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俄国彼得大帝的改革

俄国彼得大帝的改革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众所周知,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17世纪末,在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在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是支配一切的统治阶级。列宁对这个封建农奴制国家作了如下的评述:地主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需要有一种机构来使大多数人受他们支配,服从他们的一定的法规,这些法规基本上是为了一个目的——维护地主统治农奴制农民的权力。

十七世纪末的俄国是一个偏安一隅、落后封闭的国家,它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它却没有通向外界的出海口,没有一支正规军,没有一所像样的学校,全国95%以上的人是文盲,农业也很落后,欧洲其它国家出现的新兴工商业在俄国几乎是空白。

1672530,俄国各教堂钟声齐鸣,这一传统仪式是在庆祝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的一个儿子的诞生,他是沙皇的第二个妻子所生,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把俄国推进到欧洲大国行列的沙皇彼得一世。

俄国落后状况,严重地阻碍着俄国社会的发展。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看出这种落后状态对俄国的严重危害,也曾有人试图进行改革,但未能大胆果断地进行,因而成效甚微。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十分广泛,其具体改革措施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彼得一世的改革活动,主要是在北方战争期间(1700—1721)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彼得的许多改革措施是围绕着军事改革而展开的。为了击败堪称欧洲强国的瑞典,夺取出海口,早在北方战争前夕,彼得就着手改组军队。1700年彼得下令废除射击军,实行义务兵役制,规定各阶层不分贵贱,服兵役一律平等。彼得在位期间,先后征兵53次,约有284000人被强征入伍。为了提高军队干部的技术和指挥能力,彼得把大批贵族青年派往意、法、英、荷等国去学习军事,并以重金聘请外国人在俄国军队中担任要职。1721年,在俄国著名将领中,有14名是外籍人 。同时,在国内还开办了各种军事学校、技术学校和训练班,大力培养军事人才。
第二、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早就引起彼得一世的注意。为了满足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愿望,彼得于1699年下令,在莫斯科成立市政院(不久改为市政厅)。在其他城市建立地方自治署。1720年在新都彼得堡建立了市政总局,在其他城市成立了市政局。根据市政总局的规程,城市居民分为正规公民和非正规公民两大类。
为了巩固地方政权机构,1708128彼得下令,把全国分成8个省,1714年又增设3个省。各省设总督1人,拥有行政和军事大权。同时,各省还成立了参议会,其成员从地方贵族中选任。1719年,在保留省的建制的同时,将全国划分为50个州,每个州都有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
第三,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彼得一世不仅在军事、行政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不顾教会势力的反对,大胆地进行宗教改革。1701年彼得一世政府下令将部分教会财产收归国有,主张由世俗官员来管理修道院的领地。彼得一世不仅限制教会经济实力的膨胀,而且还限制教会的权力;把教会完全置于国家的管辖之下,使教会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政府根据管理世俗事务的委员会的形式,建立了管理教会的宗教委员会,以此取代总主教的权力。这个宗教委员会后来改名为宗教事务管理总局,总局长一职,从非宗教人士中挑选。宗教事务管理总局的局长及局内其他高级官员,像世俗官员一样,由沙皇政府任命。于是,沙皇被称为东正教的最高牧首
 
第四、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为了改变俄国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彼得一世指定各级政府直接管理教育,建立各种类型的学校,全俄各县普遍建立小学,对贵族子弟实行强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到西欧各国学习。同时,彼得政府还通过各种途径,把西欧近代科学著作翻译介绍到俄国来。
 
第五、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在改革期间,彼得一世非常注意扶植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国内发展矿业和创办有如外国通常开设的那些工厂企业。为此,彼得一世以引进西欧先进技术力量为指导,对全国地下资源、铁矿、铜矿、银矿和煤炭等进行勘察和开采。政府又以提供劳力和贷款等优惠办法,奖励本国商人和外国企业主投资,建立起一批炼铁、炼钢、造船、兵工、采煤、制鞋、纺织、锯木等近代场矿企业,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奠定了基础。
 
第六、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政治地位。彼得一世为了促进商业资本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敕令,并将城镇居民分为3个行会,第一类是钱庄老板、豪商大贾、医生和大工场主;第二类是小手工业主和商贩;第三类是普通工人、粗活工和自由小市民。指令各城市建立起有利于商人和工场主的市政制度,规定从第一行会中选出市政长官,由商人管理工商业、税收和民事纠纷,借以提高商人和工场主的政治地位。彼得一世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他认为对外贸易是俄国吸收西欧文化,发展国内生产力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八集:寻道图强(俄国)
部编教材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
部编版九下历史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大国兴衰俄罗斯11
农奴改革——俄罗斯近代的再度崛起
彼得大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