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教学的思考

从民国后期建国以来,自西化教育废除读经之后,我们有了所谓的语文教学,几十年来,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到我们的教材,我们的目的,我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妥!似乎孩子上学学语文就是识得字,会写文章,成为有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我们的老师也诲人不倦的、辛苦的教孩子们认字、组词、造句、写作文。但孰不知我们舍本逐末,误读了语文的本源和内涵,自然我们南辕北辙,我们十多年的语文学习只是培养了不是文盲的人,认识字的人而已!

什么是语文?语文教学核心和目的是什么?

教语文就是认字,组词,造句,写文章吗?

难道语文就是扫盲?认识字,会写文章吗?

错矣!大错特错,我们愧对仓颉,愧对先祖!

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这是一个多么神圣而划时代的事情!文字使人类的智慧得以记载和更好的传承!

语文是什么呢?文以载道!!!

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学道!悟道!修道!学习先祖的智慧!站在圣贤的肩膀上前行!!

既然语文教学是叫人学道!悟道!行道!我们也知道这样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那什么是“道”呢?中国汉字里面最难解释的一个字大概就是这个“道”字了。在这里,我们给一个最简单实在的解释,“道”就是道路、是真理、是幸福人生的智慧!


所以我们语文的教学和学习绝对不应该只是教孩子认字,组词,造句,写文章。而是通过文字,学习最有智慧的经典,用圣人、贤人和智者的思维和眼光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如果对语文和语文教学内容有了这样的认识高度。就不会认同胡适之流所提倡推广的白话文教学理念--“我手写我口”,这种理解太浅薄了!这简直是对先祖的亵渎!

文以载道!古人发明文字、写文章是多么谨慎和庄重的一件事,尤其是千百年来留下来的那些经典,没有一句废话!都是对真理的揭示,都是对子孙后代幸福人生道路的开示和教诲!有了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绝对不会认同现在对语文教学教材的选取,语文教材绝对不应该只是散文,诗歌,唐诗宋词,更不会是白话文!这些只能是课外业余读物。好比点心和零食!

语文教学的教材,选取重点必须是文言文,是文言文的经典。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文化传承,也一直是文言文?这不得不佩服中华先祖的智慧!因为语言的变化很快。它具有不稳定性。就好像现在很多的网络新词:“晕菜”,“酷毙了”……不仅古人不理解这样的词汇。一百年后的人也不一定理解,所以中国古人发明了语言和文言两套并行的系统。语言随时代地域可以有变动差别,但是要“书同文”,这就是文言,用文言书写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其语法,词义必须稳定,高度概括和精练,跨越时间和地域,都能够看懂和交流。所以解放前,只要上两三年的私塾。你就能够穿越汉唐和先秦,读得懂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和古人进行无障碍的交流。汲取他们的智慧和思想。使前人的智慧经验得以传承。但是西方人,欧洲人,就没有这么幸运和远见。他们想读懂200年以前的典籍就很困难,必须是专业研究语言文字的专家,才能够翻译和读懂。所以,世界上只有中国人的文明和文化是数千年没有中断,得以传承至今。


孔子为什么说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在2000多年前。在孔子那个时代,他就发现。天地的大道,自然的真理,人生的根本智慧,已经有圣贤揭示、概括和总结了。不需要再去走弯路,再总结和创造了,只需要我们去学习理解,掌握和实践就行了。所以世间的学问浩如烟海,新的学科不断出现,但人生的根本智慧,就在那为数不多经典里,我们但得本不愁末,抓住了人生智慧的根本,世间的职业技能自然小菜一碟,不难掌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什么是道呢?!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语文--文以载道,赋予语文以高贵和神圣的内涵。

语文教学--就是学道,悟道,修道。是生命智慧的传承,培养幸福圆满人生神圣工程。

语文教师,乃至所有老师,其根本修养和能力不是所谓的知识学问,而是人格修养和对生命的认知。


语文的教材--必须是经典!必须是昌明大道,对生命有重大开示的根本经典!

 为什么素质教育空喊了几十年?为什么人的素养每况愈下?为什么世风日下?因为我们背弃了祖先的教诲,因为我们都不学道,不悟道,不修道,不传道,传道的渠道太窄,传道的人太少!!古代传道,有私塾讲授经典,有祖宗祠堂,有寺有庙,有戏曲高台劝化,有儒家讲人伦,有道家讲道德,有佛家讲因果。所以古代的人相对更有文化,更有教化,更有素养。

传统文化教育道统复原委员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卿推荐:记熟这几张图,孩子轻松读懂文言文,语文次次过120!
一师一优课活动
《声律启蒙》的现代教育价值研究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摭谈
【青春语文·孙秋备整合教学研究】聚焦篇性 创设文言教学深境——余映潮老师《<论语>十二章》课例研习...
【编后】语文,需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