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家史书之唐李氏父子及其《南史》和《北史》

史家史书之唐李氏父子及其《南史》和《北史》

李大师(公元570--628年),字君威,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南朝末期由隋入唐的历史学家。他熟悉前代历史,长于评论当代时事,他认为南北朝时期各朝的断代史,彼此孤立,记事重复,又缺乏联系,打算仿《吴越春秋》体例,采用编年体撰写《南史》与《北史》,使南朝与北国各代的历史,分别统编于这两部史著之中,后因事一度中辍。他在隋末参加了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建立的夏政权,任礼部侍郎。因此,在唐初流放到西会州(今甘肃境内),后遇赦放回。当他再执笔从事史书撰述时,已是武德九年(626年),贞观二年(628年)去世。他在临终之前,因所撰未毕,以为没齿之恨。此后,由其四子李延寿继续撰成。

李延寿,字遐龄,唐代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史学家。他的生卒年月史书失载,现在可知他的政治与学术活动基本是在唐太宗初年至唐高宗初年这三十年间进行的。大约卒于唐高宗仪凤年间(公元676679年)。他任过东宫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符玺郎、兼修国史等官职。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修史是他一生的主要事业。他参加了唐代官修史书《隋书》、《五代史志(即《经籍志)、《晋书》和唐朝当代国史的修撰工作。还独自撰写了30卷的《太宗政典》(已佚),又继承其父李大师遗志,以十六年功夫,独立修成《南史》和《北史》,《新唐书》对两书评价颇高,称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

当唐代李大师开始编纂南北史的时候,沈约的《宋书》、萧子显的《南齐书》、魏收的《魏书》已经流传很久,魏澹的《魏书》和王劭的《齐志》等也已成书。而当李延寿继续编纂南北史的时候,梁、陈、北齐、周、隋五代史的编纂工作也正在进行或定稿。既然关于南北朝的史书已有多种,那么,李氏父子为什么还要另外编写这一时期的历史著作呢?李延寿的自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他的父亲常以、北齐、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于是发奋成就《南史》与《北史》。《南史》以《宋书》、《南齐书》、《梁书》及《陈书》为蓝本,共566卷,又参考杂史千余卷,删繁就简,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删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南史》有〈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但无〈表〉、〈志〉。显然,在隋、唐全国统一的局面形成后,人们很需要综合叙述南北各朝历史的新著。同时,分裂的封建政权互相敌视的用语如索虏岛夷之类,已与全国统一后南北各民族大融合的形势不相适应。比李延寿时代稍后的刘知几也强烈反对这种称谓。所以李氏父子打破了朝代的断限,通叙南北各朝历史,又在书中删改了一些不利于统一的提法,正是反映了当时历史的要求。这也是南北史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北互聘书写的文学意义
南史
南史|李延寿
背顺口溜巧记二十四史
史库·正史 《 南史 》
中国历代史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