔五千多米的垭口,没有任何高原反应,她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决定尝试登山,从五千米的入门级山峰,到六七千米,再到八千米,她循序渐进,丝毫不敢冒进。一路攀登下来,除了在慕士塔格因为暴风雪决定集体下撤,均顺利登顶。她暗自窃喜,原来登山并没有想象中的艰难。

可是,当她第一次上到八千米的马纳斯鲁时,却跟死亡短兵相接。

登顶日那天,暴风雪肆虐,推迟了一个多小时才冲顶。她本来冲得正起劲,跟她结组的向导却突然放慢脚步,还时不时的停下来用对讲机通话。她焦急的拽拽绳子,向导才前进两步,最后向导忍不住了,告诉子君:有队员滑坠了。

子君一惊,心掉进谷底。在这样的海拔滑坠,生还机率不高。

她不再拽绳子,沉默的跟着向导的脚步缓慢前行。直到向导开口:“你可以帮一个忙吗?”没等向导说完,子君已经猜到,她低声说:“我们下撤救援吧”。

这时,子君离峰顶仅剩一百多米,再翻过一个横切,就登顶了。

子君没有时间犹豫,她跟向导一起用最快的速度从8000米下撤到7400米,滑坠的是一位日本的老登山家,三位向导一起把他从冰壁下拉上来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眼睛上还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子君的泪水止不住的落了下来,遗体就在帐篷两三米的地方,死亡的气息冰冷,而又逼近,前一天还在大风中帮着他穿衣服,第二天就天人相隔。

队友的离世,让子君认识到大自然的残酷,下山后,她立即去报了冰川课程,学习如何穿越冰裂缝,如何在冰裂缝自救和营救。

“登山绝对不能有侥幸,你要保证自己的能力可以超过这座山峰,才可以去尝试”。

重返珠峰,比8848米更高的人

2015年梦断珠峰,是子君第二次与死亡擦肩而过。

她在熬过半年的康复期之后,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召唤,再次重回震后的尼泊尔。她还记得,她从珠峰被救援到加德满都时,满目都是断壁残垣,伤民流离。曾经的古都,成为了一片废墟和死城。尼泊尔所有的医院和太平间都爆满,她和队友都无法得到良好的救治。

飞机缓缓降落在加德满都,消逝了曾经的伤痛,加都已经重回平静。她不由得抚摸着未愈的伤口,再次扪心自问,那我呢?我还能回去吗?

她在被称为徒步天堂的安娜普尔娜整整走了一个月,从峡谷到村庄,从头顶繁星走到日照金山,看遍了稀世的美景,后来还去了木斯塘,跟朴质的藏民一起生活,真正的忘却了过去的伤痛。

在徒步的过程中,子君有意识地挑战高难度的线路,并且逐步增加自己的负重,这次重返,是子君作为登山者的复活之旅,她终于确定,原来自己还拥有可以继续登山的能力。

重返珠峰的时候到了,2016年,她作为本登山季中年龄最小的女孩,从珠峰北坡大本营出发,成功登顶8848米的珠峰。比珠峰最高的,是人类的高度。

子君带着探险君家的旗帜站在珠峰之巅

后来,她回到EBC线路上的珠峰南坡大本营,曾经的伤痛已经烟消云散,她把蓝色的哈达系在玛尼堆上,以告慰永远留在这里的登山者。仰望天空,她似乎看到了,自己即将展开新的飞翔。

新的飞翔:尝试阿式攀登

珠峰仅仅是一个起点,紧接着,她又登顶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从峰顶滑雪下降。2017年2月19日,她又站在了南美洲之巅阿空加瓜的山顶。

比这几次攀登意义更加重大的是,2016年10月,子君登顶海拔6210米的技术山峰Lobuche East的过程,这一次,子君首次尝试阿式攀登。

在通往Lobuche East峰顶的跋涉中,子君、Nima Gyalzen Sherpa、丹麦人 Nikolaj Niebuhr成为了沿路登山者的焦点,他们不使用路绳和攀登器,自己背负所有的物资、自己搭建帐篷和煮饭,成为登山路上最特别的风景。

因为没有路绳和攀登器,登山显得更加如履薄冰,因为一旦摔倒,不止会伤到自己,还会伤到队友,每个队员都肩负着更大的责任,还必须对队友保持绝对的信任,这样的心理压力,让子君浑身的多巴胺都燃烧起来,实在是太刺激了!她感受到的兴奋,跟第一次开始登山一样。

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全队完成了从大本营出发,登顶,再下撤到村子里的全部过程。这一次攀登,让子君更新了对登山的理解,她决定,要慢慢放弃保姆式的商业登山,转向跟自助式的商业团队,再慢慢走向阿式攀登的方向。

她发现,阿式攀登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自由,如果能掌握好技术,从此她就可以随意选择任何自己喜欢的山峰去攀爬,自己决定登山的行程,不用再等待别人铺好路绳,不用再跟着别人的脚步亦步亦趋。

她想起自己第一次去登慕士塔格,不由得哑然失笑,她被队友叫做韩大户,因为她光在背夫身上就花了1万多,而其他队员只付了两三千块。她那时觉得,能不背东西就不要背,干嘛跟自己过不去,要把全部的体力都用在登山上。随着登山能力和经验的增长,她的心态完全发生了变化。

今年在登顶南美洲阿空加瓜的过程中,子君就跟的是自助式的国际商业队,虽然海拔6962米的阿空加瓜,攀登难度和海拔都不算最高的,子君却觉得,这是一次受益匪浅的登山之旅。

她跟队友一起,只享受大本营的基本服务,在大本营以上,7名队友和2位向导一起完成了所有的建营、运输等工作,整整一个星期,他们每人需要平均分摊20公斤左右的公共物资运输,并不会因为子君是女孩而减轻重量,而下撤时不管再累,都要自己完成个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搬运。

虽然阿空加瓜的技术难度不高,但是最后登顶的路线非常漫长,足足有一千米左右的高差,在离顶峰仅剩两百多米的地方,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陡坡,这让大家觉得十分崩溃。陡坡倾斜到五六十度,几乎是上面的脚踩到下面人头上的感觉。

在陡坡面前,一个加拿大人果断放弃了登顶,在陡坡下休息等队友,另外一名女孩在攀登到6800米左右时,显得体力略有不支,向导劝她下山,她休息了一会儿,决定继续向上走,但没走几步,她果断的告诉向导,她要下撤,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在离顶峰仅剩一百多米的地方放弃登顶。这些外国人都认为,登山就图个开心,绝对不会玩命。

不同的登山文化冲击了子君的固有思维,她开始思考:攀登过程和能否登顶,到底哪个更加重要?我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能一直保有清醒的评估,不会为了一时的执着而玩命?我登山是为了登顶,还是本身的乐趣?

国内少见的女性登山滑雪者

据子君了解,国内能坚持高海拔登山滑雪的男性不超过5人,女性可谓寥寥无几,子君算是后起之秀,而且她滑的是:单板。

决定走上一条偏僻道路,注定着要摸爬滚打遭受挫折,没有经验可循,只能向自己的失败学习。可是,数次跟生死交手的子君,天生血液里就涌动着不安。

第一次登山,也是第一次知道登山滑雪,是在半脊峰,她在下山途中,看着身边的朋友踩着滑雪板飞一般的一滑而下,瞬间消失在自己眼前,只留下飘扬的雪雾,这可是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山,居然成为了他们的天然滑雪场!实在太酷了!

她气喘吁吁的花了几个小时下山后,立即决定:学习登山滑雪!那时她的目标很单纯,只为了登山下撤时,不用再辛苦的徒步。

刚好有两个徒步的朋友,是单板滑雪爱好者,因此她在他们的指导下,在浙江的乔波滑雪场开始学习单板。那时,她刚刚开始登山,也不知道在国内极少有人尝试过单板登山滑雪。

可是,无知者无畏。她就这么踏上了单板滑雪之路,以至于在换刃都还不是很熟练时,就敢在长白山西坡玩儿野雪,还跟着朋友一起钻小树林,摔得酣畅淋漓。

刚学单板一年后,当她决定去慕士塔格登山时,她也同时带上了自己的单板,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要从顶峰滑雪下来,只是觉得一定要尝试。因为这是一座著名的登山滑雪山峰,深处新疆内陆,有大量的粉雪。当时队伍里也有一位想要在慕斯塔格玩双板滑雪的女孩,可是最后放弃了,只剩下子君自己。

没想到,这一次就遭遇到险境。

在第二次拉练的时候,子君从C1往换鞋处滑的时候,发现U形山谷里面有一片特别平整的好雪可以滑,她决定试试。可是滑着滑着,眼前10米左右的地方突然出现一个冰裂缝,惊得人一身汗。子君立即把板子横过来刹车,可是因为雪上覆了一层薄冰,根本就没办法停下来。

眼看着离裂缝越来越近,她急中生智拼命向后仰,想用身体和背包增加摩擦,并且拼命把板刃立起来和雪面垂直,以便让自己停下来。板子是停下来了,她却仰面朝天躺在雪坡上一动不敢动。她尝试把脚从板上拿下来,可是稍微一动,人就会立即往裂缝处滑动。她想呼救,可是根本就没有人回应。幸好右手边四五米远就有一个碎石坡,她尝试一点点横切过去,终于上了碎石坡。

这次遇险,让子君对登山滑雪变得更加谨慎。她告诉自己,在滑未知的路线必须要对路线状况做全面的了解,而且高山滑雪时一定要结伴而行,万不能单独行动,必须要用各种方式跟队友保持联系。

这次登慕士塔格,子君跟着苏拉王平的队伍,在海拔7200米处遭遇大风雪,在离顶峰仅一步之遥时,集体决定放弃登顶下撤,在下撤的时候,子君从6900米的c3营地尝试滑雪下降,那时只见天地间白茫茫一片,能见度极差,还有很多未知的冰裂缝,她决定放弃。

第一次登山滑雪就以失败告终,子君终于明白:”登山宛如人生,你必须学会尽力而为和接受失败。你必须对任何变数保持清醒,大山不会给你任何机会。”

自由翱翔在欧洲之巅

最近的一次登山滑雪是在厄尔布鲁士,子君去的时候刚好是六月底七月初,正好是当地的夏季,太阳出来的时候,雪就会化掉,第二天会结上一层薄薄的冰。湿粘的雪给单板下降造成了不小的难度。

在登山滑雪的领域里,厄尔布鲁士和慕士塔格大有不同,慕士塔格是一个纯粹的滑野雪的大山,而厄尔布鲁士却是欧洲著名的滑雪场,有完备的滑雪服务设施,如缆车、雪地摩托、雪地拖拉机等,可以将你带到你想去的高度。

在厄尔布鲁士的高海拔处,登山者们正在艰难往上,而子君穿着滑雪板上升的身影格外耀眼,她很快就超越了身边的攀登者,就像脚下生出了双翅。这次她带来了新的武器:分体式单板(上升的时候可以像双板一样分开,如果合起来就成了单板),这次她将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像鸟儿一样从峰顶飞降下山。

当子君终于站在了峰顶,面对巨大的暴露感,她却稍微有点犹豫。因为在厄尔布鲁士的东峰和西峰之间有一个长长的鞍部,地形比较平缓,如果用双板撑着雪杖可以顺利通过,但是因为地形过于平缓,会给单板下降造成很大困扰,如果要不断的向下滑制造速度,很可能会滑到冰裂缝中。

子君曾跟向导商量过,她想要放弃下滑,背着单板自己走路过去,但向导鼓励她尝试。此刻站在峰顶,想起上次差点滑进冰裂缝的阴影,子君心里不由得有点寒意。

她最终咬咬牙,冲过内心所有的恐惧,冲过以往所有的失败,像一只真正的鸟儿,在雪山之中肆意飞翔.......

韩子君,曾经的500强公司销售代表,自2013年5月攀登第一座高海拔雪山开始,至今已攀登过12座海拔5000-8000米雪山,并从厄尔布鲁士和慕士塔格单板滑雪下降。2016年5月20日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登山、滑雪、潜水、攀冰、跑步,用不同的方式领略地球和人生,并持续不断……


撰文、采访、编辑 / 袁玥

供图 / 子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君:和死神跳舞的女孩
去年5月24日,我成为中国第一位登顶珠峰的盲人|张洪 一席第897位讲者
8小时51分速攀雀儿山,一次无知无畏的尝试
登顶七大洲最高峰的包一飞分享——登山路上有“文化”
还原截肢老人登珠峰:至今后怕“挂了” 下撤时假肢险脱落
在珠峰救一个人为什么要1万美元?8000米之上的金钱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