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词三大家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清词三大家指: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
查看精彩图册
目录
简介
纳兰性德
朱彝尊
陈维崧
展开
简介
纳兰性德
朱彝尊
陈维崧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或被称为“康熙词坛三鼎足”,由于后代学者多认为康熙词坛为清代词坛最盛期,因此也常将“康熙词坛三鼎足”称为“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词还与项廷纪蒋春霖二人的词被谭献并称为“清代三大词人之词”。(谭献《复堂词话》)
编辑本段纳兰性德
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明珠长子,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1655年1月19日)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二次过目即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参加会试,中式,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因此未能成为进士。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纳兰成德在编校《经解》过程中,得到了徐乾学、朱彝尊、严绳孙、顾湄、陆元辅的悉心指导和大量帮助。他写的《经解序》有许多是在师友们讲授指点下完成的。纳兰成德也不否认这一点,他在《经解总序》已经说明这部书是“与同志雕版行世”而成的。也就在这个时候,成德将其藏书室“花间草堂”改葺为“通志堂”,又冠为《经解》之名。所谓“通志”者, “志趣相通”也。即有徐乾学在《经解序》中所说的“同志群相助成”和纳兰成德在《经解序》中所说的“与同志雕版行世”之义。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织》, 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帝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纳兰性德十七岁时娶妻卢氏。少年夫妻无限恩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卢氏于婚后三年去世。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
词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前程无量。但是官场的尔虞我诈与词人的真性情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伴君如伴虎”的忧虑感更是使词人产生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病时,康熙曾派员探望并送御药,闻亡故之讯,为之挽惜。纳兰性德的业师徐乾学为其撰写墓志铭、神道碑。纳兰性德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茔,带着无限的爱与永远十九岁的娇妻卢氏于山明水秀之境冥合永远。他的《饮水词》在他去世之后受到了持续至今的欢迎,代表了清代婉约词的最高水平,并可与宋代婉约名家相媲美。填词成就及后代评价
作为词坛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康熙时代乃至清代词坛的杰出代表之一。谭献评价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四首深得冯延巳、欧阳修、陈子龙小令之妙:“势纵语咽,凄澹无聊,延巳(冯延巳)、六一(欧阳修)而后,仅见湘真(陈子龙)。”施蛰存曾在《花间词新编》中辑录宋代和清代“花间”风格婉约词,清词人中以纳兰性德入选最多,词后附按语曰:“容若情真性厚,小词声色窈丽,哀乐无端,非晏欧所能限,况方回乎?篇什既富,珠玉火昆耀,亦不当屈居李重光下。谓为唐五代来一大家,可以无忝。云间词派,方当消歇之时,忽有满清华胄,远绍弓裘,陈卧子地下有知,亦当蹙额。”亦将纳兰性德(容若)与李煜(李重光)、贺铸(方回)、陈子龙(陈卧子)等婉约名家相提并论。
王国维对纳兰词真切自然的特点极为赞赏,赞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但是这句话常被后人有意无意地断章取义为“纳兰词成就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实际上王国维所称誉的是纳兰词的清新自然风格是词人中少见的,而非认为其词成就为“北宋以来第一”,事实上王国维认为自己的词是欧阳修以来最好的(实际上当然完全不是);另外纳兰性德出生于北京,并无“初入中原”这一事实,纳兰性德出生后就接受纯正的汉文化教育,这为他之后轻松中进士以及填词打下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所谓“未染汉人风气”也只是王国维的片面之词。王国维的评价影响很大,必须加以辨别,避免断章取义,更勿挟此偏见以自重,以免贻笑方家。作品精选
蝶恋花 肆首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
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惆怅玉颜成间阻,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
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
--------------------------------------------------------------------------------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
沾衣况是新寒雨。
--------------------------------------------------------------------------------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
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
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
【《箧中词》一】谭献曰:“势纵语咽,凄澹无聊,延巳、六一而后,仅见湘真。”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萨蛮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相见欢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编辑本段朱彝尊
个人简介
清朝文学家朱彝尊(1629-1709),诗人、词人、学者。字锡鬯,号竹垞,晚称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明崇祯二年(1629)八月二十一日(10月7日)生。“少而聪慧绝人”,“书过眼复诵,不遗一字”。少年时肆力于古文,博览群书。虽家境贫寒,常常断炊,但他依然安坐书房读书。每每他客游南北时,一见到废墟冢墓之文、祠堂佛刹之记,无不搜剔考证。由于他治学严谨,根底扎实,终成一代大学者。康熙十八年(1679),五十岁时,以布衣身份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入选,任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参与修撰《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试。后因疾未及毕其事而罢归。朱彝尊博通经史,能诗词古文,词推崇姜蘷,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山东桓台县人王士祯同为诗坛领袖,合称为“南朱北王”。著述甚丰,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明诗综》、《词综》等。(参考《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九《文苑》)
其医著有《食宪鸿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类,现有刊本行世。 先世江苏吴江人,明景泰四年迁于浙江嘉兴府秀水县,遂为秀水人。清顺治六年,彝尊挈家移居嘉兴梅会里(今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其故宅今为王店曝书亭公园。
彝尊选辑唐、五代、宋以来下逮元张翥诸家词为《词综》,以开浙西词派,而其渊源所自,盖出于曹溶(嘉兴人)。尝称:“余壮日从先生(谓曹溶)南游岭表,西北至云中,酒阑登池,往往以小令、慢词,更迭唱和。有井水处,辄为银筝、檀板所歌。念倚声虽小道,当其为之,必崇尔雅,斥淫哇,极其能事,则亦以宣昭六义,鼓吹元音。往者明三百禩,词学失传,先生搜辑遗集,余曾表而出之。数十年来,浙西填词者,家白石而户玉田,舂容大雅,风气之变,实由于此。”(《静志居诗话》)于此,亦足略窥其宗旨,及其影响所及。其《曝书亭词》,自定为《江湖载酒集》、《静志居琴趣》、《茶烟阁体物集》、《蕃锦集》等四种,有李富孙注本。朱孝臧题云:“江湖老,载酒一年年。体素微妨耽绮语,贪多宁独是诗篇?宗派浙河先。”(《强村语业》卷三)浙派词以醇雅为宗,其流弊每致意旨枯寂,视湖海楼一派之叫嚣犷悍,厥失维均,而创始者不任其咎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月十三日(11月14日)卒,年八十一。雅赚与美贬
朱彝尊好书成癖,酷爱藏书。康熙二十年(1681),他任江南乡试副考官时,曾遍访街巷坊肆、藏书名家。他听说江苏常熟县人、著名藏书家钱曾(钱谦益的族孙)刚刚写完《读书敏求记》,其中著录有不少钱家深藏的孤本秘籍,许多学者、藏书家都想一睹为快,朱彝尊不禁为之心动。但钱曾在家则把书锁在书箧中,出则随身携带,秘不示人。朱彝尊在耐心地等待着机会。有一天晚上,江南布政使龚某遍召当地诸名士,在南京秦淮河上游玩,钱曾也应邀出席了。席间,朱彝尊偷偷地以黄金翠裘贿赂钱曾的书童,让他取出《读书敏求记》,然后叫待命于秘室的十多个抄书生连夜抄写该书,再把原书偷偷放回钱曾的书箧。当时所抄录的,还有一本《绝妙好词》。等到《绝妙好词》刻印完后,朱彝尊才把这事告诉钱曾,钱曾气得个半死。考虑到《读书敏求记》幸好还没有刻录,钱曾要朱彝尊保证不将此书外传,朱彝尊答应了。当时人们觉得朱彝尊爱书之情深切,于是把这事谑称为“雅赚”。以后几经曲折,世间始有该书传本。
康熙二十二年,朱彝尊在京师入直南书房,借编辑《瀛洲录古道》之机,他带着一个善于楷书的小史王纶为他抄书,遇到四方进经史馆之书,随时抄录。史馆掌院牛钮上疏奏劾他泄漏史馆秘密,朱彝尊被降了一级,但他并不因此后悔。时人把这事叫做“美贬”。
朱彝尊六十四岁时辞职归家,专事著述。家无恒产,只有藏书三十椟共八万卷,自感已经老了,不能遍读了,而作书椟铭:“夺侬七品官,写我万卷书。或默或语,孰智孰愚?”且在每本书的首页上印上一枚印章,一面刻他头戴斗笠的小像(朱文),一面镌十二字,曰“购此书,颇不易,愿子孙,勿轻弃。”(白文)无核枇杷与蒸猪脚
朱彝尊与某道士交往较多,道观中有二株枇杷树,等到枇杷成熟时,道士都要送一点给朱彝尊吃。可这些枇杷都无核,朱问道士这是什么缘故。道士谎称这是仙种,朱彝尊不相信。这名道士素来善吃,尤其喜爱蒸猪脚。有一天,朱彝尊把道士邀请到家里,叫仆人去买一只猪脚回来,故意叫道士看到此事。可没过多久,蒸猪脚就端出来了,融熟甘美,道士饱餐了一顿。道士边吃边问朱彝尊蒸猪脚速化之法。朱彝尊说:“这里面的确有小术,但我想换你的枇杷仙种。”道士立即说:“这没有别的,就是在枇杷树刚开花时摘去花心的一根须。”朱彝尊这才说:“其实我的蒸猪脚,是昨夜烹制好的。”两人相与拍掌大笑。与妻妹产生过感情
朱彝尊的《曝书亭集》中有《风怀》诗二首韵,是他在走上仕途之前为其妻妹所作的,他曾经与妻妹产生过感情。他的妻妹,姓冯,名寿常,字静志,这在《风怀》诗体现为“巧笑原名寿,妍娥合号嫦”,分嵌其名,极为明显。妻妹世居嘉兴县碧漪坊,与朱家相近,正如他的《风怀》诗中所说的“居连朱雀巷,里是碧鸡坊”。朱彝尊小时候曾在冯某家里读私塾,十七岁时做了冯某家的上门女婿,他与比自己小七岁的妻妹感情更加深厚。而冯某家人时时提防,他们终究没有干出什么事来。直到妻妹嫁人后,两人始通殷勤。虽然海陵夫人知道了这事,但也他们俩也没有收敛。这见之于他的《风怀》诗:“乍执纤纤手,深回寸寸肠。背人来冉冉,广坐走佯佯。啮臂盟言履,摇情漏刻长。梅阴虽结子,瓜字尚含瓤。”及《记事》词:“枕上闻商略,记全家看灯元夜,小楼帘幕,暗里横梯听点屐,知是潜回香阁,险把个玉清追着。径仄春衣风渐逼,惹钗横翠凤都惊落。三里雾,旋迷却,星桥路返填河鹊。算天孙经年已嫁,夜情难度,走近合欢床上坐。谁料香含红萼,又两暑三霜分索。绿叶清阴看总好,也不须频悔当时错。且莫负,晓云约。”
朱彝尊平日常常矫传夫人之命而把妻妹请去。有一天他们又约会了,想等夫人睡着后才作深谈。朱彝尊夫人虽然听到了一点,但还是先睡下了。第二天早上刚起床,她就叫家里的老女仆送走了妻妹。朱彝尊有词云:“仲冬二七,算良期须果,若再沉吟甚时可?况熏炉渐冷,牕烛都灰,难道又各自抱衾闲坐?银湾桥已就,冉冉行云,明月怀中半宵堕。归去忒匆匆,软语丁宁,第一怕袜罗尘涴,料消息青鸾定应知。也莫说今番,不曾真个。”数年后,妻妹终因朱彝尊而死,《风怀》中所谓“定苦遭谣诼,凭谁解迭逿。榽先为檀斫,李果代桃僵”,即指此事。主要作品
朱彝尊《静志居琴趣词》一卷,都是为《风怀》诗作的注脚。再细心推求《风怀》全诗,不难看出他俩的关系来。清朝时,江苏太仓县某姓家藏有金簪一枝,上刻“寿常”二字,朱彝尊的《洞仙歌》词中说:“金簪三寸短,留结殷勤,铸就偏名有谁认”,也可旁证上面所说的应该是事实,而不胡乱猜疑。
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高阳台
吴江叶元礼,少日过流虹桥,有女子在楼上,见而慕之,竟至病死。气方绝,适元礼复过其门,女之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叶,叶入哭,女目始瞑。友人为作传,余记以词。
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 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 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 重来已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编辑本段陈维崧
个人简介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陈维崧出生于讲究气节的文学世家,祖父陈于廷是明末东林党的中坚人物,父亲陈贞慧是当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反对“阉党”,曾受迫害,明亡后出家为僧。陈维崧少时作文敏捷,词采瑰玮,吴伟业曾誉之为“江左三凤凰”之一(吴伟业言:“江左三凤凰,阳羡有陈生,云间有彭郎,松陵吴兆骞,才若云锦翔。”)。明亡(1644)时,陈维崧才20岁。入清后虽补为诸生,但长期无法中举人,因此无法得到官职,身世飘零,游食四方,接触社会面较广。又因早有文名,一时名流如吴伟业、冒襄、龚鼎孳、姜宸英、王士禛、邵长蘅、彭孙遹等,都与他交往,其中与朱彝尊尤其接近,两人在京师时切磋词学,并合刊过《朱陈村词》。清初词坛,陈、朱并列,陈为“阳羡派”词领袖。个人作品
陈维崧的词,数量很多。现存《湖海楼词》尚有1600多首,补遗200多首,总集1800首以上。风格豪迈奔放,接近宋代的苏、辛派。蒋景祁《陈检讨词钞序》说:“读先生之词者,以为苏、辛可,以为周、秦可,以为温、韦可,以为《左》、《国》、《史》、《汉》、唐、宋诸家之文亦可。……取裁非一体,造就非一诣,豪情艳趍,触绪纷起,而要皆含咀酝酿而后出。”虽嫌夸张,但陈维崧以豪放为主,兼有清真娴雅之作,是为事实。更难得的是陈维崧各体词都写得很出色。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国初词家,断以迦陵为巨擘。”“迦陵词气魄绝大,骨力绝遒,填词之富,古今无两”,《湖海楼词》最为可贵的,是能注意反映社会现实,如〔贺新郎〕《纤夫词》,写清兵征发10万民夫替战船拉纤,“列郡风驰雨骤“,使得“闾左骚然鸡狗“,还写到一民夫与“草间病妇“的“临歧诀绝“,情状凄惨。〔南乡子〕《江南杂咏》揭露官府对劳苦人民敲骨吸髓的罪恶:“户派门摊”,使卖屋纳税的农民“独宿牛车滴秋雨”,而官吏的凶恶却“如鬼”。此外多写自己的怀才不遇及国家兴亡之感,如〔点绛唇〕《夜宿临洺驿》、〔醉落魄〕《咏鹰》、〔夜游宫〕《秋怀四首》、〔夏初临〕《本意》、〔沁园春〕《赠别芝麓先生,即用其题〈乌丝词〉韵》等,伤时感物,豪放苍凉。〔沁园春〕《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词,则把历史故实、眼前新事、画面景色,作者胸臆全都摄纳词中,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为:“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合苏、辛、周、姜为一手。”这说明陈维崧能将不同风格冶于一炉,而能抒写自如。此外,〔念奴娇〕《读屈翁山诗有作》,雄奇壮阔,兼富情趣,〔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信手拈来,口语入词;也显示出他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的特点。〔望江南〕、〔南乡子〕等组词,以清新笔调,写江南、河南的风光和社会生活;〔蝶恋花〕《六月词》写农民入城的情态;〔贺新郎〕《赠苏昆生》写艺人的遭遇,这些词又显示出陈维崧词题材广阔的特点。陈维崧词的缺点是有时倾泻过甚,一发无余,便缺余蕴。稍嫌轻率。诗文评价
陈维崧亦能诗,其诗早年学习陈子龙,入清之后陈子龙殉国,转而学习吴伟业,也有一定成就,但成就不如其词与骈体文。他的骈体文,在清初亦是一大家,代表作品有《铜雀瓦赋》等。毛先舒为其赋作序,评为:“具龙跳虎卧之奇”,“得歌行顿挫之致”;毛际可作序,评为“言情则歌泣忽生,叙事则本末皆见。至于路尽思穷,忽开一境,如凿山,如坠壑……”。《与芝麓先生书》、《余鸿客金陵咏古诗序》、《苍梧词序》等,都写得跌宕悱恻,有很强的感染力。
著作有《湖海楼诗文词全集》54卷,其中词占30卷。陈维崧词选
虞美人 无聊
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添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醉落魄 咏鹰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
【《白雨斋词话》卷三】陈廷焯曰:“声色俱厉,较杜陵‘安得尔辈开其群,驱出六合枭鸾分’之句,更为激烈。”
扩展阅读:
1http://bk.baidu.com/view/3507.htmhttp://bk.baidu.com/view/80170.htmhttp://bk.baidu.com/view/79949.htm清词三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初的词派和词人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清词三大家除了纳兰性德还有谁?
朱彝尊:本为一代宗师,奈何无人相识
15首著名清词,除了纳兰,你还喜欢谁
愿舍弃荣华,与你相守:著名词人朱彝尊和小姨妹的不伦之爱
纳兰性德的困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