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将锦瑟记流年(9)

聊将锦瑟记流年(9)

                                              来源—曲宏波

大地与身同一浮

 

    和《少年行》一致,仲则的《观潮行》和《后观潮行》也都做于20岁之前。正是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年龄,仲则在这些诗歌中将钱塘潮写得气势磅礴,加上他的想象瑰思奇丽,格调高迈不群,这使得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两首诗都异常重视。

 

    客有不乐游广陵,卧看八月秋涛兴。伟哉造物此巨观,海水直挟心飞腾。

    瀴溟万万夙未届,对此茫茫八埏隘。才见银山动地来,已将赤岸浮天外。

    砰岩槌岳万穴号,雌呿雄吟六节摇。岂其乾坤果吁吸,乃与晦朔为盈消。

    殷天怒为排山入,转眼西追日轮及。一信将无渤澥空,再来或恐鸿蒙湿。

    唱歌踏浪输吴侬,曾齎何物邀海童?答言三千水犀弩,至今犹敢撄其锋。

    我思此语等儿戏,员也英灵实南避。只合回头撼越山,那因抉目仇吴地。

    吴颠越蹶曾几时,前胥后种谁见知?潮生潮落自终古,我欲停杯一问之。

                                             ——黄仲则《观潮行》 

 

 

    海风卷尽江头叶,沙岸千人万人立。怪底山川忽变容,又报天边海潮入。

    鸥飞艇乱行云停,江亦作势如相迎。鹅毛一白尚天际,倾耳已是风霆声。

    江流不合几回折,欲折涛头如折铁。一折平添百丈飞,浩浩长空舞晴雪。

    星驰电激望已遥,江塘十里随低高。此时万户同屏息,想见窗棂齐动摇。

    潮头障天天亦暮,苍茫却望潮来处。前阵才平罗刹矶,后来又没西兴树。

    独客吊影行自愁,大地与身同一浮。乘槎未许到星阙,采药何年傍祖洲。

    赋罢观潮长太息,我尚输潮归即得。回首重城鼓角哀,半空纯作鱼龙色。

                                           ——黄仲则《后观潮行》  

 

    这样的状物长诗,尽管不是笔者很喜欢的,但是却恰是仲则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一笔。仲则的诗才,在结识洪亮吉、邵齐焘前后,正在迅速显露出来。

 

    “我所师者非公谁!”仲则向来推崇李白,因此他在自己的诗中也经常会采取李白式的笔触,这两首诗不仅仅是效仿李白诗风,更参杂进了韩愈、李贺等人的风格,通过写壮丽景象抒发豪情。钱塘潮起,风云变色,山河动容,仲则生动地表现出了大自然这足以让人惊心动魄的壮观。不过最终收尾,扣上了潮涨潮落,千古如斯,然而代代相传的观潮人最终又都归宿何处?触景生情之余,却又不禁悲从中来。

 

    我欲停杯一问之!这是何等的少年情怀,银山动地来,赤岸浮天外的场景下,若非洒脱不群之士,恐怕已经股栗欲堕、腿软腰麻了,而仲则在其中谈笑自若,举酒自饮,一派怡然自如的神态,在就在这杯酒之间,他还想问问这钱塘怒潮,这历史更迭之内,那么多的国家兴亡、人事更迭,最终都是怎样的一个归宿呢?

而作为一个孤独行走在这莽莽天水之间的个体,人和大地若一舟在水载沉载浮,却仍然无法达到星阙祖洲,因此收尾时刻,城头鼓角哀鸣,半空鱼龙作色,渐近低沉。

 

    也正因这两首长诗,让袁枚送给了黄仲则“今李白”的称号。当时,袁枚在读了仲则的《观潮行》和《后观潮行》之后,拍案叫绝,并立即写了一首《仿元遗山论诗》:“常州星象聚文昌,洪顾孙杨各擅场。中有黄滔今李白,看潮七古冠钱塘。”

 

    “洪顾孙杨”,指常州府武进县洪亮吉、顾立方、孙星衍,无锡县杨芳灿。“黄滔今李白”,黄滔(840~911年),字文江,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闽中文章初祖”。黄滔出身贫寒,他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前人评价其文章“赡蔚有典则,策扶教化”(洪迈《黄御史集》序),唐天复二年 (902),王审知修筑福州城,在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像镇守城池,命黄滔撰《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碑文长达 2000多字,骈散间行,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堪称碑记中的珍品。洪迈称其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南宋诗人杨万里则言:“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御史公之诗尤奇”。所谓“有贞元、长庆风概”,是指黄滔的诗风与白居易、刘禹锡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的中唐诗风相近。所谓“御史公之诗尤奇”,指的是黄滔的诗与时人相比出类拔萃。《全唐诗》收黄滔诗3卷近200首。黄滔的辞赋也很有名,前人称其赋“雄新隽永”,誉为“一时绝调”。惜乎不能博览群书,这人的作品,笔者也没看过。

 

    而袁枚这里用黄滔,就是指代黄仲则。袁枚生于康熙五十五年,他比仲则大了33岁。不过仲则和他之间的忘年交,从来没有因为年龄出现问题。袁枚对他的这个评价,事实上是对仲则的前、后《观潮行》所发的,将仲则比肩李白,非但没有受到非议,而且在别人的评价中也都对仲则肯定多于否定。

 

    不过,仲则对于袁枚“性灵说”的部分接受,其实和当时康乾时期的文化背景有关。当时的诗坛上,“神韵说”王士祯康熙五十年,也就是1711年就去世了,这时候黄仲则还没有出世呢;而“格调说”的沈德潜,去世的时间是乾隆三十四年(1769)。这时候的黄仲则只有20岁,两者之间可谓天壤之别,他根本就无从直接接触到沈老前辈,乃至聆听教诲,从中汲取营养了。剩下的两家,一是翁方纲的“肌理说”,再就是袁枚的“性灵说”了。

 

    翁方纲的“肌理说”,主张诗的根本是儒家经籍,有抱着书本死啃的嫌疑。这样的风格,当然黄仲则不会接受,他一生行事亦如“谪仙人”李白,喜欢放浪形骸天地之内,游历名山大川於心目之间,因此仲则若是肯死啃儒家典籍,那他也就脱离了真实的自我,不是不能,更多是不屑为之。

 

    而袁枚的“性灵说”,袁枚主张性情至上,肯定情欲合理,在性与情上,主张即“情”求“性”;于生活中,袁枚也是通脱放浪,个性独立不羁,颇有离经叛道、反叛传统的性格,仲则何尝不是如此?一是一老一小彼此气味相投,能够成为好友也就不奇怪了。尽管,有人将仲则列入“性灵派”诗人行列,但事实上他并非全盘接受袁枚的理论,因为他的诗风,一直都是至情至性,自成一家之余,品味才华,更在性灵之上。

 

    仲则在龙城书院和洪亮吉度过了短暂的快乐时光之后出游。以大地为轻舟,一路“揽九华,涉匡庐,泛彭蠡,历洞庭。每独游名山,经日不出,值大风雨,或瞑坐崖树下,牧童见者,以为异人。诗益奇肆,见者以为谪仙人复出。后始稍稍变其体,为王、李、高、岑,为宋元祐诸君子,又为杨诚斋,卒其所诣,与青莲最近。”(洪亮吉《行状》)而这个时候,其实仲则和袁枚还只是神交,一直到乾隆三十九年冬天,仲则才去了南京随园,和袁枚见面并成为了好友。

 

    从和洪亮吉结识,到两个人冬游扬州,次年联袂返回常州龙城书院,其实两个人在数月一起学习模仿汉魏乐府的过程中,已经悄然结下了深深的友谊。因此洪亮吉在自己的作品中,也一再给仲则留出一方空间,而他对仲则的评价,无疑更能入木三分。

 

    《行状》之中,洪亮吉已经交代得相当明了,那就是仲则是依照自己的性情爱好,独自徜徉于山水之间。一个飘飘白衣少年,在大好山水间流连,遇到大风雨,则独自坐于悬崖树下悟道,别人看到他都以为是一个异人。而仲则的诗,从此时就已经开始摆脱了汉魏乐府和唐、宋等朝代的束缚,诗歌更加有了李白那种汪洋恣肆的风范,而仲则并没有任这种恣肆任意发展下去,而是从王维、李商隐、高适、岑参乃至宋元苏东坡、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诗词中汲取养分,后来又学习了杨万里的手法。而仲则学得最像的,还是青莲居士李白。

 

    而在其中,游历扬州一段,仲则在诗风改变,笔力渐深的同时,也有一些风流痕迹留下——这也就是在表妹嫁人之后,仲则醉生梦死的一段生涯,而这也为后来他的恣肆不群,奠定了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觅诗记】黄景仁: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下)
春鸟秋虫自作声
常州日报 / 张戬炜:清代李白黄仲则
黄仲则:太白楼即兴一首七言长诗,一时纸贵,被赞为“诗仙”再世
《清代著名藏书家——袁枚》
随园诗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