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明知不可而为之(6—23,讲于2021年10月17日 )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返邪归正 

明知不可而为之


《论语》载,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讲的是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达到鲁国的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达到先王之道。春秋战国时代文化的演变,齐鲁两国具有核心性的影响作用。鲁国乃周公之后,一直保存了周代文化的精神,而姜太公的后代封于齐,发展出后世道家学术的精神。鲁国是周公之后,齐国是姜太公之后。齐国有太公之余风,后来管仲兴霸业,其风俗是急功利,民风也远没有鲁国之淳朴。鲁国有周公之教,其民崇礼尚德、民风仁厚。

孔子认为,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保留和振兴起来,要以齐国文化为基础,再向好的方向转变,就可达到鲁国文化的水平,然后再进一步提升,即可以恢复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说的道。后来的发展证明,齐国不但没向鲁国方面去变,反而在推行新制方面走得更远,所以也就离孔子设想的目标越来越远。

就是说,孔子的理想在当时是行不通的。对于这一点孔子是清楚的。他曾说过,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政治主张不能通行于天下,他早就知道了。他说他是在践行自己的道义,做应该做的事情。孔子一生命运坎坷,尤其是在周游列国期间,困难重重、忍饥挨饿,还多次遭遇危险,一些弟子甚至冻饿而死。但是孔子绝不后退,仍然坚定不移地实践着自己的政治理想。

明清之际的史学家张岱说过,不知道这件事情不可以做而去做的,那是愚蠢的人;知道这件事情不可以做而放弃的人是贤能的人;而知道这件事情不可以做,但应该做,从而去努力实现的人,好比说孔子,那就是圣人。这种精神就是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时代精英,乃至成了中国人的重要文化基因。

攻吾短者是吾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放 |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24】变则通
是不是心中没有理想就是在混日子——《论语》学习141-142
王道​仁义天地长——《论语》悟读【138】
【第142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3章》怎样理解孔子所希望的齐、鲁之变?
《论语•雍也》:孔子之“道”
论语6.2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