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土肥技术25问2
原文地址:土肥技术25问2作者:明仴淸颩

10. 如何利用肥料效应函数来计算施肥量?

根据肥料效应函数(通过田间试验数据求得)计算施肥量是配方施肥决策的重要内容。现就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的计算举例如下:

(1) 最大施肥量的确定

① 计算原则

一般把每增投一单位肥料时所增加的产量称为边际产量,用dy/dx表示。在肥料效应变化中,当边际产量等于零时,作物产量即达最高点,此时的施肥量为最大施肥量或称最高产量施肥量。

因此,根据肥料效应函数计算最大施肥量的原则可用dy/dx=0表示。

② 计算举例

〔例1〕现有一冬小麦氮肥不同用量试验,根据试验各处理的产量结果求得一元肥料效应方程式为(单位为斤/亩):

            y = 240.8 + 15.92x-0.44x2

根据微分法则:(1)常数项微分等于零;(2)一次项微分等于它的系数;(3)二次项微分为二倍系数乘x一次项,求上列方程式的微分(即dy/dx)并令其等于零,得下式:

               dy

              —— = 15.92—0.88x=0

               dx

解上式,则最大施肥量(N)x等于18.1斤/亩(9.05kg/亩),将x值代入冬小麦肥料效应方程式,求得最高产量y=384.8斤/亩,即192.4kg/亩。

根据增产量(dy)(192.4-120.4)、小麦单价(Py)(0.30元/kg)、施肥量(x)(9.05kgN/亩)和肥料价格(Px)(1.00元/kgN),即可求出每亩施肥利润。施肥利润为:

p = dy·Py—x·Px=(192.4-120.4)×0.30-9.05×1.00 = 12.55(元/亩)

〔例2〕现有一玉米施用氮磷肥料试验,根据试验各处理的产量结果求得二元肥料效应方程式为(单位为斤/亩):

            y= 240.22 + 23.91x-0.95x2 + 15.27z-1.09z2 + 0.68xz

根据微分法则,分别求养分x和z的微分(即边际产量),并令其等于零,得下列联立方程组:

            ¶y

           —— =23.91-1.90x + 0.68z = 0

            ¶x

 

            ¶y

           —— = 15.27-2.18z + 0.68x = 0

            ¶z

 

解上列方程组,得最大施N量x=16.98斤/亩,即8.49kg/亩,最大施P2O5量z=12.28斤/亩,即6.14kg/亩。将x、z值代入玉米肥料效应方程式,求得最高产量y=537.25斤/亩,即268.6kg/亩。因此,每亩施肥利润(π)可由下式求得:

           = (dy·Py)—(x·Px)—(z·Pz)

            = (148.5×0.24) — (8.49×1.00)—(6.14×0.8)

            = 22.24元/亩

(2) 最佳施肥量的确定

① 计算原则

在肥料效应研究中,当边际收益(dy·Py)与边际成本(dx·Px)相等时,此时边际利润为零,而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最大。

如上所述,最佳施肥量可以定义为单位面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施肥量,其计算原则可用下式表示:

                          dy·Py=dx·Px

      亦即

                          dy    Px

                         ——= ——

                          dx    Py

 

   式中:Px表示肥料价格;P表示产品价格。

② 计算举例

〔例1〕根据上述冬小麦氮肥用量试验,求得一元肥料效应方程式为:

                         y=240.8+15.92x-0.44x2

    求微分得:

                          dy    

                         —— = 15.92-0.88x

                          dx    

    根据计算原则,                     

                                         100

                         15.92-0.88x = ———  

                                         0.30

解上式,则最佳施肥量x=14.3斤/亩,即7.15kg/亩(N)。将x值代入冬小麦氮肥效应方程式,求得最佳产量y=378.5斤/亩,即189.3kg/亩。因此,每亩施肥利润为:

          p = dy·Py—x·Px

           = (68.9×0.30)—(7.15×1.00)=13.52元/亩

〔例2〕根据上述玉米施用氮磷肥料试验,求得二元肥料效应方程式为:

             y=240.22+23.91x-0.95x2+15.27z-1.09z2+0.68xz

   分别求养分x和z的微分(即边际产量),得下列方程组:

 

¶y

— =23.91-1.90x+0.68z

¶x

 

¶y

— = 15.27-2.18z+0.68x

¶z

 

   根据计算原则,得下列方程组:

                    1.00

23.91-1.90x+0.68z = ———

                    0.24

                    0.80

15.27-2.18z+0.68x = ———

                    0.24

 

解上式,得最佳施N量x=13.91斤/亩,即6.96kg/亩,最佳施P2O5量Z=9.81斤/亩,即4.91kg/亩。最佳养分配比为N∶P2O5=1∶0.7。将x、z值代入玉米氮磷二元肥料效应方程式,求得最佳产量y=526.7斤/亩,即263.4kg/亩。因此,每亩施肥利润π=23.5元/亩。

 

11. 什么是养分丰缺指标法?

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与作物吸收养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对不同作物通过田间试验,把土壤养分测定值以作物相对产量的高低分等,制成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相应施肥量的检索表。当取得某一土壤的养分值后,就可以对照检索表了解土壤中该养分的丰缺情况和施肥量的大致范围。

12. 如何确定养分丰缺指标? 

养分丰缺指标是土壤养分测定值与作物产量之间相关性的一种表达形式。确定土壤中某一养分含量的丰缺指标时,应先测定土壤速效养分,然后在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上进行多点试验,取得全肥区和缺素区的成对产量,用相对产量的高低来表达养分丰缺状况。

例如,确定氮、磷、钾的丰缺指标时,可安排NPK、PK、NK、NP4个处理。除施肥不同外,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大田相同。确定磷的丰缺指标时,则用缺磷(NK)区的作物产量占全肥(NPK)区的作物产量的份额表示磷的相对产量,其余类推。

从多点试验中,取得一系列不同含磷水平土壤的相对产量后,以相对产量为纵坐标,以土壤养分测定值为横坐标,制成相关曲线图(图)。

图 作物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测定值的关系

                  

在取得各试验土壤养分测定值和相对产量的成时数据后,以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为横坐标(x),以相对产量为纵坐标(y)作图以表达两者的相关性(一般拟合y= a + b lg x 或y = x / (b + ax)方程)。为使回归方程达显著以上水平,需在30个以上不同土壤肥力水平(即不同土壤养分测得值)的地块上安排试验,且高、中、低的土壤肥力尽量分布均匀,其它栽管措施应一致。

不同的作物有各自的丰缺指标,在配方施肥中,最好能通过试验找出当地作物丰缺指标参数,这样指导施肥才科学有效。

由于制订养分丰缺指标的试验设计只用了一个水平的施肥量,因此,此法基本上还是定性的。在丰缺指标确定后,尚需在施用这种肥料有效果的地区内,布置多水平的肥料田间试验,从而进一步确定在不同土壤测定值条件下的肥料适宜用量。

 

12. 什么是氮、磷、钾比例法?

通过一种养分的定量,然后按各种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决定其它养分的肥料用量,例如,以氮定磷、定钾,以磷定氮等。

通过田间试验(多因子或单因子)得出氮、磷、钾的最适用量,然后计算出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这样就可确定其中一种养分的定量,再按各种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决定其它养分的肥料用量。这种方法称为氮、磷、钾比例法。利用此法,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肥力水平,可以制定出氮、磷、钾适宜配方表,使农民易于掌握应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减少了工作量,也易为群众所掌握,推广起来比较方便迅速。缺点是存在地区和时效的局限性。因此,要针对不同作物和不同土壤,必须预选做好田间试验,对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作物相应地作出符合于客观要求的肥料氮、磷、钾比例。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作物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与作物应施氮、磷、钾肥料的比例混淆起来,否则,确定的施肥量就不正确。

[例1]:某县试验得出早稻施用氮、磷、钾肥料的适宜比例为1:0.47:0.66。问目标产量500kg时需施氮、磷、钾的化肥各是多少?

解:用氮、磷、钾比例法计算施肥量,可以氮定磷、钾,也可以磷、钾定氮。

 

 (1)以氮定磷、钾:先用养分平衡法把应施的氮量确定下来,然后按比例换算成磷、钾肥用量。应施氮素为:

 N=500×0.18=9(kg),折合尿素19.6(kg);

根据施肥比例,磷、钾肥用量分别为:

P2O5 = 9×0.47 =4 .23(kg),折合过磷酸钙(含P2O516%)为26.4 (kg);

K2O = 9×0.66 =5.94(kg),折合硫酸钾(含K2O48.5%)为12.2(kg)。

 (2)以磷定氮:先用田间试验法或丰缺指标法把磷肥用量确定下来,然后按比例求氮肥或钾肥用量。

  [例2]:测得土壤有效磷含量10mg/kg,可施P2O5 3kg,应施含氮17%的碳酸氢铵多少kg?应施含K2O 48.5%的硫酸钾多少kg?

 解:根据上述比例关系,得1千克P2O5应配施1/0.47kg氮素,1千克P2O5应配施0.66/0.47的钾素,则应施碳酸氢铵:3×(1/0.47)÷17%=37.5(kg);应施硫酸钾:3×(0.66/0.47)÷48.5% = 8.7(kg)

 

13. 如何确定配方施肥中的有机肥料的最低用量?

要保持土壤肥力不下降,必须补充种植一季作物矿化而消耗的土壤有机质,或用有机肥补充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量(以氮素计)。据研究,土壤有机质的年矿化率约为3%,若有机质含量为2%的土壤,则每年矿化消耗有机质为:150000×2%×3%=90(kg/亩)。再将这个数字用有机肥料的腐殖化系数换算成实物量。

例如猪厩肥腐殖化系数为36%,含水量为80%,则补充土壤消耗有机质应施猪厩肥为:90÷(36%×20%)=1250(kg/亩)。这就是保持土壤有机质不下降的有机肥最低用量。即:

 

                        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矿化率(%)

有机肥最低用量(kg/亩)=——————————————————————×150000

                       有机肥腐殖化系数(%)×(1-有机肥含水量)

 

或者说,要保持土壤肥力不下降,有机肥料最低施用量应该使有机肥残留的养分量等于土壤供给作物所消耗的养分量(以氮计)。据研究发现,禾谷类作物的土壤供氮量约为吸收量的1/2,果树的土壤供氮量约为吸收量的1/3。据此,禾谷类作物的有机肥料最低用量应为:

 

                                    土壤供给养分量(N)

有机肥最低用量(kg/亩)= ———————————————————

                            有机肥含N量×(1-有机肥N素利用率)

 

                             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N)×1/2

= ———————————————————

                            有机肥含N量×(1-有机肥N素利用率)

 

 [例]:小麦目标产量设计为350kg,问应最少施用多少优质有机肥(含氮0.3%,利用率30%),才能维持土壤肥力不减?还应施多少化学氮肥?

解:首先查得每生产100kg小麦需吸N 3kg,则

 

                             350×3÷100×1/2

有机肥最低用量(kg/亩)= —————————— = 2500(kg/亩)

                             0.3%×(1-30%)

 

施用有机肥2500kg/亩优质有机肥能为小麦提供氮素为:2500 × 0.3%× 30% = 2.25(kg/亩)。

由于土壤提供了目标产量吸氮量的1/2,即350 ÷ 100 × 3 × 1/2= 5.25(kg/亩),所以,还应施化学N量为350 ÷ 100 × 3 - 5.25-2.25 = 3(kg/亩)。

 

14. 怎样进行有机肥和无机化肥的分配与换算?

在确定肥料总用量以后,有时需合理分配化肥和有机肥的用量,一般有机肥和无机化肥的换算方法有以下三种。

(1)同效当量法

由于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当季不同。通过试验,先计算出某种有机肥料所含的养分相当于几个单位的化肥所含养分的肥效,这个系数称为“同效当量”。

以氮素为例,在磷、钾满足的情况下,用等量的有机、无机氮进行试验,以不施氮为对照,得出产量后,用下式计算:

 

                        有机氮处理的产量-无氮处理的产量

同效当量= ——————————————————

                        化学氮处理的产量-无氮处理的产量

 

如果计算得同效当量为0.63,那么就是说1公千有机氮相当于0.63kg无机氮。

[例]:厩肥含氮0.5%,1000kg则共含氮为:1000×0.5%=5(kg)。

5kg有机氮的肥效相当于5×0.63=3.15kg无机氮,应施无机氮量为8-3.15=4.85(kg)。

(2)产量差减法

先通过试验,取得某一种有机肥料单位施用量能增加多少产量,然后从目标产量中减去有机肥能增产部分,就得应施化肥才能得到的产量。

[例]:1500 kg厩肥(含氮7.5 kg)可比不施氮肥的空白田增产104kg,那么每100 kg厩肥可增产稻谷为101/15=6.93(kg)。有一块田,要求通过施肥增产稻谷220 kg,在施用900kg厩肥后,问通过施化肥增加的产量是多少?

解:900kg厩肥可增产稻谷为900× 6.93%=62.37(kg)

   通过化肥增加的稻谷产量为220-62.37=157.63(kg)。

(3)养分差减法

在掌握各种有机肥料利用率的情况下,可先计算有机肥料中的养分含量,同时计算出当季能利用多少,然后从需肥总量中减去有机肥能利用部分,剩下的就是无机肥应施的量。

 

                  总需肥量-有机肥用量×养分含量×有机肥当季利用率

无机肥施用量= ——————————————————————————

                           化肥养分含量×化肥当季利用率

 

 [例]:总需肥量氮素为8kg,计划施用厩肥1000kg,厩肥的当季利用率为25%,问应施尿素多少kg(尿素当季利用率为40%)?

 

                        8-1000×0.5%×25%

应施尿素量= ———————————— = 36.7 (kg)

                             46%×40%

 

在配方施肥中,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换算,根据有机肥本身氮素含量的多少来定。一般土杂肥、秸秆、厩肥等含氮量和当季利用率都较低,几经折算可吸收的氮量不多,因此,一般作为补偿地力,不再计算。配方施肥所计算的用氮量,多指化肥的用量。而绿肥中氮素的利用率比厩肥高一倍,当绿肥一次施用量在2000kg以上时,可按绿肥中含氮量的50%计算,然后再在总用量中减去这一部分。

15. 常用的施肥方法有哪些?

最常用的施肥方法有条施、撒施、穴施、轮施和放射状施等。

16. 什么是肥料的撒施与条施方法?

撒施是将肥料用人工或机械均匀撒施于田面的方法,一般未栽种作物的农田施用基肥时常用此法。对大田密植的粮食作物施用追肥,如南方的水稻和小麦,有时也用此法。有机肥和化肥均可采用撒施。撒施方法如能结合耕耙作业,将肥料施于耕地前或耕地后耙地前,均可增加化肥与土壤混合的均匀度,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和早期吸收。在土壤水分不足,地面干燥,或作物种植密度稀,又无其他措施使肥料与土壤混和时,如采用撒施田面的施肥法,往往会增加肥料的损失,降低肥效。

将肥料成条施用于作物行间土壤的方法称条施。条施同样可用机械和手工进行。条施方法一般在栽种作物后追肥时采用。对多数作物条施须事先在作物行间开好施肥沟,深约5-10厘米,施肥后覆土;但在土面充分湿润或作物种植行有明显土垅分隔时,也可事先不开沟,而将肥料成条施用于土面,然后覆土。

“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一般来说,条施比撒施的肥料集中,有利于将肥料施到作物根系层,并可与灌水措施相结合,更易达到深施的目的,因此,肥效比较高。成行或单株种植的作物,如棉花、玉米、茶叶、烟草等,一般都采用开沟条施。但若只对作物种植行实行单面条施,在施肥后的短期内,作物根系及地上部可能出现向施肥的一侧偏长的现象。

有机肥和化肥都可采用条施。在多数条件下,条施肥料都须开沟后施入沟中并覆土,有利于提高肥效。干旱地区或干旱季节,条施肥料常可结合灌水后覆土。

17. 什么是穴施肥料?

在作物预定种植的位置或种植穴内,或在作物生长期间的苗期,按株或在两株间开穴施肥称穴施。穴深约5-10厘米,施肥后覆土。

穴施是一种比条施更能使集中肥料的施用方法。对单株种植的作物,若施肥量较小并须计株分配肥料或须与浇水相结合,又要节约用水时,一般都可采用穴施。穴施也是一些直播作物将肥料与种子一起放入播种穴(种肥)的好方法。

有机肥和化肥都可采用穴施。为了避免穴内浓度较高的肥料伤害作物根系,采用穴施的有机肥须预先充分腐熟,化肥须适量,施肥穴的位置和深度均应注意与作物根系保持适当的距离,施肥后覆土前尽量结合灌水。

18. 什么是轮施和放射状施肥?

以作物主茎为圆心,将肥料作轮状或放射状施用时称轮施和放射状施。一般用于多年生木本作物,尤其是果树。这些作物的种植密度稀,如多数果树的栽植密度在每亩60-150株,株间距离远,单株的根系分布与树冠面积大,而主要吸收根系成轮状较集中的分布于周边,如采用撒施、条施或穴施的施肥方法,将很难使肥料与作物的吸收根系充分接触和被吸收。

轮施的基本方法为以树干为圆心,沿地上部树冠边际内对应的田面开挖轮状施肥沟,施肥后覆土。沟一般挖在边线与圆心的中间或靠近边线的部位;可围绕圆心挖成连续的圆形沟,也可间断地以圆心为中心挖成对称的2-4条一定长度的月牙形沟。施肥沟的深度随树龄和根系分布深度而异,一般以施至吸收根系附近又能减少对根的伤害为宜。施肥沟的面积一般比大田条施时宽。在秋冬季对果树施用大量有机肥时,也可结合耕地松土在树冠下圆形面积内普施肥料,施肥量可稍大。

如果以树干为圆心向外放射至树冠覆盖边线开挖4条左右施肥沟时,称放射状施肥法。沟深与沟宽也应随树龄、根系分布与肥料种类而定。

19. 什么是表面施肥?

是将肥料撒施于土面的方法。肥料在土壤中分布浅,一般只在耕作层上部的几个厘米,主要满足作物苗期、根系分布浅时的需要。肥料施于表面易被雨水或灌溉水冲走,易导致挥发等损失,也更易被土面新发芽的杂草幼苗所吸收。因此,除密植作物的后期,难以进行机械和人工施肥时采用撒施表面外,不论有机肥和化肥都应提倡深施。

20. 什么是全耕层施肥?

是将肥料与耕作层土壤混合的施肥方法,深约0-10厘米,也有深至15厘米左右的。利用机械耕耙作业进行全层施肥最为方便,一般在完成耕地作业后,将肥料撒施在耕翻过的土面上,然后用旋耕机或耙进行碎土整地作业,使肥料混和入耕作层土壤中。采用人工施肥时,需在施肥的田间不断捣翻土壤,以便肥料混和于耕作层中,但较费工。这种施肥方法的主要好处是肥料能均匀分布于耕作层中,有利于作物在一段时期内根系的伸展和吸收,作物的长势均匀。但采用这一个方法每次所需的肥料量较多,如果肥料太少,难以起到均匀施肥的作用。

21. 什么是分层施肥?

为了兼顾作物生长的早期与晚期需肥,又能减少施肥次数,可在作物种植前实行对不同土层的分层施肥。最常见的是双层施肥,即把施肥总量中一定比例的肥料(如60%),利用机械耕翻或人工,将其翻施入耕作层下部,深约10-20厘米,然后将其余部分肥料(如40%)再施于翻转的土面上,在耙地碎土时混入耕作层上部土层中,深约0-10厘米。使作物生长的早期,主要利用分布在上部的肥料,晚期可充分利用下部的肥料。实施这种方法,一次施肥量可较大,施肥次数少,肥效高。对应用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物,为了尽量不破膜追肥,尤其适宜这种方法。

22. 如何确定施肥时期?

对作物施用的肥料,在作物种植前、种植时及种植后的任何时间均可使用,即可以在不同的施肥时期施肥。施肥时期的确定,主要依据力作物种类、土壤肥、气候条件、种植季节和肥料性质,而以作物的种类、栽培类型和营养特点为基础。一般分基肥、种肥和追肥三个主要时期。对同一种作物,通过不同时期施用的肥料间互相影响与配合,促进肥效的充分发挥。

23. 什么是基肥?

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施用的肥料称基肥。习惯上将有机肥作基肥施用。现代施肥技术中,化肥用作基肥日益普遍。一般基肥的施用量较大,可把几种肥料,如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同时施用,也可与机械耕耙作业结合进行。基肥的施用量可较大,施肥的效率高,肥料能施得深。对多年生作物,一般把秋冬季施用的肥料称作基肥。化肥中磷肥和大部分钾肥主要作基肥施用,对生长期短的作物,也可把较多氮肥用作基肥。

由于基肥能结合深耕,并同时施入有机肥和化肥,故对培肥土壤的作用较大,也较持久。

24. 什么是种肥?

种肥是与作物种子播种或幼苗定植时一起施用的肥料。其施用方式有多种。在采用机械播种时,混施种肥最方便;但混施的肥料只限于腐熟的有机肥料和缓(控)肥料,一般可施于播种行,播种穴或定植穴中,即种子或幼苗根系附近;也可在作物种子播种时将肥料与泥土等混合盖于种子上(俗称盖籽肥)。用作种肥的肥料,以易于被作物幼根系吸收,又不影响幼根和幼苗生长为原则。因而要求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化肥要求速效,但养分含量不宜太高,酸碱度要适宜,在土壤溶液中的解离度不能过大或盐度指数不能过高,以防在种子周围土壤水分不足时与种子争水,形成浓度障碍,影响种子发芽或幼苗生长。氮肥中以硫铵较好,磷肥中可用已中和游离酸的氨化普钙,钾肥中可用硫酸钾。其他品种的化肥,只有在严格控制用量并与泥土等掺和后才可用。微量元素肥料也可同时掺入,但数量应严格控制。

种肥的用量一般很少,氮、磷、钾化肥实物量每亩一般<3-5kg,有机肥最好能腐熟过筛,一般在种子重量的2倍左右。

种肥是一种节约肥料,提高肥效的施肥方法。水稻等作物幼苗移栽时在秧根上沾些肥料(磷肥或氮、磷肥),称作“沾秧根”,也是一种施用种肥的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在播种前将种子包上一层含有肥料的包衣,如包在玉米种子或紫云英种子上,也称种子球化,能起到较好的种肥作用。

(三类化肥不宜作种肥。第一类是含有害离子的肥料:氯化铵、氯化钾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施入土壤后可能会烧种烧苗;硝酸铵、硝酸钾等肥料,含有硝酸根离子,对种子发芽有严重影响,故也不宜用作种肥。第二类是含有毒物质的肥料:尿素中含有1%左右的缩二脲,对种子和幼苗会产生毒害作用,而且含氮量高的尿素分子会渗入种子蛋白质分子结构中使蛋白质变性,对种子和幼根产生毒害。第三类是含有挥发腐蚀性物质的肥料:碳铵、氨水等,有强烈的挥发性,易熏伤种子和幼苗;普钙含有5%左右的游离硫酸和磷酸,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会产生危害,一般不宜作种肥。)

25. 什么是追肥?

作物生长期间所施的肥料通称追肥。作物的生长期越长,植株越高大,追肥的必要性越大。追肥一般用速效化肥,有时也配施一些腐熟有机肥。追肥的时间由每种作物的生育期决定,如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棉花、番茄等的开花期、座果(桃)期等。由于同一作物的全生育期中,可以追肥几次,故具体的追肥时期常以作物的生育时期命名,如对水稻、小麦有分蘖肥、拔节肥、穗肥等,对结果的作物有开花肥、座果肥等。

26. 什么是双氯肥?

复合肥用氯化铵和氯化钾生产的称为双氯肥,含氯约30%,易烧苗。

 

复合肥分为氯基和硫基两个种类,它们都是作物必需的肥料。所谓氯基和硫基是以含氯离子的多少来区别的,国家标准GB15063-2001规定:复合肥产品中氯离子含量大于3.0%的为氯基复合肥,氯离子小于或等于3.0%的为硫基复合肥。

  氯基复合肥又分双氯和单氯,双氯和单氯复合肥所用的生产原料不同。市场上多数复合肥都是双氯的,它是用氯化铵、氯化钾等原料,采用混配方法,通过物理混配生产出来的,其含氯量通常高达36-40%,所以称为双氯复混肥。单氯复合肥的生产原料只用氯化钾而不用氯化铵,其含氯量比双氯复混肥低很多,但比硫基复合肥略高。

  双氯复混肥水稻、棉花、麻类、菠菜等耐氯能力强,可按需施用。玉米、大豆、豌豆、蚕豆、花生、萝卜、番茄、黄瓜等耐氯中等,可按常量施用。甘薯、烤烟、茶、莴苣、白菜、甘蔗、柑橘、果树、糖类等作物耐氯能力弱,属忌氯作物,不宜施用。单氯复合肥除在烟叶、葡萄等特别忌氯的作物上不宜施用外,其余的作物均能施用,而且在水稻、小麦、棉花等作物上施用效果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种植马铃薯个大产量高?这3种肥料要慎用,浪费肥料还减产
人粪尿怎样使用才算比较合理?
提高化肥使用效益200问
春耕施肥窍门多,不懂这些吃大亏!
土壤肥料业务技术培训材料
复合肥高效施用八要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