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角地和本科宿舍群的“秘密”—北大团委的峥嵘岁月
userphoto

2023.11.30 新加坡

关注


《我的八零年代─我们无法安放的青春》是作者撰写的长篇回忆体小说,目前已完成第一和第二部,约18万字。第一部是描写北大部分,2018年底完成,全文七个章节中已有六个发表过,唯有第六章一直没有发表。

第六章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后两年作者在北大团委的经历,包含北大高级团校,一些大型活动的实录和解析,以及抓特务、三角地和本科宿舍群地理区位揭秘等极为丰富的内容,此章共有十一节,约2万字。

此次作者将第六章“北大团委的峥嵘岁月”发表出来,补齐了第一部的全部内容,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上世纪八十年代北大校园的完整画卷。

往期回顾

北大团委的峥嵘岁月—我的八零年代,我们无法安放的青春

上接第(一)至(三)节


(四)三角地和本科宿舍群的“秘密“


1981年,中国男排冲出亚洲,中国女排获得世界冠军……民心振奋,举国欢腾!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标志着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氛围从“兴奋”进入“振奋”阶段。

北大学子更是激情难耐,集体走出校园上街庆祝,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句响亮的口号。

走出宿舍“游校园逛街”,那是北大“红楼”老校区的传统,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这应该是又一次被北大学子“重拾”。

传统这东西就是神奇,它蕴含在血脉之中,平日里深藏不露;一旦被“重拾”,那后果就是一发而不可收……

印象中,我们85级这个八十年代最中间的年级入校后,大概是每个学年都至少经历一次这样“热闹”的活动。

有的是由于TU发事件引起,比如“柴同学事件”;有的则是舆论发酵所致,比如纪念“9.18”活动。

改革开放一直伴随着思想理论的碰撞,直到今天也还在进行……在非网络信息化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只有有限的交流渠道。

北大校园是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汇聚之地,思想前卫又极具青春热情;加上兼容并包的悠久传统,北大很自然就成了各种思想理论的汇集地。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也是北大的优良传统,北大师生对改革开放的参与热情极高。

北大校园内各种思想理论的讨论和碰撞,其实就是社会思潮动态的浓缩和折射,在北大校园里,这些讨论和交流的中心就是“三角地”。

三角地顾名思义应该是一块儿三角形的地方,而北大的三角地却并不是三角形的,它实际上是一个大致呈长方形的微型广场。

为了便于向人流最大的东北(西南)方向导流,在中心建了一个三角形的绿化隔离带,四周围有低矮的栏杆,故名“三角地”。

三角地是北大学生宿舍区通往主教学区、图书馆以及未名湖教学区最主要、最便捷的通道。

它是产生校园最大人流极值的咽喉地带,在教学日,在校生几乎每天至少一次要经过三角地奔赴校园各个区域。

同时,三角地一带又是北大最为核心的生活功能区,建有邮局、百货商店、银行以及其它服务设施。

在那个物质还不大丰富,一切皆国有的非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们的一切物资和服务需求几乎都要在这里解决,这其中就包括庞杂的信息需求。

学校在三角地北侧边,三角形绿化隔离带的北侧和西侧边,三角地整个东侧路及其延伸线建有大量的告示栏及橱窗,能承载数量巨大的各类信息。

这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各类手写的大ZI报,大ZI报成本低,便于制作,是学生最喜欢采用的信息交流方式之一。

在那个年代,大ZI报在北大学生宿舍是可以随处张贴的,楼梯口,宿舍门口,楼道甚至水房和卫生间,只要不有碍观瞻、不影响他人即可。

在三角地张贴大ZI报,就相当于如今在各种平台上发“帖子”和“朋友圈”,三角地就是今天的微信、博客之类的平台。

一个足以引发“游校园逛街”论点的产生、YU情的发酵、情绪的“升温”,几乎都是在三角地完成,由大ZI报引发。

团委和学生会都会很关注三角地的情况,慢慢地就总结出了规律,一个完整的这种活动形成过程大体是这样的。

在三角地的橱窗或告示栏上,单就一个论点或TU发事件,此起彼伏张贴的大ZI报不断发酵着各类观点。

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导致YU情开始升温,这就相当于现在微博、微信群里的热烈讨论、辩论,随之情绪开始宣泄……

情绪的宣泄逐步走向高潮,一些激情演讲就会在三角地陆续登场,那场景就和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历史画面差不多。

北大不乏才子和博学之人,这些演讲有的相当精彩,很有五四的风范,会赢得热烈的掌声和积极回应。

有些就很乏味甚至荒唐,纯属于情绪的宣泄或哗众取宠,讲演者会迎来北大特有的“嘘声”,然后灰溜溜走下台,脸皮厚的则会被赶下台。

随着激情演讲的不断渲染,DA字报上展现的观点会越来越明晰、趋同,观众群情激荡之际,相约“游校园逛街”的DA字报就开始出现了。

到了约定的日子,三角地就会出现最核心人员(此处略去3字…),这是响应此次活动倡议最理想化也最执著的群体。

他(她)们通常带着锣鼓(此处略去10字…)和系旗,一路(此处略去4字…)着,从三角地向本科宿舍区进发,“游园”活动开始。

北大本科生宿舍群大约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部是4、5层高的板式楼,处于北大校园的最南端。

本科生宿舍群在布局上天然形成了两个圈儿楼组团,一大一小。组团中间是类似小广场一样的空地,有绿植和花坛,四面被几乎等高的板式楼房环绕。

人群聚集其中进行(此处略去3字…)表演的时候,空地就相当于剧场的舞台,面向空地一侧的学生宿舍就相当于剧场的“包厢”。

宿舍楼里的同学们闻声拥到面向空地一侧的窗边,打开窗子就可以观赏“戏剧”;那效果就和古希腊、古罗马的环形剧场几乎一样。

离三角地最近的是由28、29、30、31号楼组成的较小的圈儿楼组团,其中28、31号楼是体量巨大的单体工字楼,居住的本科生数量是最大的。

游校园的队伍行进到这个组团里开始做第一次停留,人群开始不停的(此处略去6字…),就见四栋楼朝向空地方向的窗户层层开启,窗口挤满了宿舍里的同学们,一时间人头攒动如蜂巢。

大家注视着楼群中央的“舞台”,认真地倾听、议论着……不久,各种院、系的旗帜率先从各个楼口涌出,后面跟随着大批本院、系的同学……

壮大了的游园队伍(此处略去2字…)着从32、35号楼两侧形成的通道缓缓经过,又将这两个楼的同学吸引下来,然后队伍浩浩荡荡奔向本科生最大的圈儿楼组团。

那是由11栋宿舍楼组成的巨大圈儿楼组团,楼群中央围合出一片很大的空间,容纳上万人也没问题。

位于这个组团最西端的38、39、41、42、43五栋楼是连体在一起的,它们和40号楼一道,构成这个组团最大的终极主看台。

游园队伍从组团的东北端进入,缓缓向西,最终在终极主看台前停下来,最(此处略去5字…)一幕就会在这里出现,它将吸引最大数量的本科同学。

如果队伍在此停留的时间够久,西北方向的45、46、47、48几栋研究生楼就会被惊动,那里的同学也会被吸引加入进来。

到这个时候,这次(此处略去5字…)的队伍就算完整成型了,游园活动到达高潮,大家依次向(此处略去12字…)

这是最常规的方式,而由TU发事件引发的(此处略去5字…)活动,则不经由三角地,会直接在本科生宿舍群里生成,经南(此处略去5字…)

凡事都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那个年代的北大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举动,我觉得除了“天时”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缘于北大的传统,这是“人和”。

但校园建筑和道路独特的布局在不经意间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属于“地利”了;不单是燕园如此,北大的红楼老校区也有类似的情况。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



未完待续,后续第(五)至(十一)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称得上是 每 况 愈 下
八十年代 北大的校园生活百态
选校推荐丨顶尖私立教会大学,还有优秀的商学院
青葱岁月:80年代北大校园生活
坐标:湖南衡阳,清晨中的南华大学 毕业前让我再好好看你一次!
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