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书曰死
userphoto

2022.04.14

关注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在床曰尸, 在棺曰柩。羽鸟曰降,四足曰渍。死寇曰


死在床上的叫尸,尸体入棺材叫柩。带翅膀的鸟类死就叫降,有四脚的兽类死了叫渍。仇人或者敌人死了就叫兵。
参考: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汉语词汇丰富无比,据调查历代史书及文学作品中表达“死”——消尽无余这一意思的别称有两百多个。仅《红楼梦》就有49个。按死者的身份、职业、死的意义、区域、年龄、亲疏关系不同,死的称谓亦不同。它们大致可归纳为讳称、婉称和泛称三类。
  一.按死者的身份划分
  1.古代帝王或王后死,称之为“崩”、“驾崩”、“崩殂”、“山陵崩”、“天崩地坼”、“大薨”、“大行”、“登遐”、“升遐”、“上宾”、“宾天”、“龙髯”、“鼎湖”、“弃”、“终”等。例如:
  “天子死曰崩。”(《礼记·曲礼下》)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山陵,帝王的坟墓。“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水经注·渭水》)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2.古代王侯、夫人死,称之为“薨”。例如:
  “(楚武王)薨于行,国之福也。”(《左传·鲁庄公四年》,“薨”,龙奄了,即奄然亡也,借喻侯王、王后之死。唐代以后,称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也叫“薨”。)
  “七十二日而毕,睹壬子水行御,天子决塞功大水,王后夫薨。”(《管子·五行》
  3.古代大夫死,称之为“卒”。例如:
  “庄襄王卒,子政立,故为秦始皇帝。”(《史记·秦本纪》,卒〈醉〉,终也,终人生之事也。因以称大夫之死。亦称高寿为卒。)
  4.古代士人死,称之为“不禄”。例如:
  “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禄。”(《国语·晋语》,禄,奉禄。生方有禄,死则无禄。故以之为士人死的讳称。亦常称有爵位的显贵之死。)
  5.唐以后六品以下官员及庶人死,称之为“死”。例如:
  “孟明稽首曰:'……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左传·肴之战》)
  以上“死”的别称反映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观念。
  二.按死者的职业划分
  1.教徒死,称之为“化”、“物化”、“羽化”、“亡化”、“顺化”、“坐化”、“坐脱”、“化鹤”、“鹤驭”、“寂”、“示寂”、“圆寂”、“登仙”、“登极乐”、“归天”、“升天”、“飞升”、“尸解”、“形解”、“涅禁”、“园毗”、“反真”、“无常”、“恬退隐忍”等。例如:
  “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红楼梦》第十三回)
  “辩才虽物化,参蓼犹夙者。”(辩才、参蓼,两僧姓名。秦观《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
  “可是我希望他马上归天,好去求上帝改变这恶狗一样的犹太人的心。”(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2.文人死,称之为“修文”、“修文地下”或“地下修文”、“玉楼赴召”或“玉楼修记”。例如:
  “修文将管辖。”(杜甫《哭李尚书》)
  “颜子渊、卜子商,死为地下修文郎。”(《幼学·释道鬼神》)
  “相传'李贺将死,昼见绯衣人传玉帝诏令,谓白玉楼成,召使作记,随卒。’”(李商隐《李贺小传》,〈后〉因称文人早死为“玉楼赴召”或“玉楼修记”。)
  3.伟人、要人死,称之为“泰山颓”、“树木坏”、“山颓木坏”、“兰摧玉折”。例如:
  “孔子蚤(早)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寝疾七日而殁。”(《礼记·檀弓上》)
  “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尝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萧、艾,恶草,屈原以喻小人。兰、玉喻君子。宁作守身洁白的君子死,不作富贵荣华的小人生。《世说新语·言语》)
  4.贤才死,称之为“蝗玉”。例如:
  “亮将葬,何充会之,叹曰:'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晋书·庾亮传》)
  三.按死的意义或感情色彩划分
  1.为国为民而死,称之为“殇”、“殉”、“殉难”、“殉节”、“捐躯”、“献身”、“就义”、“牺牲”、“光荣”、“结缨而死”、“停止思想”、“去见马克思”等。例如:
  屈原《国殇》(殇,牺牲。国殇,为国家作战而牺牲。)
  “(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汉书·李广传》)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2.保持节义而死,称之为“玉碎”、“授命”、“致命”、“令终”。例如:
  “大丈夫宁当玉碎,安可以没没求活!”(《南史·王僧达传》)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经》)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诗经·大雅》)
  3.仇人死,称之为“亡命”、“完蛋”、“断气”、“见阎王”、“回老家”、“归西天”、“一命呜呼”、“呜呼哀哉”、“翘辫子”、“兵”等。
  “死寇曰兵。”(《礼记·曲礼下》)
  其余“死”的别称皆俗语且常用,不一一例举。
  4.死于意外,称之为“畏”、“厌”、“溺”、“陨”、“陨命”、“殣”、“殍”、“殊”、“歹”、“绞”、“厉”、“自经”、“自缢”、“吊死”、“投缳”、“波臣”、“丧生”、“灭澌”、“灭顶”、“灭殒”、“灭性”、“横死”等。例如:
  “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礼记·檀弓上》,罪犯惧怕罪过而自杀叫“畏”;行止在险境之下而死叫“厌”;坠水而死叫“溺”。)
  “旋入雷渊,并为波臣。”(汪中《哀盐船文》,波臣,被水淹死。)
  四.按死的地方划分
  1.老年男子在家中安然死去,称之为“寿终正寝”:“我不想加入这类高尚事业了,怕的是毫无结果之前,已经'寿终正寝’。”(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九》附:老年女子仍居内寝而死叫“寿终内寝”。)
  2.死于外地他乡,称之为“客死”或“留革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觉毛骨森竖,疾退归舍,留革郭异域,已无生望,因念进退一死,亦姑听之。”(《聊斋·王者》)
  3.死于道中,称之为“殖”:“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殖枕路。”(《梦溪笔谈·官政一》,饿死曰殍。)
  4.死于狱中,称之为“瘐死”、“考竟”,“今系者或以掠辜,若饥寒,瘐死狱中,何用心逆人道也。”(《汉书·宣帝纪》);“狱死曰考竟。”(《释名·释丧制》)
  5.被刑于市,称之为“弃市”:“河东守王稽坐与诸侯通,弃市。”(《资治通鉴·秦纪一》)
  五.按死的年龄划分
  1.未成年而死,称之为“夭”、“折”、“夭折”、“昏”,“夭昏”、“殇”(包括长殇、中殇、下殇)、“瘥”、“早世”、“不禄”等。例如: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红楼梦》第五回)
  “年十九至十六(死)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不满八岁以下,皆为无服之殇。”(《仪礼·丧服传》)
  “短折曰不禄。”(《礼记·曲礼》)
  2.长寿终老而死,称之为“札”、“终”、“考终”、“善终”、“老寿”、“寿终”、“卒”、“全活”、“正命”、“天年”等。例如:
  “疠疾不降,民不夭札。”(《左传·昭公四年》,杜预注:“大死为札。”大,年长。)
  “若此言之,颜渊不当早夭,盗跖不当全活也。”(《论衡·祸虚》)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孟子·尽心上》,正命,尽修身道而寿终。)
  六.按死者的亲疏关系划分
  1.父母丧,称之为“艰”。“又以居艰去官。”(王俭《褚渊碑文》)
  2.母丧,称之为“失恃”。“生有甥女,早失恃,遗生鞠养。”(《辫斋·公孙九娘》)
  3.父丧,称之为“失怙”。“无父曰怙。”(《诗经·蓼莪》)
  诸如妻死为“殡”、“悼亡”;姬妾、近臣或奴仆从葬而死为“殉”。
  七.动植物的死,称之为“殪”、“竟”、“毙”、“焚身”、“降”、“渍”、“疆”、“札”、“蓄”等。
  以上“死”的别称归结起来大致分三类:讳称、婉称、泛称。
  一.讳称:敬重尊长,不直言其死而讳称之。如前言帝王或王后、诸侯、夫人之死的别称及医家所谓“心脏停止跳动、永远停止呼吸”和“老”、“去”、“没”、“先”、“鹤驾”、“鹤驭”、“化鹤”、“驾鹤归西”、“驾返瑶池”、“见背”、“谢世”、“短见”、“作古”、“失去”、“就木”、“百岁”、“千秋万岁”、“捐馆”、“捐馆舍”、“不讳”、“不可讳”等都是常用的讳称。
  二.婉称:凡人厌死,忌盲其字,常婉转言之,如“走”、“大去”、“不幸”、“闭眼断气”、“去泉台”、“到酒泉郡”、“跟了去”、“咽了气”、“化了灰”、“老”、“坏”、“休(行休)”、“仙(仙游)”、“逝(长逝)”、“溘世”、“去世”、“下世”、“辞世”、“绝世”、“即世”、“就世”、“归休”、“归尽”、“大归”、“身蹶”、“瞑冥”、“出尘寰”、“填沟壑”、“转沟壑”、“弃天下”、“弃群臣”、“到阴间”、“入地府”、“去丰都”、“伸腿去了”、“舍我而去”、“醉卧藤下”,“辞逆旅之馆”等都是婉称。
  三.泛称:普通人死的一般称谓。如“死”、“亡”、“终”、“没”、“卒”、“瞑目”、“引”、“踣”、“考”、“弱”、“歼”、“殊”、“绝”、“毙”、“哀”、“落”、“鬼”、“逝”、“安息”、“安眠”、“长眠”、“千古”、“雕零”、“过世”、“卒世”、“离世”、“亡故”、“物故”、“迁化”、“身歼”、“入灭”、“陨命”、“徂谢”、“奄息”、“算促”、“没齿”、“自尽”、“没了命”、“卒大命”、“北邙乡女”等都是泛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婉称<讳称>
崩、薨、卒、终、夭、殇、歿、丧,古今关于“死亡”的说法大全
子居:清华简九《治政之道》解析(下)| 中国先秦史
三家诗拾遗  卷一
千字文详解【敦】
20条古言金句,每一句都意味深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