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我的本质》一本能帮你获得解决人生一切问题的上游思维的书

在机器学习中,元学习指的是不是去优化参数,以完成具体的某个任务,而是通过学习掌握一个可以快速学习的模型,所谓learning to learn,而要证明具有了学习能力,就要证明用元学习算法初始化之后的神经网络,在新的任务上训练,其收敛速率与准确率比从随机初始化的神经网络要高。

而在面对人生中的选择时,普通的方式是去掌握如何在特定的场景下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如何找到适合的伴侣,如何升职加薪,如何获得周围人的喜欢等,然而按照元学习的态度,则是去了解看似无用的知识,从而让自己在以上所有问题上,都能够快速的让自已成为各个领域的高手。

而要达成这一目标,你需要能回答门卫提出的三个问题,即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三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其都可以看成个体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达成演化理性的均衡,最终生存下去。关于个体,湛庐文化2020的新书《自我的本质》是一本很系统同时包含很多干货的好书。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需要带着问题,看看有那些自助书中的指导建议,人生格言能够与书中的神经学实验相关,即书中关于自我的解释是这些具体建议的上游基础,从而让你在熟知了这些原理的时候,能够先人一步的在具体问题上不犯错误。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由于心灵鸡汤中给出具体的建议是果,为什么如此有效的因来源于对自我的普遍认识。

而按照这本书的观点“自我是环境沿着时间的堆积出的一个有用的幻象,它提供了一个聚焦点,能将我们所有的经历即时并永久地串在一起”,因为弄清楚了被称为你的自我是如何被构造出来的,就相当于回溯到人生中遇到的任何问题的上游,从而能够使你优先解决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问题。

举例来说,第一章写自我来自大脑的构建,将大脑分为了以下四个部分,由于负责生存的大脑是最低级的,因此在做关键决策时,你所处的环境是温暖还是寒冷都会影响你的选择,而情绪位于更高阶的表征下方,因此个人的情绪反应也是经过发育构造出来的,个人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于特定情绪的设定及表达方式,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而在第二章介绍镜像神经元时,可以联想到管理学中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或是沟通中通过表情,笑声来促成情绪的传染,从而提升沟通的效率。而在第三章讨论社交生活中的自我时,书中写道,为了在社会中让自己的定位不至于出现认知失调,我们需要能够提前预测他人会做出怎样的行为。而这需要培养反事实的思维,回答如果没有这样会怎样的问题。由此人类天生就要去寻找潜在的因果关系。但正由于是这样,人类会倾向于找到很多不存在的因果关系。

书中接着指出自我包含多个构造出的,并不完全统一在一起的形象构成。而这些自我形象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由此会导致通过降低卡路里摄入减肥,然而由于自我意志力的损耗,导致更容易吸烟或者酗酒。由此想到在做关键决策时,要注意意志力损耗的问题,在不是那么饿的时候去思考,从而更容易避免短期的诱惑。自我包含多个组成部分还意味着,面对不确定性时,不同的自我会竞争着找出解释,或是觉得必须做些什么才行,试图消解这份不确定性。由此人们会用常识来抹去可能出现的黑天鹅,会根据无关的外在特征而不是其所承担的风险来评价一个人。

在讲无意识对自我的影响的章节,讨论了丹尼尔·卡尼曼将自我划分为经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和记忆自我的观点,决定选择是谁记忆自我,而这不完全等同于体验生活的经验自我。这启示我们需要在做判断时要采取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特征。由于比起中间过程,我们对于经历的开始和结束更加敏感,对于评估一件事的影响,也不应该只看结果,而不管过程中造成的伤害。

自我的多面性还体现在不同自我之间的转变会十分迅速。群体会改变我们的道德观念,而为了保有自己的良心,你需要主动反抗不思考只是执行命令的平庸之恶。我们对群体与自我认同的观点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遵从群体规范,我们会在适当的时机修改这类观点。这解释了为何社交媒体能够如此轻易而高效的改变你对自我的认知,而若是一个总是迷茫于自己适合做什么,是什么样的人,是难以过上的幸福生活的。这解释了为何经济学的研究指出适当远离社交媒体会让你更开心。由于人们的行为模式其实取决于具体情境,因此人们在网络中的行为和线下有天壤之别,而这会导致对自我的认知的失调。

互联网中的自我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其中的关键认识是强化行为的其实不是奖励,而是对奖励的期望,正是它带来了满足感。结合互联网上的个性化期望管理策略,这能够解释在线活动的行为规律。为避免错过某些重要的或有趣的事的发生,我们“不得不”时时查看邮箱,或从在线群体中寻求肯定。如何在线上自我与线下自我之间无缝切换,需要管理两个自我之间对奖励到来的间隔,奖励强度与直接性的预期,从而让线上和线下的自我共存。

这本书中有很多实验,但最需要我们记住的这样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关系到在了解了自我的发展是由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信息共同作用的后,为何还应该相信自我意志的存在。

“相信自由意志存在的员工会比他们的同事做得更好,会得到他们的上司的肯定和鼓励,更加享受生活。相信自由意志,不仅对我们的自我激励很重要,也对别人看我们的眼光很重要。我们喜欢行为果断的人,因为我们相信他们是积极和充满动力的。相比犹豫不决的人,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更令人舒服。

自由意志让我们得到表扬或承受批评,判断决策让我们误以为能控制事态发展……没有这些认知幻象,我们将会被控制我们的潜在机制与加工过程的复杂性所压倒,无法再继续正常生活。

如果我们对自我的认知让你觉得不开心,假以时日,你完全可以再构建出一个全新的自我认知来。如果是社会环境中某些因素让你形成的那部分自我不符合你对自我的整体认知,你也可以通过改变外接环境,来改变自己不喜欢的那部分自己。通过将自我的定义扩大,让自己变得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从而不虚度此生。

更多阅读

群体智慧与网络中的情绪传播

为什么要带着地球一起走-聊聊流浪地球背后的“群体智慧”

四读《打破自我的标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最有效的思维方式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9个阅读方法,是你人生最好的进阶石
22种黄金思维
哲学探索:人生的深层意义与智慧之旅
冰山思维
人生就是问题的叠加,命运就是选择的结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