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例析2013年高考物理试题中的思想方法
例析2013年高考物理试题中的思想方法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孟庆春

2013年的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各地的物理高考试题都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多视角多层次地考查了考生物理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其中有些高考试题考查视角是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下面笔者对2013年高考中出现的以物理思想方法为载体的考题进行了分析。

 

1.叠加思想

 

叠加思想是指几种不同原因的综合所产生的效果,等于这些不同原因单独产生效果的累加。

 

a.电场的叠加:(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115题)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 bd三个点,abbc c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 (q>O)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A.

          B.
    C.
     D.
 

 

解析:根据题述b点处的场强为零,可得带电圆盘在b处产生的E1qb处产生的Eab等大反向,即

;根据对称性,带电圆盘在d处产生的E2E1等大反向;所以

 

答案:B

 

b.磁场的叠加:(2013高考安徽理综第15题)图中abcd为四根与纸面垂直的长直导线,其横截面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导线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粒子从正方形中心O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向外运动,它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是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解析:各电流产生的磁场在O点叠加,db电流在O点产生的磁场抵消,ac电流在O点产生的磁场方向向左,由磁场的叠加原理可知O点的合磁场方向向左,最后由左手定则可判断洛伦兹力方向向下。

 

答案:B

 

c.波的叠加:2013全国高考大纲版理综第21题)在学校运动场上50 m直跑道的两端,分别安装了由同一信号发生器带动的两个相同的扬声器。两个扬声器连续发出波长为5 m的声波。一同学从该跑道的中点出发,向某一端点缓慢行进10 m。在此过程中,他听到扬声器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   

 

A2                    B4                  C6                    D8

 

解析:考虑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干涉,这名同学向某一端点每缓慢行进2.5m,他距离两波源的路程差为5m,这个位置是振动加强点,听到扬声器声音强,缓慢行进10 m,他听到扬声器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4次。

 

答案:B

 

2.微元法

 

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从而使问题得到求解

 

 (2013高考江苏物理第3) 下列选项中的各

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
圆环间彼此绝缘。 坐标原点
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

 

 

解析:将圆环分割成微元,由对称性分析可得,D图中

处电场强度为零。C图中两个带+q
圆环在坐标原点
处电场强度为零。所以坐标原点
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图B

 

答案:B

 

3.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的问题,常常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013高考四川理综第8题)(1)在探究两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一同学猜想可能与两电荷的间距和带电量有关。他选用带正电的小球ABA球放在可移动的绝座上,B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玻璃棒C点,如图所示。

 

 

实验时,先保持两电荷量不变,使A球从远处逐渐向B球靠近,观察到两球距离越小,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再保持两球的距离不变,改变小球所带的电荷量,观察到电荷量越大,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

 

实验表明:两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其距离的____________而增大,随其所带电荷量___________而增大。

 

此同学在探究中应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累积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或演绎法”)

 

答案:    减小   增大   控制变量法。

 

4.转化法

 

许多特征、过程或物理量的直接观测有困难,这时可以把所要观测的变量转化成容易间接观察和测量的物理量,这种方法称为转化法。常用的转化方式有(1)物理量间的转化:把不易测量的量转化为容易测量的量。

 

2)能量之间的转化 :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图线之间的转化 :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有很多不是一次函数关系,若直接以这两个物理量为坐标,所画出的图像就不是直线,这样就无法利用图像方便地找出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通过坐标转化将图像由曲线转变为直线。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22题)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桌面边缘,如图(a)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k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          (填正确答案标号)。

 

A.小球的质量

 

B.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弹簧的压缩量△x

 

E.弹簧原长l0

 

 

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k,得Ek=         

 

3)图(b)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x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不变,m增加,s-△x图线的斜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不变,h增加,s-△x图线的斜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b)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k的表达式可知,Ep△x    次方成正比。

 

【解题思路建立】三次转化

 

A.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抛出时的动能,即

 

b.确定动能转化为测小球的质量和测小球抛出时的速度,即

 

c.测小球抛出时的速度,利用平抛运动规律转化为测高度和测水平距离

 

【解题过程】

 

1)小球抛出时的动能

,要求v0需利用平抛知识
,求得
,因此需要测小球质量m、桌面高度h和水平距离s

 

2)小球抛出时的动能

 

3)弹簧的弹性势能

   求得

 

可以把题中s-△x图线转化为

-△x图线,根据图线可知
△x成正比,也就是EP△x2成正比

 

答案:1ABC2

  3)减小  增大   2

 

高考命题中,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的渗透是必然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除了要把知识讲解透彻,更要关注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测试卷及答案
学物理重在悟理——高二“下马威”静电场的突破点——场的叠加
物理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生“迷思概念”的转变
【物理帮】物理选择答题技巧(附例题) 综合题注意事项,高一到高三都能用
物理解题中数学方法的应用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总复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