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级币的世界你了解多少?来,我们用大数据说话

  喜欢收藏钱币的朋友一定对评级币并不陌生,但是你是否对评级币的整个市场体系有一定的了解呢?今天就跟着小集的脚步,通过市场大数据,来进一步地了解评级币吧。相信看了这篇文章,不但能使你增长评级币相关知识,还能为你日后的钱币投资做一个有效的参考。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市场调查。

  通俗一些说, 评级币就是经过专业鉴定公司鉴定真伪,并对品相等级给出客观分数后,使用防伪硬盒封装的币。喜欢收藏钱币的朋友有不少,但其中也有不少人对评级制度并不认同。但或许看了下面的数据分析,会让你对评级币有一些改观。

  具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8月,在我国境内开展各种钱币鉴定评级业务的公司(以下简称评级公司)共有23家。这些评级公司的基本情况见附表1。

  通过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10家评级公司的抽样调查和其它统计学方法计算,在2015年中各种钱币的鉴定评级总量(不包括封装币)大约在150万枚(张)左右,各币种的结构组成见表1和图1。


  通过表1和图1可以看到,在2015年的全部鉴定评级币中:

  现代贵金属币大约占比42.89%,

  各种纸币(包括流通纸币和普通纪念币纸币)大约占比30.34%,

  其它现代硬币(包括流通硬币和普通纪念币硬币)大约占比17.43%,

  近代机制币和古币分别大约占比6.27%和3.07%。

  从以上结构可以看到,现代钱币是整个鉴定评级数量构成的主体,其中现代贵金属币占据了较大份额。

  根据2015年国内评级总量和平均收费标准计算,目前我国钱币鉴定评级市场的鉴定评级费收入,每年约在1.5亿至1.8亿元左右。

  从发展趋势看,如市场缺陷不集中爆发,在今后几年我国钱币鉴定评级市场的数量规模很可能以每年30%至50%的速度继续增涨。

  关于各种鉴定评级钱币内部的数量和结构,以下仅以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现代贵金属币(以下简称贵金属币)为例,进行统计分析。

  表2和图2所示状况来源于NGC、PCGS、源泰、国衡、公博、众诚和华龙盛世等主要钱币评级公司的数据汇总。


  从表2中可以看到:

  1.到2015年底,贵金属币的鉴定评级总量已经不少于184.21万枚。其中2015年鉴定评级增量为56.75万枚,占到鉴定评级总量的30.80%,发展迅速。

  2.分析2015年贵金属币的鉴定评级增量,据估算,收藏投资者个人送评数量约占20%,电子交易平台需求量约占30%,商家送评用于进一步推销的数量约占50%。送评产品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新变化。

  3.在2015年的贵金属币拍卖中,鉴定评级币占交易总数量的67.18%。

  4.从鉴定评级产品的内部结构看,银币占79.38%、金币占19.05%,其他贵金属材质占1.57%。

  5.从各种品相的出分率看,70分占30.26%,69分占40.98%,68级占13.61%,其他级别占9.18%。由于品相较差的钱币一般不会被送评,以上出分率数据并不代表目前贵金属币的实际质量状况。

  6.到2015年底,贵金属币鉴定评级总量184.21万枚,占全部贵金属币实售量9077.16万枚的2.03%,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7.从市场份额看,目前两家最大的评级公司占到全部市场份额的81.86%,其他公司占18.14%,二八规律凸显。

  产品价值体系状况

  众所周知,钱币的交易价格与自身的品相密切相关。随着钱币鉴定评级市场的扩大,以定量鉴定评级为基础的价值体系已经初见雏形。

  为反映这种价值体系的状况,以下以贵金属币的相关数据为例,通过“中国现代贵金属币信息分析系统”提供的数据,全面分析这一价值体系。这些数据涵盖2011年至2015年期间,可形成对应关系的14.90万枚贵金属币的市场实际交易价格。分析结果反应在这个时间区间内,贵金属币评级币价值体系的一般规律。“中国现代贵金属币不同品相交易价格统计分析说明”见附件1。

  关于贵金属币大盘的数据,投资币和纪念币、本色币和彩色币等板块的数据,以及按时间分类、按发行量分类、按规格重量分类的数据,详见附表2-1至附表2-5。贵金属币大盘的相关数据见图3、表3和图4、表4。

  在以下图表中,环比价差率是指,“上一级别”以“下一级别”为“计算基点”,在可对应条件下,计算某一币种与“计算基点”之间的价差率。例如:70级/69级、69级/68级……等等。同比价差率是指,以“无评级币”为“计算基点”,在可对应条件下,分别计算各级别币种与“计算基点”的价差率。例如:70级/无评级、69级/无评级币……等等。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

  (一)不同品相贵金属币价差率的一般规律已经显现,即品相等级越高的贵金属币,市场交易价格也相对较高,这反应出在经济利益导向下人们为追求完美支付的成本。从同比价差率看,如以“65级”为转折点,高于65级的贵金属币,市场交易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将大于“无评级币”;低于“65级”的贵金属币,市场交易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将低于“无评级币”。其中“70/无评级”的加权平均价差率已经接近3倍。另外,分析各组标准差数据,“70/69”和“70/无评级币”的标准差数值均处于最大值,此数据表明,70级币种的价差率波动最大。产生这种波动较大的原因,一方面与某些币种70级的出分率较低有关,同时反映收藏者在追求美好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情绪波动。

  (二)按币种发行时间分类,随着发行时间后移,价差率越来越低。这种数据规律应该与发行时间越近,发行量越大,高等级品相贵金属币的出分率越高等因素有关。此数据说明,价差率与相应币种的出分率密切相关。

  (三)按贵金属材质分类,可以看到银币的价差率普遍高于金币的价差率。这种数据规律,反应出银币表面质量的稳定性低于金币,由此造成银币高等级品相的出分率相对较低,由此引发银币的价差率一般高于金币。

  (四)按经济属性分类,可以看到投资币的价差率普遍高于纪念币的差价率。这种数据规律,反应出投资币高等级品相的出分率相对较低,因此交易价格相对较高。

  (五)按本色币和彩色币分类,可以看到本色币的价差率普遍高于彩色币的差价率。形成这种数据规律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应该与发行时间因素有关,同时也反应出不同技术特征币种的社会认同度存在差异,认同度较低的币种,价差率也相对较低。

  (六)按重量规格分类,可以看到重量规格越小,价差率越高。这种数据规律,反应出交易价格的绝对值也将影响价差率。例如一些大规格金银币,由于本身的绝对价格较高,因此高品相的币种与低品相币种相比,价差率也会受到抑制。

  (七)通过以上对最一般规律的分析解读,可以看到不同品相贵金属币的交易价格将受到出分率、绝对价格、市场认同度和购买情绪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

  以上数据特征及简要分析,仅反应2011年至2015年期间贵金属币不同品相价差率的一般规律。实际上,不同评级公司的鉴定评级产品具有不同的价值体系。例如,对同一币种同一品相等级的产品来说,市场认同度较高的公司,交易价格一般也较高,而市场认同度相对较低的公司,交易价格也较低,这种价格差异甚至可能达到2~3个等级,充分显示出不同评级公司品牌价值的差异。

  附表1-评级公司一简表(点击可看大图)


  文章整理自《中国钱币鉴定评级市场发展报告》(有删减

  文章整理自《中国钱币鉴定评级市场发展报告》(有删减),作者:赵燕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币评级与钱币收藏投资价值
「评级币」要赶快重视起来了,大势所趋,这些币种抄底机会要把握
《钱币的保护与增值》主题研讨会10月11日举行
2015年度已发行项目回顾及计划解读
生肖金银币,收藏“有套路”
古钱收藏,宁吃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