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旧文重读|闻一多:端午考·龙的节日


-龙的节日-

现存及记载中端午的特点(包括风俗与传说),有一点最当注意,那便是和龙有关的节目极多。最明显的(一)龙舟竞渡,不用讲。和竞渡同等重要的一个节目(二)吃粽子,据说也和龙有一段交涉。

《类聚》四引《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常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慧,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荆楚岁时记》:「端午……以菰叶裹黏米,谓之角黍。……或云亦为屈原,恐蛟龙夺之,以五采线缠饭投水中,遂袭云。」(《记纂渊海》二引《岁时记·尔雅翼》一八引作「屈原以夏至日赴湘流,百姓竞以食祭之,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色丝合楝叶缚之。」)

《太平寰宇记》一四五引《襄阳风俗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泪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之。原通梦告妻,所祭食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五色丝缠之。今俗其目皆带五色丝食粽,言免蛟龙之患也。」


各式各样的粽子

夺粽子的不是鱼鳖,而单说蛟龙,必有某种传说的背景,不能仅仅说因粽子是投到水里的,便自然联想起蛟龙。此外还有些已经死去,而仅见于记载的风俗,也牵涉到龙,例如(三)扬州以端午日铸盘龙镜:

《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引《异闻集》:「天宝中,扬州进水心镜,背有盘龙。先有老人自称姓龙名护,至铸镜所,三日开户,已失所在。镜匠吕辉移炉置船,以五月五日于扬子江心铸之,背龙颇异。后大旱,祠龙,乃大雨」。

(四)并州因「龙忌」日,作寒食,纪念介子推,

 《后汉书·周处传》「太原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成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日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但也有在五月五日举行的,

 《类聚》四引《琴操》:「介子绥……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

《书钞》一五五引《邺中记》:「并州俗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烧死,世人为其忌,故不举饷食。」

 而且介子推的故事中又有《龙蛇歌》,其词见于《吕氏春秋·介立篇》。北方关于端午的传说尽管和南方不同,它所暗示与龙的关系,却是一样,说详下。(五)相传用守宫制成的一种保证贞操的秘药是在端午日制的,

《古今合璧事类前集》一六引□□□:「汉武帝时,以端午日取蜥场置之器,饲以丹砂,至明年端午捣之。以涂官人臂,有犯则消没,不尔则如赤痣,故得守宫之名。」

而守宫一名龙子,这也昭示着端午和龙的因缘。最后(六)端午日还有鱼变为龙的传说。

 《水经·水注》:「如深水有异鱼。按正光元年五月五日,天气清爽,闻池中若鎗鎗钲鼓声,池水惊而沸。须臾雷电晦冥,有五色蛇自池上属于天,久之乃灭。波上水定,唯见一鱼在,其一变为龙。」


蛟龙

根据以上六个事例的启示,我们本不妨就假定端午这节日的起源和龙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根据这前提,来对它的发展与意义,开始加以推测。但在确立前提以前,对于那些庞杂的端午传说,我们最好再检点一番,看它们能否再为我们在建立那前提的工作中,添加点依据,抑或显出十分矛盾的现象,使我们的前提根本不能成立。杜台卿在《玉烛宝典》卷五叙述端午的风俗时,屡次暗示这节日起源于南方。他说「葅龟蒸?,南方妨(疑好)食水族耳,非内陆所行」,又说「南方民又竞渡,……在北舳舻既少,罕有此事」,又引《吴歌》「五月节,菰生四五尺,缚作九子粽」,并说道「计止南方之事,遂复远流北土。」杜氏的观察,我们完全同意,并且还可以帮他一个证据。关于端午的起源,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屈原,一是介子推。实则传说的分岐,尚不止此。又一说暗示这节日是起源于伍子胥的。

《世说新语·捷悟》篇《注》引《会稽典录》:「孝女曹娥者,上虞人,父盱,能抚节安歌,婆娑乐神,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迎伍君神,泝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

《曹娥碑》:「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以汉安二年五月时, 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古文苑》八)

还有说是起于越王勾践的。

《记纂渊海》二引《岁时记》:  「越地传云竞渡起于越王勾践。」

以上四说究竟那一说可靠,或都不可靠,暂时不必管,我们应注意的是传说的地域分布,四分之三(屈原、伍子胥、勾践)属于南方,这和竞渡与吃粽子两个主要节目的地方性正相符合,因为竞渡与粽子的先决条件,显然是多河港与产稻米,而这二者恰好都是南方的特色。再就三说看,其中三分之二又是属于吴、越的(伍子胥、勾践),而铸水心镜的扬州,也属于这个区域,这点消息也是值得玩味的。书传中关于端午的记载,最早没有超过东汉,而事实上吴、越一带的开辟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风俗,自从东汉以来,吴、越地域渐被开辟,在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对流中,端午这节日才渐渐传播到长江上游以及北方各地。这是一个合理的推测,详细的论据,等下文再陈说,暂时我们只想借它为出发点,来再测验一下端午与龙的关系。如果我们能证明吴、越与龙有某种不可分解的关系,那么我们前面所拟定的前提,即端午的起源与龙有着密切关系的前提,便果真可以成立了。

古代吴、越都是断发文身之国,这是大家熟习的事实。

《吴越春秋》(二)《阖闾内传》:「越在东南,故立蛇门以制敌国。吴在辰,其位龙也,故小城南门上反羽(宇)为两鲵鲩,以象龙角。越在巳地,其位蛇也,故南大门上有木蛇北向首内,示越属于吴也。」 

文身之文本是龙文,

《淮南子·泰族篇》许慎《注》:「越人以箴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之也。」

其目的在「象龙子」,以避蛟龙之害。

《说苑-奉使篇》:「诸发曰:彼越……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

《汉书·地理志下》应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而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

所谓「象龙子」者,我认为是这些民族以龙为图腾的遗迹,前著《从人首蛇身像谈到龙与图腾》一文中有详细讨论。据《郑语》载史伯之说,祝融之后八姓中有芈姓,而越是芈姓四国之一。祝融前文已证明即烛龙。祝融又即陆终,(金文《邾公铯钟》作陆口,口即古融字。)以祝融八姓,《世本》《大戴礼记·帝系姓篇》及《史记·楚世家》均作六姓推之,恐怕陆终也就是所谓「六龙」。越是祝融六姓中的一个芈姓国,实际就等于六龙中的芈姓龙之后。这样说来,越人本是「龙子」,无怪他们要断发文身以「象龙子」。至于他们又称「禹之苗裔」,那还是离不开龙子的身份。禹也是一个龙图腾团族的代表,前文也已经证明了。《周语》上载内史过日「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融即祝融,崇山及烛龙(祝融)所主的钟山。

《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郭注:「烛龙也。」

《洞冥记》:「东方朔北游钟火山,日月不照,有青龙衔烛,照山四极。」

可见禹和祝融还是一家。并且就在「融」「禹」二字上,也可看出二人的关系来。融从虫,禹从重,虫重古为一字,即蛇的初文,而龙蛇古来本可以混称的。总之,越与龙的关系,无论从那一方面讲来,都是不容否认的。仔细说来,证据是举不完的,单是上面所谈的,已经够明白的了。

至于吴地的先住民族,也是断发文身的。我想就是越人,或他们的同族。越人的老家本在北方,后来逐渐南移,一部分停在如今江苏境内的,受着太伯仲雍的统治,便随着太伯仲雍的国号而被称为吴人,所以吴只是个政治区域的名词,论种族,他们与越人还是一家。《越绝书》(六)《越绝外传·纪策考》「吴越为邻,同俗并(监)土」。(七)《越绝外传·记范伯》「吴越二邦,同气共俗。」我们既已断定越人原本是一个龙图腾的团族,那么除太伯仲雍的后裔之外,所谓吴人者,也该是属于这龙图腾的团族。其实太伯仲雍逃到南方以后,既已改从当地断发文身的习俗,便接受了当地先住民族的图腾信仰,所以连太伯仲雍,和仲雍的后人,也当算作越人,因为所谓「种族」者,严格的讲,本只是文化和信仰的分野,而不是血缘的分野。总之,吴与越是一个民族,他们都是「龙子」,所以都断发文身,以「象龙子」。


赛龙舟

一方面端午节日的活动项目中,有那样多与龙有关,一方面这风俗流行的历史最久,保存的色彩最浓厚的区域,因之也可以判定为这节日的发祥地的吴越,正是古代一个龙图腾团族的分布区,然则,我们不但可以确定前面提出的假设,说端午的起源与龙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还可以进一步推测,说它就是古代吴越民族—一个龙图腾团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简言之,一个龙的节日。汉人记载胡、越有「请龙」的风俗。

《淮南子·要略篇》:「操舍开塞,各有龙忌。」许慎《注》曰:「中国以鬼神之事日忌,北胡南越皆谓请龙。」

请字当训朝请,请龙实在就是祭龙。请龙的举动,一年之中似乎不只一次,端午可能就是越人一年中最盛大的一次请龙。请龙的风俗,胡越相同,而匈奴(即许慎所谓北胡)一年三次「龙祠」,以五月一次最为盛大,是我们最好的旁证。

《后汉书·南匈奴传》:「匈奴俗岁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

《史记·匈奴传》:「五月大会茏(《汉书》作龙)城。」《索隐》引崔浩曰:「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

龙祠以五月的一次为最重要,还可以从它在戊日举行得到证明。《史记·匈奴传》又说他们「日上戊巳」,《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巳,其帝黄帝……其数五」,戊巳和五在五行系统中是一套,而且黄帝即黄龙,所以祭龙重在五月,也是五行系统的安排。越和匈奴都奉龙为图腾,又都说是夏后氏的苗裔,他们本系同族,我们将另文讨论。在本题内,我们因越民族的史料缺乏,暂借匈奴的史料来解释越人的风俗信仰,是没有冒犯过大的危险的。 

选自闻一多《神话与诗》200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编辑:毛茸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文化】端午节粽子是给屈原吃的吗?大诗人闻一多认为不是
凭啥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就怕你没文化还要装作有文化样子
【文史知识】端午节专题之一:关于端午节的几种由来
龙抬头
龙抬头有哪些节日风俗 龙抬头节日的由来
追忆端午风俗 酝酿中华精神乡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