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苕木匠读经典(39):真人的使者:至人

海棠

三 真人的使者:至人

(原文)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译文)

中古的时候,有一类称为至人的人,具有淳朴的品德,能全面掌握养生之道。他们的行为与阴阳的变化相吻合,与四季的变化相协调。他们离开闹市区以脱离世俗生活的干扰,积蓄精气,集中精神。他们远行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观察和收听来自于八方之外的远方信息,这是他延长寿命和强身健体的方法。这种人也可以归属真人的行列。

(注释)

“至人”一词也是出自于《庄子》。其第一篇《逍遥游》中说: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意思是说:至人不追求私利,神仙不追求功利,圣人不追求名誉。

《庄子·应帝王》又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意思是说:“至人的用心有如镜子一样,任凭外物的来与去都不会迎来送往,如实反应而无所隐藏,所以他能够远行千山万水而不受到伤害。”

“至人”这个名字很奇怪,为什么要叫这么个名字呢?

“至”这个字本身也很奇怪。甲骨文写作“ ”,小篆写作“ ”。这是个什么玩艺?我去年到泰安参观孔庙时,导游停在一个牌坊前,指着上面的“至圣庙”三个篆体大字让游客猜写的什么?猜中的不多,可见“至”这个字不太好认。

许慎说:“至,鸟飞从高下于地也。从一,一犹地也。”

其实,许慎也认错了。“至”不是鸟飞下来,而是箭落到地上。还是一支带羽毛的箭。而且不是普通的箭,是帝王的令箭。是由黄帝发出来,侯王接收的箭。黄帝的“黄”字甲骨文写作“ ”,是一支向上的箭(矢)穿过太阳(日),本义为:把有关太阳的信息发射出去。而“侯”字的甲骨文写作“ ”,意思是:箭靶子。所以这里的“至人”,实际上应当是黄帝的传令官。是起到沟通上下,联络内外作用的这么一个人。由此,我们就好理解“至人”为什么会排在“真人”之后了。他是“真人”的代表。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庄子要在《逍遥游》中提至人了,他就是一个长年在外奔波劳累的人。我前面说:黄帝是最早的真人。黄、至、侯三个字的甲骨文就是证据。下面我们接着读正文。

“淳德全道”是对他品德及技术的赞扬。“淳德”是品德淳朴、淳厚的意思。“全道”是说他道行完备,功夫全面。在远古时代,如果没有礼让三分的修养,没有一些武功什么的,要想跑长途,还真是件困难的事呢。

“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一句是指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习惯,及风霜雪雨的不同天气条件下,善于保护自己。

“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方之外。”是说他聚精会神地行走和收集所经过之处的风土民情。

“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前面所说的品德、技术、习惯、保护措施及远行的煅练,都是有益于健康的,而且他也是从真人处获得相关信息和技术,所以也属于真人之列。只是比真人这个原创者差一点点而己。

《庄子·田子方·外篇》中讲了一个孔子求教于老子的故事,其中再次提到了至人,大意是说:

孔子有一次去求见老子。老子刚洗完头发,正披头散发地等其晾干,他一动不动地木然而立,不像一个正常的人。孔子就在一边等待。过了一会见而面时,孔子就问老子:

是我眼花呢?还是真的呢?刚才先生身体独立不动像木桩,有如遗弃万物离开众人而独立自存的样子。

老子说:“我的心在思考万物为什么而生的问题。”

孔子说:“这是什么意思啊?”

老子说:“用很长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也找不到答案。嘴说干了也讲不清楚。我尝试着为你讲述一下它的大致情况吧:阴气达到极点时很冷很冷,阳气达到极点时很热很热。这极冷的阴气是从天上产生的,这极热的阳气是从地里面发出来的。两者相互交融到一起,就产生了万物。是谁为这一切制定了运作的模式,我们怎么看不见它的形体。消亡与生息,充盈与空虚,一暗一明,天天在改变,月月在变化,每天都在做事,却没有看见它是如何在推动。生有其萌发的地方,死有其回归的地方。开始与终结相对立,却又彼此循环看不见最初和最后的终点,不知道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如果不是这样,又有谁来主宰这个宇宙啊?

孔子说:“请问您刚才思考大道的问题后,有什么心得?”

老子说:“知晓了大道的运行模式,会感觉十分美好、十分快乐。能够得到这种美好,从而沉浸在这种快乐中,就叫作至人。”

孔子说:“希望能够向你学习达到此美好快乐的方法。”

老子说:“食草的野兽,不会担心沼泽中杂草的每天变化。水生的动物,不会担忧水流造成的水体改变。只要每次的变化都不大,没有影响到它们的基本生存条件,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就不会太大。至于天下,那是万物共同的生息之处,我们只是其中的一个分子。既然只是其中的一个分子,就与其它万物具有相同的生存规则,譬如四肢百体最终也都会化为尘土。而死与生、终与始也都将如白天与黑夜的交替更迭一样,谁也不可能被漏掉,更何况得与失、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换啊。扔掉隶属于自己的物品,要如同抛弃泥土一样轻松,要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比自己占有这些物品更为重要。最有价值的是我们自身的存在,所以我们不能在生活的变故中迷失了自己。况且自然及社会的千变万化是没有终点的,又有什么足够的理由来担扰呢?得道之人都理解其中的道理。”

孔子说:“先生的品德与天地的规律相吻合,却还在借助至人的话以修养心性。古时候的君子,谁又能不去修养呢?”

老子说:“不是这样的。水之所以可以取来饮用,是因为没有人为的干扰,它才会这样自然清澈的。至人所具有的品德,不用专门修练,他本来就与万物合为一体了。这就有如天本来就高,地本来就厚,日月本来就明亮一样,何需修养啊。”

孔子出来,把这些话告诉颜回后说:“我对道的认识,就如同醋坛中的小飞虫般渺小,如果不是先生启法我的无知,我就不会知道天地中这么多道理啊。”

孔子在《礼记·中庸》中说:“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

这句话中“至圣”的“圣”是名词,还是形容词呢?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排序,至人与圣人相连,连在一起读成“至圣”,没有什么不可以,正如“圣贤”可以连用一样。而且孔子是知道这层关系的。

唐开元年间,孔子被封为“文宣文”,蒙元时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年间又改为“至圣先师”。这个“至圣”中的“至”又是形容词,还是名词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与孔子
上联:老子天下第一,下联怎么对?
中华500年一圣人,你知道几个?!
儒家至圣见道家之尊,孔子和老子之间对话一问一答,精彩绝伦!
佛、孔子、老子,三人到底谁厉害?
仙道源流 修真功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