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早期投资者应该占多少比例的股份合适?

早期投资者占多少股份合适呢?早期投资者占有多少股份比例和创业者的内在价值有着直接的联系。


如果创业者的内在价值低,资本的权重就高。如果创业者的内在价值足够高,那么,资本的权重就低。

如果创业者有能力创造 100 倍的收益,那么,哪怕只占 1% 的股份,资本也有 1 倍的回报;如果创业者只有能力创造 1 倍的回报,哪怕资本占据了 99% 的股份,也不如前一种情况好。

在一些生意中,操盘者(姑且不叫创业者)的权重就是很低的,比如,单个小型地产项目,或者单个小型餐饮项目,这些都是不可能产生成败上千倍回报的项目,所以,资本占据的比重就高。还有一些情况,资本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的权重就是很高,比如绝大多数基金结构就是出资方(LP)要占据更大比例的收益。

而在一些高速增长的领域中(所谓的选择赛道,就是指寻找这种领域),创业者的内在价值是巨大的,所以,资本就要退让到一个合适的地步,才能与创业者共同获益。

很多业余投资人对这种基本的结构并不尊重,也不敬畏。而这种看起来没有生命的博弈结构早晚会在恰当的时候毫不留情地发挥它自己的作用。

另外,创业成功通常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于是一路上都需要多次融资。简算一下,假如在三轮融资之后依然需要“注血”,而在此之前每一轮创业者都不得不出让了 20% 的股份,那么,在第四次融资之前,创始人的股份只剩下:

0.83 = 51.2%

再融一次从股份比例上来看他就可能丧失主导权了……很多“独角兽”融到 E 轮还没上市呢……

更何况,这还是假定创业团队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这几乎肯定是不可能的……

一般来说,种子轮的投资大约在 3~5% 比较合理。比较强势的孵化器通过创造一些附加价值能通过很少的资金获取 7% 的股份比例——比如硅谷著名的 Y-Combinator;一些业余投资人上来就想占 15%,其实是需要三思而行的——因为后面还有天使轮、Pre-A、A、B、C……

天使轮,10% - 20% 比较合理,25% 其实就差不多到了“作茧自缚”的境地。

到了 A 轮,已经相当于跨出了 0 到 1 的过程,这时候,投资者不再讨论“可能性”(Possibility)了,更多的时候要看硬邦邦的数据,估值和比例常常不再是只靠“凭感觉”,而是相对严谨的推理和谨慎的判断了。

于是,从某个角度看,早期项目的股权投资者更像是个应试者——最后和创业者一起是要靠成绩换取真实收益的。

于是,对早期项目的股权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最初选择的那一瞬间,那一刻其实已经决定了项目成功的概率。而后大家都在做应该做的事情,紧靠努力本身并不可能改变项目可被证明为成功的概率。

普遍来看,甚至国内的机构投资者也不是很职业。很多知名机构做天使投资,上来就 300 万人民币占个 25%…… 而没有经验的创业者更业余啊,他们不知道融资的时候,最佳策略是融得恰当数量的钱,而不是“越多越好”——股权融资成本很高的,比债券不知道高多少倍啊!出让那么多股份,换来很多暂时用不上的钱,难道要放在银行理财吗?——别说,还真的有很多创业公司这么干……

而创业公司也喜欢宣传自己——这无可厚非。但在国内的媒体环境里,融资金额被放大早已司空见惯,把人民币换乘美元说出去都算是轻的,直接加个零也并不少见。很多职业投资机构很不专业地容忍这种事情,这很危险——没有什么比虚荣更可怕的事情。

虚荣的人早晚变恶,虚荣的机构早晚烂掉——投资给那些虚荣的人,已经不是业余不业余的问题了,这是傻不傻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个创业者都应该知道,6条股权架构基本原则!
用最简单的语言给你解释“什么是股权稀释”
答粉丝问:融资的一些私密问题,牵扯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后悔当初没设计
投资人的出资与所占股份:如何估值?
创业融资的五大误区
融资时“股权稀释和反稀释”傻傻分不清?如果你知道这4点就不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