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世家》仕途发展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鲁昭公二十年,即公元前522年,正处于楚灵王被推翻后,楚平王继位后,吴楚之战导致楚国实力下降,晋国经过晋平公、晋昭公之后,晋国六卿强大,而晋君王室衰弱,晋顷公基本上称为了摆设,同样齐国经历了崔抒弑君(齐后庄公)后,于公元前548年齐景公继位成为傀儡君王,经过了长达16年的内乱,齐国政权才归于齐景王,齐景王开始力图复兴,成为天下霸主。

这时候孔子三十岁,齐景公与齐国大臣晏婴一起到鲁国,接见了孔子,齐景公孔子“过去秦国的国土很小,而且位置比较偏远,为什么秦穆公能够称霸天下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国土面积很小,但是秦穆公的志向比较远大,虽然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但是秦穆公在行为上能够做到‘中正’。他能够从监狱中启用百里奚,并授予大夫爵位,和他谈论了三天,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秦国这样就是称王也可以,称霸还算小的了(历史果然如孔子所预测,最后统一六国)”,齐景公听了之后很高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hòu)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517年,发生了季平子与郈邵伯发生了斗鸡事件,当时在鲁国贵族中十分盛兴斗鸡(赌博),俩人都耍阴谋,季平子在鸡翅膀上撒芥末粉(辣对方鸡的眼镜),而郈邵伯知道后,就在鸡爪上藏着铜丝(可以抓瞎季平子鸡的眼镜),季平子知道后就派兵占据了郈邵伯的领地,于是郈邵伯联合臧氏说服鲁昭公围攻季平子,在季平子请求没有得到同意后,于是孟氏、叔孙氏出兵协助季平子共同反攻鲁昭公,鲁昭公兵败之后,逃到齐国。齐景公把他安置在干侯(应该是齐晋两国的交汇处,现在山东、河南、河北的交汇处)。

之后鲁国国内大乱。

于是孔子到了鲁国,成为齐国权臣(齐景公依赖的重臣)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高昭子接触到齐景公。

在齐国时候,孔子与齐太师一起讨论音乐,并且听到、学习了韶音,发出了“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叹,被齐国人称赞。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闲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按照资料的显示,公元前517年,孔子刚到齐国的时候,就接见了孔子,并向孔子问政,孔子告诉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君主就有做君主的样子,做臣子就要有做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要有做父亲的本分,作子女的要有做子女的样子,角色决定了位置、责任和义务,这句话对于经历了十多年内乱的齐景公而言,是感触良多,所以齐景公说“这句话说的太对了,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哪怕有再多的粮食,我又怎么能吃的到呢?”

又过了一段时间(应该是当年),齐景公再次向孔子问政,孔子告诉他说“政在节财”,这也是针对于当时各国贵族奢靡成风的现状,对于齐景公而言,算是找到了复姓霸业的曙光,所以齐景公很高兴,想把尼溪之地封给孔子。

晏婴知道后,向齐景公进谏,他评价儒者,就是社会上的读书人,“滑稽”就是读书人善于狡辩、计较,不容易用法律进行规范(他们总会找到堂而皇之的理由);另外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很难去教化百姓;崇尚丧礼过度哀伤,耗费财物讲究盛大的葬礼,不可以作为民俗;而且他们四处游说,靠借贷度日,不可以治理国家。——这就是事物的矛盾性与正反面,很难评判对与错,孔子是基于维护周朝礼制的角度,强调的是君君臣臣,而晏婴作为齐国的重臣,是从帮助齐景公实现霸王帝业的角度,所以重视实际利益,排斥繁文礼节的东西。

接着晏婴继续强调,自从周朝的先贤们先后去世之后,周王室就慢慢衰弱下来,礼乐也已经缺失很长时间了。但是现在孔子却盛装打扮,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国君打算用这一套来改造齐国的习俗,恐怕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这在当时而言,应该是实事求是,我们从整个春秋战国近五百年的历史就可以看出,孔子的礼义仁信理论确实没有走通,哪怕孔子身后的曾子、子思、孟子不断在各国奔走,最终还是被重视实际利益的法家思想所主导的秦国统一了天下。

后来(应该是公元前515年),齐景公虽然敬重孔子,但是不再问关于礼的问题,又过了一段时间,齐景公对孔子讲“如果对待你像季氏一样,所有的政权都交付给你,这我做不到”,“以季孟之闲待之”应该也是齐景公说的话,是齐景公不放权的一种托词。

后来齐国的大夫想要加害孔子,孔子知道了。在面对孔子与国内势力的矛盾,齐景公对孔子说“我的年龄大了,恐怕没有办法用你了(或者说,我也没有什么争霸天下的欲望了)”。

于是孔子离开了齐国,返回鲁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来历
闲说山东(3)齐国和鲁国(中)
国学诵读 《论语》诵读10--17
#每日学论语#12.11【2017-4-30】
“四十而不惑”是孔子的佛系
从平凡走向伟大的孔子(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