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67】老崔说画:胸中如无意,写啥?----中国画写意漫说

明代    徐渭   《秋蟹图》



胸中如无意,写啥!
----中国画写意漫说


文、崔大中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品格和精神的重要表征。“传神、写意、性灵”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它和“以形写神、迁想妙得,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心师造化、得意忘形”等美学范畴,是魏晋中国画形成期就已具有的独特种性,是中国画这一画种区别于他者的基因所在。

元代  颜辉   《铁拐仙人图》


          中国画讲求“写意”,意是什么?  对于绘画艺术来说,形象之外的,由形象所显示的,可以统称为“意”,它包括了由形象而生发的多种内涵。其中就包括所谓的言辞、概念、思想、感受等等内容,但是中国画作为东方土壤上生出的一门绘画艺术,从魏晋的形成期,就赋予了“意”以相对独立的内容。那就是,中国画艺术的“意”,指的是“真意”,也就是“真义”,是“胸中之真义”!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此中有真义,欲辨已忘言。”讲的就是这个“真义”。
          “真义”于绘画者何?真义应该是:由绘画形式所生发的意味,情性、生命的内在律动,是画家本性、真性的自然流露。我们眼睛看到的是形象,意念感受的是内容,思想。而心性觉知的是生机、意味和性灵,是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性,佛家称之为佛性,都指的是一个东西。就是这个心性所觉知的,非形象,非观念,非内容,它是你的本源心性,是不可言说的真意味,是无法描述的天地生机,这就是真义,“得意忘形”,就是得的这个“意”。
         知道“意”本如此,再回看今日中国画坛,有所谓小写意画,有大写意画,甚或有超大写意画!写意,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手法,它体现的是一种品质和格调,一味强调小写、大写,甚或所谓超大写,由简笔、粗笔,导向狂笔,过于强调形式方法,与写意旨在”意“的宗旨就会两相背离,导致写意无意。其实,就”意“之本身,有可以小写的、大写的、超大写的么?不管小写或大写,还是超级大写,都不是意本身,是方法,是内容,是形式,意的有与无,本质上与其关系不大。

         当下自称大写意,或者超大写意者,多见于花鸟画家,大笔一挥,横涂竖抹,了无章法。写是大写了,但却不见中国画品格和精神,得荃失鱼,不见真义的影子。窃以为,写意就是写意,不要强化形式方法过程、说什么,小写、大写、超大写,这些外在的东西,如没有内在的意境、精神作支撑,最后都不过是昙花一现,不会留下什么痕迹!要知道,逸笔草草,笔墨放而不收,静净失度,情绪外张,内在心性不见踪迹,真义确实就不会存在!

南宋  梁楷  《六祖斫竹图》


         回溯中国画史,'写意'见性的大家,重要的有梁楷、法常、徐渭、八大等。他们畅神写意,以禅入画,其作品见性见真,并不仅仅是关乎于他们随性随意的笔墨法式,而更关乎的应该是他们的禀赋、学养、才情和心性。写意造境,取法自然而去雕饰,其创作过程,需要画家静观和默对,以及通灵感物。宁静才能致远,得意应在象外。今天,许多画家,把挥笔横扫本身说成艺术,这是把饭碗当作米饭啃了。每每听到有人说,小写意、大写意,超大写意,心里就觉得别扭。看当下所谓的大写意画,信笔狂扫,狂躁使气,这哪里是写意,充其量也就是个人情绪宣泄而已,真的与”真义“并没有多大关系。怎样得“意”,在天性生知之外,学很重要。《山水纯全集》里就说:“寡学之士,则多性狂。”这是说性狂者,往往多寡学,接着还列举了寡学而自蔽的种种情况。不消说,文化很重要,文化学养和性情相溶,才会产生胸中之”真意“。有了”意“,表达才有意义。


南宋 梁楷《泼墨仙人图》


南宋  梁楷《李白行吟图》


            中国画重写意,写意者,必以“意”为旨归。写意者,必先有意,胸中无意,你写啥意!我们来看看,南宋写意大家牧溪法常,在他那里,意,是禅意。画面简整而淡远,于平常心中任自然,不事雕琢,不拘常法。正如明代项元汴所评:“意思简当,不假妆饰,其状物写生,殆出天巧,不惟肖形类并得其意。”在这里,任自然,出天巧,非常重要,至于,大写还是小写,却不是应该刻意而为的,天然去雕饰,须按照“意”之表达的需要来运笔使墨。

        看看法常的《六柿图》,画面上就仅仅画了六只柿子,也没有特立什么主题,也没有使用什么色彩。却给人感觉到墨色丰富,而又虚静恬淡,寂静质朴,雅致而又清高。看看柿子头上分明是王字、玉字或工字,此所谓以书入画,笔笔写出。六个柿子,两白,两灰,两黑,素雅静穆,空性流动,禅意弥漫,其中真味,妙不可言,难以言说。再看法常的《叭叭鸟图》、《观音图》、《竹鹤图》,无论繁简粗细,其禅意画境去《六柿图》不远,值得今日写意者认真研究和体悟。


南宋  法常 《六柿图》


          实际上,大写、小写、慢写、快写,如果不求于自己的内心,只不过就是绕来绕去玩皮相,得意,恐怕是不可能的。当下的超大写意,听起来就太夸张,或许任气使力,胡涂乱抹,天赋卓绝者,会得其意,但芸芸画家,不外学而知之,一味强调形式皮相,其大写意终究会死在强化大写上,因为是否大、小写,与真义的显现关系不大。意,是本性、心性、生命意蕴和本真,大写小写不过就是手段,把手段当目的,强调皮相之举,毫厘之差,谬之千里。



南宋  法常  《叭叭鸟图》


南宋  法常 《观音图》


南宋 法常 《竹鹤图》


        

           的确,写意,重在“意”,不应该迷失在对方法和皮相的探究之中。当下有许多画家,过于迷恋于法式本身,甚者,开班授徒,传授所谓大写意技法,君不见,大写意研修班,大写意画展,或超大写意一时蜂拥,这对中国画的发展,很容易产生误导,画者需要认真思考,从于心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写意就是写意,大写、小写、超大写,在方法上叫劲,容易走上不归路,这是文化贫弱的表现。所谓大写小写,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古人在谈写意时,有粗笔和细笔之谓,感觉就客观而平实。不论粗细,都是方法,要用之在度。徐渭写意,放而能收,八大写意,收而能放,都在于法度的自然把握和拿捏。今日如果非要说什么大写小写,也不应只在粗细之别,应该是指写了多少意,意的本真透脱的程度。
         中国画重在写意。不论大写还是小写,粗笔还是细笔,都需静下心来,于无意中感受天地之氤氲,内心之真实,生命之律动,如此,加以通灵感物之天赋,画或许才能得意,见性,才能感人,才会是真的画,否则,胸无点墨,一任大写,使气狂草,躁而外驰,看不到内在之气,没有内在的精神作支撑,果如此大写狂写,就是真疯子,大笑话!

明代  徐渭 《墨葡萄》


明代  徐渭  《榴实图》



清代  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



清代  八大山人  《 鱼》


清代  八大山人    《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欣赏中国画大写意中的“意”?
“笔造自然,墨生意味”大写意花鸟画画家郜凌民
浅谈中国画中的白描、工笔画、小写意与大写意
中国画的当下
当代中国画名家
怎样区分大写意和小写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