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地坛开始边走边聊
userphoto

2023.03.02 新加坡

关注

81级有个徒步的小群,主要是在京的几位经常徒步锻炼的同学组建的,小群的活动我只参加过一次,只因相对于爬山涉水我更喜欢在城里溜溜哒哒。

2月23日他们相约去地坛周边公园徒步,这个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地坛东北侧的和平里是我长大的地方,地坛我太熟了,不过也有很多年没转悠过了。

是日下午我们十位同学在地坛南门聚齐,南门的南面是护城河,护城河的南面是二环路,二环路的上面是传说中的北京城墙,路下面是北京最早的地铁线之二。我小时候的护城河更像一条自然形成的河,河水是流淌的清澈的,河底有各种形态圆滑的石头,有泥沙,有水草,河里有小鱼。我依稀记得现在二环路这个位置被开肠破肚地挖开,听大人说是因为苏联跟我们闹掰了,撤走了挖掘机,也就是今天普遍使用的盾构机,地铁施工因此停止。

70年代北京修地铁

毛主席他老人家了解了情况后认为地铁建设不是什么难事儿,苏修想卡我们的脖子实在是太可笑了,于是建设方案变为先挖一条大沟,把沟底压平后铺设铁轨,然后在铁轨上搭一个大长房子,把铁轨罩住,最后把土回填,地铁就建成了。我没见过城墙,不知道城墙是因为要建地铁被拆了,还是拆了城墙后再决定干脆在下面建地铁,反正从此北京形成了环形建路的思维,现在据说要建七环路了。

二环路的南侧是雍和宫,小时候这里不开放,大人说里面有座很高很高的佛像,说雍正皇帝就生在这里面,我们对这些封资修的东西没概念,当然对于雍和宫西侧的国子监更不知道这是个啥东东,在那个年代,帝王将相士我只知道秦始皇商鞅孔老二啥的,还有就是上小学时看过《李自成》这本书,因此还知道一个叫崇祯的皇帝,并且他把自己吊死在了景山的一棵歪脖树上。为此我还专门去找过那棵树,但是没找到,听说被革命群众给拔了。

我是站在地坛南门向南说,如果换个方向就知道,地坛是在北京城外,护城河的北侧。以前南门外挨着围墙有个钢架结构的铁塔,有点儿像高压电线塔的形状,塔高现在想来应该有五六层楼的高度,有钢筋弯成的攀梯,大约小学二年级,为了展示勇敢,我们一群孩子来这里攀爬这座铁塔,塔的顶部有大约两平米大小,记得第一次站在上面往下看时,感觉晕眩,但是环顾四望四周一览无余。因为我们曾经在周围发现过国军残留的碉堡,所以我们一致认为这是蒋匪修建的瞭望塔,现在碉堡和铁塔都没了,估计以后可能也不会搭建了,因为听说俄乌战争中瞭望用的都是无人机。

小时候地坛不要票随便进,现在门票二块钱,相当于小时候一学期的学费。人长大了就是不一样,小的时候觉得地坛公园很大,现在没走两步就到西门了。西门外以前是地坛体育场,有完整的四百米跑道,中间是个足球场,我高中上的是二中,属于东城区,东城区的学校都没有什么操场,所以运动会一般都在这里举行。高中时有个同学叫李红叶,外号大叶子,他住在地坛北门外的和平里中街,大叶子个子不高是地坛体校练中长跑的,由于竞赛成绩在北京名列前茅,所以被二中录取。他除了能跑还能打,下手狠辣,高二时大叶子因为学习成绩太差再加上校外打架被劝退了,后来听说因为打架致人重伤,83年严打时被判重刑,若干年前年遇见一退休老警察,他凑巧曾经在我们那儿的派出所干过,他说当年大叶子就是他抓的,他说这小子跑得真快,抓他挺费劲。大叶子刑满释放后两人还在街上见过一面,他说大叶子那时已经中风坐在轮椅上了,我问老警察大叶子靠什么为生,警察说以前的兄弟们周济一点儿,不过后来听说他死了。想像一下那个场景,真有些英雄暮年的感慨。

出了地坛北门就是和平里了,准确地讲是和平西街与和平中街的交口。和平里是个大概念,大约有9平方公里,始建于1950年代。那时正是中苏交好的蜜月期,这一大片地方由苏联人设计,楼房大约都是5层楼,因为据说超过5层就需要有电梯了。每家每户都通煤气,大多数是集中供暖的,独立卫生间,楼间距很大并且种有树木和花园,这种配置在当时的北京乃至中国可能都是罕见的,居民主要是各个部委的工作人员。

领着同学们走到和平西街,发现稻香春食品店还在营业,这是我小时候心目中美味糕点的代名词。说起稻香春大家很容易和稻香村相混淆。稻香春成立于1916年,经营南派糕点,49年后公私合营,现在是国企。稻香村成立于40年前,当时为了安排回乡知青工作,东四街道牵头成立,现在是股份制企业,属于民企范畴。现在稻香村经营有方遍地开花,产品味道独特后来居上,反观身为国企的稻香春已经很少见到。

这里有家干货店。据说也开了三十多年,主打糖炒栗子。用糖炒的妙处在于栗子受热均匀,即使凉了以后也极容易剥皮,现在基本上都是干炒栗子,味道不可相比。买了些糖炒栗子和糖葫芦请同学们品尝,大家边走边吃。

稻香春对面的和平里理发馆连同旁边的和平里照相馆也还都在营业,和平里照相馆始于1956年,是当时和平里一带唯一的照相馆,可以说我小时候所有的标准照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我于是请大家在此合拍一张黑白照片作为纪念,回忆一下那种久违的正襟端坐排列齐整被照相员调整来摆弄去的感觉。

照相馆向东200米是一家四星级酒店,这家酒店的前身是一家招待所,一楼附设一个很大规模的浴池,大约建于1975年,当时浴池的名字叫“清江浴池”。冬天时,晚上出门洗澡父母是不能阻拦的。于是,每到洗澡的日子,小哥儿几个便勾肩搭背打打闹闹相约同去,澡堂的休息区设置有点儿像火车的卧铺车厢,两张单人床中间有个小柜子,洗完澡裹上热烘烘的浴巾,一帮孩子围在一起,每人沏上一杯茶,掏出香烟,拿出扑克,喷云吐雾山呼海叫,这时如果遇上其他的帮派难免出门后还要打一架。

我的一位秦姓同学的父亲,也是我家邻居,从干校回来后,因为其供职的侨务委员会解散,被安排在这里做党总支书记。但是没干几个月就被解职了,据说是有人举报说这个浴池的名字很反动,因为如果把这个名字反过来念就是“池浴江青'。

我的秦姓同学后来服务于中国旅行社,80年代中后期被派往美国亚特兰大开办中旅分社,这是中国在美开办的第一家旅行社。他到那里半年后被FBI约谈,FBI向他出示了过去半年跟踪他所拍摄的照片和录像,告诉他之前他们怀疑他是间谍,因为共产国家如苏联在美国开办的旅行社都是间谍机构,跟踪他半年后发现这家机构正常,通知他从今天开始解除跟踪,秦同学吓出一身白毛汗,因为他完全没感觉他被跟踪了。

由于业务的关系,秦同学认识了位于纽约中城一家中餐厅的老板,这家是当时在纽约曼哈顿最有档次的中餐厅,川普经常去那里请客户吃饭,所以和老板成为了好朋友。有一次川普提议这位老板把 “环球小姐'推广至中国去,他可以给他几年免费授权,那时的川普应该还没有想像过自己入住白宫,满脑子都是美女和生意。这位老板接受了川普的建议,他和秦同学成立了联合体,在2003年举办的环球小姐中国区比赛,秦同学任中国区总裁并邀请我参加了在昆明举办的决赛,坐在台下他问我觉得哪位将来会成为演员,我指着其中一位说她有可能,这位名叫汤唯。

汤唯(中)参加2004年环球小姐比赛

再向东几百米是104,108总站,车站向东过马路曾经有个菜市场,文革结束几年后这个菜市场改建成了也许是北京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超市,记得开业当天人山人海,在那个物资还相对匮乏的年代,自挑自选商品绝对是个石破天惊的事件,估计抓小偷的肯定比小偷多。菜市场旁边是一家牛奶点心店,那种大肚子白瓷瓶的北京酸奶配上一块焦黄色的鸡蛋糕真是美味,也许是很少有机会吃的原因吧,这种搭配吃法直到现在都是我的最爱,可惜菜市场和牛奶点心店都没了。

从这里再向东有一所中学,现在叫171中学,我小时候叫红旗中学,从名字就知道这所学校的设立是有野心的,学校设施在当时可算一流,经常会有外国代表团被安排来参观,我家就在这所学校对面。

小学二三年级时,我们被告知美国代表团要来访问红旗中学,老师向我们颁布了和美帝国主义分子交往的若干礼节,我只记住一条'不卑不亢'。据说美国人很可能会随机到普通人家访问,所以有关部门将校门正对面的那户人家进行了装修,全家换了新家具,周围其他人家当天不许留人,这样万一美国人来访问,只有换新家具的这家有人,他们只能参观这个已经升级版的普通百姓家。那天我们正在路边玩耍,忽然有人喊了一声'来了,来了',我们抬头一看,一串绿色的大巴车开了过来,大巴车是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我们管这种车叫'大捷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美国鬼子,至今清楚地记得男的留着大鬓角,好几位戴着蛤蟆镜,他们居然微笑着向我们招手,当然我也不卑不亢地举起了手缓缓地摇动。

70年代北京的“大捷克”轿

几年前有机会采访基辛格,和他聊起了这段故事,他笑着问我那家的家具后来怎么办了,我说你们走后家具就被拉走了,他大笑地说了声'poor guy'。

作者采访基辛格

红旗中学的东侧是北京电表厂,夏天到那里偷接冰镇汽水是一大乐事。电表厂对面是北京卫戍区的一个团部,时常在大礼堂放电影,小学学军就是在那里完成,内容是清扫猪圈。团部的门口是116路终点站,上高中时每天都要坐这路车,车上经常能看见一美女,搭讪并相识,那时管这叫“拍婆子”。

团部的东面是货运铁路,每次被我父亲毒打后,晚上躺在床上听到火车的汽笛声破空传来,就幻想着离家出走。铁道的东侧是大片的农田,有条小河叫西坝河,我们夏天钓青蛙抓蜻蜓,冬天滑冰车,穿过农田,就是现在的左家庄了。

作者曾住过的和平街14区8号楼

我家的楼现在还在,连编号14区8号楼6单元都没变,更令人惊讶的是楼梯的栏杆和水泥地面还都是以前的。我家住在402,楼下302住的是张国基,他曾经是毛泽东在湖南师范的同学,一起搞了个井冈山起义,后来兵败受毛的委托去南洋为党筹集资金,他的女婿叫侯加昌,是有名的羽毛球手,当时担任国家队教练,为此我还得了他不少指点。楼上503住的是许志猛,曾经是菲律宾的洪帮帮主,他瘦瘦高高的不爱说话,估计狠主儿都是这个做派,他后来是致公党党魁。

作者在曾住过的402号单元(红圈回忆往事

现在明白的事情多了会更加好奇以前邻居们的历史,他们很多都是民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比如与我家隔几个单元的庄希泉,年轻时抗日时期在台湾被捕,和连战的父亲关在一起,成为好哥们儿,后来一直是大陆台湾联络的秘密管道之一,这些都是极其精彩的电影故事素材。说到电影,得说说刘晓庆,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因为她在我家楼下拍电影,那时我还在上初中,她演的那部电影叫“婚礼”。

电影《婚礼》(1979)剧照,背景是作者当时居住的和平街14区8号楼

整个拍摄过程就是,每次喊开始后刘晓庆就一遍遍的向楼里跑,中间休息时就裹着一件军大衣坐在椅子上,我站在那里半天也没看出啥门道。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感知电影,近30年后我第一次拍电影,发现制片部门给演员配备的御寒衣服还是那款刘晓庆披着的军大衣,而且导演喊开始后演员也是一遍遍地跑,时光隧道穿梭起来还是蛮有意思的。

小的时候站在我家的阳台伸出脖子向右(东)看,几乎可以看到104,108总站,有时能看见母亲下班后手里提着从菜市场买的菜肉啥的向家的方向走,但从看见她到她进家门一般都要很长时间,因为沿路都要停下和熟人聊上几句。1950年代初期母亲从上海到新华社工作,从她将自己的名字荣慧珍改为荣上燕可以推测出她当时快乐的心情与对未来的憧憬,不久母亲被调去参与组建中国新闻社,由于中新社隶属侨务委员会,所以母亲也是侨委的元老,而我们这几个单元都是分配给侨委职工住的,故邻居她几乎全认识。当然这也和她喜欢交际有关,也许我喜欢聊天是从母亲的基因来的。

一路走一路跟同学们叨唠,大概一下午走了七公里,徒步群主王代明显觉得没走够,这不现在又号召绕沙河水库暴走了,这我就算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家庄旧事之四——五一街
和平里记事(03)和平里中心点②
童年的和平里与和平街
绝美!地坛赏秋正当时!
一个被称为“小香港”的和平县,双节前的生活,菜市场特别热闹
当时间停止的那一天 / 稻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