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苕木匠读《道德经》(17):孔子的入门感言:“化人”

3)、孔子的入门感言:“化人”

《庄子·天运 》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 难明邪?

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 岂履哉!夫白鶂之相视 ,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类自为雌雄,故风化。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于道 ,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

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 丘得之矣。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

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孔子这次不再“仁义”,而是拿典籍说事。

孔子想:如果说“仁义”只是自己的读经心得,可能有理解的主观片面之处,那么祖先们留下的经典应当没有错吧?

那可都是用来教导王子们的教材啊。

是圣人政治的精华啊。

所以孔子在家闭门好多天后,决定拿经典来说事。

孔子是这样对老子说的:

“我自以为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时间,己经很长了,也熟悉了其中的道理。因为奸臣当道的原因,我与天下七十二君讲述先王的治国方法,阐明周公和召公的功绩,却没有一个君主愿意采用。太难了。是这些人难以被说服,还是这些治国的理念难于阐明呢?

孔子的问题是“典籍为什么没有人愿意采用”?

为此,他自己又提出了两个可能的原因让老子来判断:

一是诸侯们顽固不化,难于被说服;

二是经典的道理不容易清楚。

或者说他是在问老子:是他们太差劲呢?还是我的水平不行?

老子回答道:“幸好你没有遇到善于治国国家的君王。所谓六经,只是先王曾经用过的治国方略,哪里是产生这些方略的原因呢?你现在所说的,就像是足迹一样。而足迹,是鞋子所踩出来的。白天鹅只需要雌雄之间相互凝视,就可以生育。雄性小虫子在上风鸣叫,雌性的在下风听见,就可以生育。还有一种叫类的生物,具有雌雄两性的功能,其自身就可以生育。万物的本性是不可改易的,生命的特征是不可变更的。正如时间不可能停止,道不可能阻塞一样。如果希望获取道,没有其自身的使然,是不可能的。失道者,没有自身的原因,到是可能的。”

我的译文可能不够准确,因为老子所说的“风化”一词很难译。他的本义是想说:这些动物经过“关关脽鸠”的情感自然交流后而孕育,是有感而化。但这样译译文太长,所以我就直译了,而直译显然与科学不符。所以请不要因为我的译文不太准确而纠老子“不科学”的错。我们回到正文。

孔子再次被老子的话雷倒了。

又是三个月不出门,在家反思。

这次反思后,想通了。

想通了高高兴兴地又去见老子。

孔子说:“我知道你说的道了。乌鸦和喜鹊孵化而生,鱼濡沫而生,蜂类是化生,弟弟出生后哥哥会不高兴而哭泣。很久了啊,我没能从自然造化的角度去思考人类的问题。不从自然造化的角度来思考人类的问题,我又怎么可能去改变人呢?

老子说:“此话不错,你己经得道了。”

孔子闭门思过三个月后的感悟其实就是“化人”两字

而老子一句“可,丘得之矣!”算是对孔子这个感悟的正式认可,也算是给孔子发一张道学培训班的毕业证

这张证得来可不容易哦,是经过了十七年的修行,又在大师当面点化下面壁数月才获得的。

大家不要以为以上这些故事是庄子乱编出来贬低儒学的哈。

孔子学道于老子是真实的事,儒家自己也是认可的。

而且庄子的记述基本准确,至少恨尊儒的汉武帝恨得牙痒痒的司马迁来,要靠谱得多

现在来了几个问题:儒道两家的政见明明水火不容,作为儒家祖师爷的孔子,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跑去找道家祖师爷的老子学习?

老子又为什么要收他?

他拿了这张毕业证后又有什么用处呢?

换句话说:孔子每次见老子时都被批得一无是处,难道孔子欠揍吗?

当然不是。

理论总是为了服务于实践,老子与孔子的这些讨论也不例外。

因为“丘得之也”这张毕业证,也正是孔子的上岗证。

他只有拿到了这张上岗证,才可以去开“政治”这部车,也才有人愿意把鲁国的前途交给他。

其实孔子到老子这里来的三次问礼,都是周天子与鲁君的联动。

第一次问礼,孔子把周朝的规章制度六经搬回去了,然后在鲁君的支持下,破例开始办私学,一方面与执政的季氏争夺道德制高点,一方面为鲁君招兵买马,从民间抢人才。

第二次问礼,孔子是希望将鲁国的办学经验从“鲁国”的一亩三分地推广到“天下”。

第三次问礼,则是老子在王城失利后,准备以鲁国为实验田东山再起的前期培训。培训目的,是准备让孔校长带着他这些年储备的人才,去改变鲁国的局面,改变鲁国的人事。

对,就是改变。

“改变”也就是孔子最后所说的:

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

”这个字的甲骨文就是两个一倒一正的“人”字,表彻底转变的意思。

所谓“化人”就是使人完全转变过来。也就是要改变鲁国的政治局面。

“不与化为人”的化字,是指老子的提倡的天地自然变化。这也正是周朝的立国之本。是周礼的根基。

换一句话说,孔子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培训和思考,明白了老子的意思,那就是要高举周礼的旗帜去检查现行的政治,去推翻不合周礼的人和事。

不得不说,孔子的确是老子的真弟子。

老子还有一个没有亲传的好弟子,就是振兴秦国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这也是司马迁将韩非子的传记放在老子一起的原因。

或者说,以法制国的理念也是源自于老子。

而且老子现在启法孔子的正是要他去鲁国贯彻和执行周礼这部法。

老子为什么现在才想起要种鲁国这块试验田呢?

因为老子当时的失败太需要这块试验田了,也因为孔子的学校办成功了,还因为鲁国的执政大夫三恒恰恰在这个时期家庭内部都出了问题,给了鲁君一个抓权的好机会。

好了,在周天子那里进修后的孔子可以到鲁国去上岗了,可以从校长的后台位置走上前台了,也该大展鹏程了。

我们来看孔子在老子里得道归来后,会有些什么收获又是如何去实践如何去改变鲁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外篇)《天运》笔记之六(完)
孔子四次“问道”老子,都问了些啥
《庄子》导读(八十六)—《外篇 · 天运》2.7-7
老子议经
“孔子问 礼老子—两个伟大思想的本原”之一 孔子问礼
《庄子·天运》:当你看清生命的“底牌”,怎么可能赢不下来?(图文精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