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假陪读 ▏《与朱元思书》,描写天下最美山水
读写微号 - 阅读  写作  教育  文艺
儿子假期的语文作业,其中一项是自学、诵读人教版教材中的古诗文。但儿子说他很忙,又要练篮球,又要练体能,语文作业准备放到开学前再背。我是不敢多劝的,只好自己先读,写点阅读感受,然后请他“小人家”看看,也许能引起点兴趣。千万别表扬我是个好爸爸,我是真得很无奈啊!
今天读的是《与朱元思书》。
六朝是个混乱的时代,文士们生逢乱世,朝不保夕,却培养了一双别致的眼睛来观察自然与人生。像《与朱元思书》这样的山水散文,在陶渊明之前的时代是难以产生的。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多么惬意的一次旅行!天气是如此晴好,“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不像如今的雾霾天,多好的景色都成了黑白片;心情是如此舒畅,“从流飘荡,任意西东”,不像如今的快餐式旅游,用导航仪直接奔着哪个目的地而去,拍上几张照片就急匆匆返回。这样的旅行心态,如今难有了。
这一段是总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话概括感受,下文就要分别描述山、水。为了防止儿子读得不耐烦,赶紧插张图,下面便是富春江的奇山异水,请欣赏:
图: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这一段写水,水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字:清。如今很难见到这样清澈的水了,幸亏有吴均的文字,让我又回忆起童年时那汪清澈的秋水。不知什么时候,家乡的水变得浑浊起来,我曾想,长大了一定发明一种药水,滴到河里水就会变清,可是,如今连我的儿子都长大了,这药水却还没发明出来。春节回家,才发现那小河也早就枯竭了。听说南方很多大湖也见了底,这药水发明出来恐怕也用不上了。
儿子从没见过“千丈见底”的水,就看看下面这张图过过眼瘾吧: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这一段写山。为了方便背诵,可以分为四层:山之外观、山间声响、触景生情、移船换景。
先看外观。山上多树,又因山高生寒,故称寒树。山势陡峭,一座座山峰好像争着向着蓝天伸展一样。这样写,用的是拟人手法,将静态的山景写得具有动感,生动形象。
再看声响。山间极为安静,不然,怎么能听得到泉水激石的泠泠声?怎能听得到鸟儿鸣叫的嘤嘤声?有时山间又“不安静”,蝉鸣猿啸,四处不绝。在这段江面航行,美的不仅是眼睛,还有耳朵。
在这样的奇山异水中徜徉,自然会触景生情,生出许多感慨。平时我们或追逐物质,或忙于俗务,辜负了大自然给我们留下的奇山异水。“江山秋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如果连身边的美景都顾不上看,忙忙碌碌又是为了啥呢?
前面的景都明媚无比,那是远观;船一拐弯,走进一片幽深的林谷中,这里则是另一境界,“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行船百里,自有阴朗晦明的变化,明暗交替之中,船又行出数里。
面对如此美景,作者吴均禁不住想起来自己的老朋友:朱元思,我的老友,你赶紧也来看看吧!于是,就有了这篇《与朱元思书》。那时候人们还是写信的,如今直接用手机拍几张美景,加上几张自拍,发在微信朋友圈,朱元思就可以点赞。但这样美妙的文字就留不下了。
对于一篇骈文来说,只理解意思还远远不够。骈文讲究对仗,句式整齐,音韵铿锵,充满了音乐美,是要必须读出来才能感受得到。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如果说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马”,读起来就不谐调,所以干脆用“奔”代替“奔马”,来个词类活用。
但儿子不愿带着感情大声朗读,我也没办法。幸亏找到了朗诵视频,我们一起欣赏吧:
图:硬笔书法,作者亚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与朱元思书》复习题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绍兴东湖,寻觅藏在盆景里的奇山异水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山水重庆】百里乌江画廊,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