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埠子民间小故事:摘药山与老子文化............

安丘市境内有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头158个,大都位于县境西南部。其中海拔400米以上的有太平山、摘药山、虎眉山、擂鼓山、大安山、黄皿山、留山、城顶山、紫草山等36个,300米以上400米以下的有68个,200米以上300米以下的30个,200米以下的24个。

摘药山,位于安丘市的柘山镇与石埠子镇交界处,海拔495.1米,为安丘市最高峰。山体为石灰岩和玄武岩。此山盛产柴胡、丹参、黄芪等80多种药材,传说春秋时期,楚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曾在此山采过药,故名“摘药山”;因为老子曾在此山采药制丹的传说,又名“老子爷山”;因早年遍山柘树,又称“柘山”、“柘岳”(张华松《齐长城》:“柘山,本名柘岳。”明万历莒州人刘璞《柘山遗集》中《登柘山有纪》、《丙寅仲冬再同宁野李山人同登感题》诗后原注:“此山俗名择药,正名宜称柘岳);因形容其高,又名“摘月山”。

山上草木茂密,古迹众多。

摘药山西北侧的山头之阴有一硕大山洞,相传为老子隐居炼丹处,名为“老子洞”(亦名老君洞)。洞进深约20米,高10米,洞内有洞。主洞面积约30平方米,底部被黑土填充;主洞向周围辐射几个深邃的小洞通向山顶,故在主洞燃柴,山顶处处冒烟。1992年因欲开发这一景点,先清理洞底,挖至5米多深仍未见底,曾出土人的头盖骨、兽骨、烧土、灰陶片等,惜未经文物部门鉴定即丢弃。考其洞所挖土层垃圾,发现汉陶残片及钟乳石。其洞为奥陶纪溶岩洞穴,疑为古人类活动遗址。

摘药山顶有明代所建玉皇庙和老子庙遗址。《嘉靖莒州志·卷一·山水》记载:“山半有脊一道,蜿蜒如龙,山顶有老子庙。”山顶面积约2000平方米,原有近百间古建筑群和历代碑碣,周边砌有石头围墙。主体建筑材料来源于山顶西南方的山半腰200米处,有紫竹花石、玄武石、石灰石等。所有建筑物均是石头结构,石墙、石门、石窗,顶部为石头发碹,石灰、优质土、沙加适量盐合浆泥封顶。山门为太平阁,额书“天仙圣母”,祠祀碧霞元君。门内为楼阁式建筑,紫竹花大理石砌筑,额曰“金阙云台”,上层祀老子,下层祀玉皇大帝。左右有殿,东侧为王母殿,祀王母,周环神龛,祭天公及天仙、地宫、三仙、长生、石泉、昭泉、龙泉、降生等老母;西侧有关公庙、仙姑庙、菩萨殿及供奉古代十六名医的十王殿等。殿之上为望海楼,据说登此楼,能远眺东海风涛。《嘉靖莒州志·卷一·山水》记载:“鸡鸣时东望,海中出日,光若浮金。”前人陈嶦有《登望海楼》一诗抒发登楼的观感。

从玉皇殿和残存碑文“玉皇阁碑记”考证,建筑时间应在明代中期,距今已600多年。以上殿阁楼台等原建筑大部已毁,仅存殿、堂、楼、阁之基,残碑断碣四处横卧:有明嘉靖年间《重造娘娘金身》、天启年间《登柘山诗》及清康熙年间《万善同归重修碑》、宣统年间《有仙则灵》等。

从明嘉靖至清宣统年间,都有不同规模的重修。“文革”期间遗迹遭到毁灭性破坏,仅存玉皇殿山门、庙宇基础等。如今老子庙、玉皇庙等已重修,其余建筑正在重修之中。附近村民依然于每年阴历三月十五朝山进香,祈福许愿,禳灾祛病。

摘药山曾是古代齐鲁两国边陲要塞,山顶有齐长城遗址,设有东门、西门两道关口,以及烽火台、了望口、滚雷石、驻军营盘等。西望与穆陵关遥相呼应,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相传唐代名将郭子仪征剿叛贼安禄山时,在此安营扎寨。当年白莲教首领唐赛儿的一支队伍在攻打安丘前,曾在此山驻扎。洪秀全主力部队由南向北攻打天津时,也曾在此歇马。齐长城从太平山进入安丘境内,经城顶山至摘药山,往南折过浯水,进入沂水境内,与南部齐长城主线会合。

从流传下来的关于摘药山的不少诗文佳作中,可知道摘药山不仅生态环境优美,而且民间人文底蕴丰富,附近传说、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如明末江西道监察御史刘朴(亦作“璞”)《柘山遗集·朝爽楼八咏·高柘山》:“鸡声初唱海波晴,古柏霜零鹤梦惊。闻道仙人常摘药,骑虹隐约过长城。”《登柘山有纪》:“朝朝暮暮一峰奇,蹑履凭高险更披。悬启灵门昔作镇,云连书院古多祠。鹊巢古柏山容老,鸡唱扶桑海日曦。似此胜阁寰内少,奈何人事有差池。”《丙寅仲冬再同宁野李山人同登感题》:“四十年前曾一游,重来三殿更悠悠,浮云缭绕诸峰尽,匹练依稀万井秋。西望穆陵关作塞,东临沧海市为楼。壶公日月应常住,早向名山伴羽流。”诗中所谓“灵门”,为汉代古县名,城址就在柘山东侧的石埠子镇一带,仍然有古城遗址可寻。诗中所谓“书院”,即公冶长书院,位于山北的城顶山麓,据传是孔子弟子、女婿公冶长隐居读书处,近年已重修。

摘药山脚下的其他旅游资源还有山西的于家河水库和山东的召忽墓。召忽为春秋时期齐桓公的臣属,与管仲同辅公子纠。纠与其弟小白争王位被杀后,召忽遂触殿柱而亡,葬于此。今墓之封土完好,墓前立清雍正进士邑人马长淑所书“齐召忽墓”之碑,上刻召忽生平简介。1979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摘药山西侧有大老子庄,今为柘山镇驻地,多为李姓。《嘉靖莒州志》记载:“(摘药)山西有老子庄。按《史记》老子末孙解为胶西王太传,因家于齐,今有老子庄,庄皆李姓,或其遗裔,未可知耳。”据李氏家谱言,自汉代就有老子后裔迁至其村繁衍生息,至今李氏家族仍然与河南、安徽的老子后裔有联系。摘药山西为李家顶,也因老子姓李及山之周围多李姓而名。如今已在老子村建成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老子文化广场,活跃了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主要参考资料:《摘药山游记》,富满莒沂边新浪博客;《安丘县志》,1992年;《齐长城》,张华松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齐长城》,路宗元等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明嘉靖莒州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祠景点介绍
封龙山,值得一游。
孔子的诞生地——尼山
开启智慧的圣地——尼山孔庙及书院
【文化伊川】故事:九皋山
太白县老君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