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这派头,在民国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白领”

民国离现在很近,民国人的生活习惯离现在很远,特别是民国白领的生活习惯,跟现代白领简直完全不一样。

现代白领很忙,996的生活状态,大部分时间都花到工作上了,晚上回家,没时间收拾家务,就是有时间,也没有那个精力。迫不得已,会雇一保姆。嫌保姆开销大,就请钟点工。等有了孩子,保姆更是不得不雇,钟点工更是不得不请。当然,也有一些人为了省钱,会把父母从老家接来,让父母做饭、洗衣、擦地板、带孩子、接送小孩上学、听老婆甩闲话……这样的家庭虽说没有雇保姆,也相当于雇了保姆。

民国白领可没有这么忙。在华资公司上班,员工待遇两极分化,蓝领一天到晚做到死,一年到头没有假期,白领可就爽了,上班看报纸,下班逛窑子,平常磨洋工,月底领工资,工作效率相当低下,工资待遇有高有低,起码累不着。如果是在外企工作,管理上会严一些,节奏上会快一些,洋老板决不允许人浮于事、混吃等死,不过薪酬也很高,还有固定假期,除非特殊情况,星期天是绝对不会让办公室职员加班的。总而言之,那时候的白领比现在清闲。

既然工作清闲,那就有时间做家务,就没有必要雇保姆了。可是民国白领一定要雇保姆,不光雇保姆,还要雇厨子,雇车夫,雇听差,雇门房……只要经济允许,能雇多少就雇多少。假如经济不允许,至少也得雇一个保姆。身为民国白领,要是没有保姆给你服务,实在是罕见得很。

遥想当年,周建人在商务印书馆当编辑,他雇了保姆。郁达夫在北大当讲师,也雇了保姆。苏青的前夫在律师事务所上班,既雇了保姆,又雇了车夫。徐志摩在中华书局当编辑,既雇了保姆,又雇了车夫,还雇了厨子。美国女记者海伦·斯诺在上海外滩一家美资企业当小职员,雇了一个保姆、一个车夫、一个听差、一个女仆和一个女按摩师,五个人侍候她一个人,让她“过上了皇后般的生活”。

1922年,在北大讲过课的四川文学家吴虞说过一句话:“北大诸教授雇听差,惯例也。”北大的老师人人都雇有听差。所谓听差,俗称“碎催”,雇主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譬如上街买个菜,跑腿送个信,客人来了雇主迎客,客人走了帮雇主送客,雇主出门的时候他走在前面,帮着拦一辆黄包车,如此等等杂活儿,都让听差去干。照理说,这些杂活儿都不重,也都没什么技术含量,完全不需要雇人做,教授自己随手就能解决。但是自己动手就不符合教授的派头了。

民国教授讲派头,民国白领讲派头,民国所有“上等人”都讲派头。民国大学生半数出身富贵之家(师范院校、教会学校和国民党创办的政治学校除外),绰号“学生大爷”,上个学都讲派头。北大、燕京、复旦等名校的宿舍楼均有公共听差,可供全体学生支使,讲派头的男生给女生递个情书,自己不去,派听差去;讲派头的女生去邮局投个稿子,自己不去,派听差去。听差太少,学生太多,不够支使,于是从家里自带听差和老妈子。

民国人出趟远门,车站总有一大群苦力等着,一下火车,苦力们呼啦一下子围上去,专拣穿西装、穿长衫的揽生意:“先生您把行李交给我!”“这位老爷要去哪儿?我帮您拿东西!”其实那些“先生”和“老爷”都是些小白领、小商人、大学生,手里拿的无非是铺盖卷或者公文包,比屁都轻,不值一拿,何必雇人?可是自己拎包太掉价,所以必须让苦力拿。

北洋时代,月底发工资,公务员和教授是绝对不会到单位去领钱的,都是单位派一听差挨家挨户送上门去。按照惯例,你得“赏”给听差一笔小费。如果为了节省小费,自己去单位领钱可不可以呢?可以,但是会被人笑话,笑你没有派头。有意思的是,这些讲派头的民国人在房子上却不甚讲究。在北京当一教授,买不起房,没人笑话;在上海做一白领,跟人拼租亭子间,结婚生孩子也不搬出去,照样体体面面上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宜昌风俗
女保姆包饺子时内急, 用汤锅来“方便”被雇主抓现行
民国奇案:消失的黄包车夫
民国“拉车人”的悲惨命运:很少能活过40岁,一生渴望拥有黄包车
南京39岁女白领改行当高级保姆 月薪高的可上万元
掼派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