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海龙:康德对启蒙的诠释——重读康德《什么是启蒙》

编者按

此文是作者关于康德的《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的读书心得,在对短文内容进行概括介绍的同时,作者也谈及了中国的五四(启蒙)运动。革命时期的理性,到底是无法摆脱革命的时代色彩。读完此文,颇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作者丨纪海龙(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

编辑丨syouth / 土肥圆纯二郎 / 江俊文 / 草草


数年前,曾经读过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短文《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依稀记得的,是当时对自己思想的冲击和震撼,并影响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一些基本看法。最近受人之托看一篇关于中国启蒙运动的论文,重又把康德的这篇短文翻出来,读了一遍。这里愿把该文的内容作一个简短介绍,加上自己粗浅的理解(也包括可能的误读),以飨读者。

康德的这篇文章,发表于《柏林月刊》一七八四年第四卷第十二期,中文见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一九九六年版第二十二至三十一页)。文章不长,德文字数两千五百字左右,对应的中文字数大概也就六千字左右。文章虽短,意则深厚。此文一出,直接终结了当时德国知识界对“何谓之启蒙”的讨论,并对后来的启蒙运动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德在文首对启蒙做了一个简短的定义:“启蒙是人走出那种归咎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所谓不成熟状态,指的是不凭借他人的引领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知性。所谓“归咎于自己”,指的是不成熟状态并非因为缺少知性,而是因为缺少决心和勇气”。

如此一来,启蒙了的人,就是成熟的人,便是摆脱了未成熟状态的人;而未启蒙的人,则是不成熟的人。这里对于启蒙二字,略微多说几句。中国自古以来有蒙学,是对幼儿开始进行教育的阶段。而中国古代儿童的开蒙,大概在四岁左右。从而,中文传统含义上的开蒙或启蒙,实际上是幼儿教育的阶段,是从幼儿到少儿的阶段。对西文中“启蒙”(英:enlightment;德:Aufklaerung)一词,如何被翻译成中文的“启蒙”二字,笔者没有进行过考证。但这里把康德对启蒙的理解和中国古代的开蒙或启蒙进行简单对比,可以发现,在康德的启蒙语境下,他看重的是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状态。所谓未成熟状态,指的是不凭借他人的引领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知性。也就是,不成熟状态是需要照管、引领、教导的阶段,是只有在别人的引导下,才能运用自己的大脑,运用自己理性的状态。换言之,成熟的状态,就是可以不依赖于别人的教导和引领,而独立地运用自己的理智和理性的状态,也就是摆脱别人照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我都是独立的主体。你是你,我是我;我无权、也不能引领你;你无权、也不能引领我。启蒙后的主体,在理性和心灵上是独立的。他不需要别人的照管,无论该照管是来自于父母、家庭、宗教、政府、社会亦或传统习惯。成熟与否与成年与否并不相关。虽然未成年的人大多都不会独立地运用自己的理性;但成年人中,不能独立运用自己理性的人,也大有人在。成年人社会中的盲从、群体运动中的狂热、人云亦云等等,即是明证。在我们的年代,多数人都是生活在习惯中,生活在别人的眼光中,而运用自己的大脑和理性,自己去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者,只是少数。这样的人,即便成年,亦尚未成熟,也即尚未“开蒙”。

而尤其让人感触良多的是,康德在这里对不成熟之原因的说明。不成熟状态很多是归咎于自己的。人并非是没有理性,并非是压根就不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由于自己的懒惰和怯懦,宁愿躺在别人的照管下,而不愿意自己去独立的思考和面对。是的,独立思考、独立面对,虽然自由,自由虽然能让人摆脱外在的束缚,但享受自由也有代价,代价便是自己的独立面对和承担。所以我们看到,历史到今天,人们都在期盼明君,期盼太阳,所以人们听到领导者去世会嚎啕大哭,在失去方向指引时,会不知所措,会害怕,会胆怯。但是康德指出,人不是没有自由的能力。不自由,往往是因为自己的懒惰和怯懦。是懒惰让你宁愿躺在别人的照管下,服从别人的意志,从而成为别人意志的奴隶。康德自己举例说,很多人都会想,“如果我有一部书能替我有理解,有一位牧师能替我有良心,有一位医生能替我规定食谱,等等;那么我自己就用不着操心了。只要能对我合算,我就无需去思想;自有别人会替我去做这类伤脑筋的事。”是懒惰让你不愿运用自己的理性和能力。

而又是怯懦让你不敢运用自己的理性和能力,去发展自己成为独立的自我,成为独立的个人,进行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追求。绝大多数人都把步入成熟状态认为即艰辛又危险。而这种心理也被那些从事“照管”之事的保护人所利用。“保护人首先是使他们的牲口愚蠢,并且小心提防着这些温驯的畜牲,让他们不要冒险从锁着他们的摇车里面迈出一步”。照管人会不停地指出被照管人企图单独行走时的那种危险。以恐吓和威吓来防止被照管人去追求独立和自由。不过康德指出,自由时的“这种危险实际上并不那么大,因为他们跌过几交之后就终于能学会走路的”。

由此看来,启蒙只能是自己给自己进行启蒙,即自己克服懒惰和怯懦,去主动地运用自己的理性和能力,去追求自己的生活。所谓的启蒙者,不应指教导别人运用理性和自由的教导者;而应指自己能够主动运用自己理性和自由的独立者。启蒙者不能启蒙别人,只能启蒙自己。懂,需要自己的悟,要依靠自己,而不是依靠他人;可以在他人处寻找启发,但不能在他人处寻找指引。存在主义者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将此句话引用在此,虽不见得完全恰当,但似也可说明问题。

康德的这篇短文,打着人的理性大旗,呼吁人们运用自己的理性,克服胆怯和懒惰,去主动追求自由。实现了这种状态,即是启蒙了的人,即是成熟的人。成熟与否,不在于年龄、权谋、经验,而在于你是否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内心上真正的自由。

中国五四时期的启蒙运动初期,也是挥舞着自由和理性的大旗,在中国呼唤着德先生和赛先生。但由于中国的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一场思想运动,由于中国五四运动的政治性,其民族救亡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品格,从而使当时萌芽中的思想启蒙运动,逐渐消融在了抗争内忧外患的救亡运动中。从而,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德:什么是启蒙?
“五四”纪念┃启蒙永远在路上 ——读康德小记
康德:什么是启蒙(1784)
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康德:要有勇气运用你的理智
启蒙与我们自身 || —种历史本体论的福柯构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