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的一首石榴诗,作者孔绍安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这首诗呢?

导言:

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在讨论一个人如何交友和读书时说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话,被他的学生万章记录在《孟子·万章下》第七节中,这段话的原文是: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暂且不谈这段话中关于交友的一部分内容,只说一下读书的这一部分。孟子的话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就是说品读一个人的诗歌,阅读一个人写的文章作品,而不去了解作者这个人,把作者晾到一边,这是不行的。甚至孟子还说要追溯历史和古人交朋友,才能更好地了解读一个人的作品。

换言之,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写作的时间、成因,以及时代背景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诗作或者文章的含义。

本文之所以引用《孟子》中的这段话,就是为了阐明在赏析古诗的时候,了解作者并了解诗作成因和诗作背景的重要性,将赏析的意境投放到那个特定的时间段里,可以更真实地接近原诗的风貌。


今天要赏析的一首诗是唐代孔绍安所做的石榴诗。这首诗的作者孔绍安又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孔绍安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首石榴诗呢?

据文献资料记载,孔绍安是越州山阴人,越州山阴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孔绍安生于公元577年,这一年也是南朝时期陈宣帝太建九年,孔绍安卒于公元622年,这一年是唐高祖李渊武德五年。孔绍安见于文献的记载很少,《旧唐书》中有他的传,这些记载和《新唐书》中对孔绍安的记载基本一样,以下是摘录于《旧唐书·卷一百四十·文苑上》中对孔绍安的记载:

孔绍安,越州山阴人,陈吏部尚书奂之子。少与兄绍新,俱以文词知名。十三,陈亡入隋,徙居京兆鄠县。闭门读书,诵古文集数十万言,外兄虞世南叹异之。绍新尝谓世南曰:“本朝沦陷,分从湮灭,但见此弟,窃谓家族不亡矣!”时有词人孙万寿,与绍安笃忘年之好,时人称为孙、孔。绍安大业末为监察御史。时高祖为隋讨贼于河东,诏绍安监高祖之军,深见接遇。及高祖受禅,绍安自洛阳间行来奔。高祖见之甚悦,拜内史舍人,赐宅一区、良马两匹、钱米绢布等。时夏侯端亦尝为御史,监高祖军,先绍安归朝,授秘书监。绍安因侍宴,应诏咏《石榴诗》曰:“只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时人称之。寻诏撰《梁史》,未成而卒。有文集五卷。

从以上正史引言可以看出,孔绍安很小的时候就以能写文章做诗词而闻名,十三岁的时候移居到了京兆(今天的西安鄠邑区),继续读书深造,他和虞世南还有一层亲戚关系。孔绍安曾做过隋朝的监察御史,而且和李渊早就相识。后来李渊称帝,孔绍安投奔李渊,受到李渊的厚待,被授予了内史舍人的官职,内史舍人在唐代是一个五品的官职。

李渊经常设宴款待群臣,而大臣们也在侍宴的时候做一些诗词,一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二来表达对皇帝赐宴的感激。

这首石榴诗就是在孔绍安侍宴的时候所做的。因为有着这样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所以也被叫做《侍宴咏石榴》,原诗如下:

侍宴咏石榴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赏析:

“可惜庭中树”“庭中树”指的就是石榴树,当时石榴正在开花期,孔绍安应召赋诗,开篇以一声感叹而来,为何诗人在宴席上会发出长叹呢?这与宴席欢庆的气氛可有点格格不入呀?这是孔绍安见庭中石榴花开,见景生情,触物起兴,有感而发的一声长叹,作者是以石榴花自比。

“移根逐汉臣”这一句诗中包含着一个历史故事,说的就是石榴这种植物的来源,中原本来就没有石榴植物,石榴是原产于西域的,相传石榴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从西域带回来的。这句诗中的“汉臣”指的就是张骞。

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石榴的种子之后,石榴才被人们才广泛种植,而且石榴开花鲜艳异常,石榴的果实更是晶莹剔透,味道酸甜爽口,人们就广泛种植于庭院之中。开花时可供人们观赏,果实又是可口的水果。“移根逐汉臣”这一句也是孔绍安拿石榴来自比,暗指自己抛却隋朝的待遇和官职投奔追随李渊。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石榴花在夏季开放,姗姗来迟,没有赶上春暖花开的大好时光,这是诗句的字面意思。这两句诗很出名的,也见于史书的记载,赏析这两句的时候不得不提起另一个人来,他就是夏侯端。

夏侯端和孔绍安都是隋朝的官员,都做过隋朝的监察御史,可是夏侯端更早投奔李渊,而且做了秘书监的官职,这个官职在唐代是一个三品的官衔,要比孔绍安高两级。

正是因为如此,孔绍安才发出这样的感慨,孔绍安自负才高,但是却没有得到重用,没有得到与自己才能相对应的职位。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投奔时间晚导致的。

“来时晚”三个字才是关键,石榴开花虽然晚一些,但是开放的时候娇艳异常,石榴花的红艳不亚于春季万紫千红的其他花朵。孔绍安的这句感慨也表达了对李渊的不满之情。

这首诗以“可惜”二字开篇,一叹到底,恰恰是这两个字表达出了诗人心中的不满之情,孔绍安觉得自己的能力应该在更高的位置上才能展现出来,这是孔绍安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之情,亦是对自己大材小用的感慨之意。

结语:

就像导言里面说的一样,如果不去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和这首诗的成因,以及写作背景,仅从四句诗上去解读的话,便无法准确地把握全诗的意境。结合《旧唐书》中对孔绍安的记载,把握这首诗作成因的来龙去脉,诗意就豁然开朗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绍安咏石榴花,胆敢嘲讽唐高祖李渊
《侍宴咏石榴》孔绍安唐诗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唐·孔绍安《侍宴咏石榴》、宋晏殊《石榴》,初夏五月天,榴花开欲燃,带着古诗情韵相聚榴花于碧水青山间
诗朗诵 作者:孔绍安《咏石榴》
百花赋(二十六)◆【石榴说】(三)◎墨客骚人
石榴石榴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