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师曹焕斗

曹焕斗生平事迹: 

  按宗谱曹焕斗与曹继武是同宗。近年上海DNA验证曹操后代,只是说法之一。 

  据旺川《曹氏宗谱》载:曹唤斗行名衍球,曹世科之裔孙,曹猷袖之子。“精拳术;得少林宗派,大江以南未遇敌手,惜文武两试均未成名,以一乡民终老”。生于乾隆六年(1741),殁于嘉庆十六年(1811),终年71岁。 

  《旺川曹氏宗谱》,是民国年时接康熙年间的宗谱修订的;2006年又在民国谱的基础上续修。根据家谱记载:曹焕斗父亲曹猷袖,兄曹衍琳(曹建先生是曹衍琳的后裔),妻汪球芝。曹焕斗有儿子孙子重孙,重孙子以后就没有人了。 

  可知他作拳经注释的时候,时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十三岁。 

  曹焕斗先生的家谱、生卒年月等信息,在武学界属首次发现,其他信息都填补了对《拳经·拳法备要》研究的空白。如曹焕斗所写“处凌弱暴寡之乡,常恐受侮,甚好武技”,根据另一部重要文献《应星日记》可知,与曹石二姓相杀纷争事及其影响有关系。请参见附录。 

  由家谱可知,《拳经·拳法备要》其序文中介绍的家严(父亲)名为曹猷袖。 

  再由口碑后部分记录于当地编纂的《旺川古今》一书拳谱注释公开起因“因诸同志欲广其传……”的“诸同志”,有张细奈、石喇叭。 

  可见乾隆时期,由于满族入主中原、时间流逝等,曹石两家关系改善,又弥补了《应星日记》的不足。 

  当地编纂的《旺川古今》,其中所记录的当地历史口碑,还有许多曹焕斗的武林事迹。详见附录。 

  《旺川古今》中“人物传记一曹唤斗的传说”记载了“旺川曹唤斗,大江以南无敌手,大江以北寸步难行”的信息,对武学界是研究很有意思的研究课题。 

  另外最重要的信息是,按家谱确实有位壶关县令曹有光先生。 

  2、曹有光事迹 

  曹有光(1622-1678)行名光汤。顺治甲午刻拔贡,康熙癸卯科第十一名举人,甲辰科连捷第二十四名进士,派往山西省为钦点知县,因母病逝居家守孝。主修康熙《曹氏宗谱》,继主修《绩溪县志》,1668年赴山西壶关县莅任。壶关地处晋南,交通闭塞,民风强悍,经济滞后,盗匪蜂起,民不聊生。曹有光任壶关知县期间,深入民间,体察下情,革除积弊,整顿吏治,鼓励农耕,扶持工商,办教育,兴教化。对盗贼分别对待,剿抚兼施,从而平息盗风,安定社会,人民安居乐业,县民皆感恩戴德。有光政绩显著,皇命晋升为五品官职,调京师任用。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山西壶关县任所。曹有光灵柩送回故里那天,当地民众挥泪掩泣,莫送几百里路程。十数年后,山西壶关县有一人经商路经绩溪,特来旺川有光家中奠祭。有光的长子嘉棐挂上先父遗像,那位山西商人见到有光的容颜再拜稽首,哭泣不已。可见曹有光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得民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曹有光擅长丹青书法,为一代著名书画家,所绘山水画,笔法秀雅,渲染怡洁。今省博物馆收藏有他的书画作品。 

  3、曹焕斗壶关县令的高伯祖父(曹有光)与张孔昭 

  按家谱记载,曹有光于1668年,清康熙七年到壶关任职县令。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任上去世。验证了台湾郑康义先生根据《壶关县志》做出的判断。 

  按郑康义先生考证道光《壶关县志》,曹有光壶关任职县令五年去世。无论是哪个正确,考良轮先生《张氏短打拳谱》可知,张孔昭(横秋)先生的生年在康熙九年或略早。因此,曹有光壶关任职县令去世的时候,按家谱记载,此年张孔昭最多十来岁。因此,不可能张孔昭随曹有光壶关任职县令,并作《拳经》,更不可能曹有光先生是其徒弟。 

  如此我们便解开了曹焕斗所注《拳经拳法备要》得谱之谜,当是来自三昧抄本《拳经》,而不是张孔昭本人。因此蟫隐庐与是“度本”都是“三昧本”之一。 

  曹焕斗关于张氏拳艺与张家的关系,他交代的前后有根本大矛盾之处原因,当是其族人拿出三昧先生的本子,(该本可能没有“后学三昧识”的标志的文字),口述而来,或者想当然,或者夸口:你们崇拜的当地著名拳师张孔昭,当年是俺祖上的跟班一个。曹焕斗先生也信以为真了。 

  四、其他重要版本的发现 

  如果说上述结论,还留有其他可能性,或三昧之谜未解决的话,那么我们收集到的众多珍贵这一拳谱系列的清代抄本,则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如“昧精本”等明确张横秋师承张鸣鹗;“宠张本”明确记载三昧先生是张横秋老年得子,并托付于弟子吴先生。这也解释了三昧题记的本子中有“张横秋秘授炼身法秘要”的写法,因为该本不是三昧所书,当是吴先生整理本再传给三昧的。考“三昧”含义及拳谱中“拳家三昧”的文字,可以推想张三昧名字的由来,反映出张横秋在拳学上对自己的认知和对儿子的期盼。 

  再如“在秘本”显示,曹焕斗原本原著为“自张(横秋)先生相传至今,已百有余岁矣……”、曹焕斗号“北墟”,也许其号“北墟”表达了其文武科举均未考中的形情? 

  如果说蟑隐庐出版的《拳经·拳法备要》。罗振常先生所依据的是光绪廿六年王某手录抄本,已属珍贵,那么乾隆五十四年曹焕斗与其叔辈曹雨亭先生小聚把酒演示与曹雨亭绘其拳势图,更显难得一见,尤其按文字记载图中人物当是曹焕斗本人。 

  五、结论 

  张横秋师承张鸣鹗;张三昧是张横秋老年得子。曹焕斗先生得谱为张横秋之子张三昧抄本。“度本”也是如此。《玄机秘授穴道拳诀》由张三昧恩师吴先生传递、张横秋之子张三味传抄题记而下传。上述谜团的破解,对张三昧先生对武学的贡献,将被重视。 

  附录 

  一、曹履潜口述,曹浚生、曹立琪整理的《曹唤斗的传说》(编者注意到此文将“曹焕斗”写为“曹唤斗”,但并未阐明原由,现据原文照登)

清乾隆、嘉庆年间,旺川有一位武艺高强名叫曹唤斗的人,他的父亲曹猷袖,为人正直,善于经商治家,种田植桑,又在曹溪桥头开设商号,家庭殷富,有子二人。长子衍琳,勤劳朴实,承父志,居家守业。唤斗是次子,身体虽不魁梧,但健壮结实,膂力过人。年幼时就爱好舞枪弄棒,练习拳术。他家就在曹溪桥头的后山下,常在屋后的小山头坪地上练拳习武。那时候,张家有个叫张细奈,石家有个石喇叭的青年也很爱好拳术,由于三人志趣投合,年纪差不多,便结成了练武的伙伴,常常聚在一起,练习比武,切磋拳术。有一年,一位河南省少林寺的僧人云游到绩溪岭北一带,曹唤斗、张细奈、石喇叭打听到那位和尚会使少林拳,就慕名前往拜师求教。那位少林僧人见三人有志学武,拜师心诚,就收做徒弟,让他们跟着学习。经师父指导点拨,学会了几套少林基本拳术。曹唤斗学习比石喇叭和张细奈认真,而且悟性强,记性好,进步很快,尤其是腿上的功夫很过硬,几百斤重的石墩他用脚一踢,能移动石墩的位置,要是飞腿踢人,会将人踢出几米之外,落得个仰面朝天。师父对他很器重,临别时告诉了他的住址并要曹唤斗以后有什么事就去找他。曹唤斗自学得一些少林宗派的拳术后,在皖南一带的府县与人比试,都未遇到强手,一时声名传扬江南一带。 

  自明朝后期开始,少林拳在我国北方各省传播,在民间逐步形成少林拳。清乾、嘉时期生产发展,社会安定,北方农民崇尚武术,在农闲时聚合在一起请师讲武,学习少林拳,已成风气。参加练习的大多是男子,也有少数妇女。他们伸拳踢腿,舞枪弄刀,学武氛围浓厚,其中不乏高手。曹焕都听人说北方习武风气盛行,就独自过长江到江北,走村过镇,访师结友,以提高自己的武术水平,练就一身好武艺。 

  曹唤斗到了江北,一天在酒店里用餐时,店堂里来了几位身穿短衫,紧衣袖紧裤腿的人。个个身高体壮,走起路来一阵风。也有一位妇女,高挑个儿,辫子盘在头上,穿著跟几位男子一样。他们看到坐着吃饭的曹唤斗也是一副练武的打扮,身旁还有一根棍棒,知道也是一位学武使拳的人,就走上前与他招呼攀谈。因为都是学武的,语言投合,好比故友相逢。学武的人都有好胜心,见到同行就想通过比试来摸探对方的底细,或从对手那里学到一点东西。果然不一会就邀曹唤斗与他们比试。曹唤斗看到他们个个虎背熊腰,浓眉大眼,气宇轩昂,在武艺上谈吐不凡,觉得不是这些北方人的对手,有些胆怯,连连作揖谦辞。哪知那些北方农民手里痒痒的,一再相邀,非要与曹唤斗比个高低不可。见曹唤斗执意推辞,就提出由那位女的与他比试。曹唤斗心想我练武多年,在江南未曾遇到过对手,难道过了长江,连跟女人比试也不敢上吗?觉得丢人现眼,忍不下这口气就应允只与那女的试一试。那女的见曹唤斗答应了,就约定到店后面的平地上去。这平地的前面是店屋,后面是一道石山崖。双方来到店后的平地上,各自选定一个位置。那几位男子汉站在平地两边,背手观看。曹唤斗心想,初来乍到这个地方,人生路不熟,摸不到对方的拳路,就是女的也不可小瞧,何况还是男子压阵,得小心谨慎才是。他选择了一个背倚山崖的位置,站稳双脚,严阵以待。那女的站在曹唤斗对面,双方相距丈把远,经过养精蓄锐,运动身体后,走上前一步,向曹唤斗双手作揖道:“大哥,原谅我失礼了!”话音刚落就一个箭步使出拳头。曹唤斗见对方来势迅猛,他眼疾心灵反应迅捷,倏的一个纵身闪让,拉开双腿。对方的拳头似利箭出弦,穿过曹唤斗胯下,直落在山崖上。只见那山崖留下了一个深深的拳印。好险,要不是回避得快速,曹唤斗的血肉之躯要被那拳头穿成一个窟窿。曹唤斗一看势头不妙,连忙拱手作揖告谢,离开了那地方。 

  曹唤斗到江北受到一个下马威,觉得自己的武艺还很嫩,以前学得几套拳只学得少林拳的一些皮毛,好比半瓶子醋,而且身居江南,坐井观天,其实天外有天,强中还有强手。他想起当年少林寺那位和尚师父临别告诉他的话,就去河南少林寺去找师父。途中他还绕道到山东青州,去拜访一位同姓的拳师。到了青州,不巧主人不在家,女佣人引他进堂屋正厅让座,曹唤斗看到堂屋正厅两边有两根大木柱,柱脚落在一个大石墩上,其中有一根大木柱脚上的石墩有些倾斜,就走过去用腿脚抵了一下,让石墩与柱脚平齐。那女佣人对曹唤斗这一举动已看在眼里,给曹唤斗端上茶回头又轻而易举地将木柱搬回原状,这时两人面面相觑,心照不宣。而曹唤斗心里有些发怵,问女佣人主人出门啥时候回家,那女佣人说主人出门行踪不定,经常几月不归。曹唤斗不敢耽搁太久,就趁机告别上路,径奔河南少林寺。 

  曹唤斗跋山涉水,千里奔波,到了河南登封县少林寺找到了师父。师父热情接待他,留他在寺院里住了很长时间。跟他谈了许多学武的道理,除教他一般拳路外,还传授他一手“掌上气珠”功夫,“掌上气珠”有人说是“戏珠”,是用气功在手掌上将铁弹发出去,用气功这一推动力,铁弹子射出去既猛又准,命中率高,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后来有一件事证明所谓“气珠”,不过是将浑身的气集中在手掌上的功夫。曹唤斗离开少林寺告别师父回家,临别时,师父谆谆告诫他学武的人要讲仁义道德,与人为善,学武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固本,防身自卫,切不可卖弄自己的一丁点本领,更不可行强霸道,以武力欺凌人。最后再三嘱咐“气珠”这一武艺非到万般不得已,不可出手,更不能外传。曹唤斗回到家乡,不知怎地有人知道他会使“气珠”,很想见识一番,还有人上门求赐教,曹唤斗谨记师父的话,不肯出手。有一年几位旌德西乡的人牵了一头大牯牛,翻越杨桃岭来到旺川,把牛系在十字街的石坎下,十字街的石坎有十个阶级,约丈把高,那几位旌德人是想来学曹唤斗使“气珠”的,声言有谁能把大牯牛从坎下推到坎上,这头牛就归谁所有。那几个旌德人在旺川住了两天,旺川去观看的人很多,却没有人能把牛推上坎去。到了第三天中午,曹唤斗出现在十字街坎下,见那几位旌德来人来到饭馆里用餐去了。趁此时,曹唤斗使出一掌,牛被推蹦上坎顶,等到那几位旌德人吃完饭回来时,牛已被曹唤斗牵走了,他们丢了一条大牯牛而本领却未学到,只得悻悻而归。 

  曹唤斗虽然在江南一带武术不居人下,但学的是少林拳派,未经过应科举的正规训练,个子又不魁伟,貌不惊人,文武举试均未成名,只有一个“从九品”衔,以一名乡民终老。后人传颂“旺川曹唤斗,打遍江南无敌手,过了长江就寸步难走。”但曹唤斗能够随遇而安,怀才不露锋芒,知足常乐。晚年他专研医学,采集中草药,为人医治外科疾病,以治跌打损伤为特长,许多骨伤的人经他治疗都得以康复。他的治骨科验方一直流传到现在,原来旺川致中和药店的店主曹舜勤收集有曹唤斗的治伤科验方。现在由胡瑞春先生收藏。曹唤斗还为地方上办了一些公益事业,她督理建造了曹氏宗祠东侧、萃升文会后面的三层楼阁一幢,阁前面的泮池上建祥云石拱桥,并置有曲院栏杆,石砌花圃等景点,为后人所称颂。终年七十一岁。

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填补《拳经•拳法备要》历史的重大发现,崔虎刚(胡刚)
少林寺最真实的拳法--玄而又玄,抄本诠,崔虎刚(胡刚)
常家池、消军岭家谱(二)
在壶关县检察院恢复重建30周年上的讲话
闯少林拳
北派少林拳法《秦庆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