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诩“海上苏武”,人称“六不总督”,叶名琛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人称“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自诩"海上苏武"。

叶名琛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的人生际遇几乎是林则徐的“翻版”,他们担任的职务、履行的职责、受到的贬斥,几乎完全一样。不同的是,林则徐在国内寿终正寝,叶名琛却魂断异国——他不食英人食物,效仿春秋时的伯夷、叔齐,活活饿死在印度的加尔各答。

叶名琛,少年时,他就“以诗文鸣一时”,道光五年(1825年)不到18岁便考取了贡生。道光十五年(1835年)考取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其后平步青云,历任山西雁平道、江西盐道、云南按察使,湖南、甘肃、广东布政使。不到40岁时,他升任广东巡抚,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清咸丰二年(1852年),他还不到45岁,即被实授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与两广总督徐广缙一同支持在鸦片战争后阻止英国人入广州城运动,因此功封男爵;其后又因在广东征讨盗贼反乱,亲自处决犯人,诛杀数万叛贼,成功消灭拜上帝会在两广剩余势力。当时因清朝上下排外气氛高涨,属于强硬派的叶名琛受到重用。

叶名琛性格木强,勤于吏事,属下忌惮其威重。当时天地会的山堂任取山名,这些山名不一定和山堂所在地吻合甚至不一定真实存在,叶名琛不知,得知有山堂自称“老万山”就令手下前去真正的老万山查看,结果一无所获;1854年天地会攻打广州时,叶名琛登五层楼令标兵出战,标兵骂道“每月得饷九钱,叫我送死吗?”顾自散去,叶名琛令闭关向敌军发炮才守住,后因英美法三国接到外交照会提供大炮、火药、粮米协助守卫广州、英美甚至出动舰队才平定事态;叶名琛又有杀良冒功之举,日杀数百人,一日杀三四百人就被认为少,1855年六至八三个月就杀七万五千人,被称为“刽子手”。叶名琛对待外国使者时傲慢,对照会仅以数语回复甚至不回复,为了彰显大国威仪,甚至不在总督衙门而在河边仓库接待英国公使包令。

咸丰六年(1856年)9月10日,亚罗号事件爆发。

1856年10月初,一艘中国商船“亚罗号”自厦门开往广州,停泊黄浦。船上水手全是中国人,船主苏亚成也是中国人。该船曾被海盗夺去,为了方便于走私,该船曾在香港英国政府领过登记证。10月8日,广东水师缉拿了窝藏在船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不想,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硬说是英国船,甚至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国旗,侮辱了英国,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并向英国道歉。而实际情况是:执照于1856年9月27日已期满失效,该船被捕获前,已有6天没有挂英国旗了。

在迅速审讯后,叶名琛照会英国领馆:查明12人中有梁明太、梁建富两名水手为海盗,另一人吴亚作为证人,他们三人将继续接受审讯;其余9人可以送还。交涉中,叶名琛据理力争,声明亚罗号是中国的船,其港英执照系船主花1000洋银购买,且船上并未悬挂英国国旗,无侮辱国旗之事。但巴夏礼拒绝接受,并发出最后通牒,限叶名琛24小时内释放全部水手,并正式道歉。

面对英国的最后通牒,叶名琛决定让步,当天他答复可以交换除海盗之外的另外10人。次日,巴夏礼坚持原见。叶名琛只好决定派南海县丞亲自解送全部12名水手到英国领馆,但坚决不道歉。此时英国人无心再谈,拒绝接受人员,随即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叶名琛发布告示,称:“英夷攻扰省城,伤害兵民,罪大恶极……但凡见上岸与在船滋事英匪,痛加剿捕,准其格杀勿论,仍准按名赏三十大元,解首级赴本署呈验,毋稍观望。”

叶名琛处理“亚罗号事件”,从纯粹的外交手段上而言,他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英国人的蓄意侵略和叶名琛的处理方式,得到马克思的认可。马克思在两个月后写了《英中冲突》一文,以社论形式登在1857年1月23日出版的《纽约每日论坛报》上。文中称:“在全部事件过程中,错误在英国人方面。”在西方舆论对叶名琛的一片谴责声中,只有马克思赞扬了他:“确实,这个中国人如此令人信服地把全部问题都解决了。”

弱国无外交,亚罗号事件最终引发了中英之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英国海军上将迈可尔·西摩尔率领3艘英舰穿越虎门,叶名琛不顾战事,连续两天亲自去校场看乡试马箭,下令广东水师后撤,亦不准开炮还击。24日英国军舰轰击广东南郊凤凰岗炮台,炮台守兵奉令走避,炮旋即被毁。25日英军连连攻陷海珠炮台以及商馆一带,并占据城外全部的防御工事,直逼广州城。26日叶名琛关闭粤海关中断贸易,调集乡勇团练制造声势。27日,英舰炮击督署,叶名琛“危坐二堂,绝无惧色”。29日,英军攻入城内,因人少,抢掠督署后退出,叶名琛正在上香,免于被俘,向朝廷奏称“大捷”,又纵粤民火焚城外各国商馆及洋行,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亦遭劫。

1857年12月12日,英法联军大兵压境,炮舰驶进珠江口,炮口对准广州城楼,对叶名琛发布最后通牒,要求其开放广州。此时广东的正规军精锐部队基本被调走赴江浙作战,广东的财力基本已在镇压太平军的战争中消耗殆尽。广州城只有残余的团练、乡勇等一万名杂牌部队,叶名琛面临的是一无得力将领,二无兵可派,三无险可守,四无钱可用,五无充足军粮的尴尬局面,且在内有奸细、外有强敌,面对英法两国的坚船利炮及5600多名士兵,没有取胜之可能。

不过,叶名琛也作了一些事情,比如,在英军发动攻势之际,他以重金鼓舞士气,凡斩英人首级者赏银元三十,务必把英军“根诛尽灭”;他积极采取袭扰战的方式,使英军日夜不得休息,首尾不能相顾;他在夜里派遣沙船,满载炸药冲击在岸边休息的英军。同时,还派出火筏对英舰进行火攻,使英舰不敢近岸,从而减少了白天中国陆军所受到的炮火压制;他派人突袭香港,突袭英军巡逻队,杀死英军军官;特别是他安排人制造面包投毒事件,一些乡勇在面包房里秘密放进了砒霜,导致许多英国人中毒..........

为此,英国公使额尔金也感叹道:“自争端开始以来,由于低估了敌人的抵抗能力,我们犯了许多严重错误。”

英法联军抵达广东,叶名琛因被错误新闻误导,以为英军只是虚张声势,打算拖延到英军自己走,且迷信称“过了十五日必无事”。

1859年1月5日,由于奸细的出卖,叶名琛被俘虏到停泊在香港的英舰“无畏号”上。被俘前,广州城已破,他平静地接受了这个并不出人意料的结局,在衙门都跑空了的情况下,他特意将顶戴花翎戴好,穿上正式的袍服,端坐在大堂之上,等着英国人的到来。

然而,皇帝对他却是典型的“卸磨杀驴”。叶名琛因拒斥英人入城引发英军攻城,咸丰帝竟指责叶名琛“刚愎自用”“办理乖谬”“罪无可辞”“着即革职”。作为朝廷重臣,叶名琛被俘,咸丰帝不是派员交涉,设法营救,竟然以避免英人要挟为名,多次强调:“勿因叶名琛在彼,致存投鼠忌器之心。该督已辱国殃民,生不如死,无足顾惜。”咸丰圣旨中的一句“无足顾惜”,可见臣子在封建君主心目中的地位。

在叶名琛被俘期间,他始终保持了不卑不亢、庄重高贵的风度,这使英国人都不得不敬佩。据《香港纪事报》载,军舰上所有的军官都很尊敬他,偶然有人上舰,都向叶脱帽致意,他也欠身脱帽还礼。叶在军舰上生活了48天后,即被押往印度的加尔各答,暂被囚禁在威廉炮台,后迁往托里贡的住宅,日诵《吕祖经》不辍,因在作书画时被劝不要书写真名落人话柄而落款“海上苏武”。他继续关注时事新闻,按时作息,清早即要人给他读报听。

叶名琛把自己的被俘当成是可以晋见英国君主的契机,他在被俘之初不自杀,是要留下一条命,向英国君主阐明中华的和平意愿,并借机去反问英国君主。叶名琛后来对随他而去加尔各答的仆人明确地说明了这层意思,可惜此种心境,不为后人重视:我之所以不死而来者,当时闻夷人欲送我到英国。闻其国王素称明理,意欲得见该国王,当面理论,既经和好,何以无端起衅?究竟孰是孰非?以冀折服其心,而存国家体制。”

1859年二月二十九日,他得知晋见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不可能实现之时,毅然决定绝食“淹留此处,要生何为?所带粮食既完,何颜食外国之物!”

虽然屡有翻译官将食物送来,叶名琛一概杜绝不用。绝食八天后病故,终年52岁“临终并无别语,只言辜负皇上天恩,死不瞑目”。后来,英国人将他的遗体运回中国。

叶名琛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在19世纪中叶,他缺乏国际视野,不谙世界大势,只知藩属关系,不懂外交关系;但他忠君爱国,恪尽职守,如果仅以“六不”作为叶名琛的历史评价,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有失偏颇、有欠公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读系列第七十九篇:万园之园的覆灭(上)——《天津条约》始末
鸦片战争中被俘的两广总督,自称“海上苏武”
晚清两江总督被俘,被英国人押到印度,关进动物园展览
鸦片战争——道光皇帝的政治短视和战略误判导致的国家悲剧
本是封疆大吏却被当成“怪物” 最终客死动物园
【文史随笔】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的三大失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