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修西京万寿八仙宫碑记》译注
userphoto

2022.06.26 上海

关注

兴平冯光裕②撰文,长安宋联奎③书丹,富平高树基篆额

碑刻原文

关辅为历代故都,胜迹名区往往而在。然尤当驿路之冲,为士大夫宾接祖道地。远则临潼温汤,为唐华清宫遗址;近则长乐门外八仙庵,为唐兴庆宫遗址。袁文诚④曾见于载记者也。

盖唐初威稜⑤远抗,文教覃(qín)敷。国学既立,孔子庙锡爵锡谥,是崇是师,又以文德柔远人。

故贞开之间,各国留学长安者逾八千人,而释教、景教、回教、祆(xiān)教⑥均许在京师开坛建寺,宏畅教宗。尊老子为玄元皇帝,道教之传播尤广。所以著同文之规,明胡越一家⑦之盛,隆上都而观万国也。中晚以降,声灵载歇,亦越于今弗与益替。

国家有鉴于此,爰櫫(zhū)固有文化以伸张民气。故凡先民伟迹之在秦中者,若桥陵、若茂陵、若昭陵,未央废苑、华清故池,悉命将作。迺⑧葺迺理,即碑林石刻所萃,亦令动正供盈。

羡⑨聿事兴修,岂徒侈外观之懿,悦万国过客耳目哉?欲国民顾瞻往迹,复昔日民族之盛,以共弼我丕丕基⑩也!而斯庵亦唐宫遗址,又近在附郭,为冠盖往来憇⑪息地,独未及焉,岂非一大缺典乎?

监院唐旭庵炼师⑫学识通伟,道行粹卓,谓:“国家既以胜迹作民气,斯庵之修势不可缓也。”

爰发宏愿,爰造募册。自邵主席力子、杨主任虎城、孙主席蔚如、王会长怡然,各大人先生均输巨金。财用既储,梓人度工。门、室、堂、殿,五楹者四,三楹者三,两庑如五楹之四者而倍之。用国币二万四千竒⑬,三月经始,十月落成。

工既讫功,例有载记,属光裕文丽牲之石。光裕乃揭一义曰:道家之为世重也,自西汉初年始也。秦法牛毛闾左,凋耗文成。萧曹诸贤政崇黄老,休养生息,遂以成文景之治。其后武侯治蜀、邺候相唐,诚意佐明其人,均近于道家其治,均几于小康。岂非当元元⑭凋翅之秋?治以儒而或缓不及,无宁道焉,清静宁民或可收治标之效也。

八仙者,或见唐书,或见别传。虽道行各殊,然超然物外,以道德清静为宗,一而已矣。方今共和初政,百度建设不能为清静之治,不可无清静之心。心清静矣,先国后家,不私不利,其与今国家崇清洁政府旨正合也。

先师刘古愚先生⑮云:“《史记》中所云道家,即指孔子。”果尔,儒与道原不分矣!况老子赠言,孔子问礼,老与孔又系通家哉!

饰胜迹以作民气,崇道德以佐治理,宾客迎送于是焉。集监院兹庵之修洵记,所谓行一物而得三善者欤!故大书之。若夫捐资之衔名、工作之程期,条在碑阴,兹不赘云。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六月(西历1939年),监院唐旭庵暨道众仝⑯立石,门中郭希安⑰刻。

重修西京万寿八仙宫碑篆额

富平高树基先生篆额

注释

西京,即西安。万寿八仙宫,旧名八仙庵,道教全真派十方丛林,清末慈禧太后敕封为“万寿八仙宫”。

冯光裕:字孝伯,陕西兴平人,《重修西京万寿八仙宫碑记》一文的撰写者。

宋联奎:字聚五,西安名士,《重修西京万寿八仙宫碑记》碑文的书写者。

袁保恒:清朝官员,官至刑部侍郎。因赈灾过度劳累,染疫而亡,朝廷赐封谥号为“文诚”,是袁世凯的叔父。

威稜:也作“威棱”,威力威势的意思。

释教即佛教,由古印度人释迦牟尼创建,因此得名,东汉传入我国;景教,即基督教聂斯脱里派,是最早传入我国的基督教教派;回教即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古称回教;祆教,古波斯国的国教,又称拜火教。

胡越一家:“胡”代指北方民族,“越”代指南方民族。这里形容各民族亲如一家。

:“乃”的异体字。

:这里有超出范围的意思。

丕丕基:极大的基业,指国家。

:同“憩”,休息的意思。

唐旭庵炼师:唐旭庵道长是时任八仙宫的监院;炼师,指精通修炼的道士。这里是冯光裕先生在赞叹唐监院的道行高。

:同“奇”,这里形容用钱款项的零头,类似于现在记账用的“整”、“正”。

元元:有庶民、老百姓的意思,也特指老子。

刘古愚先生:清末关中大儒。古愚先生名光贲,字焕唐,号古愚,陕西咸阳人。他主张光绪皇帝维新变法,与康有为并称“南康北刘”。

:同“同”,一起的意思。

郭希安:字辅仁,陕西蓝田人,《重修西京万寿八仙宫碑记》的碑刻者。“门中”的原意是本家族的族人,宋联奎先生将自己的养女许配给了郭先生,郭先生是宋先生的女婿,因此称为“门中”。

资料图,碑文的撰写者冯光裕先生、书写者宋联奎先生以及杨虎城将军

重修西京万寿八仙宫碑碑文

白话译文

兴平冯光裕撰文,长安宋联奎书写,富平高树基篆额。

陕西关中地区是历代王朝曾经的首都所在地,一直都保存着闻名遐迩的古代遗迹。然而关中地区作为特别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士大夫们迎接贵宾和践行送别的交通要塞。说远一点,西安临潼区的温泉是唐代华清宫的遗址;说近一点,西安城墙长乐门外的八仙庵,是唐代兴庆宫的遗址。文诚公袁保恒曾经也这样记载过。

资料图,清代西安东关地区位置关系

注:古代在城墙外另有一小城,叫城郭

至今西安东关地区还有“南郭门”、“北郭门”的叫法

均是源于以前的城郭各门

由于唐代初期的军事势力很强,文化建设也很繁荣。在教育方面,国家制定了以儒学为主的方针政策,将孔庙作为重要场所,赐予爵位和谥号之类的事情都在孔庙进行,尊崇像孔子那样有德行的老师。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许多外国人。

盛唐长安万国来朝

因此,贞观年间到开元年间(西历627年至741年)之间,各国在长安的留学生超过了8000人。而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祆教这样的外来宗教,都被允许在首都长安开设自己的宗教场所,宣扬各自的宗教文化。虽说如此,国家却只尊奉老子为大唐的“玄元皇帝”,道教的传播尤为广泛。为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要求各民族人民相聚一堂,其乐融融。如此一来,在强盛繁荣的长安城里,就看到了不同国家的风土民情。到了唐代中期和晚期,这种盛世声威就停止了,那时的社会比我们现在的时局还不稳定。

唐长安城平面图

国民政府考虑到这一点,于是要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充实振奋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只要是在关中地区的名胜古迹,如轩辕黄帝的桥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汉代的未央宫遗址、唐代的华清池遗址,都详细地罗列,受到上级指示要修复。于是就把这些遗迹进行了修理整治,当下就撰刻石碑汇集在一起,充足地供给这些地方。

大费周折地把这些遗址的外观修复完好,难道只是为了用奢华的外观,在外国人面前装装样子吗?这是希望人们能回头看看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遗迹,再次恢复往昔的兴盛,齐心协力地为国家强盛做出贡献啊!而这个道观也在唐代兴庆宫的遗址之上,又在城墙附近的城郭之内,是政府官员们常常经过休息的住所,惟独没有修复这里,难道不是有些遗憾吗?

八仙宫的监院唐旭庵炼师有着深厚的学识和不凡的纯正道行,他说:“国家既然希望通过名胜古迹来振奋人民的精神,那么对这个道观的修复也不能延迟。”

八仙宫资料图,唐旭庵监院(最右)

于是立下了长远的目标,造募捐名册来支持修建。前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陕西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长安商会会长王怡然等各位政商各界人士都捐助了大笔的善款。积蓄好这些钱以后,就找来木匠测量开工,重修道观里的门、室、堂、殿。重修后的殿堂,五楹的有四间,三楹的有三间。两边走廊的寮房,也像四间五楹那样增加了二十间。这些基建费用共花费了两万四千国币,从农历三月开始修建,到农历十月完工。

八仙宫楹殿与廊房

修建工程竣工后,照例就应该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将来有史可循,就嘱咐我来撰文,准备刻在碑石上。我就举出这样的想法:道家思想对治理社会的重要性,从西汉王朝建国就开始了。因为之前秦朝极端严苛的法律,造成了许多人家贫困穷苦,导致文化建设衰败多损。于是像萧何与曹参这样的先贤,他们以黄老思想为政治指导方针,减轻人民的负担,安定国民的生活,促进人口发展,这才奋斗出了“文景之治”那样的伟大时代。之后的年代里,汉武侯诸葛亮治理蜀国、邺侯李泌辅佐唐玄宗,真诚地辅佐他们的领导人,都很接近于道家治国的理想境界,都几乎达到了小康社会。现在的老百姓不是正值衰惨不堪的生存条件吗?在这种情况下用儒家的政治观念来治理,有些缓慢并且达不到成效,给人们带去不了安宁的生活。用温和平静的政策去安定人民也许可以解决根本的问题。

八仙,有几位在唐代的历史文献里有记录,有几位在其他传记里有所提及。虽然每位神仙的道行都不一样,然而他们都超脱出了世俗的纷扰,以修道立德、清静身心为宗旨,贯彻始终。如今国共两党共同联手抗日救国,各项的建设不能没有清静的治理方针,不能没有清静的心。心一旦清静了,就会把国家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不谋私、不利己,把个人问题放在之后解决。道家这样的思想与国家崇尚清正廉洁的主旨是一样的。

八仙宫八仙殿壁画

我的恩师刘古愚先生说过:“《史记》中所说的道家就指得是孔子。”果真是这样的,因为在孔子和老子的那个年代,儒家和道家根本就没有分别!更何况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又教导过孔子,老子(学习道学的人)和孔子(学习儒学的人)都是一家人啊!

孔子问礼于老子

修饰名胜古迹来增强人们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崇尚道家思想来辅佐社会治理、在八仙宫这里接待与送别宾客,总结了这个道观真实的修复记录。这就是做一件事反而获得了三件好处啊!因此激动地写下这些文字。

至于捐款修庙的功德名单、修建的日期条目都在石碑的背面,就不多说了。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六月(西历1939年),监院唐旭庵和全体道众共同立碑,郭希安刻。

编辑: 韩 信 休

校对 :任杨俊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谒八仙宫:境入上清半点红尘飞不到,坛开无垢满天花雨散香来
传说这是西安城内最灵验道观,外地人都慕名前来,知道在哪儿吗?
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之比较
孔子的“爱”和老子的“爱”,为何我们都要学?
老子与孔子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哪些重大问题尚未解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