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帆讲堂】杨逸明·《晚风随笔》第21辑(101--105)

云帆

讲堂

作者简介

        杨逸明,1948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工人、教师、干部。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已出版诗集《飞瀑集》、《新风集·杨逸明卷》、《古韵新风·杨逸明作品集》、《路石集·杨逸明卷》等。

围炉夜读

杨逸明·晚风随笔之21辑

101

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21辑

       我们读古人的诗,总觉得作者是活的。我们读很多今人的诗,反而觉得作者是死的。古人能原创首创新创独创,今人却往往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辛弃疾说:“恨不跃身千载上,趁古人未说吾先说。”为什么?因为古人说过了,我就不能也不必再重复说了。而当代很多诗人,却是“幸得生于千载后,趁古人说过吾重说。”黄庭坚说:“文章切忌随人后。”当代一些诗人却是“诗文恨不随人后”。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里很不满意诗歌“缉事比类……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但我觉得借古语申今情还不算什么坏事,很多人借古语申古情,甚至借古语还申不出情,毫无灵气生气,真不像活人写的哩!

102

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21辑

      用文言文写文章,甚至洋洋洒洒,文采斐然,当然是读书多学问好的表现。但是如果文章的思想见地平平,或者重复一些常人能道的观点,那么依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好文章。他们只是一些驾驭语言文字的熟练工而已。有些学者教授,写诗著文三坟五典之乎者也,却写不出真知灼见,诗文没有一点思想的火花。实际上他们还是没有读懂古人诗话所说的“不关堆垛”的道理。许多传世文学名作竟然是由低学历作家创作,再由高学历的理论批评家去说三道四。会生蛋的母鸡不一定很肥,母鸡太肥了反而不生蛋。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103

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21辑

     险韵窄韵,如江韵覃韵盐韵咸韵,韵部中字不多,而且组词也少,虽然难写成诗,但有时动一下脑筋,并非无从下手。所以有时更被人喜欢用来显摆一下自己的才情,但首先必须是你得有才情。像是小小一个蹦床,玩得熟练也能蹦出几个高难度的既惊险又精彩的动作。又像是在钢丝上走来走去,还要显摆一些不断赢得喝釆和掌声的姿式和造型。如果在蹦床和钢丝上做出的动作不精彩,甚至还很难看,那就不必丢人现眼啦。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104

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21辑

     艺术博物馆和工艺品展销公司是两码事。唐诗宋词已陈列在博物馆里,当代诗词创作大多还在展销公司叫卖。前者是艺术,后者大多是工艺商品。当代诗词创作要争取进入当代艺术精品博览会,就要创作出有当代精神面貌的作品。但很多当代诗词作者一味泥古仿古制造假古董,始终跳不出膺品范畴。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105

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21辑

     某大教授对新词语入旧体诗很不认可。他读了我的“小楼停泊烟云里,零距离听春雨声”之类的诗句很不以为然。说“零距离”不能入诗,因为“他们不会同意”。我诧异地问这个“他们”是谁?他说是写当代文学史的学者们。听他言外之意当然也包括他在内。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写诗是先写给“他们”看的。除了宣传出版部门在为我们把政治关,还有这批“他们”在为我们把艺术关。如果这两拨子人通不过,谁都是在白写。“他们”两夫当关,万夫莫开哩!我特记录下来,在这里给所有写诗的人提个醒。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自信诗笺非落叶,掷江成石不随波。”杨老师一位特别接地气的诗人,创作上主张传承创新,有时代感,情感之真挚质朴满溢字里行间。杨老师不仅潜心诗作,更是一位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善于培养青年,奖掖后学的诗词教育家。


您看此文用

·
转发需1秒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101—105)
【云帆讲堂】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四辑
【云帆讲堂】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之18(86--90)
杨逸明诗词(2)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16—20)
[时代诗话] 杨逸明:晚风随笔(十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