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紫陶世家第七代传人黄倩说 | 民艺青年故事 X 005




全文约2500字,阅读大约需5分钟

▼▼▼


分享者

黄倩

云南建水紫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木忠之女。从小受到家父的艺术熏陶,燃起了对建水紫陶的向往。多年来一直跟随家父黄木忠学习制陶工艺,在装饰却勇于突破传统的国画书法。经常向各家制陶人士请教、学习,以达到“博众家之长,补一己之短”的目的。


什么是“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建水紫陶“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花瓶装水不发臭,花盆栽花不烂根,茶壶泡茶味正郁香,餐具存肴隔夜不馊。


祖祖辈辈都在做陶艺的第七代传承人黄倩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了关于建水紫陶的一些故事。

△建水紫陶△


PART Ⅰ

建水陶的历史及其制作工艺

建水陶制作工艺:主要分为制泥、拉坯、绘制、刻坯、填泥、精修、烧制和打磨八个程序。


越岭取土,研磨配比

泥料按五种不同颜色的土调配比出来。不同颜色的土控制不同的属性,譬如黏度、韧性、可塑性等,若泥土的选择不合适或是配比不正确,拉坯师傅在制作时是很难成型的,烧后所成产品颜色是不理想的,亦或是打磨后也达不到“明如镜”的效果。


加水融合,去渣取浆

将配比好的土料倒入缸中加水后搅拌均匀,并经过反复过滤,将其中的杂质,沙粒全部去除,仅取其泥浆部分,所以建水陶的泥料是不含一丝砂质的,如面霜般细腻柔润。


沉淀风干,真空炼泥

将过滤好的浆汁静置沉淀,排出多余的水分,待其慢慢发酵风干后进行去除空气的处理,传统的方式是通过脚踩和手揉(现在会选择使用真空炼泥机)。若真空过程稍有不慎,产品烧制后便会“爆”出大大小小的气眼。


拉坯成型,初修形体

之前的过程都只能算孕育准备,拉坯才是匠人将一团泥赋予了另一重生命,使它拥有一个具体的身躯,即将开始一段非凡的旅程。待坯体稍干后(大概拉坯后的第二天)再经过初步的修坯,将拉坯时留下的指痕,多余的泥巴修去,使其表面看上去稍平整。


墨宇加染,书画装饰

建水紫陶为何如此有魅力有味道,离不开各位书画大师在陶上的笔走龙蛇,笔酣墨饱,入目三分的书画。一个优秀的装饰作品是结合陶器本身的器形进行装饰、布局,让整幅书画和陶器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让赏陶之人赏器形、赏装饰、赏韵味


精雕细刻,色泥填压

刻工们必须严格按着装饰时的步骤、走势、纹路,丝毫不差的将上面的书画进行雕刻,准确熟练的掌握它所需的刀法、深浅程度,他们必须具备稳、准、狠,心细胆大,刀法流畅,下刀如有神的功夫。刻完之后,再用与坯体不同颜色为的稀泥填入刻出来的凹槽中,填进去还不算完事,还得反复挤压,根据泥的软硬程度为时间线,经过5、6道的压刮,保证烧成后不能出现裂纹。

△建水陶的制作△


精致修坯,自然待干

精修就是把多余的拱出来的泥修掉,、使书画完成精确的呈现,使器型跟完善,坯体表面更光滑。精修之后就让陶坯静置休息,不能太阳暴晒,更不可风吹雨淋,只可在阴凉处自然待干,保证它坯体各处风干程度一致,否则将水分收缩不均导致陶坯开裂

 

入窑烧制,静观其变

完全晾干之后,就进入窑炉烧制。建水紫陶的烧制温度一般在1100℃至1200℃(具体温度各家不一),8—12个小时,现在已基本采用气窑(液化气)或电窑。建水紫陶的烧制一般有氧化和还原两种烧制方法。氧化烧即是在烧制过程中,窑内一直都有充足的氧气供给,一氧化碳浓度较低,为了使坯中水分及一切有机物都蒸发和挥发排出,使坯体得到正常的收缩,所以在烧窑过程中必须有氧化烧的阶段。;还原烧是在窑内温度上升约至900℃左右之后,开始减少窑内的氧气,使窑中产生缺氧的情形,导致火焰需从坯体或硼中寻找可供继续燃烧的氧气。


去火除丝,无釉磨光

经过烧制之后出来的建水陶,外面是带金属质感的火皮,还不能看出它的面貌。建水紫陶之所以光彩照人,亮如镜,就是靠不断地打磨。传统工艺上在打磨时,陶人们将陶器置于自做的井字形小木架(固定陶器不随意挪动),用粗砂轮去火皮,之后再用越来越细的磨石去除粗砂轮打磨时在陶器上拉出的丝纹,就这样一级一级的,泡在水里慢慢打磨。最后用当地的鹅卵石进行抛光,过程中必须保持陶器上是很湿润的,师傅们根据磨的情况,更换不同粗细的磨石,以达到温润细腻。建水紫陶分为哑光、哑亮与亮光三种。


到这里一个完整的陶器,一件精美的作品就基本完成了。


“阴刻阳填,无釉磨光。”——建水陶区别于其他陶最大的工艺特色。

△建水陶的制作△

建水陶的历史:建水紫陶生产之初,主要生产烟斗、茶具、花瓶、笔筒、印盒、烛台等物件;至清朝光绪年间开始生产一种用于炖鸡的造型独特的“杨林锅”,新中国成立后曾大量生产,因炖出的鸡肉味道鲜美异常,而深受外商欢迎,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一带。


随着鸦片的进入,清道光年间(1821-1850),碗窑开始烧制吸大烟用的陶烟斗,光绪年间(1875-1908)陶工潘金怀开创了制作细陶的新工艺。其流程主要有“取泥制坯、书写绘画、刊刻填泥、烧造成磨光”等八道工序,因当时分由八家陶户完成,故称“八家斗”。光绪二十年,江西人卢咸顼到任建水知事,带来陶瓷工匠数名,对建水陶工艺作了大量的改进,并制作出了瓶、壶、文具等物件。


1914年,碗窑人张好,始制粗陶“杨林锅”(即汽锅的初型)。后经制陶艺人向逢春精心研究和改进,使得“杨林锅“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得以提高,并定名“汽锅”。

1932年,建水紫陶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使者,远赴大洋彼岸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首次亮相便荣获了博览会美术大奖。

1953年,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工艺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为“中国四大名陶”。

1956年,在与粗陶生产为主的情况下,设立单独的美术陶车间,专制紫陶产品。

1963年,时任总理的周恩来同志出访阿尔巴尼亚,带去建水紫陶工艺品数件作为馈赠礼品。    


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一直以粗陶(生活用陶)供给美术陶(紫陶)或美术陶供给粗陶的态势发展。2000年后,逐渐转为以红泥细路陶为主体,形成现今的“百花齐发、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PART Ⅱ

建水陶的实用价值

 ①天然健康泥料,泥料都经过检验,陶在烧制之前和烧之后,都有检测报告。

泥料含铁量较高,有净化水的作用

便于保存茶叶,茶叶不易受潮

透气性较好,制作为茶具时,泡茶不易把茶闷坏

△建水紫陶△


PART Ⅲ

建水陶的艺术价值

①采用'断简残贴'的艺术手法。


②将书画艺术与雕刻填泥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建水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是难得的工艺品它采用'断简残贴'的艺术手法、'淡艳'装饰效果和无釉磨光工艺,将书法艺术与紫陶加工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产品丰富多样,精美绝伦,有壶、杯、盆、碗、碟、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因耐酸、耐温、透气、防潮和保温久的特点,用汽锅蒸肉类、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可滋养身体和治病,著名的云南名特小吃,云南汽锅鸡,其汽锅即为建水紫陶产品;用紫陶炊具盛藏食物,隔夜不馊 ;用紫陶茶壶泡茶,纯正不变味;用花瓶插花经久不凋;摆于案头或博古架上,会令人陶醉于艺术世界之中。


PART Ⅳ

我们木忠陶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木忠 

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传承人,祖祖辈悲以制陶为生,其曾祖父黄占林在建水有“泥王菩萨”之称,为建水陶一代宗师,其作品已成为收藏家追捧的珍品。因家传熏陶,不满10岁黄木忠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传统紫陶制作工艺,至今从事紫陶制作已30余年。


而为黄木忠先生所创建的木忠陶坊则秉承“本分做人,诚实做陶”的宗旨,恪守紫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传统制作工艺,精越求精,视紫陶艺术为毕生的事业。近几年也一直代表云南非遗传承人代表参加各项活动,多次获得展示荣誉奖。2010年,中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女士收藏了黄木忠制作的紫陶作品,并欣然提笔为陶坊题写了 “木忠陶坊” 匾额。

△木忠陶坊的匠人介绍△

建水紫陶的无穷魅力不仅在中华民族间发扬光大,还远征海外,俘虏了千千万万的海外友人的心,此等魅力无穷之物,亟需我们的关注与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南建水紫陶
云南的五色彩陶(上)
当代云南建水紫陶的鉴赏与收藏
中国四大古陶之建水紫陶
细说建水紫陶制作工艺
建水陶蒜头瓶:从半成品上感受艺术韵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