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ell|靶向肺炎克雷伯菌的噬菌体疗法或可缓解IBD相关炎症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溃疡性肠炎UC。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IBD紧密相关。与健康人相比,IBD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明显变化,多样性显著降低。此外,还有研究表明,侵袭性大肠杆菌、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多重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Kp) 可能与IBD有关。

然而,当前多种针对肠道菌群的疗法效果不尽人意:广谱抗生素具有诸多副作用,包括可能会引发菌群失调、促进耐药性菌株生长等;菌群移植FMT的效果不一,甚至有研究表明FMT可能会导致某些患者的病情恶化。

噬菌体是一类可以针对性杀死宿主细菌的病毒。近年来,有多个使用噬菌体疗法成功治疗细菌感染的同情用药案例被报道,展现出了噬菌体疗法的潜力。然而,目前我们尚不清楚噬菌体疗法在治疗IBD上的潜力如何。

2022年8月4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Eran Elinav教授的团队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argeted suppression of human IBD-associated gut microbiota commensals by phage consortia for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inflammation的文章。该研究不仅揭示了Kp与IBD的严重程度和恶化程度紧密关联,而且还证明了针对Kp的口服噬菌体疗法具有缓解IBD的潜力。


首先研究人员对4个分别来自法国、美国、以色列和德国的IBD队列数据(n=537)进行了分析,发现如之前的研究所示,CD和UC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低,且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显著不同。此外,处于爆发期和缓解期的患者的肠道菌群也存在差异。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有5个菌种在所有队列的IBD患者和健康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仅有Kp在CD患者爆发期显著增加,且在UC患者的爆发期未发生耗竭。作者进一步对另一个来自美国的IBD队列进行分析,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即Kp显著富集于IBD患者,并且发现不同的饮食模式并不会对IBD和Kp之间的关联产生影响。因此,后续的研究主要聚焦于Kp。

由于许多病原体都具有耐药特征,于是作者探究了IBD患者肠道菌群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相比,CD和UC患者耐药组的alpha多样性显著升高,且耐药组组成也发生明显变化,而且这一变化与Kp的丰度高度相关。

此外,作者还研究了可移动遗传元件(MGE)的变化情况。类似地,与健康人相比,IBD患者的MGE发生显著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Kp所在的肠杆菌科显著相关。

在功能层面,IBD患者肠道菌群的聚类结果也与健康人显著不同,并且这种聚类分布与Kp的丰度不同相关。并且,CD和UC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在多条通路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包括与病原体存活相关的一氧化氮还原酶合成路径等。

上述一系列结果表明,Kp或与IBD的病情紧密相关。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鉴定了与IBD相关的具体Kp菌株,发现Kp KSB1_4E菌株显著富集于所有的IBD亚型,并且在疾病爆发期的丰度显著高于缓解期。有意思的是,这一菌株与此前鉴定的Kp-2H7菌株(可诱导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免疫应答,加重结肠炎)属于同一个进化分枝——Kp2类,这一分枝与功能性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谱图ST323相关。

为进一步确认Kp2与IBD之间的因果关系,作者从以色列队列的IBD患者中分离出了598个Kp菌株。这些菌株根据MLST被分为Kp2类和非Kp2类,并从中挑选了10株Kp2类和9株非Kp2类菌株进行后续实验。

接着,作者给无菌WT小鼠口服了来自于IBD患者的Kp2类菌株,并检测了Kp2类菌株的定植和促炎症情况。结果表明,Kp2类菌株可以有效定植并在结肠中引发免疫反应(主要为Th1反应)。并且与非KP2类的菌株KTCT 2242相比,来自于IBD患者的Kp2类菌株显著增加了干扰素-γ和IL-17的表达。

为进一步确认Kp2类的促炎症作用,作者给无菌Vert-X IL-10-eGFP-reprter小鼠定植了12株分离自IBD患者的Kp2类菌株。结果表明,Kp2类菌株对IL-10的刺激作用弱于非Kp2类菌株。

随后,作者给IL-10-/-无菌小鼠定植了具有高促炎潜力的Kp2类菌株,发现与未定植Kp2类菌株的小鼠相比,定植Kp2类菌株小鼠的干扰素-γ表达增高,并且肠道固有层干扰素-γ的表达情况与肠道炎症和受损情况高度相关。

综上,Kp2类菌株的促炎作用主要体现在干扰素-γ的高表达和IL-10的低表达两个方面。

基于上述证据,作者决定尝试采用噬菌体疗法来抑制与IBD发展紧密相关的Kp2类菌株,从而实现缓解IBD的目的。

首先,作者分离了一系列针对Kp2类的噬菌体,并不断迭代优化,经过体外和体内测试后,最终筛选出对Kp2类细菌最具杀伤力的噬菌体鸡尾酒——噬菌体鸡尾酒5(E)。5(E)包括MCoc5c、8M-7、1.2-3s、 KP2-5-1和 PKP-55五种噬菌体。

接着作者在经抗生素处理、定植Kp-2H7的小鼠上测试了口服不同剂量和频率噬菌体鸡尾酒5(E)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每周口服3次10PFU/ml浓度的噬菌体鸡尾酒的效果最佳。

在确定剂量方案后,作者在定植了Kp-2H7并经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中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噬菌体疗法能够显著减少小鼠粪便和肠道黏膜中的Kp-2H7,并缓解炎症情况。并且,长时间使用该疗法并未引发噬菌体抗性。

然后,作者在人造人类肠道系统SHIME中进行了测试。具体地,作者选取了噬菌体鸡尾酒5(E)中的两种噬菌体1.2-3s和MCoc5c进行了测试,发现虽然胃部较低的pH环境会对噬菌体的活性造成较大损害,而相对较高的胃部pH环境对噬菌体的杀伤力较低。并且肠道环境对噬菌体活性的影响较小。

最后,作者在人体中对噬菌体进行了测试——开展了一项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1期临床试验。该试验招募了18名健康人,志愿者被随机分配至噬菌体组(每剂共含2.8x1010 PFU的1.2-3s和MCoc5c)和安慰剂组。此外,为提高噬菌体的存活率,志愿者还会服用埃索美拉唑,以提高胃部pH。

试验结果表明,含有1.2-3s和MCoc5c的噬菌体疗法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明显差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和腹胀等。在使用噬菌体疗法后的几天内,在所有受试者中均检测到噬菌体。并且对受试者的粪便菌群检测发现,Kp的丰度下降,且未发生脱靶失调现象。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Kp在IBD疾病中的促炎作用,并且初步证明了口服噬菌体疗法的可行性,为IBD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依据。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2)00850-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ell:噬菌体组合疗法有望治疗炎症性肠病等一系列与肠道菌群相关的疾病
Nature Microbiology:噬菌体病毒是否是导致炎症性肠炎的元凶?
顶刊小爆发:如何“操纵”肠道菌群?菌群如何影响免疫? | 热心肠日报
噬菌体疗法
Cell重磅:基于微生物的 IBD 临床疗法新机会
3大咖 3明星公司,看以色列如何笑傲全球菌群江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