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文字是我们回到过去的一把钥匙

人们往往把城市、文字或金属器等的出现作为人类文明出现的标志。释读上古文字,则成为今人破译世界上古史的重要手段。

陶器符号与文字起源的猜想

历史的资源经过岁月长河的淘洗,留给我们今天的遗存十分有限,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未解的谜团。文字的起源正是这谜团之一。

以中国史为例,19世纪末河南安阳商代殷墟发掘出土了大量带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商代甲骨文因此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那么,甲骨文确实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吗?根据目前公开的数据,在出土的10余万片有字的甲骨中,含有4000多种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任何事物都有它从无到有,经历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初具规模,很可能已经度过了文字的产生期。

那么再往前推至夏代,目前中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夏代存在争议与分歧。“来自国外的一些学者,认为由于缺少文字证据,夏至多属于神话传说而不是历史事实。而中国从事历史学研究的学者几乎一致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的确存在着一个夏王朝。”中国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于夏王朝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国家博物馆的资料记载:“先秦文献引证的《夏书》《夏训》《夏小正》应当有对夏人典册的保存。目前已发现几十种夏文化陶器刻划符号,其中有的造型十分接近商代的甲骨文,不排除属于文字的可能。”对于夏代及夏文化的证明,仍有待考古学家提供更多有说服力的实物依据。因此,笔者认为,商代甲骨文是中国最早文字尚不能作为定论,而只能更为严谨地表述为:商代甲骨文是有实物证明的中国最早文字。

那么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仅仅是符号?有可能已经是一种文字吗?《苏美尔、埃及及中国古文字比较研究》一书中这样写道:“在上起纪元前六千年以前,下至纪元前两千年前后的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广泛留存着载有刻划符号的陶器或骨、角、玉、石等遗物。根据考古学家研究成果,史前陶器的刻划符号区分为记数符号、记契符号、表义符号三类。”

有关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的研究,目前已经得出的证明有:“1.陶筹,即某些文字是陶筹的二维化。2.滚印雕刻图案,即某些文字脱胎于滚印雕刻图案。3.可能是借用其他民族已有的文字体系。4.直接来源于陶筹以外实物。5.其他来源,如陶器符号。”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是,在古汉字中某些字,如商周金文的十、二十、三十,其字形取结绳之像;而楔形文字中的某些字,则取陶筹之形。关于上古的研究目前已经公认,在文字产生前,已经产生了古人的记数方式,在中国古代以结绳记事,而西亚古代采用存筹的方式。可以说,结绳和陶筹是人们创造文字的源泉。

“在文字产生之前,两河流域已经存在陶符,且分布范围极广,南自埃利都,中经萨马拉,北至布拉克。埃利都是苏美尔人最早建立的城市。而在萨马拉地区出土的陶器碎片中,发现了29个陶器符号,占陶片总数的百分之十。”并且在研究资料中还可以了解到,当时的苏美尔人已经在两河流域的地区有频繁的通商贸易往来,“早在中乌鲁克时期,即大约公元前3500年前后,这里就出现了陶符、陶筹、滚印,稍后又有数字泥版和文字泥版。其中的陶筹、滚印和数字泥版,都是南北交往的重要物证。有迹象表明,在南北的贸易和文化交往中,陶符也得到传播。”

以上引用的是一些关于上古文字庞大研究的片段,对有关陶器符号与文字的起源我们可得出三点认识:首先,陶器符号已经是有意为之,而排除随意性,具有文字属性和特征。其次,陶器符号具体表现出文字、数字和图画的混同合一性,边界不清。另外推测陶器符号的产生与原始氏族部落的社会关系,和物品私有的出现,及伴随物品私有而来的原始经济行为密切相关,是上古时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从大英博物馆藏品解读世界上古文字

研究世界史,仅仅利用国内可以查到的文献,总好像在道听途说。应该到世界上,去了解世界的历史。像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等,既是提供了最佳的和最直观的世界史课堂,又是每一个博物馆人的向往之所。

2010年,大英博物馆尼尔·麦格雷戈(Neil MacGregor)馆长出版了他的著作《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100件文物的世界史》)。根据尼尔馆长对本书的序言,该书选取了大英博物馆庞大收藏中的100件藏品,涵盖了大英博物馆的全部藏品品类。

现就尼尔馆长书中介绍的四件大英藏品,继续探讨世界上古文字。

第一件藏品是第15章提到的早期文字泥版,在南部伊拉克发现,约公元前3100至3000年,属两河流域的乌鲁克时期。泥版上留下的原始楔文,是苏美尔人创造和使用的楔形文字。这是目前有关距今5000多年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文字泥版之一。这块泥版强调的不是文学,而是有关啤酒和官僚机构的诞生。泥版的大小为9×7厘米。大英博物馆馆藏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字泥版约达130000件。泥版上的刻划是分成三行四列,从上至下,从右至左书写,表现的内容是关于啤酒的分配。据英国的专家观点:这块泥版不仅是关于最早的文字,它还向我们反映出早期城邦的形成,以及有关公共服务的内容。

第二件藏品重点介绍一下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2006年3月,大英博物馆文物首次访华,与首都博物馆合作举办了“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之250年藏品展”。当时的展览盛况空间,如潮的观众来到首都博物馆排起长龙,为亲睹大英博物馆的珍藏。其中,也展出了罗塞塔石碑的复制品。

关于罗塞塔石碑的介绍已经广为人知,它属公元前196年,正是埃及的托勒密王国时期。碑文内容是埃及祭司出于对当时的统治者托勒密五世即位后广施恩典的感激之情而刻写的颂词公告。尼尔馆长在书中也介绍,石碑为三种文字写成: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世俗体文字和古典希腊文字。三种文字的内容完全一致。

著名的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J.F.Champollion)于1822年对石碑上的古埃及文字释读成功,开启了后来埃及学的先声。

此外,书中另有两件关于世界上古文字的藏品。一件是发现于伊拉克北部的文字泥版,年代为公元前700-600年,属于上古西亚的亚述帝国时期。这块泥版上的楔形文字仅仅从图片上看,就可以明显看出较前文介绍的那块苏美尔人的泥版上原始楔文明显成熟,书写规整繁密,已经是成熟楔形文字。另一件是埃及的纸草,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500年,处于埃及帝国时期。这是一张记录了古埃及人数学题的纸草,可以看到几何图形、数学公式及古埃及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参观大英博物馆埃及展厅陶器藏品
世界五大古文字,凝结人类祖先智慧
象形文字
李学勤:解码古文字对古文明研究的意义
大英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
比甲骨文更早也更容易书写的古文字——陶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