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清朝-文学-蒲松龄《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 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 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共有短篇小说431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劳山道士》等。


2015-6J《中国古代文学家(四)》
2015-6 《中国古代文学家(四)》 纪念邮票之蒲松龄原地纪念封
蒲松龄诞辰363周年纪念封/《聊斋志异》特种邮票原地首日实寄封
普27山东民居极限明信片 原地日戳 蒲松龄故居自然片
2001-7T《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一组)》
(4-1)为“婴宁”。画面描绘了王子服侧身抬头看坐在树上的婴宁袖掩口笑的场面。
画面取自原文: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译文:过了好大一会,就听见门外有隐隐的笑声。老婆婆朝外面一唤说:“婴宁,你姨表哥在这儿。”门外依然嗤嗤的笑个不停。丫头把她推了进来,她还是掩着口,笑声不断。
  《婴宁》描述了王子服在元宵节逛景时遇到笑容可掬的姑娘婴宁,认为婴宁那无拘无束的笑和爱花成性的癖好,不可能在当时污浊社会中生存,因此有意将她安排在远离现实的南山之中。后来,环境变了,婴宁的性格也跟着变了,敢说敢笑的婴宁因此被黑暗的现实毁灭了。这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天真浪漫、敢说敢笑的女士形象,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婴宁的笑,很有艺术感染力。
(4-2)为“阿宝”。画面描绘了阿宝在房间里看着孙子楚魂附鹦鹉的场面。
画面取自原文:家旧养一鹦鹉,忽毙,小儿持弄于床。生自念:倘得身为鹦鹉,振翼可达女室。心方注想,身已翩然鹦鹉,遽飞而去,直达宝所。
译文:孙家原来养着一只鹦鹉,忽然死了,小孩拿着他在床前玩。孙子楚想着自己假如能变成鹦鹉,振翅一飞就能到达阿宝的房间该有多好。他正凝神想象时,而身子已翩然变成鹦鹉了,立即就飞走,一直飞到阿宝的房间。
  《阿宝》描述了孙子楚钟情于富商之女阿宝,不惜用斧头砍去枝指,直到,直达阿宝卧室。此时阿宝才体察到孙子楚的一片真诚,继而为其痴情所打动。表现了青年男女无所畏惧,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
(4-3)为“画皮”。画面描绘了王生在屋外偷窥恶鬼画“画皮”的场面。
画面取自原文:蹑足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
译文:王生蹑手蹑脚走到窗前朝里面偷看,只见一个恶鬼,脸色青翠,牙齿嶙峋犹如锯齿一般。那鬼把一张人皮铺在床上,正拿着一支彩笔在上面描画着,很快就画好了,把笔扔在一旁,然后双手将人皮提起来像衣服一样披在身上,顷刻之间化成一位女郎。
  《画皮》描述了吃人的恶鬼为骗取别人的信任,用“画皮术”将自己装扮成被卖作妾,惨遭羞辱,只得离家出逃的落难少女。太原书生王生心存邪念,便带她回书房。后来恶鬼被道士识破,一下子露出凶恶本相,王生为此遭到杀身之祸。这是作者对社会上那些“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两面派人物的形象化概括,借以警醒世人。
(4-4)为“偷桃”。画面描绘了街上各种人物观看魔术师表演上天偷桃节目的场面。
画面取自原文:子乃持索,盘旋而上,手移足随,如蛛趁丝,渐入云霄,不可复见。久之,坠一桃如碗大。
译文:儿子抓着绳索绕着往上爬去,脚随着手移动着,就像蜘蛛结网一样,慢慢爬进云霄里去了,从地上再也看不见他的踪影。过了很长时间,真的从天上掉下一个桃子来,有碗那么大。
  《偷桃》描述作者“童时赴郡试”,春节在街上看到魔术师表演上天偷桃的节目,其魔术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篇中不仅记述了精彩的演出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且叙述了魔术师的艰难处境和内心的悲苦。
小型张为“崂山道士”。主图描绘了王生在道观门前向道长求教的场面。边饰为蒲松龄的“聊斋”门堂。
画面取自原文: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
译文:王生登上一座山顶,发现有一座道观,格外幽静。道观里有一个道士盘腿坐在蒲团上,长长的白发披垂在肩头,精神焕发,气度豪迈。他叩拜见礼和道士攀谈,感觉到其中道理非常玄妙。
  《崂山道士》通过王生上崂山学道术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愿付出艰辛劳动却希望拣个大便宜的投机取巧者。

 
 
 
 
2002-7T《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二组)》
 (4-1)为《席方平》。画面描绘了阴府冥王升堂拷问席方平,席反抗时的情景。
  画面取自原文:升堂,见冥王有怒色,不容置词,命笞二十。席厉声问:“小人何罪?”冥王漠若不闻。
  译文:一升堂,就见阎王脸有怒色,不容分说,就下令打他二十大板。席方平厉声问道:“我有什么罪?”阎王漠然置之,就像没听见一样。
  《席方平》描述了东安人席方平的父亲遭豪绅羊某在阴曹诬告,气愤而死。席为父报仇来到了阴曹,但那里比阳世更黑暗,被羊某买通的所有官僚机构,使他有冤无处诉,还受尽了炮烙、锯解等酷刑。冥王问他:还上告吗?席回答:“大冤未伸,寸心不死,若言不讼,是欺王也,必讼!”冥王便用富贵引诱他,只要他不上告,许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被席断然拒绝。席终于告到二郎神手里,达到报仇雪恨之目的。
  (4-2)为《翩翩》。画面描绘了翩翩、罗子浮和花城娘子在山洞内吃果喝茶时的情景。
  画面取自原文:剥果误落案下,俯地假拾果,阴捻翘凤。花城他顾而笑,若不知者。生方恍然神夺,顿觉袍裤无温,自顾所服悉成秋叶,几骇觉。危坐移时,渐变如故。
  译文:罗子浮趁弯腰在地上拣水果时,悄悄地捏了一下花城娘子的脚尖。花城娘子只是望着他笑,装作不知道。罗子浮正暗自欣喜,忽觉全身冰凉,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都变成了树叶,心里一惊,赶快收起杂念,端坐几上,慢慢衣服内又有了温暖。
  《翩翩》描述了邠人罗子浮被诱,染上恶疾,又遭妓女逐出,入山幸遇仙女翩翩,为其治好脓疱,并结为夫妻。翩翩见罗畏冷,拾洞口白云为絮又剪蕉叶为帛,为夫君缝制衣衫,两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这种描写,虽是幻想世界,却表现了作者反封建的思想倾向。
  (4-3)为《田七郎》。画面描绘了县衙内田七郎拔刀砍向知县和赵一虎时的情景。
  画面取自原文: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某惶急以手格刃,刃落断腕,又一刀始决其首。…樵人乃自刭死。…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
  译文:忽然,有一个送柴的走上前来,放下担子,从柴禾里抽出一把快刀,直奔御史的弟弟,御史的弟弟慌忙之间用手挡刀,刀落下砍断手腕,又是一刀,砍下脑袋。…送柴人便举刀自杀了。…县官正在仔细审视,尸体忽然一跃而起,竟然一刀砍掉了县官的脑袋,然后才又倒了下去。
  《田七郎》描述了辽阳猎人田七郎,受恶霸赵一虎陷害,被关在监狱里,幸由好友武承休援救。之后,田七郎得知赵一虎又去勾结知县,要谋害武承休,不觉又气又恨,决心杀了他,为地方上除害。田混进县衙,一斧将赵劈死,还杀了贪赃的知县,最后自刎。
  (4-4)为《白秋练》。画面描绘了慕蟾宫在满月之夜出船舱看见岸上白秋练时的情景。
  画面取自原文:一夕翁赴饮,久不归,生吟益苦。有人徘徊窗外,月映甚悉。怪之,遽出窥觇,则十五六倾城之姝。
  译文:一天晚上,父亲出去赴宴,很长时间没回来,慕生吟诵更加刻苦。有人在窗外徘徊,映着月光,非常清楚。慕生感到很奇怪,就出来看,原来是位十五六岁的美貌少女。
  《白秋练》描述了白秋练是个美丽多情而又善于经商的少女,乃白鳍豚所化,她与母亲生活在楚地,“泛家浮宅”江湖上。河北商人之子慕蟾宫随父南下武昌,他聪慧喜读,常执卷吟诗,才气过人。善良温柔的白秋练徘徊于窗外,“得听清吟”,日渐爱上这位人间后生,“以吟声作为相会之约”,几经周折,有情人终成眷属。

 
 
 
2003-9T《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三组)》
(6-1)为“香玉”。画面描绘了香玉托梦给黄生,黄生在花园中见到香玉时的情景。
  画面取自原文: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译文:正在流连间,那花摇摇欲开,不多久,就灿然怒放,大得像只盘子,俨然有个小美人坐在花蕊间,才三、四指的样子,转眼间飘然而下,就是香玉。
  《香玉》描写了胍州黄生在崂山下清宫爱上了白牡丹花精香玉。一日,白牡丹被游客掘移凋萎,黄生日日临穴哭吊。香玉托梦给黄生,告以复活之法。他依言养护,白牡丹果然重新萌芽、开花。花大如盘,香玉从蕊中飘下,情好如旧。夫妻相继去世后,魂归一处,合为一株白牡丹花。

  (6-2)为“赵城虎”。画面描绘了老虎被抓到赵城县衙后,不看别的地方,只是呆呆地蹲在大门当中时的情景。
  画面取自原文:无何,一虎自外来,隶错愕,恐被咥噬,虎入,殊不他顾,蹲立门中。
  译文:不多一会,一只老虎从外面走了进来。李能大惊,生怕老虎吃了他。然而,老虎进来后,也。
  《赵城虎》描写了赵城有位70多岁的老太,其独子进山被虎吃掉。老太连哭带号要求县官为她捉虎。差役李能日夜潜伏在山谷里一个多月,仍未捉到,只好前往山神庙祷告。哭声中,有虎步入,承认吃了老太的儿子,俯首贴耳地让他绑去。县官要求虎当老太的儿子,帮她维持生活。从此,虎有时送来死鹿,有时衔来钱财。老太从此富裕起来,人畜相安。老太死后,虎还来灵堂前示哀。

  (6-3)为“宦娘”。画面描绘了温如春和良工夜里在门外偷听宦娘弹琴时的情景。
  画面取自原文:因意为狐,固知其愿拜门墙者也,遂每夕为奏一曲,而设弦任操若师,夜夜潜伏听之。至六七夜,居然成曲,雅足听闻。
  译文:温如春以为是狐仙想拜师学琴所至,于是每晚替狐仙弹奏一曲,并且像老师一样把琴弦调好让学生自己弹拨,每天夜里躲在近处偷听。过了六七个晚上,居然弹成了像样的曲子,很值得一听了。
  《宦娘》描写了书生温如春精通琴艺,不求功名,爱上葛公的女儿良工,托媒求亲。葛公嫌他贫寒、孤傲,断然拒绝。从此接连发生丢词笺、藏绣鞋、开绿菊等怪事,葛公认定女儿与如春有私情,因家丑不可外扬,只好把良工嫁给如春。新婚夫妇对此也百思不解。宦娘是鬼,生前酷爱音乐,因倾慕温的琴技,故暗中相助促成这段婚事。温深受感动,以生平技法尽传宦娘。最后宦娘悄然别去。

  (6-4)为“阿秀”。画面描绘了刘子固结婚时和家人见到两个阿秀时的情景。
  画面取自原文:刘视之,又一阿绣也,急呼母。母及家人悉集,无有能辨识者。
  译文:刘子固一看,又是一个阿绣,急忙叫母亲。母亲和家人都来了,没有谁能把两人分出真假来。
  《阿绣》描写了海州人刘子固到盖县探望舅舅,对杂货店姑娘阿绣一见钟情,请人说媒,不料阿绣已许配给广宁人了。后刘到复州招亲,见一姑娘颇似阿绣。故事通过真假阿绣的轮转出现,表现了刘子固珍视爱情,尊重女性的品质,宣传了“情之至者,鬼神可通”的思想。

  (6-5)为“王桂庵”。画面描绘了王桂庵乘船南游,遇见邻船上正低头绣鞋的孟芸娘时的情景。
  画面取自原文:适南游,泊舟江岸。临舟有榜人女绣履其中,风姿韶绝。
  译文:一次,王桂庵乘船南游,将船泊在江岸边。邻船上船工的女儿正低头绣鞋,生得如出水芙蓉,风姿绰约。
  《王桂庵》描写了富家公子王桂庵,考举人后到镇江访友,闲游粮河,见船家女孟芸娘貌美心喜,先吟诗挑动,继而抛金掷钏,女似有所动。适芸娘父归舟,女忙掩饰,随父开船而去。王沿江追赶,连日寻访。一日寻至孟家,恰遇芸娘。经王求媒提亲,始得成婚。月余,王携妻乘船返里。途中,王与妻说笑,假言家中有妻室,芸娘信以为真,竟愤恨投江寻死,幸被搭救。王自妻投江后,懊悔万分。一年后,王在一家农舍里巧遇芸娘,他们的小孩寄生已周岁了,两人又重归于好。

  (6-6)为“神女”。画面描绘了清明时节,米生赶考迷路误入深山,见到神女等四位骑马女郎时的情景。
  画面取自原文:过岁赴郡应试,误入深山。时值清明,游人甚众。有数女骑来,内一女郎,即向年车中人也。
  译文:第二年,米生到郡城参加考试,,错走到深山里。那时正是,游人很人。几位骑马女郎走过来,其中有一位正是去年车中的女子。
  《神女》描写了南岳衡山岳神之女-神女,美丽而善良。时秀才米生遭无妄之祸,神女同情其不幸遭遇,乃以所佩珠花相赠,后得知米生宁愿放弃功名而不忍出卖珠花,甚为感动。经数年,岳神得祸,非本地巡抚官印不可解。神女为此求助于生。生为报其知遇之恩,遂以珠花献于院署宠姬,窃得印信,使岳神免于祸。神女与米生成婚,恩爱终生。

  小型张主图为“西湖主”。画面描绘了陈生看见西湖公主及丫鬟们在荡秋千时的情景。边饰为浩瀚的洞庭湖和小岛上的建筑。
  画面取自原文:遂有驾肩者,捉臂者,褰裙者,挽扶而上。公主舒皓腕,蹑利屣,轻如飞燕,蹴入云霄。
  译文:于是,丫鬟们有的架着她的肩膀,有的握着她的手臂,有的提着她的裙子,有的托着她的鞋子,搀扶着她上了秋千。公主轻舒雪白的手腕,足登小小尖尖的鞋子,像燕子一样轻捷地荡入云霄。
  《西湖主》描写了陈生随将军外出时,把将军射中的一条猪婆龙放还湖中。不久,陈复经洞庭湖,船被大浪掀翻,随水漂流至一小岛。陈无意中拾得西湖公主丢落的一块红巾,题诗于上。不久被发现,罪当处死。公主爱其才华,正犹豫不决。其母西湖王妃得知,下令捉拿陈生,转又突然相认。原来王妃即当年被射的猪婆龙。为报旧恩,王妃促成了陈生与公主的婚姻。从此,陈生终身富贵,仿佛仙人。

 
 
 
 
 
  
 
 
 
  
 
 
 
 
 
S211+B179 文学与人物-聊斋志异
(8-1) 《画壁》(8-2) 《青凤》(8-3) 《陆判》(8-4) 《聂小倩》
(8-5) 《侠女》(8-6) 《莲香》(8-7) 《张诚》(8-8) 《姐妹易嫁》 
小型张 《画皮》

 
2001-7首日封 《聊斋志异》第一组 特种邮票 总公司首日封
2001-7 古典名著-聊斋志异 第一组首日封(北京分公司)
2002-7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二组)特种邮票首日封 荧光码
2002-7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二)邮票首日封 北京
2003-9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聊斋志异 第三组 小型张总公司首日封
PFSZ029 2001-7聊斋志异丝绸首日封 
澳门2016年《文学与人物-聊斋志异》贴邮票+小型张首日封
2003-9聊斋志异(第三组)小型张北京分公司首日封设计图稿
2002-7聊斋志异第二组翩翩起舞陕西原地首日封 
2001-7 聊斋志异邮票 型张 总公司折
2001-7《聊斋志异》(第一组)特种邮票邮折(套票+小型张)
2003-9 聊斋志异 第三组 特种邮票 型张 总公司折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三组)特种邮票原地首日实寄封
2001-7聊斋志异邮票实寄封.到戳
中国邮票北美代销局新邮报导2001-7 聊斋志异特种邮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3-9T《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三组)》特种邮票
2003-09【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三组)】特种邮票
《聊斋志异之王六郎》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原文)
聊斋志异《李象先》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新义丨《聊斋志异》之《牛飞》原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