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柯立芝繁荣——大萧条前的最后一次狂欢(转)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史称“小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超过两届(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中)的总统。罗斯福在西方世界威望极高,曾多次被评为美国最佳总统。而国内大众对其最大的了解,恐怕就是享誉史册的“罗斯福新政”了。
早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我们就已学过,一战后的美国工业、制造业迅猛发展,过热的金融与过剩的产能导致了大萧条的爆发,千百万大众陷于水深火热。这时候,美国人民的“英雄”罗斯福挺身而出,顶替了碌碌无为的胡佛总统,开辟了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带领美国人民走出阴霾;并在后来的二战中击败法西斯,拯救世界人民于水火。
当然,这些话主要来自于中学历史教材。私以为,中学历史教材,作为国家的政治宣传工具者居多,其真实性与客观性存疑。本着自己的爱好吧,上网重新研究学习一下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依据官方一点的说法,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并后来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趋利行为,在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在制造危机。繁荣与泡沫,从来都是一体两面的。而大萧条的此前十年,也就是美国有名的“柯立芝繁荣”时期(1923—1929年),因其间任职的总统名叫卡尔文·柯立芝而得名。
1923至1929年期间,美国每年的生产率增长近4%。这一时期,美国工业生产增长近一倍。国民总收入由1919年的650.9亿美元增至1929年的828.1亿美元。人均收入从1919年的620美元增至1929年的681美元。美国这次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的膨胀,特别是汽车、电气工业、建筑业和钢铁工业生产的高涨。在这一时期,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注意,这里是赊购,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信贷消费,后面详细研究下吧)。当时,建筑、汽车、电气工业并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到1929年上半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以致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
“柯立芝繁荣”并非空穴来风,先来看下这个柯立芝是怎么赶上的好时候。其一,适时正值一战结束,一战是人类历史的灾难,但是却让美国大发战争财。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其二,技术的革新与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泰罗制”和“福特制”。 “泰罗制”核心就是两个字,效率。通过科学分工、按劳分配、提高工人素质等手段,实现工厂生产效率的最大化。而“福特制”来源于福特汽车厂,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以较低产品价格作为竞争手段的刚性生产模式。
其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一战后,美国以其战争积累的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优势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国也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并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盖口号,排挤欧洲国家的资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主要投资场所。美国对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以帮助恢复战争破坏为名,到处运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这样,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断增长。
最后,我们来看看柯立芝这个人。从历史资料看,柯立芝是一个幸运儿。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因其幸运地上位,幸运地赶上了“咆哮的二十年代”,以及幸运地避开了大萧条。
柯立芝是美国第29任总统沃伦·哈丁的副总统,1923年,哈丁在任内病逝,柯立芝随即递补为总统。在1924年大选前,柯立芝有1年的时间向美国人民证明他自己的能力。在成为总统后柯立芝迅速行动起来以获得对共和党的控制,任命自己的顾问到重要岗位,用了一些他可信任其忠诚度的人替换了许多官员,许多共和党人喜欢柯立芝,他们感到他受欢迎的政策将使他成为总统选举中一个强有力的候选人,为此,在1924年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中,柯立芝唯一面对的严重对手是伟大的汽车制造家密歇根州的亨利·福特。福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和制造家之一,却缺乏政治技巧,且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以很快在党内竞争中便败下阵来。而同时期的民主党四分五裂,传统上支持民主党候选人的许多团体现在彼此斗争,很难对执政中的共和党造成威胁。就这样,柯立芝轻易地在1924年大选中连任成功,而美国人民投柯立芝的票,部分地是感谢他带回了正直和哈丁行政部门犯罪之后人们对白宫的信任,但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喜欢他保守的经济政策和他支持商业。
柯立芝在经济上削减所得税税率、减少联邦政府开支,并且鼓励投资,他认为“少管闲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即所谓的自由放任主义,西方用法语词汇“Laissez-Faire”(让他去、让他做、让他走)通称,意思就是政府放手让商人自由进行贸易。这种“小政府、大市场”的经济政策确实刺激了美国工商业、金融业的野蛮生长,但是,政府对市场的过度放任尤其是金融信贷领域的监管不利正在孕育着一场浩劫。
危机,已经悄悄逼近。
(注:哈丁是一位名声较差的总统,私生活混乱,执政懒散,因每周都在白宫举行扑克比赛,人称哈丁政府为“扑克内阁”。这样一位傀儡总统的上台,其实已经反映了当时垄断阶层的野心:他们不喜欢热衷改革的民主党,希望政府尽量少地参与他们的经济活动,以便于他们的疯狂扩张。共和党由此在大选中得势,所以,其实飞速发展的20年代也是守成的20年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斯福新政”让美国摆脱了大萧条,真实的历史让人很意外!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堪称伟大:罗斯福如何两度拯救美国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
【知识点】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929美国大萧条:5000多家银行倒闭,1/4人口失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