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鱼病论坛-寄生虫之鱼虱细节


 

鱼虱

鱼虱於分类上属节肢动物,甲壳纲,鳃尾亚纲,鱼虱科,鱼虱属。全世界至今约已发现百余种,在亚洲以日本鱼虱最常见。体扁平盾状,雌雄大小相似,约5~8mm,头部与胸节连接一起形成头胸部,具四对泳足可供游动及於宿主体表行动。

生活习性


善游泳,但有许多种类往往以翻筋斗的方式在水中前进。以吸盘牢固地吸附在宿主皮上,用盘状的刺吸口器取食血液和黏液。

生长繁殖

鱼虱不具宿主种别性,各种淡水鱼皆可被寄生,多半寄生于血液循环充足的区域,如鱼鳍基部,嘴周围。当饱食血液後常会离开鱼体,躲于环境,再附着另一尾鱼,故具更换宿主能力。雌虫受精後,离开宿主于水生植物、石块等产下100~300个具点黏液状的卵,排列呈长列状。

分布范围

鱼虱于世界各地皆有分布,主要生存于温带淡水水域中,但亦有一些种类可生存于咸水或半咸水水域。鲤鱼、草鱼、吴郭鱼、鳗鱼等淡水鱼类常发生感染。


病原体

鱼虱是一种小型甲壳类水中害虫。外形似臭虫,俗称水臭虫。体透明青白色,体长3-5毫米,背甲宽3.1-3.7毫米。一般寄生在2厘米以上的鱼体各部位,腹下和鳍、尾上尤多。鱼虱以其口刺刺伤鱼体表组织,吸取血液与体液。由于它体色透明,寄生在鱼身上时,随着鱼色而变化其体色,不仔细观察不易发现。

传染途径

鱼虱是即可牢固地附着在鱼体上,又能随时在水中自由游动的虫体。它可以任意转移到另一条鱼体上,也可顺水漂游寻找寄主。鱼虱生存在河沟、水坑中,5-8月为繁殖的旺盛期。饲养者到河沟、水坑中捞取水蚤(鱼虫)时,一些鱼虱的卵或幼体也随着水蚤一起被捞回。喂饵时如不注意发现而投入鱼池,就会造成虱害。有的鱼场将鱼投放在河湖或大水坑中采用网栏或网箱饲养,鱼虱顺水游动钻进网眼附着于鱼体上;有的在往鱼池(盆)中栽放水草之前,未对采集的水草消毒检查,依附在水草上的虱卵在金鱼池中得到繁殖而造成虱害。

症状

鱼体有鱼虱寄生时,因为鱼虱破坏鱼体表组织而有疼痛感,呈现出极度焦躁不安,或跃于不面,或急剧狂游,百般挣扎,翻滚等现象,十分痛苦。当2-3只鱼虱寄生在金鱼一侧时,鱼体就失去平衡,并沿池(盆)壁摩擦,企图擦掉鱼虱,但是很难擦掉。7-8月份天气炎热,严重时鱼虱布满全身,鱼体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出血变红,不断地分泌粘液,全身被一层粘液包裹着,上面密布着鱼虱。鱼虱以其类锐的口刺和锯齿状的大颚,不断地刺伤鱼体皮肤,撕破表皮,使血液外溢,呈鲜红血斑,再以口管吸食,口刺分泌的毒液对鱼体产生强烈的刺激。由于鱼虱能在鱼体表面自由爬行,活动范围很广,给鱼造成很多伤口,又使鱼体发炎溃疡,致使病菌侵入和继发水霉菌感染,病鱼无力游动,懒于摄食,从而加速死亡。


防治方法

个别鱼体发现少量鱼虱时,可用镊子夹去,鱼体出血的地方涂抹紫药水。鱼虱在繁殖的旺盛季节里,非常容易随投饵而带进鱼池,为此,要经常用3%的氯化钠(食盐)溶液浸泡鱼体15分钟(20℃时),鱼虱最怕盐水,一遇盐水立即离开鱼体表。再将病鱼捞出检查。对大量发生鱼虱的鱼池,将病鱼全部捞出,放入0.1-0.15%的晶体敌百虫药液中浸洗鱼体2-5分钟。鱼体和鱼虱都有麻醉现象,鱼虱很快脱落,而后将鱼放入清水中,很快就恢复正常。病鱼的原池要彻底刷洗,用石灰或高锰酸钾消毒后换上新水。病鱼经过药水浸洗后,仍可放回换过水的池中,并投放新鲜饵料以恢复体质

每日更新,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季鱼虱病的防治
鱼虱
浅谈充血病的预防和治疗
鳜鱼养殖之纤毛虫病防治技术
鲫、鲤鱼的黏孢子虫病防治
水生生物图文欣赏(30):绦虫、线虫、三代虫、单极虫、指环虫、碘泡虫病、斜管虫等十种鱼类寄生虫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