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稻施肥32问(三)


十七、目前北方稻区常用的施肥方法有哪些?

1)前促、中控、后补法。这种施肥法重施基肥并重施分蘖肥,酌施穗肥,基肥占施肥量50%以上,达到前期轰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健而壮的要求。这种施肥方法主攻穗数,适当争取粒数和粒重。

前促即基肥中施用速效性氮肥占总量的40%-50%,磷肥的全部,钾施用量占总量的50%分蘖肥氮肥占总量的30%

中控即施穗肥氮肥占总量的20%,钾肥占总量的50%

后补即可根据田间长势适当补施粒肥,但施用氮肥量不能超过10%

2)前、后分期施肥法。前、后分期施肥法是以水稻对于氮素营养需要为依据提出的,所谓前期施肥是指营养生长阶段的施肥,主要是底肥和分蘖肥,后期施肥是生殖生长阶段的施肥,主要穗肥。是一种省肥、稳产、高产的施肥方法。

前期施肥:有机肥料全部作基肥施用,磷肥一般作辅助肥,钾肥一般50%作基肥氮肥得30%-40%可采用辅肥、全层施肥、深层施肥。分蘖肥可在移载后10天内进行,调整肥主要是防止分蘖肥施用不均或补救部分生长较差的地块。

后期施肥:适时施用穗肥。穗肥施用要根据水稻生长发育情况决定时间。北方稻区一般幼穗分化与基部节间伸长同时进行,此时施肥,有增加枝梗和颖花分化的作用,但也可能会助长节间伸长过度而引起倒伏,施肥时要注意。正常穗肥施用时期以减数分裂期为宜。巧施破口肥和齐穗肥。齐穗肥和破口肥要以水稻长势和长相来确定,一般高温年效果大于低温年。

3)配方施肥法。配方施肥法科学地确定有机肥与无机肥料配合,氮、磷、钾配合的最佳用量和比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根据不同品种、地块确定不同的施肥量,北方近几年这种施肥法引用较多。

十八、为什么强调深层施肥?

前面已经谈到,施用于水田土壤的氮素化肥,能为水稻吸收利用的有30%-50%,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引起的脱氮损失。深层施肥是将铵态氮肥深施于水田土壤还原层,受硝化作用影响小,以铵离子形态为土壤胶粒所吸附,从而减少渗漏。同时由于缺乏反硝化作用基质的,还可以减少脱氮造成的气体损失。因而深施比表施可以大大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十九、为什么强调不施大头肥?

大头肥是一种以重施分蘖肥为主的施肥体系,将总施氮量的大部分作为分蘖肥,后期一般不再施肥。在寒冷稻作区施用大头肥对保证水稻能够获得一定产量曾起到良好作用。但当氮肥用量明显增多后,如仍沿用这种施肥方法则极易诱发倒伏和病害。特别在低温年份前期氮肥施用量过大,多导致生育期延迟,从而加重冷害的发生。因此,目前在水稻栽培水平高的稻区和施肥量较高的稻区一般不提倡施大头肥。

二十、怎样施好分蘖肥?

北方稻区水稻生育期比较短,为充分利用热量资源,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强调施用足够数量的氮肥、磷肥作基肥,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施用分蘖肥。减少分蘖肥比例是北方稻区高产栽培发展的趋势。氮肥施用量增多之后,如仍沿用以往重施分蘖肥的方法,则极易引起无效分蘖提高、植株生育过分繁茂、叶片披垂重叠遮荫等后果,而且叶片含氮量过高,还会阻碍以氮代谢为主向碳代谢为主的转移,有可能延长营养生长而推迟出穗期,这些都不利于增产。因此,分蘖肥的数量一般可占总施氮量的25%-35%。在严重缺磷土壤上或容易发生稻缩苗的田块,追施质量高的磷肥,如磷酸二铵或三料磷肥有显著效果。在缺钾的水田,分蘖期施用氯化钾或硫酸钾每667平方米5-7.5千克,也有比较好的作用。关于分蘖肥的施用日期,一般早载的可在移栽后5-10天内进行,随着移栽时期的推迟,分蘖肥日期应逐渐缩短。对分蘖肥的施用不均或补苗部分生长较差的三类苗地块,还可以重点施用调整肥。调整肥不宜过大,每667平方米平均不宜超过5千克。

二十一、怎样施好穗肥?

穗肥既能促进颖花数量增多,又能防止颖花退化。在基肥和分蘖肥比较充足的前提下穗肥不宜在穗分化始期施用,因为此时施肥,虽然增加枝梗和颖花数,但亦能助长基部节间和上部叶片的伸长,群体过大恶化光照条件,引起倒伏和病害的发生。对于大穗型品种,还会因颖花分化过多,导致结实率降低。剑叶抽出时正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基部节和叶片伸长趋于稳定,即使氮素浓度较高,亦不会造成株型恶化,因此穗肥在抽穗前15-18天施用较为适宜。施肥量不宜超过总施氮量的5%-8%,则不宜施用穗肥。如果水稻长势过于繁茂或有稻瘟病发生的症状

二十二、怎样施好粒肥?

粒肥有延缓出穗后叶面积下降和提高叶片光合作用的能力,有增强根系活力,增加灌浆物质,减少秕粒增加粒重的作用。但粒肥施用不当则可引起贪青晚熟。因此,粒肥的施用一般是在安全抽穗期前抽穗或生长后期有早衰、脱肥现象时才能施用。粒肥应在齐穗期至齐穗后10天内施用,施肥量应根据水稻长势和叶色浓度来确定,一般土壤肥力高、前期施肥充足、水稻长势良好的岛田不宜追施粒肥。

二十三、为什么要根外追肥?

水稻除根以外还可以通过茎叶吸收养分,而且肥料利用率较高,这种通过非根系吸收营养的现象就是根外营养。向根系以外的营养体表面施用肥料的措施就是根外追肥。根外追肥不但可以较快地被茎、叶吸收利用,避免养分被土壤固定及脱氮的损失。水稻后期根外追肥,可有效地缓解后期根系衰老,肥料供应不足的矛盾,从而延长中部叶片寿命,加强上部叶片的光合功能,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与积累,促进早熟,增加千粒重,达到增产的目的。

根外施肥的种类:不是所有的肥料都能适用根外施用,不适合根外施肥的肥料有:不溶于水的化肥,如钙镁磷肥;具有挥发性氨的化肥,如氨水、碳酸氢氨;含有毒物质的化肥。尿素是中性有机物,易被水稻茎叶吸收而又伤害极少,特别适用于根外追肥。追肥30分钟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即有增加,5小时后可发现吸收50%左右,最后可吸收90%左右。

根外施肥方法:根外施肥通常是在齐穗期至灌浆期喷施,其作用与粒肥相同,如果缺氮以选择尿素为易,喷施浓度在1.5%-2.0%为好。如果是磷、钾不足,可选择0.5%磷酸二氢钾+1%尿素。微量元素浓度在0.1%-0.5%左右为易。喷施时间最好在下午或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

二十四、冷浸田施肥应掌握哪些要点?

这类稻田的特点是水分过多,空气过少,土质冷凉,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所以有效养分含量极低,并因常处于还原条件下,水稻根系生育不良,致使前期生长十分缓慢,分蘖少。后期则随气温的上升,有机质矿化迅速,又易促进水稻过量吸收养分,使植株猛发徒长,诱发稻瘟病和延迟出穗影响产量。因此,凉浸田施肥要掌握的原则是:早追施返青肥,适当控制后期施肥,防止贪青晚熟及成熟度低;增磷补锌,冷凉条件下水稻吸收磷受阻,因此要增加磷肥的施用量,同时补充锌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稻追肥技术浅析
水稻施肥技术(2)
水稻种植技巧大全
【农化】水稻高产施肥技术
水稻产量有多高?要看施肥时间、技巧把握好不好!
水稻本田施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