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挑战更是机遇!公路养护快速走上智能化道路

1月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战略性行业,在疫情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大背景下,也将受到较大冲击,主要体现在,受疫情带来的工人返城减少、项目开复工延迟等因素影响,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停滞,短期内难有起色。根据部分省份反映,目前开复工的交通建设项目仍在缓慢增加中,预计将对今年一季度交通投资规模带来较大影响。

毋庸置疑,疫情对于交通运输的影响首先是负面的,尽管在社会经济的基本盘面前,这一影响断无可能摧垮整个行业,但从长远来看,疫情期间涓滴的改变和分支,必定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走向

考虑到近几年交通投资四个季度规模呈现出的规律,一季度占比相对较小,特别是北方地区基本没有开工,如果疫情在一季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仍然有希望完成全年投资各项任务目标。

与此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之际,公路建设、养护以及检测领域都面临着复工压力,传统检测方式与严防疫情扩散的管制流动措施,构成明显的矛盾。

有鉴于此,无人化、智能化监测手段成为养护单位复工后实施“零接触”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

作为无人化、智能化的高效载体,机器人也成为各级公路管养单位在疫情之下的不二选择。

案例一:

疫情当前,无人化智能化道路检测已成行业大势

















据记者采访获悉,贵州省毕节市公路局在复工政策下发后第一时间恢复道路养护工作。

2020年3月18日起,在贵州省毕节市国道G326秀河线上,一台橙黄色的机器人往返穿梭。

这是毕节市公路局首次使用道路病害检测机器人,进行公路道面表面病害与内部隐性病害的检测工作,也是贵州省内第三次采用同型号道面病害检测机器人进行公路检测作业。

此次病害调查区域主体位于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内,检测区域共16段,总长16.3公里,测量宽度6.2米即双向双车道,总检测面积近11万平方米,采用机器人自主巡检的方式,对G326国道进行精细化、全覆盖的病害检测,将为后续预防性的精准养护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毕节市位于贵州西北部、川滇黔接壤地带,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区内陆质灾害呈现灾害隐患点数量大、灾种类型齐全和高频发等特点,近年来受极端气候天气及周边地震活动的影响,隐患点增加,也给公路灾害防治提出了新的挑战。

结合疫情期间的无人化作业需求背景,毕节公路局继承贵州省公路局已有经验,大胆采纳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检测手段,以创新打造具有公路养护示范作用的典型路段,切实提高公路养护能力、通行能力和安全应急能力。



TIPS:精准检测  机器人助阵,贵州省已成为智慧管养先驱者

据记者了解到,道路检测机器人系统,可搭载高清视觉系统,针对道路裂缝等表观病害进行1mm分辨率的自主检测。机器人搭载地耦型三维探地雷达,实现全覆盖、高密度地质雷达数据采集,掌握路基疏松(严重情况下存在空洞)、结构层裂缝、回填杂物、传力杆或钢筋铺设数量和密度不符等隐蔽工程问题,同时通过全覆盖雷达数据评估整幅路面各点路面层厚度,形成全覆盖路面面层厚度分布点云图,清晰呈现路面全部位置的缺陷与病害区域。

基于机器人技术的精细化检测,有效的弥补了人工检测手段和传统粗放式普测的不足,亦将成为公路养护技术新的发展方向之一。

贵州省作为公路基建大省,秉持对科技创新绝对开放的心态,切实走在了全国公路智慧管养领域的前列。

仅2019年贵州省内采用机器人手段完成贵州遵义公路局田家湾隧道检测、G243湄潭县至余庆县段检测、贵州安顺公路局S314镇宁段检测。

通过机器人手段完成了新道路结构层层厚评价、道路地下管线数字建模、重点路段病害精细调查、维修养护专项调查、预防性养护周期性监测、道路安全隐患排查等任务,也为未来全省范围内实现道路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养与集中管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案例二:

区块链、AI,对道路坑洼、沉陷实现自动监测

















开车的人恐怕都遇到过路面坑槽,不仅颠簸,还容易损伤“爱车”,这是比较常见的路面“病害”之一,尤其是在多雨的春季。

不过,现在这个问题在杭州下城区实现了实时监测、快速响应。

前不久,杭州市下城区正式发布“云上城管”二期,道路健康生态检测系统为道路注入动态生命、AI智能分析系统增加监控数量和监控范围等三大功能模块正式运行。

在道路日常维护、保养方面,道路健康生态检测系统接入全市100台出租车车载系统,可以通过手机传感器,物理震动波算法和大数据实现路面超高精度健康状态实时监测,构建城市道路生态系统,分析后数据准确率达到98%。

据介绍,该系统将智能硬件(智能手机),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快速准确的市政道路行驶质量检测。智能手机将数据采集完成后发送到云端,云端基于规则和机器学习方法对上传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准确分析出问题的程度和类型,再基于 GPS 信息给出问题的位置。

目前,道路健康生态检测系统已上区块链,目的是让数据更加开放、公正,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

另外,AI智能分析系统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升级,不仅监控数量增至255条道路,AI识别的范围、内容也有了进一步提升,为下一步非接触性执法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案例三:

为高速公路装上“智慧中枢”,实现“车-网-路”深度融合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传统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但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基础设施的内涵也在发生改变。

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其中,有四项和ICT技术直接相关。因此,新基建势必进一步促进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加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就中国高速公路的数字化转型而言,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车路协同等一系列新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深入应用,华为云正在致力于构筑未来高速公路的“智慧中枢”,为高速公路的监测、应急、管理、服务和决策等提供全方位支撑。

如今,华为云已经通过数据“监测-预警-处置-指挥-发布”的智慧管控,构建起“全息感知、一体监测、精准预警、调度指挥、全程服务”的、面向新一代高速公路的智慧管控体系,真正成为了交通厅委、高速集团强大的“云脑”。

在车路协同方面,华为所打造的端到端C-V2X智能网联车路协同解决方案,可以提供包括全系列自研芯片,支持车载OBU,路侧智能摄像机、通信RSU单元和边云协同计算单元,中心级V2X-Server交通管理平台等,能真正实现“车-网-路物理世界”与“端、管、云、虚拟世界”的融合。

截至目前,华为云在高速公路行业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例如,与广东联合电子、广东利通科技等合作伙伴携手构建了高速云平台,统一部署云+大数据管理和服务业务,打破各业务系统烟囱部署壁垒,实现业务管理云化,包括智慧服务,以及政府、交警、路政、业主的协同管理,提升了管理效率和决策速度,凸显了高速网大数据应用和混合云解决方案的价值。


资料来源:毕节市公路局、中国交通新闻网、新浪财经、杭州网、中国高速公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南阳市新野县公路局春季养护大会战第一阶段总结及下步工作计划
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科学把脉国省干线公路桥隧“健康”
科技让日常养护更高效
你知道吗?1.5㎡的路面坑槽修补需10多道工序(组图)
合肥出城32条道路春养施工 期间不封闭道路
【技术】公路检测技术及装备发展现状及趋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