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赞可夫与凯洛夫的教育思想有何区别
展开全部 试比较赞可夫与凯洛夫的教育理论。二者的分歧与差异是否等同于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请就此问题谈谈你的观点。

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苏联教育界在对前一阶段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应对国际竞争和科技革命挑战的需要,也基于教育自身的发展,许多教育科学工作者都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凯洛夫和赞可夫的教育理论值得关注。
  (1)凯洛夫和赞可夫教育理论的差异
  ①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凯洛夫是20世纪40~50年代前苏联教育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由他主编的《教育学》(1948年版)中。他在《教育学》中论述了教育学的三个思想渊源;论述了教育的起源和教育的社会性质与社会作用,并以历史事实说明了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在教育目的与任务上,他提出了共产主义教育的思想和政治方向。
  教学论是凯洛夫《教育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论上,他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提出了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的区别和特点;提出了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和五条指导教学的基本原则;强调班级授课制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凯洛夫的五条指导教学工作的原则即:直观性原则、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与连贯性原则、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原则。
  第一,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之所以必要,首先是由于只有在学生知觉具体事物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观念和概念,同时,直观也是学龄儿童的年龄特征所要求的。
  第二,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凯洛夫指出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旨在保证儿童的积极思维,将通过直观所得的形象和所知觉的具体事物在意识中加工,对物体及其特征进行分折、比较、对照,从对它们的概括中得出规律,形成概念。
  第三,巩固性教学原则。这是指巩固地把知识保持在记忆中,当有必要时,要会想起这些知识并以它作为凭借。巩固的前提在于充分地领会,以及教师叙述知识的清晰性与明确性程度、知识体系的形成、知识的运用程度等等。
  第四,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学原则。这是指是为了保证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首先需要有按照严格的逻辑联系编写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其次,教师必须负责系统地和连贯地讲述他们所教的学科;再次,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使自己巩固地、完整地掌握知识、技能与技巧的体系。
  第五,教学的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原则。这是强调必须使教材的范围、复杂程度与深度符合各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顾及学生的知识水平、领会科学问题达到的程度及智力水平。
  ②赞可夫的教育理论。赞可夫主要是通过他的“教育与发展关系问题”实验来发展苏联的教育理论的。通过实验,他提出了教学过程中一般发展问题,强调一般发展既不同于特殊发展,也不同于智力发展,一般发展主要是儿童个性的发展;通过实验,他提出了五项教学论体系的新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在学习时高速度前进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班上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第一,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实验教学体系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它要求增加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分量;在教学方法上,要尽力使学生过紧张的甚至是沸腾的精神生活,学会独立思考和推理,独立地探求问题的答案。高难度并不意味着越难越好,困难的程度要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
  第二,在学习时高速度前进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实质并不在于让儿童在一节课上做尽可能多的例题和练习,不是要匆忙行事,而是要求教学不断地向前运动,以各方面内容丰富的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为学生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三,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这一原则就是要让那些说明现象的相互依存性及其内在的本质联系的系统知识,在小学教学内容的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它要求学生在一般发展的基础,尽可能深入领会有关概念和规律性的知识。
  第四,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赞可夫指出实验教学论要求理解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它是指向内部的。这样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会他们学习。
  第五,使班上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是针对教师试图通过布置大量作业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落后状况的做法而提出的。赞可夫认为这样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是针对传统教学把掌握知识和获得发展混同起来的错误而言的。
  (2)二者的差异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差异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凯洛夫和赞可夫关于教育理论方面的差异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差异,但并不能因此就把二者的分歧与差异等同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差异。
  ①二者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差异。通过对凯洛夫和赞可夫教育理论的比较,可以发现二者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差异。
  凯洛夫在《教育学》中关于教育教学的论述体现出了传统教育的许多重要特征。凯洛夫强调学生在有经验的教师的领导下去获得对现实事物的认识,强调教学过程中巩固知识的重要性,他把教学局限在使学生掌握间接知识的范围之内,体现了传统教育的片面性。他的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也与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即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凯洛夫的五项教学原则的提出,也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习教材,牢固地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以便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他的思考局限在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间接知识的任务上,而且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际上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极为不利。
  赞可夫把当时苏联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小学教学体系称之为传统教学体系,把他的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的实验教学体系称之为小学教学的“新体系”。他认为近几十年来教学计划、各科教学大纲的安排都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范围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而只能把他们“训练成片面的执行者”。他认为对这种传统的小学教学体系必须进行根本改革,而实现这种改革,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教学论核心。他指出教学论核心应该是:教学过程要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取得成效。他以此为指导提出了五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他强调教学要着眼于使学生获得一般发展,让他们在发展的基础上自觉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
  ②二者的分歧不能等同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差异。不可否认,凯洛夫和赞可夫在教育理论特别是教学原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和分歧,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把二者之间的分歧完全等同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差异。
  凯洛夫虽然强调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他同时也指出教学过程也需要学生自觉与自动的参与。他的教学基本环节虽与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但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是以观念心理学为基础的,凯洛夫的《教育学》则力图将其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上,相比而言,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此外,他在教学原则中也强调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的发挥,并指出教学要顾及儿童的能力,并不是说对于学生工作的努力加以限制的意思。他指出儿童喜欢克服一切困难,而不用任何努力即易于掌握的教材,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又与赞可夫的教育理论有相通之处。
  赞可夫的研究主要是从儿童心理的角度并针对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形成的教学理论中只论教师如何教、不管学生怎样学,侧重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没有把发展作为教学任务进行专门研究等“不见儿童”的缺陷来进行的,很少考虑建立教学过程的社会政治与道德要求。这没有完整体现现代教育的精神。他的理论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智育水平问题,而且几乎是就智育而论智育。但是在实践中,智育与德育、体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都是互相作用和相辅相成的。这也并没有完全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著名教育家 - 方塘河 - 网易博客
求同存异:杜威和凯洛夫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赞可夫发展学习理论
四、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赞可夫发展性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2-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国教育人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