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向的力量



性格内向还是外向在有很多测试和判断标准,最简单的方法是看一个人的能量来自于自我,还是来自于他人。外向的人喜欢与人交谈,喜欢在人群中,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通过与人沟通汲取能量,也可以从与人相处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总的来说是”people person”。内向的人会比较喜欢独处,会觉得与人相处尤其是不熟悉的人很麻烦或不舒服,遇到问题倾向于自己想明白。我性格偏内向,跟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可以是话痨,但很需要独处时间。与人相处对我来说是件挺重要的事但也是负担,满足感和充电的来源是自己内心。


总的来说这个世界偏爱外向的人。


上学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困扰,喜欢跟谁玩儿就跟谁玩儿,喜欢在家宅着就宅,社团活动不想参加了半途而废也可以,只要成绩好就行了。上班之后开始感受到很大的挣扎。我在marketing行业工作,这可能是一个外向型性格最密集的行业。如果要给这个行业的人一个模板,就是性格活泼,PR能力极高,喜爱并擅长讲话和与人建立关系(非贬义)。我的工作是数据分析,我享受做分析时心沉下来的感觉,享受数据带来的规律感,有逻辑可循,非黑即白。可是我需要跟很多外向的人工作,也需要和内部团队,合作伙伴以及客户沟通。最重要的是,想在一个公司成长,需要建立自己的人际网,于是不得不参加很多团体活动,需要small chat,需要建立人的关系,而不是纯工作关系。


刚开始工作时有很多挣扎,觉得工作上的社交互动是一种负担,因为不爱说话比较安静会给人一种“没有自己意见“或者性格比较弱的感觉,面对很能说或者强辩的人时心里总是会紧张或者不自信。有很多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窘迫的时刻。比如有一次公司一位同事请大家去她家玩,在她家的后院同事们烧烤,喝酒,聊天,笑声不断,我很努力的想加入一群聊天的女同事,但因为我说话声音小,每次刚开头就被别人打断,我又不喜欢插嘴,结果就是大家聊成一片而我呆站在一旁。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那个场景,手里端了一杯自己并不喜欢喝的酒,站在聊天人群外围的尴尬距离,呆呆的不知道怎么办好,不好意思找借口离开,又自我埋怨社交能力怎么这么差,眼泪都在眼里转圈(我特爱哭)。那时候我有一个很棒的老板,他能力很强又细心,发现我的窘境就过来跟我聊天,介绍我给不熟悉的同事,帮我熬过了那漫长的两个小时。他身上有很多宝贵的品质,我在之后的职场再也没遇到过这么好的老板,而因为这件事我永远对他充满感激。去年离开芝加哥的时候跟他吃饭,我还提起这件糗事,他说,but look at your now。


看看现在的我,比六年前成长了太多。现在仍然有很多时候内心抵触社交活动,或者在参加需要自己主导的大场面会议前紧张,但我对”做自己”这件事感觉更坦荡,不再强迫自己变得更外向,因为我知道内向的性格也有自己的长处,也可以在工作场合表现出色。跟大家分享五点心得。


1.       不要强迫自己性格转变

我们经常在评论他人的时候说某某性格不好,太内向。小时候学校的评语也经常是希望XX可以更活泼外向。所以在我们的社会主流文化里,内向是个缺点,得改。在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书里,作者认为美国文化在近一百年也有很严重的倾向性,从卡耐基成功学到哈佛商学院教学风格,都是在宣扬只有训练自己变得外向才可以成功。小时候因为上课爱说话我一直被老师家长认为是性格外向的孩子,我也误以为自己性格外向,直到上了高中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分析,也看了一些性格方面的书,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是内向性格。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自省的人,所以意识到这一点后,先尝试的是努力变得外向。先不说内向到底是不是个弱点,但用自己改进了的”弱点“去和天生就是强项的人竞争,结果还是会输。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多少次逼着自己去networking events,挂着一副大笑脸跟不认识的人搭话,聊不下去也硬聊,结果就是脸笑僵了谈话也停留在非常表面的阶段,回家后也完全不想再主动去联系人家询问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也不是通过networking找到的。工作后也有很多自己完全没兴趣而为了社交而参加的活动,性格外向的人自如的谈笑风生,我费劲巴力的想话题,想接茬,但最后充满挫败感。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我必须接受自己本身的性格。不需要为了社交而社交。


在参加脸书的入职培训时培训师问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偏科,老师和家长的反应是什么?大多数人都说要在成绩不好的科目上更努力。培训师说可是如果你的写作很差数学很好,你花了大量时间改进写作,还是不能跟本来写作能力就很好的人比,为什么不把精力用在发展自己的强项数学呢?公司对员工的希望不是改进短板,而是你的工作应该充分利用你的优势。当然我认为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就算在美国的社会里也不完全现实,但是我感觉一个文化更多元的社会和工作环境的确有利于个人发挥优势,避免劣势。


2.       内向的人有自己的长处

内向的人爱思考,谨慎,敏感。说话前充分思考,不太会发生嘴比脑子跑的快的情况,也不太会为了出风头而说话。几个月前我参加了公司一个叫做”own the room”的说话技巧培训,培训师是这个项目的创始人Bill Hoogterp,他也是Sheryl Sandberg的演讲老师。在跟他一对一聊天的时候我提到自己性格内向说话不多。他说你知道吗?我也是个100%的内向性格。说话和沟通的出发点不是去吸引别人注意力,而是应该想我说的话是不是真正需要表达的东西,是否在当时的场景里对business有利。说话其实也是quality over quantity。


Quiet这本书里作者Susan Cain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刚从哈佛法律学院毕业后她开始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她参与了一个并购案子,有一天需要和案子另一方公司的律师开会,而她老板不在所以必须自己去应付。刚开始她很紧张,对方律师咄咄逼人,用了很多强势的身体姿势和语言。因为她是一个内向的人,并没有急于给予同样强势的回复。她的合作伙伴很着急,频频向她使眼色,但她耐心的听对方说,捕捉对方话语里的漏洞,通过在合适的时机抛出自己的问题,把会议转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最后得到了有利于自己这一方的磋商结果。我不喜欢也不擅长与人针锋相对的争论,所以在需要双方较力的谈话或会议里我总是先做一个聆听者,对方甩出强硬观点的时候我抓住要点问问题,充分了解对方的观点和理由,然后把自己的逻辑捋顺,再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我觉得这是我的性格带来的长处。内向的我们要好好利用自己的优点


3.       内向的人需要更多耐心

因为不爱说话,不爱”出风头“(非贬义,能出风头谁不想出呢?),比起外向的人能在第一时间让别人产生深刻的印象,能在任何场合都侃侃而谈,内向的人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证明自己。三年前我开始上一份工作的时候,我的小团队上有一个跟我平级的同事,他管理一半的团队和工作,我管理另一半。他非常外向,口才很好又幽默,在这个团队上已经工作了两年了所以对业务也非常熟练,在自己不懂的话题上也能说的头头是道看起来很懂,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rock star,我自己也很佩服他。而我因为新,不懂的东西很多,也不擅长装懂,很多时候开会都是听他说,就默默的接受了他为主我为辅的人物设定。说实话前六个月非常难熬。我经常把自己跟他比,觉得自己不如他,别人有问题或者有项目都先问他不问我,别人肯定也是这么想的。我能做的就是多学习并且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好。六个月后我对业务熟悉了,也慢慢意识到跟他相比我的长处是专业技能更好,他虽然会说但我更会做。所以我对自己也多了些自信。


大概一年的时候他和我们的老板前后脚离职跳槽,我就接过了充满变动的“烂摊子”,因为在第一年里我做了很多项目,基础打的不错,又有了更多发挥空间,带着小团队成功完成了既定目标,也很快得到了认可和升职。通过这一个经历我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因为性格原因我比较慢热,所以刚开始做一个新工作或者和一个新团队合作的时候可能无法短时间就表现出色。我的自信来自于对专业和职能的把握,而这些需要时间积累,所以没必要在最开始充满挫败感,只要耐心下来努力学习把基础打好,总有一天会发光哒!


4.       内向并不代表说话就要弱弱滴

这也是一个误区。沟通技巧比如坚定,沉稳,要点明确,有逻辑性等不分外向还是内向。但内向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自信或者容易紧张的确会使自己的沟通有效性打折扣。拿我自己来说,我因为不喜欢跟人针锋相对,在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也会加很多“I think”,“maybe”,“hmmm”,“you know”之类的语气助词,总觉得这么说话听起来比较委婉,不会太生硬。我还有一个习惯,当自己开始阐述一个观点的时候,总怕别人没有耐心听完,听众稍微分神或者插嘴就会影响到我,很急的赶紧把话讲完。其实这些都是不自信的表现,也会让对方觉得你气势弱。我有意识的克制自己的“weak language”,句子中不夹杂没必要的词,当别人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打断我的时候,我不再任凭他们插嘴,而是说”listen, let me finish”,神奇的是当我说了这句之后那些本来很强势的人会意识到自己的粗鲁而道歉。沟通有效能明确表达自己观点的人说话都很简练,语速平稳沉着,逻辑性好,直重要害。最重要的还是要克服自己内心的不自信感,当一个人自信的时候也会折射出更强的能量,别人也会更看重ta。所以咱们也没必要过分谦虚,不卑不亢,有理不在声高,



5.       最后一点其实很简单,就是be yourself,为自己发声。

很多刚入职场的小朋友或者在国外工作的同学因为经验不足或者语言不是母语,都会多少有点自卑,会看别人脸色,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说话做事畏手畏脚顾虑很多。其实这不是什么坏事,大大咧咧什么都说才是情商低的表现,但是必须掌握好一个度。自己的观点如果有理有据就应该坚持,不需要因为别人反对甚至自己老板反对就轻易放弃。有一句话成功人士很爱说:I can’t make everyone happy。要做成自己想做的事,踩到别人脚趾是很正常的。如果怕踩到别人而不敢迈出步子就没法进步。我有点书呆子,尤其是就事论事讲到技术性问题的时候会很直的表达自己观点,不管对方职位有多高。我也想过自己是不是不够圆滑。上个工作离职的时候,因为我跟整个团队感情非常好,工作也很开心,所以辞职的很艰难。我也是有点奇怪,每当工作特别娴熟顺利的时候,会觉得缺乏挑战性,而强迫自己跨出comfort zone。离职前最后一个月大老板和我还有HR开会,要求再找一个“我”,HR问她我有什么特质是她希望候选人具备的,她开玩笑说,会SAS (数据分析软件), 性格也要Sassy。她说她最欣赏我的地方是我经常挑战她的观点。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这样原来是一个优点。


还有一点可能是中国文化和教育的缘故,我在工作的头三年里一直不能为自己发声,总觉得自己的工作成绩别人看的到,升职加薪不应该由我自己提要求。后来慢慢领悟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个真理全世界都适用。虽然工作表现永远都是第一重要的,但有时候公司也是很狡猾的,有一个老实肯干的员工把活儿都给做了,又不爱提要求,正好省钱,何必提拔ta。所以千万不要顾虑为自己发声,在制定年度计划的时候和年度考核评估的时候大胆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同时准备好体现自己表现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观点。


写这篇推送花了我挺多时间,比写推荐买衣服买包难多了,但如果能给同样性格内向的盆友或者刚入职场的同学一点点启发,我就觉得很值得。其实我本身也并没有在这五点上都做的很好,作为一个内向和天生不自信的人其实一辈子都要跟自己和负能量抗争,所以我尽量不跟那些本身很自信外向的人比较,而是跟自己比,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进步了多少, 比以前的自己更好就是最大的肯定。写最后一段的时候我在从纽约出差回旧金山的飞机上,登机前去一个餐厅买吃的,忽然想到六个月前我下班后乘晚班机从芝加哥去纽约面试现在的工作,到机场就只有这家还卖一点食物,当时我脑子里充满各种念头和不确定性,犹豫着到底要不要“没事儿找事儿”的给自己平稳的生活添一个大变动,又紧张第二天的面试,心里有种惶惶的感觉。六个月里我经历了很多,从工作到生活都仍然充满挑战,有成就感,也有挫败感。有时候也怀疑到底为什么这么逼自己。在同样的餐厅买吃的时候有种Déjà vu的感觉,这时候回头看看,现在的自己比六个月前的自己更好,那我的决定就没有做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向”需要改正吗?(附内、外向性格自测)
如何快速区分内向型和外向型?
职场上:没有必要刻意合群,坚持这一点,再内向也照样能有好人缘
性格内向的人,可以做这5种工作,不需要懂社交,也能轻松赚钱
内向者的优势
性格内向如何如鱼得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