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他,就没有西西里美丽的传说

由名模Monica Bellucci(莫尼卡·贝鲁奇)主演的意大利电影《Malena(玛莱娜 /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上映于2000年。该片的10多段音乐(除了插曲《我的爱不会变》)由著名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Ennio Morricone(埃尼奥·莫里康内)创作。该片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和金球奖最佳原创音乐奖。

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美丽动人的女主角缓缓走开,开始了《西西里美丽的传说》。美丽而忧伤的旋律,仿如深情的告白:亲爱的,我的爱永不会变!这令人怜惜的爱情,不会随红颜凋零而消逝,我会一直守侯,只为你!在每个人可以被看见的幸福背后,有许多隐秘的痛苦,而在这世上永无止息的痛苦深处,也有许多隐秘的幸福正在生长。




01
2016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已经88岁的莫里康内凭借在昆汀·塔伦蒂诺的影片《八恶人》中的出色配乐,拿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可有意思的是,早在2007年,也就是他79岁的时候,奥斯卡已经颁授给他终身成就奖,这个被颠倒的获奖次序引人浮想联翩。所以,我们来扯扯有关这位大师的一些轶事。
莫里康内生于1928年,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他的父亲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爵士乐小号手,可以吹奏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莫里康内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是特别忙碌,他每年夏天都要去度假胜地加入乐团演奏,还要到不同的夜总会去挣钱。家里孩子多,永远需要钱,父亲还曾经排三班去为电影配乐进行演奏。正是由于父亲的努力工作,全家才能过上比较像样的生活。父亲对家庭的责任感对莫里康内的一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除了作为男人、一家之主的榜样之外,父亲对莫里康内还有音乐上的影响。莫里康内说过:“无论是最初的启蒙,还是经验的分享,父亲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六岁的时候父亲就教他认小提琴的谱号,从那个时候开始,莫里康内就试着谱一点小曲子,虽然难听,但是珍贵,只可惜那些曲子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全部丢了。莫里康内读小学的时候,有一个邻座同学叫赛尔乔·莱翁内,没错,就是影片《美国往事》的导演,日后他们两人有了深度的合作。
莫里康内11岁的时候,进了音乐学院开始学习小号,那段时间他甚至还常常代替父亲去夜总会表演,小小年纪就显示出了非常高的音乐天分。据说,当时有一家媒体报道了一个神童用六个月时间就掌握了所有的音乐知识,说的就是小莫里康内。我们现在知道,他是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学完了音乐学院四年的课程。这个非常有天分的孩子其实并没有想过会去搞电影配乐,而是一直想要从事纯音乐的创作。所以在他毕业之后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他投身于电影界之前,莫里康内一直致力于管弦乐和室内乐的创作。他曾经在意大利国家广播网工作,可搞纯音乐在收入上肯定不行,就像搞纯文学。我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很多文学界的人为了挣钱偷偷去写电影剧本。
为什么偷偷呢?因为当时觉得搞电影不上档次,不像搞纯文学那么尊贵。莫里康内估计也有这方面的想法,觉得想要光耀门楣就得靠纯音乐的创作。可人生在世,吃饭穿衣毕竟比光耀门楣来得迫切,所以他后来走向电影配乐领域,实在是因为搞纯音乐创作活不下去了。
这里有个小例子,可以让我们一窥莫里康内当年的真实心理。
他说自己原本是一个很害羞的人,从不会因为酬劳去跟人家讨价还价。可是当他发现美国人给他的酬劳特别低-比最差的美国作曲家都要低时,他就拒绝为美国电影写配乐。你看,莫里康内其实还是在乎钱的,钱不仅联系着自尊,更联系着生活品质。所以并不像外界猜测的那样,说莫利康内是因为音乐观念和美国有比较大的距离,或者说他是一个捍卫意大利本土文化传统的作曲家,这些原因可能都有那么一点,但肯定不如大师亲口告诉我们的这个原因真实和有力。


02
1964年,莱翁内,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那个莫里康内的发小,拍摄了他大名鼎鼎的“赏金三部曲”的第一部《荒野大镖客》。
莫里康内为影片进行了配乐,没想到这让他一炮而红。接着1966年的“赏金三部曲”第二部《黄昏双镖客》,又是莫里康内配乐。莫里康内的老爹就是吹小号的,他自己在音乐学院也修过小号课程,所以在这部影片中,他创新地运用了一个非常潇洒的小号主题。他还把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口哨进行了加工,使之变成影片配乐的重要元素,令人耳目一新。在接下来的“赏金三部曲”第三部《黄金三镖客》中,莫里康内更是发挥了他的想象力,他将影片中出现的甩鞭子的声音和男声合唱的戏谑音效进行了“缝合”。他还在小号上加了一个弱音器,让小号的音色出现了怪诞和调侃的意味。这些在配乐、配器上的创新运用,使莫里康内通过“赏金三部曲”被大家所认识。
我们知道西部片不光美国有,欧洲西部片的历史也非常久远,莫里康内通过对电影配乐的想象和创新,为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意大利西部片带来了特色。他用犹太竖琴声、走音的口琴声、短笛声、管风琴声、古怪的口哨声、带有浓郁民谣气质的吉他的演奏,还有气质冷傲但戏剧张力十足的人声,以及杀气腾腾的铜管的声音,共同塑造出了一个气氛迷人、独树一帜的意大利西部江湖。这些音乐一经出现,就会在观众的脑海中勾起红日黄沙中致命对决的场面,所以当时那些由于电影而极度兴奋的意大利观众,就把他和莱翁内的合作称为“莫里康内,莱翁内制造”,这变成了一个品牌。


03
一个艺术家得到某些机遇,其才华想必一定会绽放出来,可要长久地绽放下去,就需要勤奋地工作。莫里康内心中的偶像是为了家庭终日奔波的父亲,因而他自己也养成了勤勉的工作、生活习惯。通常每天早晨四点半他就起床,先做一些运动,然后吃早餐,莫里康内说自己常常外出买一份报纸,接着就开始工作,一直到中午。午餐之后的下午他通常不会作曲,而是和导演、制作人开会。他说他一直过着比较规律的生活,如果有唱片要录,他会从上午九点开始一直工作到晚上,只在午餐的时候稍作休息。
他说自己已经习惯了早睡,除非晚上有演出,那就另当别论。为你说这些细节,是因为作曲家、电影的配乐大师们都是非常神秘的人物,他们不像导演、演员常常在媒体面前曝光。我们常常对配乐大师们的生活习惯一无所知,甚至连他们长什么样都不一定知道。“生活规律,埋头苦干”这八个字,是莫里康内一直谈到的,也是他总结自己之所以能在配乐之路上成为一个大师的经验。而且他并不避讳谈论自己从别人的音乐中得到养分,这是多么重要的诚实品格啊。像他这种级别的音乐人,如果他不说,我们会以为他是天才,从来不听别人的东西,靠的是苦思冥想或者瞬间灵感。莫里康内再三强调自己喜欢巴赫,他说巴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总能让他在工作陷人困境的时候柳暗花明。

04
迄今为止,这位大师已经为将近500部影视剧做了配乐,其中堪称经典的,我想不下20部。《海上钢琴师》咱就不说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也是配乐中的巅峰之作,很多场戏的配乐都堪称神来之笔。主人公玛莲娜在小镇上的数次行进,其实是贯穿影片的重要视觉符号,每一次的行走都有不同的戏剧目的和处理手段。莫里康内非常好地领悟到导演的意图,在多段配乐中不仅强调了步点的感觉,还凸出了旋律的叙事性。动听、优美,且催人泪下,是我对莫里康内配乐保持的直观感受。
大师晚年也谈到了一些遗憾,他说自己错过了一部非常重要的电影,就是《发条橙》。当初库布里克很喜欢他为某一部影片作的配乐,想尽办法要跟他合作,库布里克直接把电话打给了莱翁内,要他放莫里康内为《发条橙》工作。可问题是莫里康内希望能在罗马录音,而库布里克又不喜欢坐飞机,他希望莫里康内能去伦敦录音,最终这件事情竟然因此而没谈拢。我们知道库布里克后来找的是沃尔特·卡洛斯,卡洛斯写出了跟莫里康内作品风格截然不同的配乐。如果当年真的是莫里康内为《发条橙》配乐,那影片一定会在气质和调性上跟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很大的不同,可惜我的这份好奇是永远不可能被满足了。
莫里康内谈到的又一大遗憾,是他没能够为泰伦斯·马力克导演的《细细的红线》配乐。《细细的红线》是我最钟爱的十部影片之一。想当年莫里康内就跟泰伦斯·马力克合作过《天堂之日》,《天堂之日》的配乐使他第一次人围奥斯卡奖。《天堂之日》之后泰伦斯·马力克就一直没拍电影,直到1998年他完成了《细细的红线》,中间隔了20年。据大师自己说,泰伦斯·马力克一直在找他,可偏偏没有找到,因为在为《细细的红线》制定配乐方案的那段日子里,莫里康内去旅行了,而且他关闭了与外界联系的渠道。
我们前面谈到莫里康内在奥斯卡上的获奖次序被颠倒了,其实在凭借《八恶人》拿到最佳电影配乐奖之前,他已经被提名过五次了,分别是1979年的《天堂之日》、1987年的《战火浮生》、1988年的《铁面无私》、1992年的《巴格西》和2001年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在这样一个美国大片当道的行业协会评奖中,莫里康内一直是陪跑的角色。所以当奥斯卡终于要颁授给他终身成就奖的时候,还有媒体猜测莫里康内是否会拒绝领奖。我们看到的结果是莫里康内欣然前往,而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自己非常荣幸。
得奖不得奖,我想对于大师来讲,并不是太重要的事。他们更在乎的可能是精心谱出的曲子,能否成为听众内心的旋律。音乐可以瞬间撩动我们的情绪,这正是音乐的力量,从这个角度讲,作曲家尤其是电影配乐大师们,就是一群情绪的魔术师。他们能让平淡的日常生活陡起波澜,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坐上旋律的过山车,在巨大的情感落差中欲仙欲死。
《西西里美丽的传说》电影完整版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大概所有人听到这个影名都会像我一样自以为是地把它当作一个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可当我看完这部奥斯卡提名的电影后认为如果把这个传说看作美丽,似乎有些残忍,可以说它是关于西西里一个美丽女人的传说,也可以说是传说中西西里的美丽女人,可是基于这个传说的本身无论我从哪个角度去看都与美丽毫无瓜葛。 
 故事以二战中意大利的一个小镇为背景展开,讲述了一个倾国倾城的尤物在战乱中的坎坷命运。女主角的名字叫马莲娜,丈夫黎诺是一个上尉,参战前把心爱的妻子带到了自己的家乡。马莲娜拥有的精致脸庞,长长的卷发,窈窕的身材,华丽的衣裙中包裹着的弹性而紧致的肌肤以及举手投足之间无意散发妩媚使他自然而然的成为小镇西西里的焦点人物,她的孤傲,与世隔绝,也由此产生了不计其数没完没了的话题,包含了小镇其他女人设法掩饰的嫉妒,即使已经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当然也充斥着男人们的各种憧憬和幻想。 
故事的叙述者,年少的维利图在伙伴们的带领下,陷入了对马莲娜的深深迷恋之中。维利图每时每分的思念迫使他采取了一个幼稚的方式——偷窥,这也使他成为这个女人曲折命运的唯一见证者。白天,他骑着脚踏车跟踪马莲娜穿过一条条街道,穿过喋喋不休的议论着的人群……他们个个坚信无比,那个孤独的美丽女人一定是去与情夫约会,然而维利图看到的是,马莲娜在父亲的住所,认真地照顾的自己年迈的父亲。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偷偷溜出家门,来到马莲娜的房子前,爬到树上偷窥她的一举一动,维力图发现,马莲娜她捧着丈夫的照片泪流满面,她不仅不是人们诽谤的那样,而且是一个忠贞于丈夫黎诺的高尚女人。 
战争总是和死亡息息相关,不久,传来了马莲娜丈夫黎诺上尉阵亡的噩耗。马莲娜悲痛欲绝没有参加丈夫的追悼会,她无从预见随之而来的灾难——小镇男人们似乎终于看到了机遇,个个蠢蠢欲动;女人们的危机感使她们的妒忌心理不断升级。 
马莲娜成了一个整日身着丧服的寡妇,但这并没有使她的美丽消退,已婚男人们为她的争斗,使她卷入了一场官司。人们枉自想出她的不忠,使她唯一的生活来源,政府津贴被停发,落魄的马莲娜找了一个律师为自己辩白,却无力支付律师费,遭到满身恶臭的丑陋律师的侮辱。看着这一切,维利图留下了眼泪。 
官司之后,谣言更加肆虐,女人拒绝卖给马莲娜任何食物,男人们因为怕妻子不敢聘用她,。祸不单行,她父亲在轰炸中丧命后,马莲娜走到了饥饿的边缘,本能的需求使她没有拒绝居心叵测的男人们送来的面包,糖和他们的无理,马莲娜一步步沦陷,终于,她自暴自弃也无可奈何的成为了一个为人不齿的妓女,继续靠出卖灵魂和肉体来交换生存的基本物资,甚至接待德国的军官……这些都被维利图的记忆细胞清楚地记录,这个小男孩仍然深爱着她,也许在他的心里,马莲娜即使作为一个妓女,也是最矜持的那个。 
漫长的战争过去了,希特勒被打败,纳粹迎来的它的灭亡,全球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西西里也不例外,人们欢呼着逃出法西斯的统治之余,想起了曾经与德国人交易的马莲娜。小镇的女人们奋起批斗,拽着马莲娜的头发,光天化日之下,发泄自己的暴力,野蛮的殴打着这个曾经让自己爱人魂牵梦萦的妓女,维利图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女人胡作非为,看着马莲娜痛苦的呻吟无能为力,她的头发被剃光了,身体赤裸裸的暴露在世人的面前,仅剩的可怜一点尊严顷刻扫地,她浑身是伤,嘴角流血,挣扎的站起来,发出仿佛来自灵魂深处的一声嘶吼。 
她可能彻底的愤怒,彻底的害怕,或者失望。那些她未曾伤害的人,为什么一次次的强行改写她的命运,她最终带着不解和伤痛离开了西西里。维利图依然默默骑着脚踏车目送她至远方。她的离开使这个小镇归于平静,人们心安理得的享受着马莲娜丈夫等人以生命换来的平安与祥和,忘了本应该施与马莲娜的感恩变成的杀戮。 
有一天,人们突然惊讶的发现那个“阵亡”的上尉黎诺,拖着独臂回到了西西里,他们的诽谤立刻复活还夹杂着一些虚伪的同情铺天盖地起来。黎诺四处寻找着他的爱人,所有人假惺惺的隐瞒了事实。维利图鼓起勇气写信告诉黎诺马莲娜的去向和一切,还说,马莲娜仍然爱着他。 
也许黎诺深知战乱带来的一切可能性和无奈,他带着对妻子的信任和爱踏上了寻找马莲娜的行程……当黎诺携马莲娜为了重新拾起妻子的尊严回到西西里时,他们挺起胸膛,抬起头迎接众人的目光,看得出马莲娜心有余悸,眼里含有意思怯诺,但又像以前一样高贵起来。 
 这时,女人清楚地看到,马莲娜老了,她紧紧地依着自己的丈夫,她的眼睛旁竟然也会长出皱纹,她竟然也会胖,她现在看起来像所有妇女一样平凡。于是曾妒火中烧的她们突然能接受这个马莲娜,突然亲热,突然喜欢……让人觉得可笑,又不可避免的沉重。 
维利图不再是个孩子,爱上过很多女人,他说,每个女人都问他,是不是会永远的记住自己,他回答,会的。有一个女人他肯定永远不会忘记,但她重来没问过这个问题,那个女人就是马莲娜。 
在决定回避自己对马莲娜跨越整个青春的爱恋时,他仍是一个陌生的人,帮马莲娜捡起散落在地上的苹果,并由衷的说了一句:祝你好运,马莲娜女士。  
人性的始末,已经没有讨论的价值,因为风姿绰约的,尊贵的马莲娜已经毁了。美丽俨然成了暗处的刽子手谋杀了自己殉葬流言蜚语。我不禁想起《红楼梦》中唱妙玉的曲子《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唆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反复的读这支曲子,才发现马莲娜与我们中国妙玉的命运异曲同工啊。古今中外,这个唱词成了不争的事实,无端的嫉妒扼杀了多少英才,甚至学者与学者之间的互相倾轧,最叫人心痛的活生生的例子:可惜沈括能写出《梦溪笔谈》这样的海纳百川传世著作,却不能容忍好友苏轼受到当朝皇帝的重用,一代文豪没有败在与王安石变法的博弈中,却因好友拿出自己赠与其象征着友谊的诗歌作为罪证,为又一个文字狱所累,一贬再贬,叫人无不扼腕叹息。 
最后,不得不乏至肺腑的呼唤,祝你好运,马莲娜。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贝鲁奇散发情欲诱惑,人性脆弱尽显无疑

导演展现了玛莲娜由光鲜亮丽到落魄街头的过程,表达了对那个时期女性隐忍和弱势的同情和悲鸣,刻画出了人性对于美的占有欲和破坏欲。

尽管过去了18年,这部作品依然弥漫着浓郁的讽刺色彩和悠远的悲怆韵味。《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由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他曾创作出多部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包括《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等,成为了意大利写实电影流派的一流导演。而影片则由堪称意大利女神的莫妮卡·贝鲁奇主演,她将一个美艳不可方物的女人大方、独立、恐惧、柔弱等多个层面杂糅在一起,将角色演绎的立体而又鲜活。

经典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你最大罪过,就是生过分美丽

影片讲述了1941年墨索里尼向英法宣战,年仅十三岁的雷纳多得到了生命里的第一辆脚踏车。他遇见了她,撩著波浪状黑亮的秀发,穿著最时髦的短裙和丝袜,踏著充满情欲诱惑的高跟鞋,来到了西西里岛上宁静的阳光小镇。她的一举一动都引人瞩目、勾人遐想,她的一颦一笑都教男人心醉、女人羡妒。

玛莲娜,像个女神一般,征服了这个海滨的天堂乐园。 雷纳多也不由自主地掉进了玛莲娜所掀起的漩涡之中,如影随形地跟监、窥视她的生活。她摇曳的倩影、她聆听的音乐、她贴身的衣物都成为这个被荷尔蒙淹没的少年,最真实、最美好的情欲幻想。

三分钟看完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满足少年时你对女神所有幻想

然而,透过雷纳多的眼,我们也看到了玛莲娜掉进了越来越黑暗的处境之中,她变成了寡妇,而在镇民们的眼中,她也成了不折不扣的祸水,带来了淫欲、嫉妒与忿怒,而一股夹杂著情欲与激愤的风暴,开始袭卷这个连战争都未曾侵扰的小镇。

影片风格仍延续了朱塞佩.托纳托雷的浪漫唯美和细腻感性,画面感强。从影片开始,就已经奠定了梦幻浪漫的色调基础。西西里岛的景色是美丽的,故事的女主人公玛莲娜是美丽的, 这些美丽交织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愉悦的有关美的视觉享受。

导演十分善于运用色彩的节奏来侧面反映人物的状态。《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女主角每次从街上走过的衣服和装饰变化,都形成了不同的色彩节奏,从头到尾配合展现了女主角由优雅,不幸,坚强到脆弱再到自我救赎的心境变化。

影片开头的衣着和画面色彩饱满,充满浓厚的意式风格,节奏明快,突显出人物优雅性感。遭遇流言蜚语和不幸后,色彩变为烈性的红,红头发,大口红,节奏激进,带有反抗和不满的意味。最后回归故里,人物衣着以暗色为主,简朴中带有沉闷和压抑感,配合画面,给人无奈悲伤和耐人寻味的感觉。

电影虽然是以一个男孩的主观视角来讲述故事 有人说这是关于成长的故事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关于女性的故事。在影片中, 玛莲娜已经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女人的身份来出现了, 她象征着美与高贵,她被赋予了深层次的美丽内涵,让戏里戏外的人都为之动容。只可惜,这样本应被珍惜与保护的美丽却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罪恶与痛苦。

美丽羁绊一生女人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诚如法庭上那个律师所说的,玛莲娜的美丽就是她的罪。当玛莲娜优雅迷人的身影穿过人群的时候,整个小镇的一切似乎都只是陪衬,那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美丽、一种鹤立鸡群的美丽。

当玛莲娜最终被迫沦为妓女后,不难看出影片在众人撕扯场景的镜头处理上,导演托纳多雷充分利用电影艺术的特点,打人者的疯狂,玛莲娜的痛苦哭喊,都极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那一刻,欲望在尽情地舞蹈。

影片透过男孩雷纳多的视角,展现了一个美丽女人面对战乱年代的无助感和人性之恶。导演展现了玛莲娜由光鲜亮丽到落魄街头的过程,表达了对那个时期女性隐忍和弱势的同情和悲鸣,刻画出了人性对于美的占有欲和破坏欲。玛莲娜的故事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探讨和反思意味,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无论是舆论暴力或是对私生活的窥私欲,都足以影响甚至摧毁一个人,而社会和人们只有增加对于女性之美的尊重与欣赏,才能够促使污言秽语的日渐消亡,只有世俗更加正确的理解女性作为个体本身的独立与脆弱,才能使她们的灵魂获得真正的美丽和自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一个影迷都曾被他感动过。
日志(25):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电影 | 看一次心动一次!这部9.2分电影配乐让人听到爱情的模样
他离开了,但那些让你听出耳油的银幕经典配乐还在
从《海上钢琴师》到《一代宗师》,莫里康内的中国往事
莫妮卡贝鲁奇,她是西西里最美丽的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