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古诗选择题鉴赏题考点类型解析与易错题训练
2022年高考考点:高考古诗选择题鉴赏题考点类型解析与易错题训练
考点:
1. 杜甫《西阁夜》
2.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节选)》
3. 杜甫《赠田九判官》
4. 杜甫《清明二首(其一)》
5.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
【考点研究】
一、古诗选择题题型的特点
1.选择题的本质
判断选项的正误。
2.选项的设计
一个选项中会涉及到两到三个考点。所以做选择题,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一个选项中的考点,并判断其中的对错。
二、审题方法
1.读懂诗歌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等)。
2.审清题目明要求。
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
4.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命题与解题研究
序号
设误角度
命题方式解读
1
鉴赏形象(意象)
人物
命题人对全诗或是某一联、某一句所表现的形象作出描述,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景物
事物
2
赏析语言
炼字
命题人把诗句意思或诗句中某个词语的意思予以解说,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炼句
诗眼
语言风格
命题人对诗歌语言特点作出解说,要求考生判断其正误。
3
理解诗歌内容
诗意
典故分析错误、哀乐颠倒、对象错误、诗句理解错误。
意境
命题人对全诗或是某一联、某一句所营造的意境作出描述,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主题)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命题人对全诗或诗的某一句、某一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出判断,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4
辨别形式
文体体裁
文化常识
背景
文学常识
作者
5
题材
6
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命题人从表达技巧角度对诗句或词语进行赏析,要求考生判断赏析是否正确。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应对策略
逐一比对
见到试题中对形象、意境、语言、情感的分析以后,要把其分析分成不同的语意单位,一一与诗句对应着比较,看哪部分的分析正确,哪部分的分析错误。涉及全诗的,还需要对全诗的内容作认真分析,以便与选项的内容进行对照。
综合比较
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根据排除法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真题】
(2021年天津高考)
念奴娇
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宋]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和”,即和韵,是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这首词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词的韵而创作的。B.词的开篇运用拟人手法,并以问句提起,将梅花与“群芳”比较,突出梅花的清香与洁白。
C.词中写梅花美艳无比,与姑射山仙人相伴;“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
D.“画角”“绿阴”数句,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断梅枝。
答案:
1.C【解析】C.“'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错。“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意思是梅花的高洁风致是天然生成,与风露冰雪无关。
【考题对接】
一、杜甫《西阁夜》
西阁夜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释】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
一、杜甫《西阁夜》答案
1.C 【解析】C项,“'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两处并未采用比拟手法。
【赏析】
杜甫《西阁夜》
原诗
译诗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黄昏时分的寒山一片迷离,白色的雾气弥漫,茫然一片。
空寂的山中,不时传来凄厉的风声和山石滚落的声音;寂静的阁楼上,月色穿透门窗,洒在厅堂和床前。
深夜城中击柝巡更之人,可怜衣衫单薄,缺少御寒衣物,不知道您是哪个村子里的人?
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国事岌岌可危,时局纷乱,盗贼犹存。
【注释】
恍惚:迷离。
逶迤(wi yí):曲折绵延的样子。
击柝:指敲梆子巡夜或战事。
序号
诗句
解读
第一联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黄昏山寒,雾气弥漫,诗人心神恍惚,一片茫然。
第二联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时间渐晚,诗人愁思难眠。空寂的山中,不时传来凄厉的风声以及山石滚落的声音。月亮西移,清凉的月色透进静谧的楼阁,洒在厅堂和床前。如此凄清空寂的氛围愈发唤起诗人寓居他乡的悲苦之情。
第三联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
写深夜城中击柝巡更之人,衣衫单薄,不知道是哪个村子里的人。由己及人,寄予深切的同情。
第四联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时局纷乱,盗贼犹存。作为一个爱国诗人,杜甫深以国民为忧。
【拓展阅读】
765年4月,严武死,5月,杜甫携家离成都,买舟东下,766年至夔州,先居西阁。夔州都督柏茂林多有帮助,于第二年迁居夔西,经营那里的四十亩甘橘园,又租得东屯的一些公田,雇人耕种,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在夔州近两年,作诗430多首,有名篇《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
首联: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黄昏山寒,雾气弥漫,诗人心神恍惚,一片茫然。
颔联: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时间渐晚,诗人愁思难眠。空寂的山中,不时传来凄厉的风声以及山石滚落的声音。月亮西移,清凉的月色透进静谧的楼阁,洒在厅堂和床前。如此凄清空寂的氛围愈发唤起诗人寓居他乡的悲苦之情。
颈联: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写深夜城中击柝巡更之人,衣衫单薄,不知道是哪个村子里的人。由己及人,寄予深切的同情。
尾联: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时局纷乱,盗贼犹存。作为一个爱国诗人,杜甫深以国民为忧。
触景而伤己,闻柝而忧国,忧虑万般,如何成眠?
二、杜甫《羌村三首·其三(节选)》
羌村三首·其三[注](节选)
杜甫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注释】公元757年,刚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因触怒唐肃宗离开凤翔,在兵荒马乱中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写下此诗。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写村里的几位长者前来慰问从远方归来的诗人。
B.“倾榼浊复清”,几位长者带来的酒有的清,有的浊,而酒味淡薄是有原因的。
C.结尾两句,诗人的悲怆之情高涨,他不禁涕泪纵横,一声长叹,举座皆惊。
D.杜诗有“诗史”之称,此诗以小见大,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
二、杜甫《羌村三首·其三(节选)》答案
2.C【解析】C项分析不当,“他不禁涕泪纵横,一声长叹,举座皆惊”错误,应是“诗人长歌当哭,一声长叹,意味深长,饱含无奈和痛楚,诗人对国事家事的沉痛忧虑让四座乡邻大受感染,产生共鸣,涕泪纵横”。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节选)》
原诗
译诗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每个人手里都带着礼物,从榼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浊。
一再解释,酒味之所以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平息,年轻人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日子里, 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歌唱完毕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至。
注释
问:问遗,即带着礼物去慰问人,以物遥赠也叫做“问”。父老们带着酒来看杜甫,所以说“问我”。
榼(k),酒器。
浊清:指酒的颜色。
苦辞酒味薄:苦苦地以酒味劣薄为辞。苦辞,就是再三地说,觉得很抱歉似的,写出父老们的淳厚。下面并说出酒味薄的缘故。苦辞、苦忆、苦爱等也都是唐人习惯语,都不含痛苦或伤心的意思。
黍(sh),黍子。
兵革,指战争。
请为父老歌:一来表示感谢,二来宽解父老。但因为是强为欢笑,所以“歌”也就变成了“哭”。
“艰难”句就是歌词:“艰难”二字紧对父老所说的苦况。来处不易,故曰艰难。惟其出于艰难,故见得情深,不独令人感,而且令人愧。从这里可以看到人民的品质对诗人的感化力量。杜甫是一个“自比稷与契”、“穷年忧黎元”的诗人,这时又正作左拾遗,面对着这灾难深重的“黎元”,而且自己还喝着他们的酒,不得不叹,不得不仰天而叹以至泪流满面。
序号
诗句
解读
第一联
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
“父老”说明了家里只有老人,没有稍微年轻的人,这位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同时为下文的“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作铺垫。“问”有问候、慰问之义,同时在古代还有“馈赠”的进一步含义。
第二联
(主语:乡亲们)
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乡亲们各自携酒为赠,前来庆贺杜甫的生还,尽管这些酒清浊不一,但体现了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意。
第三联
(主语:乡亲们)
莫辞酒味薄,
黍地无人耕。
由于拿不出好酒,乡亲们再三地表示歉意,并说明原因:“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连年战祸,年轻人都被被征上了前线,由此体现出战乱的危害,短短四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由小小的“酒味薄”一事折射出“安史之乱”的全貌,这首诗也由此表现了高度的概括力。
第四联
兵戈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第五联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
父老乡邻的关怀慰问令诗人万分感动,为表示自己的谢意,诗人即兴作诗,以歌作答。“愧”字含义丰富,既有“惭愧”意,又有“感激”、“感谢”意,而“惭愧”和“愧疚”的成分更多一些。面对淳朴诚实的父老乡亲,诗人深感时局危难,生活艰困,可又未能为国家为乡亲造福出力,所以不但心存感激,而且感到惭愧。
第六联
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诗人长歌当哭,义愤填膺,悲怆感慨之情骤然高涨。“百虑”化作长歌咏叹,这一声长叹意味深长,饱含无奈和痛楚,诗人对国事家事的沉痛忧虑让四座乡邻大受感染,产生共鸣,举座皆是涕泪纵横。听者与歌者所悲感者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皆由是安史之乱引发。
【拓展阅读】
这第三首,叙述邻里携酒深情慰问及诗人致谢的情景。通过父老们的话,反映出广大人民的生活。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父老”说明了家里只有老人,没有稍微年轻的人,这位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同时为下文的“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作铺垫。“问”有问候、慰问之义,同时在古代还有“馈赠”的进一步含义。于是又出现“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两句,乡亲们各自携酒为赠,前来庆贺杜甫的生还,尽管这些酒清浊不一,但体现了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意。由于拿不出好酒,乡亲们再三地表示歉意,并说明原因:“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连年战祸,年轻人都被被征上了前线,由此体现出战乱的危害,短短四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由小小的“酒味薄”一事折射出“安史之乱”的全貌,这首诗也由此表现了高度的概括力。
最后四句写诗人以歌作答,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父老乡邻的关怀慰问令诗人万分感动,为表示自己的谢意,诗人即兴作诗,以歌作答。“愧”字含义丰富,既有“惭愧”意,又有“感激”、“感谢”意,而“惭愧”和“愧疚”的成分更多一些。面对淳朴诚实的父老乡亲,诗人深感时局危难,生活艰困,可又未能为国家为乡亲造福出力,所以不但心存感激,而且感到惭愧。结局两句将诗情推向极至,“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诗人长歌当哭,义愤填膺,悲怆感慨之情骤然高涨。“百虑”化作长歌咏叹,这一声长叹意味深长,饱含无奈和痛楚,诗人对国事家事的沉痛忧虑让四座乡邻大受感染,产生共鸣,举座皆是涕泪纵横。听者与歌者所悲感者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皆由是安史之乱引发。诗人的情感思绪已不仅仅是个人的,它能代表千千万万黎民苍生、爱国志士的心声。杜甫的诗人形象在作品中已经由“小我”升华为“大我”,“纵横”之泪是感时局伤乱世之泪,是悲国破悼家亡之泪,组诗潜藏着的情感暗流在结尾处如破堤之水奔涌而出,悲怆之情推倒了最高点,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杜甫的《羌村》三首与“三吏”、“三别”等代表作一样,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虽然作品讲述的只是诗人乱后回乡的个人经历,但诗中所写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等亲人相逢的情景,以及“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的场面,绝不只是诗人一家特有的生活经历,它具有普遍意义。这组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的部分社会现实:世乱飘荡,兵革未息,儿童东征,妻离子散,具有浓烈的“诗史”意味。
在艺术上,诗人熔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结构严谨,语言质朴,运用今昔对比,高度概括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三章诗不仅在形式上连绵一体,而且很好地引导读者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得这组诗的意蕴超越了其文字本身而显得丰富深厚。杜甫的《羌村》三首用诗人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反映出安史之乱的严重危害,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诗文功底。
三、杜甫《赠田九判官》
赠田九判官
杜甫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美,独能无意向渔樵。
【注释】崆峒使节,指哥舒翰,时任河西节度使。讨安禄山时,任命田九为御史中丞、行军司马。款,叩。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叩塞门来服从,明皇诏翰应接。嫖姚,原指霍去病,此借指哥舒翰。阮瑀,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曹操曾烧山请他效力。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起势高远,“青霄”二字语义双关,既指崆峒山之高峻,也指哥舒翰之战功非凡。
B.颔联表面以宛马食苜蓿而肥喻霍去病,暗指哥舒翰可与霍去病不相上下,为后文张本。
C.颈联与题目照应,“陈留阮瑀”这一典故,说明判官田九是一个能识才、能荐才的人。
D.尾联承接颈联,在指出判官田九举荐之功之外,也非常明显地希望田九能及时退隐。
三、杜甫《赠田九判官》答案
3. D【解析】不是希望田九退隐,而是希望田九推荐自己。
杜甫《赠田九判官》
原诗
译诗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美,独能无意向渔樵。
哥舒翰登上崆峒高地,河西陇右的番王便来降叩朝廷(河西陇右的番王便来示好圣朝)。
大宛马总以苜蓿草为肥美,哥将军只赞赏汉代霍嫖姚。
高适优秀如陈留阮瑀无人可与比,你似京兆田郎善识人他早被你招。
【注释】
青霄:青天、高空。
河:指黄河;
款:叩。
圣朝:即当时的朝代(唐朝)。为了歌功颂德的需要(否则恐难以生存),古人往往把本朝称为圣朝。
宛马:大宛马。
肥:以(苜蓿)为肥美。
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圆形,花紫色,结荚果,主要做牧草和绿肥。
将军:这里指哥舒翰。
数(sh):比较起来最突出。
汉嫖姚:霍去病。
陈留:地名。
谁争长:谁的水平能与高适争高低?
京兆田郎:这个典故出自东汉赵岐所著的《三辅决录·田凤》:长陵田凤,字季宗,为尚书郎。仪貌端正,人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根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因为同姓,这里用来指代田梁丘。
见:被。
麾:本义为古代供指挥用的旌旗。麾下:这里指哥舒翰的部下。
才并美:人才济济。并,在这里是都、全、皆的意思。这一句是说哥舒翰部下靠您(指田梁丘)而人才济济,可证上句的“早见招”。
向:于。
渔樵:杜甫自比。
序号
诗句
解读
第一联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将军麾下赖你很得力人才多涌入,我怎可以全不问世事仍旧在渔樵?
第二联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前四句暂不提田本人,而是称赞哥舒翰,先美其主。其手法同于杜甫《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诗中称美哥舒翰之前,先赞唐玄宗:“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
第三联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第四联
麾下赖君才并美,独能无意向渔樵。
这两句明确地称赞田梁丘善于发现、推荐人才,杜甫希望田梁丘也推荐自己。
赏析
送上诗篇求荐举。首联赞颂田的上司崆峒使节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一到任,便有异邦番王归顺大唐。崆峒:甘肃的著名高山;款:叩门表善意。次联还说哥舒翰堪比霍去病。秦苜蓿:唐代秦地已产苜蓿;汉嫖姚:霍去病曾任汉嫖姚校尉。三联称赞作为节度使助手的田判官曾把高适举荐给哥将军。尾联表示自己当下像渔人樵夫般清闲,希望田判官也能给予推荐。
上四,叙哥舒受降之事。下四,美田九荐贤之功。使节西往,而降王入款,见翰能威名远眼也。马肥苜宿,承降王。将数嫖姚,承使节。阮瑀,指高适,适本封丘尉,与陈留相近,他章云“好在阮元瑜”可证。高之入幕,必由田君所荐,故云“早见招”,而幕下赖之。留意渔樵,公仍望其汲引也。
四、杜甫《清明二首(其一)》答案
清明二首(其一)
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注释】大历四年(769),杜甫漂泊流落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正赶上过清明节。第二年客死他乡。结束:服装。焦举:也作“周举”,《后汉书·周举传)记载,周举为并州刺史时,言盛冬去火,非贤者之意。作者借用这个传闻说寒食有赖周举之福,开了火禁。严君:严君平,西汉人,他一生淡泊名利,在成都卖卜。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紧扣清明时令入题,描绘一幅清明节令图:晨起新火燃起缕缕新烟,春光明媚,“净”字写尽天宇的明静,湖水的澄澈。
B.“胡童结束”“楚女腰肢”,紧承前四句写本地风物人情,使全诗更具楚地清明的独特情调,也为作者抒怀营造浓郁的气氛。
C.诗歌七至十句连续运用四个典故,借古喻今,写定王、贾谊的古迹令人伤感,而自己有与周举、严君平相似的遭遇。
D.作者将描写、抒情相结合,既精心描绘了长沙清明时节的一些活动,也联想古人,从而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感想。
四、杜甫《清明二首(其一)》答案
4.C【解析】“自己有与周举、严君平相似的遭遇”错误。作者与周举、严君平的遭遇并不相似。周举为并州刺史时,言盛冬去火,非贤者之意,其实禁火乃周朝旧制,是《后汉书·周举传》附会为之。作者在此不过是借用这个清明传闻而已。寒食时虽赖周举之福开了火禁,但作者一无所有,舟鲜熟食,故只有虚承周之美意了。严君平卜筮于成都,日得百钱足以自养。则闭肆下帘读老庄。作者提及严君平,更含有对严君平闭肆帘下读老庄的向往之情。
五、杜甫《秋兴八首(其二)》
秋兴八首(其二)
杜 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释】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伏枕:指生病。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紧承《秋兴八首(其一)》的结句,写出诗人在面对孤城落日景象时的豪壮之感。
B.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遥望凝想已是常态。
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
D.诗人此时身居夔州,心念长安,听猿泪下,自伤羁旅,表达其内心凄清哀怨之叹。
五、杜甫《秋兴八首(其二)》答案
5.A【解析】“面对孤城落日景象时的豪壮之感”不妥,与整首诗的基调不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赏析羌村三首其一二三
杜甫《羌村三首》赏析
学霸题库|2022一轮复习古诗歌阅读:杜甫专练
实用记忆天天练:如何快速记忆《芜村三首·其三》?
《羌村三首》中见杜诗人物心理描写之细腻深刻 - 中华国学网 |国学|国学网|全球华人的国学...
羌村三首·其三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