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看懂美国乱象,就先去看看这几部电影吧

“我们的国家正分裂为两个社会,一个黑人社会,一个白人社会——二者处于相互隔离、不平等关系之中。”

来源丨人民文娱(ID:renminwenyu)

作者 | 王燕灵 王陆阳 


黑人弗洛伊德被警察暴力执法跪压致死,如同一颗“原子弹”,引爆了美国。

长期积压的种族矛盾,混合着对政府抗疫不力的不满情绪,形成了这场广泛的社会运动。

毫不夸张地说,种族问题是美国的“顽疾”。

1915年,美国导演格里菲斯(D.W. Griffith)推出过一部争议很大的默片——《一个国家的诞生》。

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

影片往小了说,是一个春心荡漾的黑人追求白人女子的故事。往大了说,是以南北两个分别代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家庭为叙事对象,通过他们讲述美国内战。

那时距离美国内战结束、林肯遇刺不过几十年,格里菲斯把影片的情节是这么设定的:林肯死后,新执政者在南方推行平等政策,黑人有了选举权,开始任参议员并执政。黑人成为新贵族,建立“黑人王国”,白人则穿开了粗布衣。直到3K党把白人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解除黑人武装,剥夺了他们的选举权,和平重新到来。

电影想表达的是:自黑人获得权力后,美国便持续开始堕落,文明而高雅的白人则在受到迫害后反抗,继续着“不败”的神话。

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

白人社会的优越感通过这部电影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国家的诞生”的基础是自由、博爱,但不包括平等。

百年过去,偏见犹在。


01

被压迫者的抗争:无辜且无力的知更鸟

现实生活中,美国以正式立法的形式结束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不过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

中间是以怎样艰苦卓绝的斗争达到这个胜利就不讲了,那个年代有个黑人民权斗士,我们现在都还很熟悉——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

他被种族主义者刺杀之前几年,有一部电影上映——《杀死一只知更鸟》,改编自美国作家哈伯·李的同名自传小说,是一部反映种族偏见和歧视的电影。

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剧照


影片中的男主角是一位白人律师阿提克斯,生活在南部小镇,妻子亡故,独自抚养两个孩子。

有一天,阿提克斯接到一起强奸案,被告是黑人小伙汤姆·罗宾逊,受害者是一个白人女子。

阿提克斯找到证据,足以证明汤姆是一位正直、 善良、热心之人,并没有犯罪,但仅仅因为黑人身份,连受害人都要诬陷他。

偏见根深蒂固,司法公正性荡然无存。“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总有什么东西让人丧失理智——即使他们努力想做到公平,结果还是事与愿违。在我们的法庭上,当对立双方是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的时候,白人总是胜诉。这些事情很丑恶,可现实生活就是如此。”

更可悲的是,律师成了小镇上的公敌,连两个孩子在学校也因为父亲为黑人辩护而被嘲笑。

借着给孩子说的话,阿提克斯说出了这部影片的思想内核:“杀死知更鸟是种罪孽,因为它什么都没有做,只不过唱歌给我们听,让我们快乐。”

 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台词

现实中的知更鸟,是一个个无辜而善良的人。


02

对奴隶制历史的探究:个体的价值与尊严

如果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主角光环”还是在白人律师身上,那《为奴十二年》与《被解救的姜戈》就是真正黑人为主角的经典了。

《为奴十二年》被称作黑人版的“《肖申克的救赎》”,1841年,住在纽约州的自由身份黑人所罗门被欺诈绑架后卖到南方庄园,几易其主,最终重返自由。

电影《为奴十二年》海报

影片的叙事不紧不慢:密西西比河壮阔的风光,农奴采棉花时的歌谣,漫长岁月日复一日,手镣脚铐下困兽般的灵魂。 

而这部电影更大的意义,在于在银幕上如此直观地表现南方奴隶制的残酷与虚伪,导演用坚忍和客观的笔触描绘了悲惨而真实的“地狱”画面,旨在用影像唤起公众对社会底层黑人的存在的关注。

它本就改编自所罗门·诺瑟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作者曾写道:“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真实坦诚地叙述事实:毫不夸张地重述我的人生经历。”

电影《为奴十二年》台词

导演史蒂夫·麦奎因是黑人,祖父更是黑奴。因为这段家族史,他曾说黑奴题材“是自小就压在胸口和后背的重量”。

影片是沉重的,还好结局是圆满的。在12年不放弃的抗争之后,所罗门最终获救,成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获得自由人身份的黑奴之一,重回家人身边。还写小说,投身解救黑奴运动,影响千千万万的人。

《为奴十二年》是黑人导演拍出来的时代悲歌,《被解救的姜戈》则是白人导演的“爽片”了。

它讲述主人公姜戈如何从一个奴隶成为自由人,并最终为了解救被囚禁的妻子而血洗种植园,实在快意恩仇!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最大程度彰显了黑人的男性气质与种族自豪感,将黑人种族的意识形态植入西部牛仔除暴安良的叙事模式。

有影评人夸赞,这部影片是“关于奴隶制最好的的后现代寓言”。

电影《被解救的姜戈》台词

但这样的浪漫化想象,也引来一些争议,被认为是对饱受摧残折磨的奴隶制历史的改写。

获得第八十八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黑人导演斯派克·李在评价该片时说:“美国奴隶制不是这样的西部电影!那是一场屠杀!我的祖先都是从非洲贩卖到美国的奴隶,我(会在我的电影中)尊重并纪念他们!”

03

未来已来:对“后种族”现实的拷问

还有一类电影,黑人与白人角色不分伯仲,在互相之间的冲撞、磨合中一点点消弭偏见,让人们看到种族之间并非不可调和的希望,前有上世纪80年代的《为黛西小姐开车》,后有21世纪的《触不可及》(2011)、《绿皮书》(2018)等。

这些影片都有个共同的套路:黑人与白人,刚开始必然是看不顺眼的,个顶个地固执、臭脾气,总是经历了一番不得已的相处之后,冲突、解决冲突,然后彼此慢慢发现,对方才是自己人生中难得的知己。

其中,最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应该是《绿皮书》。因为在大部分黑人服务于白人的故事中,它最“反套路”,直接呈上了一个底层白人为上层黑人“打工”的无奈人生,并且,这个故事是有真实原型的。

上世纪60年代,黑人音乐家谢利为在南方巡演,雇佣了纽约夜总会的一个白人保安担任司机兼保镖。

虽然现实生活中,两家人对他们二人关系究竟如何有不同说法,但影片刻画出来的,是一段深入内心并改变二人一生的挚友情。

电影《绿皮书》台词

看了《绿皮书》等这些电影,会让人有种乐观判断,在美国经济发达的今天,种族主义已成为久远的历史,“种族问题已经解决”。

但种族主义,是以更加细微巧妙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构思于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执政时期,发行于2017年的恐怖片《逃出绝命镇》就是对美国社会不断激升的种族情绪、种族歧视的警示和讽刺。

帅气的黑人小伙克里斯陪白人女友露丝回家,拜见未来岳父岳母。

路上遇到车祸,警察在现场没有要求露丝出示证件,却要检查克里斯的证件:白人内心深处始终对黑人保持着警惕和不信任,这是一种隐藏在市井之中却心照不宣的种族歧视。

电影《逃出绝命镇》

如果你是一个黑人,你也许时刻要揣测:别人到底是表面客气实则在背后歧视我,还是我没事找事过分敏感?而本片的主角正是无时无刻处于这种惶恐的情绪之中。

借用一个惊悚故事的外壳,大量的 “铺垫”与 “反杀” 前后呼应、严丝合缝。真正细思极恐的是:在白人们的眼中,黑人的身躯健美,但完美世界所需要的不是他们的大脑,白人借用黑人的身躯得以续命,而黑人的大脑只能沦为一旁的观众。

导演乔丹·皮尔对黑人处境客观而不动声色的细微观照,象征着当今美国社会对黑人的静默宰割。

电影《逃出绝命镇》

1968年,马丁·路德·金被刺杀的那一年,美国出台了一个种族调查报告,叫《克纳报告》,其中写道:“我们的国家正分裂为两个社会,一个黑人社会,一个白人社会——二者处于相互隔离、不平等关系之中。

52年过去了,尽管许多非洲裔美国人的生存状况有了很大提升,但城市里仍然存在以少数族裔为主要人口的贫民窟,这些地方令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到绝望,往往陷入孤立。

黑人的痛苦与抗争,映射着历史,预示着未来。也许最后逃出了“绝命镇”, 但不公正的社会阴影,依旧是“克里斯”们的群体性焦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36个州议会提交法案限制有关种族、历史真相的教学 美媒:这是加强净化课程的专制企图
这部电影被20多家媒体评选为年度佳片,每一组镜头都是血泪写照
为奴十二年
两个美国的对峙:棉花的高利润让美国南方大量使用黑奴
何佳钰 || 《为奴十二年》:自由之路,道阻且长
为奴十二年|生而为自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