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没有道德规范,后果不堪设想 (2一3,讲于2021年3月15日)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讲于2021年3月15日)

点击上方按钮  请收听收看

 

 

觉有情

没有道德规范,后果不堪设想  


《论语》载,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讲的是孔子说,用政绩和刑罚来治理民众,民众往往为了侥幸得到逃脱而不知羞耻;用道德和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耻于做坏事而严格自律。

本章论述的是,只有以道德礼法治理天下才能得到人民支持,从而心悦诚服地遵礼守道,达到天下大治。德政与行政的关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对此历史上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总体说来,二者是不可偏废的。正像没有法治是万万不能的,但法治仍然不是万能的一样,没有德治是万万不能的,但德治也不是万能的。但二者比较起来,德治具有更基础、更全局性和长久性的作用。若不重视道德礼法,将无法培养人的良知,而没有良知的人随时都有可能犯罪。再者,法治再健全也会有漏洞,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人逃避了法律处罚,还会自鸣得意毫无羞耻之心。

现代社会法律越来越多,条款越来越细,这使得几乎所有人将无法全部去了解。这也会出现老子讲的:“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情况。还有,法律再多也有管不到的地方,而道德的教化则是无所不在的。有效的治理应是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就像孔子认为的那样,刑罚是为了止刑,即所谓的刑以佐教,就是以刑罚来辅助和佐以道德的教化。比如孔子说:“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即他赞赏公父氏,不仅是因为他明察秋毫断案量刑准确,能使有罪者惧,更重要的是他还能使无罪者耻,通过断狱让人们明白是非曲直。即惩罚不是终极目的,劝善才是最高宗旨。

拈花微笑




微信编辑:杨国清   王    跃

视频编辑:洪   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
三纲八目
论语:道之以政(2—3)
礼乐:中国传统文化之心
论语连载⑲《为政篇》第3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每日学论语#2.3【2016-7-2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