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虎斑霞绮??林籁泉韵——冯大中画虎艺术的精致象形与笔墨情趣【原创】
作者:胡立利
冯大中以画虎独步当今画坛。他将虎斑霞绮的精致象形融入到林籁泉韵的笔墨情趣当中;在对传统国画的继承和突破中,借鉴了西方绘画的造型知识和色彩对视觉冲击的力度感;在把握住画面自身节奏的同时,注重背景的烘托与主体的突出有机融合,通过工写结合,从而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独特人文意韵。
冯大中画虎,将虎毛的蓬松柔软的质感和虎斑鲜艳的视觉冲击感表现得尤为到位。虎的神韵往往通过艳丽的外表,使其内外合一而更加高贵;这就恰如凤凰如果没有华丽的外表,那么它只能和老鹰为伍了。为了将虎毛和虎斑画好,冯大中不仅从老师那里学到——只有用生宣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虎斑毛茸茸的质感和泼墨的韵味,而且自1962年到1985年,他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摸索,怎样用水、如何泼墨,终于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虎毛和斑纹画得更加精致象形;现在他仍然不断地从多方面探索,画虎的技法还在不断地完善。
在对传统画虎技法继承的同时,冯大中对表现老虎的一些程式化的格式进行了突破;因为传统的画虎,大都是一些比较概念化、符号化的形象,有时候就是一种图腾,表现老虎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程式化的东西,这样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就不够。上世纪初,张善子、刘奎龄、徐悲鸿等通过对西方绘画的色彩和造型知识的借鉴,画虎技法上进行了突破;冯大中在这些前辈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在表现技法上更加成熟,将虎斑蓬松的质感和明丽的色彩表现得更加真实和富有冲击力;同时,在画虎的意境上,去掉了一些僵硬呆板之气,将虎放在了真实生活的环境之中,或工或写的山林背景的烘托,增加了画面灵活多变的气韵,同时又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习惯,工写结合,竭力表达一种人文意蕴的笔墨情趣,给人们传达了一种惊艳、愉悦的视觉、心理的感受。
r> 惊梦
以《惊梦》为例:它的背景的泼墨写意,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工笔虎传达出很强的传统韵味;这幅画将传统技法与现代笔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惊梦》是冯大中1986年画的,当时,他试图在寻找表现“虎”和环境的关系上更符合当时审美情趣的切入点:表达背景物象是工笔还是写意?以前他总是画得很细很工;但是,当时人们审美偏重于写意、抽象。在和宋雨桂合作中,冯大中看到张大千的泼彩作品,觉得也很具有冲击力!背景倘用写意,和主题的工笔虎相比,一工一写,对比强烈,又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所以,背景就采取了泼彩,果然,获得了突破和成功。

晓风残月
《晓风残月》是冯大中的得意之作,也是工写结合。表现月光的技法是在一种有意无意之中摸索出来的:当时,在画完月亮周边景物之后,尝试着用水赶紧冲,没想到冲出来的效果非常好;冲下来、氤氲开的色彩,有一种光芒四射的感觉,而且又能留得住应有的笔墨痕迹,把月光照射到景物上的那种似有似无的朦胧的微妙感觉与氛围,表现得恰到好处。冯大中认为这张画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是基于他对客观景物的一种独特感受,然后采取一些适当的材料、技法去表现。这幅画是用传统的墨法,表达的是传统文化里所认同的浑圆厚重、自然平淡的人文感受,不是那么的时髦,画面的空间感表达得不是那么强烈!冯大中在以前也很想表现三维的空间感以适应当时的审美需求,但是现在更加追求多维平面的内在韵味!中国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太深,对传统的多维平面不屑一顾,以油画那样表现三维空间、有立体感为高明;现在国画已经开始渐渐地重视内在的韵味,而不仅仅是外在的对视觉的冲击力了,更加注重画面自身的整体人文意蕴了。《晓风残月》为了强调画面的整体意蕴,有意压缩了画面的色彩差别,没有通过色彩的冷暖以及墨色的强弱虚实去强调物象的立体感,而是以月光统领全画,使云、树、溪流、山、虎等都在月光的笼罩之下,水乳交融,简直成了一个平面的整体,共同营造了和谐、静谧的氛围,而且气韵流动。

在水之湄

梦乡
《在水之湄》也存在着上述构思,这张画中主体的造型与《梦乡》中的双虎是一致的,但表达的意境却是完全不同的。意境的营造、具象的表达都需要通过相应的整体构思,然后通过一定的笔墨技巧表达出来;所以,这张画的重点是怎样将背景的烘托与主体的突出、以及主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解决好。要解决好这些关系,首先要确立作品的主题,立意是什么?要营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远景中的丛林、由远及近的山泉、中景的芦苇、近景的野花都是围绕主题布置的,在渲染烘托的笔墨上,尽量在对比中求得一种和谐。比如老虎是工笔,背景尽量使它虚化或者叫做写意化,远景大写意、中景小写意,近景近似于工笔,这样,背景的写意与虎的工笔,既显得有所简约而虚化,又不是强烈地对比,使主题看来不是很孤立、突兀!既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整体又和谐统一。这就是冯大中追求的一种艺术表现的境界:不想表现出完全平面的构成感,那样显得没有层次感;也不想把物象表现得都是工笔化的细致入微,那样显得主题不突出;而是工写结合,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神采飞扬,气韵流动。《在水之湄》就表达了冯大中的这种审美情趣和追求!《在水之湄》所表达的主题是爱情:画中的两只工笔虎相偎相依、含情脉脉、耳鬓厮磨,它们如热恋中的情侣!远处虚化的树丛,显得月色朦胧,更兼潺潺的溪水、摇曳的芦花,青草紫花又点缀其中,这些花前月下的景色,使《诗经·蒹葭》中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的意境跃然纸面。特别是前景中的几丛狗尾巴花,更是普通得甚至有些低贱了,但是,它不仅为画面增强了亮色与温馨的感觉,更暗示出画面中的情侣并非只是才子佳人,也可以是一对平凡人,使画面的主题意义由此而更加深广。
 五代董源说过:“师今人不如师古人,师古人不如师自然,师自然不如师造化”。冯大中正是通过学习传统、学习自然,然后才努力参透造化,努力理解自然万物的根本规律并诉诸笔墨,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当我们知道中国虎文化的历史,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冯大中对传统地继承和突破,以及对西方地借鉴,从而达到了怎样的创新程度。
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它在山林中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大骚扰人类(只要你不进入它的势力范围),而且吃狼、野猪等骚扰人类的动物;所以,它在先民的心目中,是勇猛和力量象征,是辟邪和保护的神,具有帝王般的威严与气势,人们对它拥有的是敬畏、崇拜和喜爱的心情。
周代,人们在年终就祭祀老虎了。《礼记》:“迎虎,为其食田豕也。”意思是说,年终祭祀老虎是因为它吃糟蹋庄稼的野猪。在这里,老虎就作为农业生产的保护神,而得到人们的祭祀。从目前出土的文物中可知:自商周开始,青铜器、玉器、石雕、墓室壁画等,我们都可以看到以虎为原型的艺术纹饰,而且纹饰越来越丰富。比如: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两耳就有虎的纹饰。老虎的完整造型在西周就开始出现,比如:西周中期的玉虎(1974年,陕西宝鸡茹家庄出土,陕西宝鸡市博物馆藏)等,这些虎的造型完整,具有夸饰性,形象简约,但很写实、生动、逼真。这也是后来中国虎画造型的基本理念之一。汉魏南北朝的虎,作为辟邪和瑞兽,广泛地出现在玉器、象牙、石、砖、木板、墙壁等上面,其造型更加生动,接近真实的老虎比例,而且虎纹开始有了粗细变化。最著名的有汉霍去病墓前的伏虎石雕和黄釉黑花纹虎枕(山西省博物馆藏),其中黄釉黑花纹虎枕中的虎纹,有了明显地粗细变化。到了两晋,卫协画《卞庄子刺虎》、陆机画《猛虎吟》、王翼画《虎豹图》,南朝时梁张僧繇画《吴主格虎》;特别是五代时道士厉归真,深入山林,仔细观虎,据说他画的虎:“毛色明润,其视眈眈,有威加百兽之意”。可惜他们的画都没有流传下来,我们也无从揣测他们的笔意和技巧了。
今天我们能看到中国画虎的绢本或纸本,基本都是唐宋以后的作品。
唐代高僧卢楞伽为画虎高手,其画虎有一固定的造型模式:卧蚕眉(眉毛粗壮突出如蚕卧,再装饰小斑点)、鼻短脸圆、嘴角腮边月牙纹、猫嘴后獠牙、双钩空心斑纹(斑纹走势想象成分居多)。这一程式一直影响到宋元明清。宋代宣城的包鼎,在继承卢楞伽的基础上,造型更为夸张,突出大眼、粗眉、细丝毛,眼鼻爪处多渲染;其虎拟人化较重,缺少虎的气势和神韵。到了元代,“风云龙虎”正式成为一个画科,元明清画虎代有名家,但是没有多大突破,成就比起山水牛马等画科远远不如。民国以后,在画法上运用水墨渲染法、白毛用白粉撞水等技法,使虎毛、虎皮看起来更蓬松、厚重,画虎有了一定的进步;因为在此之前,画虎毛基本是用干丝毛法。近代张善子养虎观察,所以对虎的造型、神态把握较准,但是虎斑的走势还不精准;徐悲鸿用没骨法,大色块画出虎的体概,然后用墨勾出虎的结构和斑纹,最后刻画细部;刘奎龄用撕毛法,将皴擦技法融入没骨法之中,所画的虎毛,不用勾线而有骨法,不强调光影而质感强烈,刘继卣、冯大中等画虎所走的就是刘奎龄的工笔写实一路,当代很多画虎爱好者都在学习此派风格。
黄胄说过:“自汉唐以来竟无一画虎大师,宋元时期的猫到是画得活灵活现!”
中国历来就有“画虎画皮难画骨”之说,客观地说,自古以来,画马、画猫等成就确实远远超过画虎。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老虎居住山林,如帝王般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人们很难从近距离、多角度地去观察老虎的生活习性、神情动态。即使现在科技发达,人们能在动物园里观察老虎,知道了老虎的身体比例、骨骼结构;但是,画虎不是动物解剖,虎在山野生活中的那种帝王般的气势(虽然它也有柔情,但那其中蕴含着帝王般的不怒自威的神韵),在动物园和解剖室里是体会不到的,它需要人们去虎的真正帝国去体验生活、参透造化,才能心源有象、笔端成形!
冯大中将虎斑的工细绮丽与造型的完整精准融合在一起,对人的视觉的冲击力很强,再加上背景——林籁泉韵的写意,既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又符合一些专业人士的偏好取向。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了自己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取得了成功。但是,或许冯大中观察的虎以动物园的居多,神情有点类似猫(虎虽温柔而自有虎的气势,绝不类猫);另外,他画的虎,即使是行动的老虎,也只具有静的态势而无动的气韵;最重要的是,冯大中画的虎同样缺少那种具有风华绝代的睥睨百兽、含颦自威的神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大中的老虎和山水
‖工笔动物画的社会姿态‖
冯大中是当代著名画家,以画工笔虎最为出名...
吴孔庭工笔动物画欣赏
如何画老虎?五分钟画虎头!工笔老虎技法(4)虎耳怎么画!
他画的老虎太过凶猛了,感觉要从画里扑出来一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