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牙痛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一个绝招!

俗话说的好,牙痛不是病,但是疼起来真要命。一般人认为,少吃糖,多刷牙就可以避免出现牙痛的症状,吃糖多了的话的确对牙齿不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不是唯一因素。牙痛和身体的很多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牙痛是与下面的三个因素有关

    第一:风热侵袭 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外科正宗》卷四曰:"齿病者,有风,有火,亦有阳明湿热,俱能致之。风痛者,遇风发作浮肿,随后生痛,以消风散治之。"

    第二:胃火上蒸 胃火素盛,又嗜食辛辣,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如《辨证录》卷三曰:"人有牙齿痛甚不可忍,涕泪俱出者,此乃脏腑之火旺,上行于牙齿而作痛也。"又说:"人有牙疼日久,上下牙床尽腐烂者,至饮食不能用,日夜呼号,此乃胃火独盛,有升无降之故也。"

第三:虚火上炎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灼烁牙龈,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齿浮动而痛。《辨证录》卷三说:"人有牙齿疼痛,至夜而甚,呻吟不卧者,以肾火上冲之故也,然肾火上冲,非实火也。"

用艾灸疗法来调理牙痛,需要对症以下七大穴位:合谷穴、阳溪穴、太溪穴、下关穴、颊车穴、内庭穴和太冲穴。今天灸哥给大家逐一介绍每个穴位的位置及功效。

    1 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着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合谷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艾灸此穴有除黑眼圈,提神醒脑,舒缓肩颈肌肉僵硬等作用。

    2 阳溪穴

阳溪穴位于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处于拇指伸肌腱与拇指短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手掌侧放,大拇指伸直向上翘起,腕背桡侧有一凹陷处即是。阳溪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有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头痛、耳聋耳鸣、便秘等作用。

    3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足内踝(高点)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即: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太溪穴归属足少阴肾经,艾灸此穴有治疗失眠健忘、咳嗽气喘、月经不调、牙痛、阳痿、手脚冰凉,祛斑祛痘、美白肌肤等作用。

    4 下关穴

下关穴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闭口,食指、中指并拢,食指贴于耳垂旁,中指指腹处即是。下关穴归属足阳明胃经,艾灸此穴有缓解治疗牙痛、牙齿紧闭、耳鸣耳聋、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作用。

    5 颊车穴

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颊车穴归属足阳明胃经,艾灸此穴有缓解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牙痛、腮腺炎等作用。

    6 内庭穴

内庭穴在足背,第2趾与第3趾之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内庭穴归属足阳明胃经,艾灸此穴有泻火、理气止痛等作用。

    7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中)。太冲穴归属足厥阴肝经穴,艾灸此穴有缓解治疗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五官科、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外科疾病等。

以上穴位,每天每个穴位艾灸一次,每次每穴20分钟左右,一般1-2天就见效了。穴位的艾灸顺序应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如果有时间,最后可艾灸足部涌泉穴,避免上火。

    艾灸期间不应着风受凉,保持平和情绪。饭饱酒后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后毛孔舒张,故半小时内不宜洗澡,避免寒气趁虚而入。艾灸一向是慢功出奇效,无论是养生保健,亦或防治疾病,都需坚持。如果没有艾灸条件,可以每日按揉相应的穴位,也有一定的效果。中医艾灸的博大精髓需要我们国人共同去挖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牙齿:穴位不大,护人齿牙
按摩祛病:5个穴位保健牙齿治牙疼
按摩祛病:几个穴位不大 护人护牙(图)
中医治疗牙齿肿痛有绝招 按这几个穴位疼痛立减
一起学艾灸(十三)艾灸治疗牙痛
牙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