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妈我做完作业再玩:孩子不自律,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对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这样写过:“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1

开学快一个月了,同事儿子小航上周才报名上学。

原来学校规定不做完假期作业,不能报名上学。这不,没有做完假期作业的小航在家补了两周的作业。

不止是同事,开学前几天是很多家长才猛然发现,悠长假期结束了,而孩子的暑假作业却还没完成!

于是,很多家庭进入了各种“补作业”节奏。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假期作业都只能靠自己快马加鞭,有在火车做的,有在餐厅里做的,有敖夜赶的......

有网友说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经常在快开学的那几天开始熬夜补假期作业,总是开学前几天才着急,开始整夜不睡觉胡乱瞎写。可没有想到,逃过了熬夜补作业学生时代,却迎来了熬夜改作业的大人时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为什么有的孩子一个假期都不写作业,非等开学才补,有的就能早早的就完成,这其中的区别在于孩子的自律性。

一个自控力不好的孩子,缺乏抵抗外界诱惑、自我约束的能力。他们对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没有控制力,往往在一些娱乐、消遣的事情上浪费大量时间,很容易一事无成。

2

去年暑假,微博上一则消息令人啼笑皆非,某学校老师为了让学生暑假按时起床,要求迎着太阳照一张全身照,与电视合照,拍吃饭照片,并且要求6点40前起床,否则就算迟到。

评论中大多是反对的声音,为孩子们既然放假了就要随心所欲,学校凭什么还要管我几点起床。

说实话,我却很赞同学校的做法,我们为成年人尚且还有假期综合症,更别说玩心重的孩子了,不监督很难做到自律,假期就容易成为培养他们坏习惯的温床。

我的外甥洋洋就是个例子。

表姐家儿子洋洋周末来家里玩,进门和我打了个招呼后,就一个人躲进了书房,我正纳闷他干什么去了,表姐就一脸愁容的说,放假后洋洋一个人在家,每天不睡到10点不起床,起来胡乱吃点东西,就开始玩游戏看视频,几天都不出一趟门,一个假期作业没完成,倒成了手机控。

在孩子的习惯尚未形成时,家长与学校做一些必要措施进行干预对提高孩子的自律至关重要。

3

心理学史上有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和他的团队在幼儿园找来数十名4岁的儿童,让他们单独待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有他们最爱吃的棉花糖。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等待一段时间,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愿意等待的孩子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

然后研究人员就离开了房间,到实验室的双面镜里观察,他们记录了每个孩子在负责人离开之后的每一个动作和反应。

结果发现,有的孩子在负责人离开后立马吃掉了棉花糖;有的孩子内心挣扎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吃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坚持到了最后,他们用各种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最终度过了漫长的等待时间,成功获得了奖励。

实验到此并未结束,米歇尔跟踪这些实验者一直到35岁以后。结果发现,当年不能等待的孩子容易冲动、孤单、受挫,对于处理压力和挑战的意愿低,在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

而那三分之一耐心等到最后的孩子,在申请大学时考SAT的成绩,平均分比其他孩子高出206分,并在成年后更受人欢迎、更值得信赖。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

4

早先,有则新闻很正能量:“最强学霸寝,6人全考上清华北大”!

网友纷纷表示,自己没有住对寝室。为什么这一个寝室里的6人,都能考取名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看了采访,我找到了答案——自律。

6名来自湖南不同地方的同学因为喜欢化学奥赛,从高一便聚到一起,因为生活习惯不同,他们制定了“寝室公约”,大家相互理解,自觉遵守,为的就是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他们的公约是这样的:

11:10不能聊天了,可以搞内务,11:50熄大灯,熄灯后可以开小灯,不影响别人睡觉,违者罚搞卫生一天。

很快,6个人互相学习、生活步调高度一致,开始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履行公约靠每个人的自律。假若一个人不自律,其他人的生活学习步调必定会受到干扰,那么结果一定不会如此振奋人心。

可见自律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你最深刻的错误认识是什么?点赞最高的回答是: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

哲学家康德也说:自由即自律,自律是最大的自由,而所谓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响是智力的2倍还多。

放任自流是容易的,可是动用自己的意志力去抵抗各种欲望的诱惑,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就不那么容易了。

那些懂得自我约束的人,具有超强的自我控制力,能够有效抵御外来的不良诱惑,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到完美极致。

因此,越自律的人,越容易获得成功。

日本著名艺术家山本耀司说过:“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

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异常重要,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很难有所成就。

那些懂得自律的孩子,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广阔人生。

5

没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这需要父母从小培养。

科学家称3-6岁为“潮湿的水泥期”,意思是说孩子的85%性格、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在这一时期形成,而7-12岁为“正凝固的水泥期“,这一时期孩子85-90%的性格、习惯等已形成。

因此,我们需抓住孩子这个关键期,培养自律性。

1、  父母以身作则

 想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先成为什么样的父母,这是教育的第一准则。

一个饭都顾不上做就急吼吼跑去麻将馆的父母,对孩子说:“你能不能把作业做好再玩?”

一个丢三落四,做事马虎的父母,对孩子说:“你做功课能不能认真点?”

这可能吗?

想要培养出自律的孩子,我们必须先成为自律的父母。

2、制定家庭规则

孩子毕竟是孩子,刚开始肯定做不到自我控制,那这时就需要父母帮忙制定规则,这也是让孩子有规则意识的开始。

双方达成一致后,就必须严格执行。比如一天看30分钟的动画片,时间一到立马监督孩子关掉电视,即使孩子哭闹,父母也决不能妥协。

当然家庭规则不能只制约孩子,父母也得遵守。比如吃饭时、睡觉前不看手机等,要像管理孩子那样管理自己。

3、 让孩子自己做计划

孩子能很好的执行家庭规则后,父母就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做计划,自主安排他的业余时间。

刚开始,孩子制定的计划可能并不合理,比如计划中全是玩,没有安排学习的时间,或是将学习时间安排的太晚或太短,导致作业完不成,挨批评。几次过后,他就学会了怎么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在孩子自己做计划、自己选择、自己监督、自己评估、自己总结反省修正的过程中,孩子的自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在这期间,父母不必时时监控,但要偶尔检查,掌握情况,适当帮助、引导。

这个阶段,孩子从“被控”过度到了“自控”。

4、帮助孩子坚持,并变成一种习惯

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坚持,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做完作业后收拾书包、自己收拾房间等。一天、两天、十天、一个月,不间断做下去,让孩子将坚持变成习惯。

到后来,每天如果不在这个时间做规定的事情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它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自律就这样养成了。

这个阶段,孩子从“自控”过度到了“自律”。

最终,自律就成为一件渗透到孩子生活中的事。

end

干货/有料/有用

所谓育儿就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家长:给孩子留下金山银山,都不如这些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家长想轻松面对孩子写作业,应先帮他从这3方面,养成自律好习惯
培养孩子的自律,几岁是关键
暑假作业没写完,孩子上演“高超演技”:别让你惯用的方法毁了孩子的自律
C罗捧起欧国联冠军奖杯!他用荣耀告诉我们:自律的人有多厉害!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教会孩子这3件事:守规矩,懂自律,钝感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