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616年或—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初称后金。从努尔哈赤建国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灭亡。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和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与此同时,嫁予和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訢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恭王府中的后罩楼将王府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其中,府邸为三路五进院落:中路为银安殿和嘉乐堂;东路为多福轩、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的起居处;西路的院落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花园名为“萃锦园”,园内有40多处景观,将江南与北方、西洋与传统的风格巧妙融合。
【“三绝”】
西洋门
西洋门又称“静含太古”,是恭王府中的一座汉白玉石拱门,是园内唯一的西式建筑,由奕䜣仿照圆明园大水法的形制而建,体现出主人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和技术挽救清朝之意。
后罩楼
后罩楼长约200米,是我国王府类建筑中最长的楼,也被称作“99间半房子”。此楼前檐出廊,后檐墙上共有44个什锦窗,样式各不相同,相传这是和珅用来区分宝物的标记。
大戏楼
大戏楼是恭亲王及其亲友看戏的场所,是我国现存的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大戏楼为了保证声音逼真,将戏台底下掏空后放置了若干口大缸,从而增大了共鸣混响空间,使观众身处戏楼里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听到演员的演唱。
【“一宝”】
福字碑
福字碑是恭王府的镇馆之宝,位于恭王府花园滴翠岩下秘云洞内,上面刻的康熙御笔所书的“福”字,相传是康熙为孝庄六十大寿祝寿时所写。此福字可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堪称天下第一“福”。
推荐路线
路线一:1小时精华游览
一宫门-银安殿-葆光室-锡晋斋-后罩楼-西洋门-独乐峰-蝠池-福字碑-方塘水榭-榆关-箭道
路线二:2小时常规游览
一宫门-银安殿-嘉乐堂-葆光室-锡晋斋-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流杯亭-竹子院-牡丹园-怡神所-蝠厅-平步青云路-邀月台-滴翠岩-福字碑-方塘水榭-妙香亭-龙王庙-箭道-乐道堂-多福轩
路线三:半日游深度游览
一宫门-银安殿-嘉乐堂-葆光室-锡晋斋-抱厦-后罩楼-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流杯亭-蓺蔬圃-垂花门-竹子院-牡丹园-怡神所-蝠厅-平步青云路-邀月台-滴翠岩-福字碑-诗画舫-凌倒景-方塘水榭-妙香亭-榆关-龙王庙-箭道-乐道堂-多福轩-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馆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